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新课标下历史课堂教学重点

 我来答
gin969
高粉答主

2017-03-14 · 醉心答题,欢迎关注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2万
采纳率:91%
帮助的人:4282万
展开全部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的学习方式以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体验学习为主,新课程标准下的历史课堂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课堂,是学生的成长、发展为目标的课堂。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要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教学策略无疑是重要的。
一、师生互动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曾说:“如果你是教历史的,你的教学任务首先要注意,在你的课堂上,听讲的不是什么抽象的学生,你应该看到,你面前是具体的活生生的,独特的人们„这些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抱负和干劲。这一点极为重要。因为只有当人们有了活生生的个性时,思想的热血才能沸腾起来。”这要求教师破除师道尊严的旧俗,与学生建立人格上的平等关系,走下高高的讲台,走到学生身边,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要求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和探索,鼓励他们主动自由地思考、发问、选择,努力当学生的顾问;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从学生的知识状况和生活实际出发,灵活变换角色用“童眼”来看问题,怀“童心”来想问题,以“童趣”来解问题,共同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学习伙伴;要求教师与学生建立情感上的朋友,使学生感到教师是他们的亲密朋友,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
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要树立整体意识策略
不少人感觉历史难学主要是由于把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孤立地看待,形成了支离破碎、残缺不全的认识。这是历史学习之大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缺乏粘连性的知识最难记忆,犹如在松散的沙上盖不起高楼大厦一样。
认知心理学曾提出平行分配加工学习模式。这种模式认为在人脑中知识的结构不是直线形的层次结构,而是围绕一些关键概念所形成的网络。网络的重要性就在于学习者可以从网络上的任何一点进入或开始学习知识结构,而不是必须从直线层的最低开始。譬如,学习明朝一条鞭法,这条鞭法是1581年张居正实行的一种新的征税办法,是把原来的赋税和杂税合并,统一折成银两征税。这些都是应当理解记忆的小处。仅仅掌握这些小处是远远不够的,学习这段历史的目的是掌握系统的明朝经济政策和各个历史时期赋税制度的演变。为此,需要纵横交错构建网络体系。从纵的角度看,北魏的租调制,唐朝的租庸调制和两税法,北宋的方田均税法和明朝的一条鞭法等上下一串,便可以构成各个历史时期赋税制度系列;从横的角度来看,明朝的屯田,植棉和一条鞭法等左右一连,便可以构成明朝经济政策系列。以一条鞭法作为网络上的一点进入,可牵引出很多相关概念,勾勒出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激趣策略
1、直观激趣
历史知识的特点之一,就是它具有过去性。要学生去认知,理解这些距他们生活遥远的知识,只靠文字和语言,往往难于理解或感到枯燥。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回溯历史。教师可以通过实在的情景(教学媒体):如照片、幻灯、录像、电影等,创设历史情境,打破时空的界限,为学生再现历史画卷,缩小学生与历史的时代距离,使之目睹“历史的真实”,变被动的“听”、“记”为主动的“看”。这样就能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本身产生一种积极的注意倾向,并激起热烈、持久的情绪。这种情绪鼓舞着学生主动而愉快地学习,从而使课堂教学充满魅力。例如:在讲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利用投影机显示长征过程,把静态的地图变成动态的地图;用录像机结合教学内容,放映《闪闪红星》、《金沙江畔》、《四渡赤水》等电影中的生动镜头;用录音机播放《长征组歌》和朗诵毛泽东关于长征意义的一段论述。这样多种教学媒体紧密配合,能够始终抓住学生的心,使学生在感受、视觉、听觉的交叉感应中轻松愉快地掌握了历史知识。
2、诗歌激趣
古人常用诗歌来吟咏王朝兴替,世事变迁。可见诗歌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资料,其不仅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历史教学的重要材料。因此如何利用好诗歌来进行古代史的教学,以诗正史,以史辨诗,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是每位历史教师必须探讨的问题。
古诗能生动地解释补充教材的基本史实,让学生把握历史的真实,巩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如杜甫的“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这首诗是对“开元盛世”景象的写照。诗史相证相得益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个“破”字使学生对安史之乱,长安沦陷,人民困苦,北方生产遭到破坏留下深刻印象。从而理解“安史之乱”是唐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形成“安史之乱”这一历史概念。又如,皮日休的“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既道出隋亡的原因之一,又充分地肯定了大运河的作用。把这首诗与教材有关大运河的作用的内容结合起来教学,会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大运河的作用。再如,胡曾诗:“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破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把隋的灭亡归于大运河的开凿,看不到隋亡的根本原因在隋炀帝的暴政。通过引进这首诗,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中文人观点的理解,必须结合历史背景,以史学知识去认识而不是依据文人的标准这一综合能力。
3、问题激趣
“教师的艺术就是使学生喜欢你所讲的内容”,要想使历史课生动活泼,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与热情,就必须区别高中历史与初中历史的特点来设计问题。一般说来,高中历史重分析,理性化多一些,初中历史重过程,感性化多一些。要改变高中历史对初中历史的重复,课堂提问设计就大胆引入新材料,新情境,诱导新的遐想,产生新的冲动;也可以旧材料,新角度,即“旧瓶装新酒”。如对“洋务运动”一课教学,对初中生问题可设计为:(1)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2)为什么说洋务运动不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对高中生则可设计为:(1)阅读课文引文中曾国潘说的一段话,概括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2)洋务运动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据此分析洋务运动不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原因?区别对待高中与初中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分析、思考,设计问题刺激学生扩散思维,使其以新视角去对旧材料进行多角度多层次思考,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同样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还可以引入新的历史观点,新的信息,可使其不断释出历史常新的魅力,引导学生对问题争议~
小兔子的文集
高粉答主

