竭泽而渔的意思解释
竭泽而渔的意思解释:掏干了水塘捉鱼,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也形容反动派对人民的残酷剥削,出自《吕氏春秋·义赏》。
1、竭:尽,用尽:竭诚。竭尽。竭力。竭泽而渔。枯竭。衰竭。声嘶力竭。用之不竭。泽:水积聚的地方:大泽。湖泽。润泽(潮湿)。沼泽。金属或其他物体发出的光亮:光泽。色泽。恩惠:恩泽。泽及枯骨(施惠于死人)。洗濯。
2、而: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连词(表平列,如“多而杂”。表相承,如“取而代之”。表递进,如“而且”。表转折,如“似是而非”。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而不烈”。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而谈”。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表(从……到……):从上而下。
3、渔:捕鱼:渔业。渔翁。渔村。渔船。渔网。渔民。渔汛。渔歌。渔火。竭泽而渔;谋取,夺取不应得的东西:渔夺。渔利。渔色(猎取美色);姓。
4、词语原文: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来年无鱼;焚薮(sǒu)而田,岂不获得?而来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5、译文:使河流干涸而捕鱼,难道会没有收获吗, 但第二年就没有鱼了;烧毁树林来打猎,难道会没有收获吗? 但第二年就没有野兽了。用欺骗和作假的方法,即使如今有用,以后却不会再有第二次了,这不是长久之计。
竭泽而渔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晋文公率军在城濮与楚国对峙,他问狐偃如何胜强大的楚军。狐偃献计用欺骗的
办法。他又问雍季如何处理,雍季说用欺骗的办法只能是把池水弄干捉鱼,到第二年就没鱼
捉了,打仗还是要靠实力。晋文公用狐偃的计策打败了楚军,但在论功行赏时雍季却在狐偃
之上。他说:“我们怎么能认为一时之利要比百年大计重要呢?”
这个成语故事提醒我们,在对待资源和环境问题上要有长远的眼光,以及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只有当我们平衡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并采取可持续的行动时,我们才能保护和维护我们共同的地球家园。
1、适度利用资源:我们应该懂得合理利用资源,不要贪婪地过度捕捞或滥用资源。否则,将对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并且最终可能导致资源的枯竭。
2、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以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利用资源,确保它们能够长期存在和再生。这样可以保证资源的稳定供应,不仅满足当前需求,也能够为未来的世代提供支持。
3.、谨慎行事:我们在追求个人利益时,要考虑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贪心和短视的行为可能会给我们带来暂时的好处,但最终却会遭受更大的损失。
解释:这个成语来自于《吕氏春秋·尽数》中的一则故事。故事中讲述了晋文公在城濮与楚国对峙时,如何通过采用"竭泽而渔"的策略来击败楚军。这个策略是指在短期内通过大量捕鱼或开采矿产等行为来获取利益,但这种行为并不能长久地维持下去,最终会导致资源的枯竭和生态的破坏。因此,"竭泽而渔"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只关注眼前利益而不顾长远发展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