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催眠大师 究竟啥意思?
国内擅长催眠疗法的知名心理治疗师徐瑞宁(徐峥饰)正值事业风生水起之时,由他治疗过的病人全都痊愈出院,这也使得徐瑞宁信心倍增,直至骄傲自大。
就连自己的学生在课堂上对他理论的质疑,都毫不收敛的回击过去,这些都被徐瑞宁的大学老师方教授看在眼里。
在徐瑞宁一次讲课后,方教授受到其学生的请求,让徐瑞宁诊断一位特殊的病人任小妍(莫文蔚饰),但方教授嘱咐徐瑞宁,称这位病人的十分怪异,她看过的心理医师没有一名能够治疗她的病情,任小妍讲话虚实难辨而且懂得如何回击治疗师。
方教授口中所说的这名病人,让徐瑞宁对她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且自大的认为没有治不好的病人。
扩展资料:
幕后制作
1、导演陈正道介绍,电影中的催眠世界其实都是用一砖一瓦的细节构建起来的,所以美术和道具上做得很细致。房子里的地板的纹路,墙上画的摆放,桌上的道具等细节去呼应电影中一层又一层的这个概念。
2、《催眠大师》的场景不多,主要集中在那间复古阴郁的心理诊疗室中。而这个小小的空间里,容纳了超过1000多个道具及细节的设计。
3、为体现人物关系反转,演员会有现场走位的“路线图”;为保证道具联系严密,如录音笔的位置,杯子的转向,场记和道具师会做定点和拍照;不管入镜与否,现场有三个钟表必定对应剧情发生时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催眠大师
徐铮用催眠术治疗第一个故事中的妈妈,和莫文蔚(虽然用了更复杂和花哨的办法)治疗徐铮,方法差不多,用催眠让患者回忆起整件事情,然后告诉患者,被他们伤害的人已经原谅了他们,也就是第一个故事中的女儿,第三个故事中的女朋友和好朋友,他们“声称”已经原谅了患者,然后催眠师对患者洗脑,“放手吧”。
从结果来看,第一个故事中的妈妈,之前的意识中压抑和篡改很强烈,催眠帮助她认识到纠缠她的那个女人就是当年的自己,对她来说,催眠帮助她厘清了意识,并且从很大程度上接受了徐铮的洗脑,也就是“原谅了”“放手吧”。
而在对徐铮的治疗,莫文蔚做了大量的铺垫和工作其实只是在做一件事情,也就是让徐铮接受催眠而已,而徐铮接受的所谓催眠,从我对影片的理解,只是让他回忆了一遍他本来就记得的事情。我相信徐铮的意识和回忆里面对事件经过并没有扭曲,他的自残等等行为只是他不愿意原谅自己,并且不愿意去面对自己的不原谅,这段催眠我没看到有多少价值。如果说唯一有价值的,是经过这一个经历,等于公开向所有熟悉的导师朋友等承认,自己其实还没有走出阴影,以后再不用装作自己没事情了。而治疗之后,徐铮和莫文蔚的对话中,他说到其实他仍然没有原谅自己。而莫文蔚说的是,只有你自己可以原谅自己。
于是回过头来看第一个故事的治疗方法,也可能是心理师惯用的方法,让受害者告诉你他原谅你了,这有意义吗?难道你能否原谅自己是取决于别人的吗?首先这两个故事里面受害者都死了,所以他们有没有原谅你,根本就是自己无端臆测,无法证明也无法证伪;其次,即使受害者没死,他对你说原谅你了,那也可能是因为事情已经既定,人家不愿意沉浸在痛苦中恨你,这也不能作为原谅自己的理由;或者反过来说,如果这样的逻辑成立,那么如果受害者决定不原谅你,你也就不能原谅自己了呢?在我看来,所谓“原谅了”只是给你一个心理台阶。
同样的,那句很洗脑的“放手吧”也是的,背负着内疚和悔恨本来就很辛苦,患者的内心一定也有一个强烈的声音想要放手吧,只是他逻辑上推不通,所以他需要一个“治疗”,一个权威的声音,或者一个特别的事情来跟他说“放手吧”,于是他有一个天空那么大的理由放过自己了,不是我自己要放过自己的,而且某某某都说了,我不放过自己没有用。
这样的逻辑对老妈妈有用,对徐铮显然还不够给力,他知道那个让自己放手的人根本就是自己,做错了事情,为什么可以原谅自己?
先假设这个犯错的是别人,如果你做错了事情,把别人害的很惨,你居然可以随便在哪里忏悔一下留几滴眼泪然后就一身轻松的抖擞的欢快的继续生活下去,那是不是太没有天理了?这样不公平,有个人因为你在很悲惨的生活着,他为你的错误买单,而你只轻飘飘的说句I'm sorry,这种不公平会产生仇恨,你不应该原谅自己的。有人会在此争辩说,事情已经如此,你内疚也无事无补,所以还不如放过自己,这样是很功利的想法,是否原谅自己是按照利益来计算的吗?
再看如果那个犯错的人是自己呢?其实道理是一样的,那些不能原谅自己的人往往都是道德责任感比较重的人,别人因为我死了,他们的父母承受着巨大的痛苦,我怎么能欢快的活着?所以我选择不原谅自己,如果我这样都能原谅自己,那么别人犯同样的错误,我是不是也应该原谅别人?那么是不是杀人犯、纵火犯都应该被原谅,其实都是一样的,我是因为疏忽,别人是因为性格缺陷,其实都是一样。如果所有这些都能被原谅和宽恕,这个世界该多么可怕?
当然这些都是针对那些自责很深的人来说的,比如到了自残程度的徐铮,而我却在想,生活中许多的人是恰恰相反的,是太不会自责太不内疚了,以“放手吧”为借口一次次那么轻易的就放纵自己去伤害别人。写到这里,我看到了自己的愤恨和不原谅。就像这个电影的第二个故事,我自己觉得,整个电影最出彩的其实是第二个故事,两度的被抛弃,被掩盖的记忆,我可以想象莫文蔚鼓起勇气恋爱时和恋人说的那句话的分量,“不要离开我”,真的觉得经不起第三度的离别,而这个离别却来了,由自己的好朋友造成,这个时候,你说一句原谅,是不是太容易了?
所有的事情,真的那么容易被原谅吗?是不是经历了一切以后,连说一句我恨你们的权力都没有?尽管知道恨是没有用的,尽管知道你说你恨的话,只让别人或者来拯救你压抑你,或者远离你,是不是还要更用力的把愤恨压抑起来,装作很优雅很大度的跟生活和解?
所以我喜欢最后的对话,徐铮和莫文蔚,都还没有放下,这才是真实的生活,所谓的美好世界终极答案,哪里有那么容易,是一次精心策划的催眠就能疗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