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同学的画是这样的把同学画上的内容写清楚,写具体。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2017-06-10
展开全部
我读小学四年纪的时候,父亲开始教我画画.他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有一次学校上图画课,老师把两个杨桃摆在讲桌上,要同学们画.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讲桌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当我把这幅画交出去的时候,有几个同学看见了,却哈哈大笑起来. “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 “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举起我的画问大家: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不像!”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 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半晌,他又问道:“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好笑么?” “好—笑!”有几个同学抢着答道,同时发出嘻嘻的笑声. 于是,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他对第一个坐下的同学说:“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 “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五角星.” “好,下一个.” 老师让这几个同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和颜悦色地说:“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的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这位老师的话同我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教师用书 教育出版社 一、教材简说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主要讲的是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懂得了看问题或做事情的时候,不能凭空想象,要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要轻下结论. 作者先略写父亲教导我画画要实事求是,接着具体地叙述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事,最后写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作者通过人物的对话、神态描写,突出老师对“我们”循循善诱的教育,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从不同角度观察有不同结果的思想方法. 课文从一件事中引出一个深刻的道理,来龙去脉交待得十分清楚.此外,课文对人物语言、神态的描写具体细致,形象生动,能准确反映人物内心世界.老师神态由严肃到和颜悦色,老师的话语通俗易懂,循循善诱,饱含哲理,表现出高超的教育艺术.学生们开始嘻嘻哈哈,以为“我”把熟悉的杨桃画成五角星,非常好笑;了解真实情况后,显得很尴尬,反映学生们的率直、天真.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其中的深刻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坚持这种科学的思想方法,就能终生受益.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二、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三、教学建议 1课前,如果有条件,教师准备几个杨桃或蜡制、塑料制的杨桃标本以及图片等资料.也可让学生准备.北方的孩子对杨桃不太熟悉,老师可以让学生先读读课文后面资料袋的内容,或再搜集一些有关杨桃的资料,课上进行交流. 2课文表现的主题较深刻,为了减缓学生学习的坡度,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可以在学习课文前与美术课相结合,按课文第一幅插图的样子摆上杨桃或其他棱角分明的水果,让学生进行写生.展示中间与前排旁边同学的画,看看有什么不同.还可以再现课文情境,让学生从不同的座位实际观察,体会“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通过体验性活动让学生获得真实的感受,为进一步领悟文章所蕴含的道理奠定基础,激发阅读与思考的兴趣. 3指导学生初读课文,一边读书,一边思考,试画出重点词句.在初步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再读课文,不懂的地方提出来讨论,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教材在“怎样提问题”“提什么样的问题”方面做了引导,在“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这句话的旁边提出“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呢?”,这是理解课文内容的一个比较关键性的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能围绕课文提出更多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比如,同样的杨桃,为什么却画出了不同的样子?老师为什么不直接把道理告诉学生,而是反复提问,让学生实际观察后才说出道理?为什么课文最后说“他们的教诲使我终生受用”?通过研讨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理解,领悟课文包含的道理. 4课文的特点是运用对比手法,从一件事的叙述中引出一个深刻的道理.教学中可以采用层层比较、步步深入的方法,引导学生从几个方面的对比中,理解文章内涵.如,“我”是怎样画杨桃的?“我”认为画得怎样?抓住重点句:“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体会“我”的一丝不苟.同学们看到“我”画的杨桃时认为画得怎样?态度是怎样的?老师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引导学生深入读懂课文,“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时同学们采取的是嘲笑的态度,而老师则通过:看、走、坐、审视一系列动作,从“我”的角度去观察实物.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通过让学生找出老师的动作,分角色朗读,老师、同学们的对话,体现两者态度的不同.