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这篇文章的名字和作者

原来看过的一批古文,好像是唐朝的,说的是作者住的屋外有一棵枣树,一个老太太每天都去打枣,心里带着惶恐,而作者从未阻止过她,因为他知道这个老人的儿子和丈夫都被官府抓去充军了... 原来看过的一批古文,好像是唐朝的,说的是作者住的屋外有一棵枣树,一个老太太每天都去打枣,心里带着惶恐,而作者从未阻止过她,因为他知道这个老人的儿子和丈夫都被官府抓去充军了,只有她自己孤苦伶仃,靠着打枣充饥。 展开
 我来答
樊从华
2017-07-24 · 知道合伙人文学行家
樊从华
知道合伙人文学行家
采纳数:11005 获赞数:119614
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从事过语文教育十年;编辑、记者多年。亦通管理学,从事企业管理15年。现任副总经理。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这篇文章叫《又呈吴郎》(“这篇文章”,准确的说法应该是“这首诗”),作者为唐代伟大的诗人杜甫。
原诗:
又呈吴郎
唐代: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大致译文:

译文
来堂前打枣我从不阻拦任随西邻,因为她是一个五食无儿的老妇人。
若不是由于穷困怎会做这样的事?正因她心存恐惧反更该与她相亲。
你一来就防着她显然是多此一举,而且还插上篱笆来防却甚像是真。
她说官府征租逼税已经一贫如洗,想起时局兵荒马乱不禁涕泪满巾。
创作背景:

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即杜甫漂泊到四川夔州的第二年,他住在瀼西的一所草堂里。草堂前有几棵枣树,西邻的一个寡妇常来打枣,杜甫从不干涉。后来,杜甫把草堂让给一位姓吴的亲戚(即诗中吴郎),他自己搬到离草堂十几里路远的东屯去。不料这姓吴的一来就在草堂插上篱笆,禁止打枣。寡妇向杜甫诉苦,杜甫便写此诗去劝告吴郎。以前杜甫写过一首《简吴郎司法》,所以此诗题作《又呈吴郎》。吴郎的年辈要比杜甫小,杜甫不说“又简吴郎”,而有意地用了“呈”这个似乎和对方身份不大相称的敬词,这是让吴郎易于接受。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