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构为什么一定要杀岳飞?
5个回答
展开全部
宋高宗为什么要杀岳飞呢?大概有这么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战略目的的矛盾。主战派的岳飞一直以来坚持的是要收复失地,甚至直捣黄龙迎回二圣。而以宋高宗和秦桧为主的主和派,因为财力和军事等多方面的原因只想议和。但是议和的前提是要让金兵知难而退,所以,前期给岳飞作战的权力,后来宋金和议达成,岳飞还坚持要出兵收复失地,那宋高宗就留不得他了。
第二,岳飞的性格。岳飞性格非常执拗,特别顽固,认定了的事情不再悔改,他是主战派,但很多时候不考虑宋高宗的感受。而且经常一生气就撂挑子,国家在用人之际,如此意气用事,皇帝还能忍让。但是一到和平时期,皇帝就不能容忍。所以被宋高宗给杀了。
第三,政治原因。岳飞是忠于宋王朝的,而不是忠于宋高宗一人的。所以在他的世界观里,一定要收复失地,迎回二圣。但是高宗已经登基为帝了。假如真的岳飞直捣黄龙,救回了高宗的爸爸宋徽宗和哥哥宋钦宗,那宋高宗自己怎么办呢?这个皇位是不是还得让出来,自己又变成一个普通人?这是宋高宗要杀岳飞的第三个原因。
综合以上几个方面的原因,宋高宗是一定要杀了岳飞的,只是实在想不出个名头来。所以这事情就交给秦桧去办。后来莫须有的事情我们大家都知道了。
展开全部
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战略上的矛盾。
既然财政上军事上都没有条件可以让岳飞直捣黄龙,最好的办法就是和谈,这也是岳飞和秦桧之间产生巨大矛盾的原因之一。我们为什么说一直说秦桧是奸臣,他到底奸在哪呢,不是说他不学无术,他是个很有才能的人,智商情商都很高,或许就是太高了,人就很自私,秦桧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他牢牢的将自己的政治命运捆绑在宋高宗身上,他深知赵构内心是想和谈,不惜牺牲自己的名誉主持和议,利用政治手段不断打击陷害主战派,就是岳飞,韩世忠等人,这就是岳飞和秦桧政治上的分歧,这时候实际上秦桧已经是宋高宗的代言人,也就可以说是岳飞和宋高宗的政治分歧。
二,治国理念的矛盾。
其次,就是宋朝文人主政的祖宗之法,宋自建国始,直接领兵将帅不得参与军政大计,以防止他们利用机会发动政变;而主管军政大计的文官,虽有权调动军队,制订战略决策,却又无一兵一卒。事情到了岳飞这里就有点不好掌控了,当时岳飞几乎掌握了天下大半的兵马,你让朝廷里的士大夫们做何感想,还有,岳飞的性格也是比较骄傲的人,在1134年32岁的岳飞被封为清远军节度使时,他就很骄傲的说像这么年轻能做到节度使的只有太祖和我之类的话,这种话岂是轻易可以说出口的,可以肯定的是,岳飞已经受到猜忌,就算宋高宗拿不准岳飞是忠臣还是野心家,但当时朝廷上的士大夫们已经猜疑。
有一次,宋高宗看到岳飞来的奏章就说,岳飞到底是个忠臣啊。秦桧马上接着说,对,岳飞是忠臣,太祖皇帝当年不也是后周的忠臣吗。我们就可以想像一下,岳飞掌握了天下兵马,如果他又收复了失地,迎回了二圣的尸骨,更何况性格刚正清廉,名望又高,那么你不做皇帝谁做?就算你不想,保不齐你手下的人也会给你来个黄袍加身。赵匡胤的故事不就这样发生的吗。所以,当岳飞被害的时候,士大夫阶层没有替岳飞站出来说话的。
那你说,如你是赵构,听了秦桧这番话,会怎么想呢?这和北宋时文彦博陷害狄青是一模一样的,狄青遭贬黜,他就问宰相文彦博外放原因,文彦博就说:“无他,朝廷疑尔。”没什么原因,朝廷不相信你。到岳飞被关在大牢里,听到一个狱子跟他说:”君臣不可疑,疑则为乱。故君疑臣则诛,臣疑君则反。”岳飞听后是悲愤难当,不禁写下“天日昭昭”四个大字,他至死都没明白为何会受猜忌。
三,性格的矛盾。
岳飞的性格说好听点是刚正,说不好听就是倔,其实倔也不是什么毛病,有时候人倔还能办成大事,能坚持。但是放在岳飞身上就成了问题,因为你是朝廷举足轻重的人物,手上还有天下半数兵马,所以在宋高宗看来,岳飞的倔就成了跋扈嚣张。
可我们要知道,岳飞可以说是宋高宗一手提拔起来的,从一名低级武官升到节度使,他可不是一开始就对岳飞有意见的,而是岳飞慢慢的触怒了他。