2017-03-14 · 醉心答题,欢迎关注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3万
采纳率:82%
帮助的人:4878万
展开全部
浅谈新课标下的历史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的学习方式以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体验学习为主,新课程标准下的历史课堂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课堂,是学生的成长、发展为目标的课堂。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要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教学策略无疑是重要的。
一、师生互动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曾说:“如果你是教历史的,你的教学任务首先要注意,在你的课堂上,听讲的不是什么抽象的学生,你应该看到,你面前是具体的活生生的,独特的人们…这些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抱负和干劲。这一点极为重要。因为只有当人们有了活生生的个性时,思想的热血才能沸腾起来。”这要求教师破除师道尊严的旧俗,与学生建立人格上的平等关系,走下高高的讲台,走到学生身边,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要求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和探索,鼓励他们主动自由地思考、发问、选择,努力当学生的顾问;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从学生的知识状况和生活实际出发,灵活变换角色用“童眼”来看问题,怀“童心”来想问题,以“童趣”来解问题,共同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学习伙伴;要求教师与学生建立情感上的朋友,使学生感到教师是他们的亲密朋友,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
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要树立整体意识策略
不少人感觉历史难学主要是由于把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孤立地看待,形成了支离破碎、残缺不全的认识。这是历史学习之大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缺乏粘连性的知识最难记忆,犹如在松散的沙上盖不起高楼大厦一样。
认知心理学曾提出平行分配加工学习模式。这种模式认为在人脑中知识的结构不是直线形的层次结构,而是围绕一些关键概念所形成的网络。网络的重要性就在于学习者可以从网络上的任何一点进入或开始学习知识结构,而不是必须从直线层的最低开始。譬如,学习明朝一条鞭法,这条鞭法是1581年张居正实行的一种新的征税办法,是把原来的赋税和杂税合并,统一折成银两征税。这些都是应当理解记忆的小处。仅仅掌握这些小处是远远不够的,学习这段历史的目的是掌握系统的明朝经济政策和各个历史时期赋税制度的演变。为此,需要纵横交错构建网络体系。从纵的角度看,北魏的租调制,唐朝的租庸调制和两税法,北宋的方田均税法和明朝的一条鞭法等上下一串,便可以构成各个历史时期赋税制度系列;从横的角度来看,明朝的屯田,植棉和一条鞭法等左右一连,便可以构成明朝经济政策系列。以一条鞭法作为网络上的一点进入,可牵引出很多相关概念,勾勒出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激趣策略
1、直观激趣
历史知识的特点之一,就是它具有过去性。要学生去认知,理解这些距他们生活遥远的知识,只靠文字和语言,往往难于理解或感到枯燥。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回溯历史。教师可以通过实在的情景(教学媒体):如照片、幻灯、录像、电影等,创设历史情境,打破时空的界限,为学生再现历史画卷,缩小学生与历史的时代距离,使之目睹“历史的真实”,变被动的“听”、“记”为主动的“看”。这样就能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本身产生一种积极的注意倾向,并激起热烈、持久的情绪。这种情绪鼓舞着学生主动而愉快地学习,从而使课堂教学充满魅力。例如:在讲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利用投影机显示长征过程,把静态的地图变成动态的地图;用录像机结合教学内容,放映《闪闪红星》、《金沙江畔》、《四渡赤水》等电影中的生动镜头;用录音机播放《长征组歌》和朗诵毛泽东关于长征意义的一段论述。这样多种教学媒体紧密配合,能够始终抓住学生的心,使学生在感受、视觉、听觉的交叉感应中轻松愉快地掌握了历史知识。
2、诗歌激趣
古人常用诗歌来吟咏王朝兴替,世事变迁。可见诗歌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资料,其不仅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历史教学的重要材料。因此如何利用好诗歌来进行古代史的教学,以诗正史,以史辨诗,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是每位历史教师必须探讨的问题。
古诗能生动地解释补充教材的基本史实,让学生把握历史的真实,巩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如杜甫的“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这首诗是对“开元盛世”景象的写照。诗史相证相得益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个“破”字使学生对安史之乱,长安沦陷,人民困苦,北方生产遭到破坏留下深刻印象。从而理解“安史之乱”是唐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形成“安史之乱”这一历史概念。又如,皮日休的“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既道出隋亡的原因之一,又充分地肯定了大运河的作用。把这首诗与教材有关大运河的作用的内容结合起来教学,会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大运河的作用。再如,胡曾诗:“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破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把隋的灭亡归于大运河的开凿,看不到隋亡的根本原因在隋炀帝的暴政。通过引进这首诗,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中文人观点的理解,必须结合历史背景,以史学知识去认识而不是依据文人的标准这一综合能力。
3、问题激趣
“教师的艺术就是使学生喜欢你所讲的内容”,要想使历史课生动活泼,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与热情,就必须区别高中历史与初中历史的特点来设计问题。一般说来,高中历史重分析,理性化多一些,初中历史重过程,感性化多一些。要改变高中历史对初中历史的重复,课堂提问设计就大胆引入新材料,新情境,诱导新的遐想,产生新的冲动;也可以旧材料,新角度,即“旧瓶装新酒”。如对“洋务运动”一课教学,对初中生问题可设计为:(1)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2)为什么说洋务运动不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对高中生则可设计为:(1)阅读课文引文中曾国潘说的一段话,概括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2)洋务运动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据此分析洋务运动不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原因?区别对待高中与初中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分析、思考,设计问题刺激学生扩散思维,使其以新视角去对旧材料进行多角度多层次思考,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同样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还可以引入新的历史观点,新的信息,可使其不断释出历史常新的魅力,引导学生对问题争议。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