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早侵略中国是在哪一年
1849年。
1894年(光绪二十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爆发,甲午战争开始,由于日本蓄谋已久,而清朝仓皇迎战,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1895年4月17日签订了《马关条约》。
甲午战争的结果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则使日本国力更为强大,为其跻身列强奠定了重要基础。
扩展资料:
日本人侵略中国,标志性的事件是1904年的日俄战争。日本和俄国争夺在我国东三省的控制权。在此以前俄国在东三省的势力超过日本。为了争势,两个帝国主义在中国的领土(旅顺口一带)上打仗。清政府腐败无能,不能保护自己的百姓。
日俄战争日本战胜,把俄国在东北的实力赶走,逐渐在东北扎下了根。他们在东北开展大规模的建设,打算把半个日本搬到东北来。起初东北有张作霖的势力,日本人还不能为所欲为。
到1928年日本人炸死张作霖,三年后1931年日本人炮制了“九一八事变”,全面占领了东三省。次年建立了满洲国傀儡政府。
1941年12月7日,日本人偷袭珍珠港,美军在珍珠港的海军空军几乎全军覆灭,从而爆发了太平洋战争。中国的抗战局势得到扭转的机会。日本偷袭的次日——12月8日美国宣布对日作战,开辟了太平洋战区。以后美军展开在太平洋上一个一个岛屿的争夺战。
日本兵虽然不敌,但是武士道精神和效忠天皇的传统鼓励他们宁死不屈。美军打得非常艰苦。最后在1945年8月6日和9日分别在广岛和长崎扔下两颗原子弹,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出兵分三路攻打东北地区。同时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军队也在大陆展开全面反攻。
1945年8月10日日本通知瑞士、瑞典等中立国接受波茨坦公告,愿意投降。15日正式宣布投降。9月2日举行受降仪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日甲午战争
日本经过明治维新逐渐强大以后,逐渐走上西方资本主义近代社会和右翼军国主义道路,因本土地域太狭窄、资源和市场均有限,开始实行对外侵略扩张。早在1868年4月6日明治维新拉开帷幕之时,天皇就在《五条御誓文》和《御笔信》中明确提出其对外方针是“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可追溯到1874年(清朝同治十三年,日本明治七年)的牡丹社事件,日本借八瑶湾事件而向台湾动武,事后清朝政府与日本签订《北京专约》。
琉球王国原本在明朝时即为中国藩属国,中国与其宗藩关系有500余年之久。自明初以来,琉球与中国的关系就很密切,不断向中国进贡,历代国王都接受中国册封。但是日本在江户幕府时期武力迫使琉球王国向日本进贡,等于琉球同时跟中国(当时为清朝)与日本称臣进贡,所以日本明治政府建立后一直想让琉球只向日本政府进贡称臣,进而并吞琉球,因此便等待机会下手。
而在台湾方面,清朝虽然在1683年顺利将台湾纳入帝国版图,但是对台的态度一直犹疑不定,所以对台的治理仅止于已开发区域,而对尚未开发区域则以划分界线的方式限制人民越界开垦,并不纳入统治范围内,因此成为后来日本出兵的有利条件。
那是1871年10月,琉球国第二尚氏王朝末期,其小田县(今冈山县)宫古岛岛民上缴年贡的船队,有一艘在归途中遭遇台风,船上69人当中3人溺死,剩余66人漂流至台湾东南部八瑶湾(今屏东县满州乡九棚一带),登陆以后,有54人在牡丹社、高士佛社、竹社交界处被台湾原住民(排湾族部落,当地汉人称之“大耳之鬼”)杀害,仅12人在汉人营救下前往台南府城,然后转往福州乘船归国。
宫古岛民被杀之后,死者之无头遗体即合葬在双溪口,头颅则于排湾族部落中摆祀。而牡丹社事件发生后,本应照惯例由清朝福州琉球馆处理,却被日方取走,由鹿儿岛县交给琉球王府葬于那霸,因此形成身首隔海、异地分葬的特殊情况。