举个例子,绍兴七年,当时,淮西军将领刘光世辞职不干,赵构就把军权给了岳飞,这时候岳飞就拥有了大半的军队,回过头,高宗想想不对,你有这么多兵,到时候你要反我,我一点反抗能力都没有,(你看猜疑之心不自禁的产生)就把军权要回来了,岳飞就三番五次的找高宗,说你放心把军队交给我,我肯定能帮你收复故土,赵构死后就是不给,岳飞倔劲一上来,不干了,直接回庐山修养。(岳母葬再庐山)
赵构一连写了两封信给他,希望他重新回来主持工作。岳飞回信了,两个字:不干。赵构这时有点面子上挂不住了,但又不好跟岳飞翻脸,又给岳飞写了封信,说了一大堆的好话,可岳飞就是不买账。赵构没辙,就让岳飞的部下李若虚和王贵到庐山去劝他,最后是李若虚严厉责备:“是欲反耶?……若坚执不从,朝廷岂不疑宣抚?”什么意思,就是质问岳飞你真的以为你能跟朝廷翻脸吗,岳飞这才有点恍然,就接受皇帝的命令返回军营。
岳飞下山后,估计也是后怕了,曾三次向赵构谢罪。赵构淡淡的说:没事,我没你那么小气,太祖说乱吾法者,惟又剑耳,我要是生气就直接弄死你了。这时候赵构心里已经有了芥蒂。这是一次翻脸,之后的一次,才真正触及到高宗的痛处。
四,立嗣的矛盾。
我们都知道,宋高宗在南渡的时候受了惊吓导致阳痿,生育出了问题丧失了生殖能力。之前唯一的儿子,又因为宫女不小心踢翻一个铜鼎,而被惊吓抽搐致死。之后就养了太祖皇帝的两个子孙,一个叫赵伯琮一个叫赵伯玖。
岳飞呢一方面是为了国家着想,一方面也是好心,就没事跑去跟高宗说你应该立赵伯琮为太子,其实岳飞也很谨慎,这种奏章他不让其他人参与,都自己写,写完之后再念给高宗听,当时赵构什么也不说,就是冷冷的看着他,然后一阵风吹来,奏章被吹落在地,岳飞是哆哆嗦嗦大汗淋淋,也自觉这件事做的有点过分,然后高宗就说,这种事岂是你在外掌兵权的武将该管的啊。
如果一个文臣关心到也罢了,你是武将,手握重兵,你对皇位继承感兴趣,指手画脚,你是想干什么。要知道,在封建王朝,皇权继承问题,在历朝历代都是一个绝对核心的敏感问题,为此所导致的皇家骨肉相残比比皆是,岳飞这样关心继承人问题,(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不得不让人怀疑他的政治野心,也可以说,他触犯了皇家的最大禁忌。
岳飞做的这件事不光赵构不高兴,就是当时的主战派对岳飞也很好的宰相赵鼎就直言,岳飞太糊涂了,这种事是他一领兵在外的武将能管的吗,此事万万不能有第二次。所以,史学界认为岳飞和宋高宗之间的矛盾,就是从这一年开始加深的。
请采纳
一,战略上的矛盾。
既然财政上军事上都没有条件可以让岳飞直捣黄龙,最好的办法就是和谈,这也是岳飞和秦桧之间产生巨大矛盾的原因之一。我们为什么说一直说秦桧是奸臣,他到底奸在哪呢,不是说他不学无术,他是个很有才能的人,智商情商都很高,或许就是太高了,人就很自私,秦桧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他牢牢的将自己的政治命运捆绑在宋高宗身上,他深知赵构内心是想和谈,不惜牺牲自己的名誉主持和议,利用政治手段不断打击陷害主战派,就是岳飞,韩世忠等人,这就是岳飞和秦桧政治上的分歧,这时候实际上秦桧已经是宋高宗的代言人,也就可以说是岳飞和宋高宗的政治分歧。
二,治国理念的矛盾。
其次,就是宋朝文人主政的祖宗之法,宋自建国始,直接领兵将帅不得参与军政大计,以防止他们利用机会发动政变;而主管军政大计的文官,虽有权调动军队,制订战略决策,却又无一兵一卒。事情到了岳飞这里就有点不好掌控了,当时岳飞几乎掌握了天下大半的兵马,你让朝廷里的士大夫们做何感想,还有,岳飞的性格也是比较骄傲的人,在1134年32岁的岳飞被封为清远军节度使时,他就很骄傲的说像这么年轻能做到节度使的只有太祖和我之类的话,这种话岂是轻易可以说出口的,可以肯定的是,岳飞已经受到猜忌,就算宋高宗拿不准岳飞是忠臣还是野心家,但当时朝廷上的士大夫们已经猜疑。
有一次,宋高宗看到岳飞来的奏章就说,岳飞到底是个忠臣啊。秦桧马上接着说,对,岳飞是忠臣,太祖皇帝当年不也是后周的忠臣吗。我们就可以想像一下,岳飞掌握了天下兵马,如果他又收复了失地,迎回了二圣的尸骨,更何况性格刚正清廉,名望又高,那么你不做皇帝谁做?就算你不想,保不齐你手下的人也会给你来个黄袍加身。赵匡胤的故事不就这样发生的吗。所以,当岳飞被害的时候,士大夫阶层没有替岳飞站出来说话的。
