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王星是矮行星。
1930年克莱德·汤博发现冥王星,并将其视为第九大行星。1992年后在柯伊伯带发现的一些质量与冥王星相若的冰制天体挑战冥王星的行星地位。2005年发现的阋神星质量甚至比冥王星质量多出27%,国际天文联合会(IAU)因此在翌年正式定义行星概念。新定义将冥王星排除行星范围,将其划为矮行星(类冥天体)。
扩展资料:
对冥王星地位的争议,来自于到底如何定义行星。从行星科学角度出发,应该根据这颗天体本身固有的属性来判断;而从天体力学角度出发,则要从这颗天体与其他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来判断。郑永春指出,包括他在内的很多行星科学家支持前者。
“当然,不管冥王星是不是行星,我们都把它当作像地球一样的行星来研究,研究它的大气、地质运动、地下海洋、物质组成和循环。冥王星是不是行星,并不影响科学家对它的研究和重视程度。”
“给天体贴什么标签并不重要。无论有关天体分类的讨论如何热烈,对它们都没有影响。”郑永春说,对科学家来说,太阳系的组成、太阳系的演化过程等才是真正的科学问题。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冥王星
根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2006年8月24日通过的决议,被称为行星(planet)的天体要符合三个主要条件。
1.该天体须位于围绕太阳的轨道之上。
2.该天体须有足够大的质量来克服固体应力以达到流体静力平衡(hydrostaticequilibrium)的形状(近于球形)。
3.该天体须已经清空了其轨道附近的区域。
而冥王星则不符合上述第三条行星标准。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进一步决议通过冥王星应该归入矮行星(dwarfplanet)之列,而且可以作为尚未命名的一类海王星外天体的原形。在此决议之前,人们也提出了不同的行星方案,其中一些甚至提到除了冥王星外也取消地球水星的行星资格,而另外一些则提议将一些小行星也纳入行星之列。
2006年1月“新地平线”号发射,预计2015年到达冥王星进行观测。
九大行星中离太阳最远、质量最小的要算冥王星了。它在远离太阳59亿千米的寒冷阴暗的太空中蹒跚前行,这情形和罗马神话中住在阴森森的地下宫殿里的冥王普鲁托非常相似。因此,人们称其为普鲁托(Pluto),在天文学中是普鲁托英文名字前两个字母,又是对冥王星发现有推动之功的美国天文学家洛韦尔(PercivalLowell)姓名的缩写。
冥王星是最晚发现的一颗行星,和天王星、海王星的发现相比,冥王星的发现可算得上“好事多磨”。冥王星的亮度很弱,只有15等,即使在大望远镜拍摄的照片上,它和普通的恒星也没有什么差别,要想在几十万颗星星中找到它,真好比是大海捞针。
在寻找冥王星的工作中,天文爱好者出身的美国天文学家洛韦尔详细计算了这颗未知行星的位置,用望远镜仔细寻找,付出了十几年的心血。直到1916年11月16日,他突然去世。
1925年,洛韦尔的兄弟捐献了一架口径32.5厘米的大视场照相望远镜,性能非常好,为继续搜寻新行星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1929年,洛韦尔天文台台长邀请汤博(ClydeWilliamTombaugh)加入未知行星的搜索行列。他们一个一个天区地搜索,拍摄了。
大量底片,并对每张底片进行细心地检查,工作艰苦、乏味。1930年1月21日,汤博终于在双子星座的底片中发现了这颗新行星。
质量:0.0024地球质量;
半径:1350千米;
周期:90465日;
轨道半长径:39.87天文单位;
轨道偏心率:0.256;
轨道倾角:17.1°;
冥地距离:5900000000km。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24日投票部分通过新的行星定义,不再将传统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视为行星,而将其列入“矮行星”。
在经过激烈的讨论之后,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24日上午公布了行星定义决议草案的最终版本。天文学家将于当地时间24日下午就这一决议草案进行投票表决,以决定太阳系中行星的数量。
最新的草案将行星定义范围限制在太阳系之内。由于定义复杂,措辞微妙,该草案分为两部分,分别需要单独投票表决。
第一部分规定,“行星”指的是围绕太阳运转、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刚体力而使天体呈圆球状、并且能够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这些天体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它们都是在1900年以前被发现的。
而同样具有足够质量、呈圆球形,但不能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称为“矮行星”,冥王星是一颗“矮行星”。其他围绕太阳运转但不符合上述条件的物体被统称为“太阳系小天体”。
草案的第二部分规定在第一部分的“行星”前面加上“经典”这个词。根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执委会介绍,这两部分决议需要独立投票。而太阳系行星数量究竟有几颗,就取决于第二部分是否能够通过。
最新一期的大会官方报纸说,如果第二部分没有通过,那么根据第一部分的规定,太阳系的行星只限于1900年之前发现的那8颗行星。“矮行星”不是行星,冥王星将与行星地位无缘。
如果第二部分得以通过,那么1900年前发现的8颗行星就被称为“经典行星”,冥王星、谷神星、原先被认为是冥王星卫星的“卡戎”和一颗暂时编号为“2003UB313”的天体就被称为“矮行星”。“矮行星”也是行星。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24日投票部分通过新的行星定义,不再将传统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视为行星,而将其列入“矮行星”。
在经过激烈的讨论之后,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24日上午公布了行星定义决议草案的最终版本。天文学家将于当地时间24日下午就这一决议草案进行投票表决,以决定太阳系中行星的数量。
最新的草案将行星定义范围限制在太阳系之内。由于定义复杂,措辞微妙,该草案分为两部分,分别需要单独投票表决。
第一部分规定,“行星”指的是围绕太阳运转、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刚体力而使天体呈圆球状、并且能够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这些天体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它们都是在1900年以前被发现的。
而同样具有足够质量、呈圆球形,但不能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称为“矮行星”,冥王星是一颗“矮行星”。其他围绕太阳运转但不符合上述条件的物体被统称为“太阳系小天体”。
草案的第二部分规定在第一部分的“行星”前面加上“经典”这个词。根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执委会介绍,这两部分决议需要独立投票。而太阳系行星数量究竟有几颗,就取决于第二部分是否能够通过。
最新一期的大会官方报纸说,如果第二部分没有通过,那么根据第一部分的规定,太阳系的行星只限于1900年之前发现的那8颗行星。“矮行星”不是行星,冥王星将与行星地位无缘。
如果第二部分得以通过,那么1900年前发现的8颗行星就被称为“经典行星”,冥王星、谷神星、原先被认为是冥王星卫星的“卡戎”和一颗暂时编号为“2003UB313”的天体就被称为“矮行星”。“矮行星”也是行星。
冥王星当然是行星。
行星是围绕恒星周期运行的天体。冥王星围绕太阳运行,虽然其质量不是很大,不算是大行星,公转轨道的偏心率相对较大,但它的轨道十分稳定,所以冥王星是行星,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
目前对冥王星的定义是:冥王星是位于太阳系柯伊伯带中的矮行星。冥王星是第一颗被发现的柯伊伯带天体。冥王星是太阳系内已知体积最大、质量第二大的矮行星。在直接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中,冥王星体积排名第九,质量排名第十。冥王星是体积最大的海外天体,其质量仅次于位于黄道离散盘中的阋神星。与其他柯伊伯带天体一样,冥王星主要由岩石和冰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