五都镇的发展历史
清代五都即为墟镇之一,是县东南各乡农产品集散地,每逢农历一、四、七为传统墟日,集市贸易兴旺。民国时期,镇内有商店、摊贩约180多户,其中竹木业、烟行较为有名,烟行如万信行、李福记等,烟叶外销杭州、苏州、上海等地;竹木行有余泰昌、余恒吉、同仁行、义大行、祥泰行等10多家,收购或代销丰溪上游竹木产区竹木,转运经销县内外。手工业主要有木器、园木、篾器、雨伞等行业,从业者200户左右,曾以五都伞闻名。民国三十一年日本侵略军窜扰,街道商店被烧,资财洗劫一空,使元气大伤,市面一直不景气。新中国建立后,各业渐苏,改造旧街,建设新街。20世纪90年代以后,加快了小城镇建设步伐。镇区现有6条主街道,其中新街4条,总长1800米、宽20米~40米,新建3个交易市场、占地467公顷。各街道分设各类商店和服务性行业,门类比较齐全,2002年共有各类商店550家,年销售额550多万元。1978年后,个体工商业户兴起,有棉棕、家具、篾器、花炮、藤椅、印刷、服装等厂及运输、搬运、建筑等服务性行业。80年代,是县棕棚床加工主要基地,当时棕棚床、仪表、玻璃、台灯配件等销往省内外。镇辖境内还有煤矿、砖瓦窑、石灰厂等。境东六都岗,集中了县办磷肥、丝绸、羽绒几家工厂,八九十年代曾是新兴的小工业区。
五都镇2000年有耕地面积558公顷,其中水田538公顷,粮食总产量8437吨。土特产有烟叶、黄麻,是县内黄烟产地之一。黄丰村是良种“铁蹄”黄牛的主要产区。池塘养鱼水面77.13公顷,水产品产量980吨。农业总产值2028万元,工业总产值1亿元,五都镇财政收入30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00元。2002年末,五都镇耕地总面积1365公顷,其中水田1359公顷,粮食总产量14297吨,农业总产值3078万元,财政收入37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68元。工业总产值12620万元,其中民营企业176个,产值9693万元。镇内投资150万元,新建了一个日供水500吨的自来水厂。设立了2个程控电话端局,交换机容量1万门,五都镇安装了程控电话6525部。设立了供电所,电力供应充裕。公路交通便利,东至杉溪、泉波,西到横山,南去福建浦城,北往县城、上饶,都有班车直达。镇设有文化站、电影院、电影队,设有电视差转台、有线电视站,有线电视终端用户4890户。有公办中学2所,教职工191人,在校学生4954人;私立中学2所,教职工52人,在校学生750人。中心小学2所,教职工316人,在校学生8021人。学前班学生人数1555人。有镇中心卫生院1所,医务人员84人,村卫生所、个体诊所17个,乡医68人。境内蛇山头有新石器晚期文化遗址,面积11万平方米。
2023-10-12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