那你说,如你是赵构,听了秦桧这番话,会怎么想呢?这和北宋时文彦博陷害狄青是一模一样的,狄青遭贬黜,他就问宰相文彦博外放原因,文彦博就说:“无他,朝廷疑尔。”没什么原因,朝廷不相信你。到岳飞被关在大牢里,听到一个狱子跟他说:”君臣不可疑,疑则为乱。故君疑臣则诛,臣疑君则反。”岳飞听后是悲愤难当,不禁写下“天日昭昭”四个大字,他至死都没明白为何会受猜忌。
三,性格的矛盾。
岳飞的性格说好听点是刚正,说不好听就是倔,其实倔也不是什么毛病,有时候人倔还能办成大事,能坚持。但是放在岳飞身上就成了问题,因为你是朝廷举足轻重的人物,手上还有天下半数兵马,所以在宋高宗看来,岳飞的倔就成了跋扈嚣张。
可我们要知道,岳飞可以说是宋高宗一手提拔起来的,从一名低级武官升到节度使,他可不是一开始就对岳飞有意见的,而是岳飞慢慢的触怒了他。
举个例子,绍兴七年,当时,淮西军将领刘光世辞职不干,赵构就把军权给了岳飞,这时候岳飞就拥有了大半的军队,回过头,高宗想想不对,你有这么多兵,到时候你要反我,我一点反抗能力都没有,(你看猜疑之心不自禁的产生)就把军权要回来了,岳飞就三番五次的找高宗,说你放心把军队交给我,我肯定能帮你收复故土,赵构死后就是不给,岳飞倔劲一上来,不干了,直接回庐山修养。(岳母葬再庐山)
赵构一连写了两封信给他,希望他重新回来主持工作。岳飞回信了,两个字:不干。赵构这时有点面子上挂不住了,但又不好跟岳飞翻脸,又给岳飞写了封信,说了一大堆的好话,可岳飞就是不买账。赵构没辙,就让岳飞的部下李若虚和王贵到庐山去劝他,最后是李若虚严厉责备:“是欲反耶?……若坚执不从,朝廷岂不疑宣抚?”什么意思,就是质问岳飞你真的以为你能跟朝廷翻脸吗,岳飞这才有点恍然,就接受皇帝的命令返回军营。
岳飞下山后,估计也是后怕了,曾三次向赵构谢罪。赵构淡淡的说:没事,我没你那么小气,太祖说乱吾法者,惟又剑耳,我要是生气就直接弄死你了。这时候赵构心里已经有了芥蒂。这是一次翻脸,之后的一次,才真正触及到高宗的痛处。
四,立嗣的矛盾。
我们都知道,宋高宗在南渡的时候受了惊吓导致阳痿,生育出了问题丧失了生殖能力。之前唯一的儿子,又因为宫女不小心踢翻一个铜鼎,而被惊吓抽搐致死。之后就养了太祖皇帝的两个子孙,一个叫赵伯琮一个叫赵伯玖。
岳飞呢一方面是为了国家着想,一方面也是好心,就没事跑去跟高宗说你应该立赵伯琮为太子,其实岳飞也很谨慎,这种奏章他不让其他人参与,都自己写,写完之后再念给高宗听,当时赵构什么也不说,就是冷冷的看着他,然后一阵风吹来,奏章被吹落在地,岳飞是哆哆嗦嗦大汗淋淋,也自觉这件事做的有点过分,然后高宗就说,这种事岂是你在外掌兵权的武将该管的啊。
如果一个文臣关心到也罢了,你是武将,手握重兵,你对皇位继承感兴趣,指手画脚,你是想干什么。要知道,在封建王朝,皇权继承问题,在历朝历代都是一个绝对核心的敏感问题,为此所导致的皇家骨肉相残比比皆是,岳飞这样关心继承人问题,(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不得不让人怀疑他的政治野心,也可以说,他触犯了皇家的最大禁忌。
岳飞做的这件事不光赵构不高兴,就是当时的主战派对岳飞也很好的宰相赵鼎就直言,岳飞太糊涂了,这种事是他一领兵在外的武将能管的吗,此事万万不能有第二次。所以,史学界认为岳飞和宋高宗之间的矛盾,就是从这一年开始加深的。
请采纳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赵构肯定是人格缺陷、没有能力,那些说赵构杀岳飞是因为战略分歧和南宋财力和兵力不足继而杀岳飞纯粹是胡扯淡。岳飞多次请辞职不干,赵构完全可以让岳飞告老还乡。但是赵构还是被秦桧利用并从中加一挑拨残害忠良,赵构怕的是岳飞功高盖主,秦桧完全是嫉贤妒能。岳飞的忠君、忠义因十二道金牌回到京城就是就好的证明,可叹还是以莫须有的罪名被秦桧残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不听话就杀,功高震主杀,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我做皇帝我也杀他,既然打江上,那你替本皇思考了吗?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