1873年11月,日本政府派外务卿副岛种臣以“中国派遣特命全权大臣”身份出使中国,针对宫古岛人遇害事件试探清廷态度。随员柳原前光到清政府总理衙门询问琉球漂流民被杀事宜。总理衙门大臣、吏部尚书毛昶熙及户部尚书董恂主张,遇害之宫古岛人皆已接受中国之抚恤及遣返处理,此事件与日本无关。副岛种臣则强调琉球为其属地,并问为何清朝不惩办台番,毛、董便以生番不服王化为理由推搪。又说:“生番系我化外之民,问罪与否,听凭贵国办理。”“化外之民”说法成为日本出兵台湾的依据。
翌年,日本即利用清朝官员的糊涂,声称琉球是日本属邦,试图吞并清朝蕃属国琉球国;并以此为借口,5月10日于射寮(今屏东县车城乡射寮村)登陆,发动大举进攻台湾岛的军事行动。这是日本政府自明治维新以来第一次向国外发动的战争,也是清朝与日本在近代史上第一次重要外交事件。此事中国方面称为牡丹社事件,而日本方面则称为台湾出兵或征台之役。
《北京专约》(又名《中日北京专条》、《台湾事件专约》、《台事北京专约》或《台事专条》)于1974年10月签订。根据此约,清朝承认“台湾‘生藩’曾对日本国属民等妄为加害”;日本方面还要求清朝承认其出兵是为“保民义举”,这就等于承认琉球是日本的属地,中止了中国(清朝)与琉球之间的藩属关系。而清朝的主权行使范围包括全台,也在日本签下条约之后不再有争议。
日本虽然失败了,但仗着有美国撑腰,向清政府索赔了50万两白银。虽然对日本这样一个东瀛小国赔款十分有失大清帝国的体面,但考虑到1840年以来大清帝国积贫积弱的实际情况,清政府最终选择了花钱消灾。毕竟,一个和珅抄家就能抄出上千万两白银,50万两对于大清国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
但此事还是在朝中激起了轩然大波。由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牵头,群臣纷纷上奏,强调海防,引起年轻的光绪帝高度重视,由此展开一场关于海防战略的大讨论。在此过程中,直隶总督李鸿章前瞻性地指出:“日本近在肘腋,将永为中土之患!“
综合各方面意见,朝廷最后决定:分别成立北洋水师和南洋水师,由李鸿章兼任北洋通商事务大臣(简称北洋大臣),总管北洋水师;沈保桢兼任南洋通商事务大臣,总管南洋水师。
经过本次事件,清朝认识到了台湾的重要性,对统治台岛的态度有了极大转变,在最后统治的20年(1874-1894)中积极建设台岛。
日本第一次侵略中国,是在1592年至1598年,正值明朝的万历年间,日本丰臣政权两次派遣军队十几万人来侵略,侵略主要目的是征服当时中国的大明王朝,但是主战场是在高丽(现今的韩国和朝鲜)境内。此次侵略,中国方面称为万历援朝战争,高丽称为壬辰卫国战争,日本称为文禄庆长之役。此次战争,日军最终被明朝和高丽的军队击败,部分日军退还日本境内,部分日军则丧命于高丽境内。
日本第二次侵略中国,是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了。清朝水师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部分北洋水师的船舰、辎重、军需品被日军收编),被迫签定《马关条约》。此役前后,中国损失惨重。
日本第三次侵略中国是在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日本也是八国联军之一,战后,中国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民国年间(1912——1949),日本在此时期内没有停止过对中国的侵略的准备、策划以及实施活动。
然后的大规模的日本侵略活动,从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变”开始。1937年7月7日的“七七事变”(也称“卢沟桥事变”),日本进行全面侵华战争,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45年日本战败,无条件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