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烂片横行的时代,电影制片人该如何把握一部影片的好坏?
说制片人掌握着一部影片的生死大权,一点也不过分,因为制片人,大多是掌握着项目话语权的人,从一个电影剧本最初的电影剧本挑选到最后的电影上映,制片人在其中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那么,通俗的电影制片人都分管哪些工作呢?
首先是项目的选题策划-产品的生产管理—投资主体的布局—盈利模式的搭建—市场的预估、营销的决策——人才的组合、团队的管理,这几个流程都是关系到一部电影是否运营起来的关键因素,导演是把控影片的质量,制片这是控制电影是否上映,但是在现在的一些电影中,制片人角色的欠缺却是很普遍的。
很多制片人选一部影片,并不是从社会责任、人生意义、生活哲学方面去把控,而是选择一些莫名其妙的电影影片,不知道观众看什么、想看什么,赚了钱也不知道怎么赚的,赔了也不知道为什么赔了,著名的影评人“图宾根木匠”一针见血地道出了当下电影市场的运作现状。想起广告界流行一句话:“我知道你有一半的广告费浪费了,但不知道是哪一半。” 我想说的是,我知道你有90%的投资浪费了,而其中的至少80%,我都知道是怎么浪费的。电影市场的成功,并非没有规律和方法可循,好莱坞能做到,我们为什么不行?
首先,制片人要明白电影是拍给观众的,不是拍给自己的。你心里没观众,他们心里就没你。从观众的立场出发,做他们需要和喜欢的东西,老老实实,不闭门造车,不玩小圈子表达,不炫技不装 B,你总能美梦成真皆大欢喜。炫技未必被雷劈,但观众一定会报复你。所以,想取悦自己也可以,但别怪市场不理你。
即郭敬明的《小时代》刮起一阵商业风,越来越多的导演和制片人跟风拍电影,但是现在的观众越来越聪明,已经不愿意再为这一些烂片买单,所以,选题题材就成为考验制片人的首要因素,制片人的内功包含既包括判断力,也包括项目的整体策划运作能力。而判断力是成功运作的前提:一部戏火了,你能通过对信息的搜集和分析,判断出它是怎么火的,找出必然因素和偶然因素,同时敏锐地发现其运作上需要改进的地方,从生产到销售的任何一个环节,所有的动作,包括选什么题材、名字怎么取、故事怎么讲、导演怎么拍、演员怎么演、媒体上怎么推广、影院怎么排片……所有工作都必须围绕这个目的展开。以这个意识上的高度统一为前提,才不至于各自为政,导致制作和宣发上的脱节。
其中制片人最重要的本领就是:说服、运作一个项目的过程,就是说服各种人的过程:说服投资人立项,说服编剧改剧本,说服导演和演员加盟,说服媒体帮你推广,说服影院给你排片……最核心的,是说服观众掏钱买票。有办法说服观众来消费,你才有办法说服前面的所有人。这一连串的说服,背后都是心理学。知其所需所喜,予其所需所喜,则总有所成,反之,则徒有其劳。除了心理学之外,在整个过程里,你还需要了解文学、戏剧学、美学、色彩学、设计学、广告学、传播学、市场营销学、销售学、数学、交际学等种种学科。所以,合格的制片人应该是杂家。你不用什么都精,但一定要多“通”一些,这样你才会有相对准确的判断,可以为每个环节找到最合适的人。
对于现在的制片人来说,更多的不是过多迎合市场的需求,要在市场的基础上做出自己的判断,选出优秀的电影作品,呈现在观众面前,对于想要成为制片人的学生来说,应该具备更多的责任感,如果你在准备电影作品集存在什么疑惑的时候,欢迎登录美艺官网,我们会有专业的导师为你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