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击战的作战方式和作战方法有哪些?
游击战游击战是非正规作战。以袭击为主要手段,具有高度的流动性、灵活性、主动性、进攻性和速决性,并能广泛动员群众投入战争。游击战的精髓是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敌疲我打,敌逃我追。遵循合理选择作战地点,快速部署兵力,合理分配兵力,合理选择作战时机,战斗结束迅速撤退五项基本原则的作战方式。游击战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游击作战在执行独立自主的分散作战的游击战争,而不是阵地战,也不是集中作战,因此不能在战役战术上受束缚。讲到战术,则游击战争的基本作战形式不是别的,乃是袭击。袭击是攻击的一种,游击战争不注重正规的阵地攻击这种形式,而注重突然袭击或名奇袭的这种形式,这是因为游击战争是战略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非如此不能达到目的。
抗日战争时,中国的军事力量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的军事力量相对于日本还是有差距。但是,游击战的特点和条件决定了我们采取游击战的必然和必胜。中国共产党在对日作战所使用的游击战有几个特性:
它主要不是在内线直接配合正规军的正面作战,而是在外线、在敌之后方独立作战,承担著独当一面的战略任务。
它不是小规模的,而是大规模的,遍及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它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贯穿于战争的全过程。
它不是“流寇”式的,而是以抗日根据地作依托。
它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斗争相配合。
它不是仅仅由正规军承担的,而是有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参与。
它不是永远停留在游击状态,而是随着战争的进程逐步向正规战发展,使之成为最终战胜敌人的重要因素。
中国在日军敌后的游击战给侵华日军造成了相当的兵员损失,削弱了日军“以战养战”搜刮沦陷区支撑前线的能力。据1938年8月至1940年5月在华北方面军参谋部任职的加登幸太郎说:“现在回忆起来,笔者在任时,整个方面军一天平均死伤50名。50名虽不多,但一年就有18,000人离开战列,是大消耗战”。 1937年9月23日,国民党中央社发表了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同意将红军和南方八省游击队分别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开赴敌后,开展广泛的抗日游击战争。
在敌后战场,取得了平型关大捷、夜袭阳明堡机场、百团大战、黄土岭伏击战等一系列辉煌的战绩,特别是到抗战后期,建立了19块大的抗日根据地,将日本侵略军压缩在铁路线、大城市狭窄的点、线区域,使其濒临失败的边缘,为抗日军民的战略大反攻创造了条件。
中国战场上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与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紧密配合,将士团结协作,浴血奋战,陷敌于进退唯谷的境地,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吞并中国的迷梦。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游击战的作战方法主要有:
破袭战、地雷战、麻雀战、伏击战、地道战、围困战等 随着敌后抗日游击战的发展,中国抗日战争逐渐形成战略上互相配合的两个战场:
一个是主要由国民党军队担负的正面战场,一个是共产党军队为主的敌后战场.
敌后战场的开辟,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对稳定全国战局起了重大作用,是中国抗战转入战略相持阶段的重要条件. 游击战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在抗战初期,游击战在敌后开展,迫使敌人回抽兵力,减轻正面战场的压力,起到积极作用.
在相持阶段,游击战成为主要作战方式.
游击战为人民军队战略反攻准备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