当老师让学生坐到“我”的座位观察后,学生的态度又发生了哪些变化?这时可抓住学生此时与刚才态度的对比,刚才是好笑,现在是说话吞吞吐吐,不好意思,表明同学们已经知错.后来,老师的态度又发生了什么变化?老师在“审视”之后神情变得“严肃”,是因为他发现“我”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同学们却说“不像”,引起了他的沉思;老师在教育同学们之后神情变得“和颜悦色”,是因为他发现同学们已经认识到自己错在哪里了.在课文最后一段,通过老师与父亲的话的对比,找出共同点:进一步强调了做事要实事求是的道理. 5课文中有些句子意思深刻,教学中要抓住这些关键的句子,理解内容,完成课后思考练习第三题.有的可以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帮助弄懂句子意思.如,第一段中父亲的话,可以抓住“想当然”“走了样”两个词,了解父亲要求“我”做到:看到什么样画成什么样.在第十八自然段,老师说的一段话,是理解全文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弄懂每句话的意思以及句与句之间的关系.这段话讲了三点意思:一是讲看杨桃的角度不同,样子也就不一样;二是讲看到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不要忙着嘲笑别人;三是讲应该实事求是.为了让学生的认识更加深刻,教学时可以把父亲和老师的话起来理解.他们说过哪些相似的话?这些话都说明了什么道理?这个道理仅适用于画画吗?进而让学生理解老师和父亲说的话,其道理不仅适用于画画,而且适用于做任何事情.结合课后思考练习第二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谈学习、生活中类似“画杨桃”的事情或者是自己的感受,深刻理解老师从“画杨桃”中引出的道理.我们做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当别人的看法、做法与自己不同时,不要急于下结论,要从别人的角度去看,去想,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坚持这种科学的思想方法,就能终生受益.所以文章最后说“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6放手让学生用心读书,在读中感悟作者的心理,在读中把握感情基调,在读中深化自己的理解.可以抓住关键词语读出人物情感的变化.如,老师和同学两次对话的内容是相同的,同学的回答更是一字不差.抓住“不像!”“像五角星!”“不……像.”“像……五……角星.”等关键词语,可以体会到同学们思想感情的变化.读老师的话,要抓住“审视”“严肃”“和颜悦色”等词语,揣摩老师说话的神情、语气;抓住话语中的关键词“就不一样”“真像”“不要……要”“应该”“就画成”等,表现出他对学生耐心细致的批评和教育.学生能读出感情来,对文章的理解就更加深入.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如,个别读,分角色朗读.最后背背老师讲的那段话,比比谁在短时间内背下来,无错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有不同的要求. 7引导学生自学生字词应注意:生字中,“嘱”读zhǔ,不要读成shǔ;“审”是翘舌音又是前鼻音,老师可示范读;“肃”是平舌音,这个字的笔顺是肃.“晌”读shǎng,不要读成xiǎng,在字形上要注意与“响”相区别;写字时,要注意“叮”“嘱”左偏旁“口”的占格位置.注意对比“非”在“排”和“靠”两字中字形的变化.注意“叮”和“钉”、“叮”和“订”、“幅”和“福”、“诲”和“悔”的区别.“审视、想当然、半晌、教诲、受用、和颜悦色”等词语,要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或上下文理解. 四、参考资料 杨桃 又名阳桃、羊桃,五敛子.常绿或半常绿乔木.奇数羽状复叶,小叶卵圆至椭圆形,顶有短尖头.花小,钟形,紫红色.浆果椭圆形,长5~8厘米,有五棱,间或三到六棱,未熟前果皮青绿色,熟时黄色.一年内开花数次,自夏至秋相继不绝,秋冬果熟时黄色.性喜高温多湿,好阴.分布于热带亚洲.我国华南地区均有栽培.果质生食或制成各种加工品,也供药用,能生津止渴.叶有利尿、散热毒、止痛、止血作用. 想当然 成语,典出《后汉书·孔融传》.说的是三国时期,曹操打败袁绍,其子曹丕把袁绍儿子袁熙的娇妻甄氏占为己有.谋士孔融不满,又不便直说,就写信给曹操,说周王把纣王的宠妃妲己送给了辅佐自己建立周朝的周公.历史上本没有此事,曹问出自何典,孔融说:“以今度之,想当然耳.”用意在于讽刺曹操父子.后来,就用“想当然”为推想起来一定是如此的意思. 《画杨桃》的三“妙” 一妙用“反复”质疑.在“我”画出了一张像五角星的杨桃后,先是“有几个同学看见了,却哈哈大笑起来”.老师问同学们:“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好笑么?”“‘好——笑!’有几个同学抢着答道,同时发出嘻嘻的笑声.”直到最后,老师教育学生:“……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这里连续出现了几个“笑”字,这就是“反复”.前几个“笑”字不仅使“我”,而且也使读者在心里画了一个又一个问:有的同学为什么“笑”?为什么觉得“好笑”?为什么“发出嘻嘻的笑声”?而最后一个“不要忙着发笑”则使人茅塞顿开,找到了答案. 二妙以“标点”绘形.文中有一处用到了“——”,六处用到了“?”,四处用到了“!”,三处用到了“……”.“好——笑!”中的“——”表示声音的拖长,描摹了几个同学自以为是、得意洋洋的神态.而六个“?”,“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是同学们的责问;“这幅画画得像不像?”“它像什么?”“那么,像什么呢?”是老师的提问;“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好笑么?”“……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是老师的反问.这是老师和“有的同学”对“我”画的杨桃截然不同的反应.四个“!”,“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不像!”“像五角星!”“好——笑!”则是“有的同学”幼稚可笑的表现.而“不……像.”“像……五……角星.”这里的三个“……”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有的同学”知道自己错误后不好意思的神态.由此可见,文中的标点符具有多么神奇的作用! 三妙借“呼应”揭示主旨.在课文的开头一段中,引用了“我”的爸爸经常叮嘱的一句话:“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而在课文的最后,又写了老师说“……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爸爸的话和老师的话是多么相似啊!在这里,文章运用了“呼应”的手法:前呼后应,十分有力地揭示了文章的宗旨:要相信自己的眼睛.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有不同的结论.不要凭借自己的经验来否定别人的新发现.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