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降雨量
降雨量是指一定时间内,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
一天内降水量的多少,称为降水强度。一天的降水量小于10毫米的,称为小雨;大于10毫米的称中雨,大于25毫米的称大雨,大于50毫米的称暴雨;大于100毫米的称大暴雨,大于200毫米的称为特大暴雨。1967年10月17日,台湾新寮一天的降雨量达1672毫米。
年降水量通常指多年平均的降水量。一个地方年降水量的多少影响着当地的干湿程度。一般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的地区为湿润地区,年降水量在800毫米至400毫米之间的地区为半湿润地区,年降水量在400毫米至200毫米之间的地区称为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的地区称为干旱地区。
降雨的原理介绍:
1、雨是一种自然现象,是从云中降落的水滴。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到一定高度之后遇冷液化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组成了云,它们在云里互相碰撞,合并成大水滴。当它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从云中落了下来,形成了雨。
2、地面上的水吸热变成水蒸气,上升到天空蒸汽层上层,由于蒸汽层上层温度低,水蒸气体积缩小业比重增大,蒸汽下降,由于蒸汽层下面温度高,下降过程中吸热,再度上升遇冷,再下降,如此反复气体分子逐渐缩小,最后集中在蒸汽层底层,在底层形成低温区,水蒸气向低温区集中,这就形成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