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纸上谈兵是谁
纸上谈兵的主人公是战国时期,一位名叫赵括的名将。
故事发生在公元前259年,秦军来犯,赵军在长平顽强抗敌,那时大将军赵奢已经去世,由廉颇负责指挥全军。长平之战,秦赵两军相持而不战近半年,因为秦军远离本土,弹尽粮绝,眼看就快要不击自溃了,于是派人回朝向秦王禀报军情。
秦国施行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的话。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赵括照搬兵书上的条文,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
纸上谈兵的意思是在纸面上谈论打仗,常被用来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而现实生活中,也不泛这类人的存在。
纸上谈兵启示:
这个故事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首先,它告诉我们,只掌握理论知识和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虽然赵括熟读兵书,但他在实际战争中却失败了。理论知识和书本知识只是基础,我们需要将它们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其次,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成功不仅需要知识和技能,还需要经验和实际的应变能力。赵括虽然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在实际战争中却缺乏经验和应变能力,导致他无法应对秦军的攻击。我们需要通过实践和经验积累来培养自己的应变能力,才能在实际问题中游刃有余。
最后,这个故事也提醒我们,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向他人学习,不断地积累经验。赵括虽然学识渊博,但在实际战争中却缺乏向他人学习和积累经验的意识,导致他最终失败。我们需要保持谦虚和开放的心态,不断地向他人学习,不断地积累经验,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纸上谈兵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