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异常地温梯度与成矿
2020-01-17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在与岩浆岩伴生的热液矿床内及其周围都可以分出3种不同类型的热区:正常地温梯度区,其离侵入体较远,不受岩浆岩的热影响,通常离岩体的距离为几千米至10km,在深度2km内,最高地温仅为数十摄氏度,是典型的低温岩区(图13.45);极高温的岩浆热区,由于岩浆固结温度比较稳定,所以,侵入体为温度变化不大的极高温热体,它们的温度大多为700~900℃;岩浆热引起的异常地温梯度区,当温度高达上千摄氏度的岩浆侵入地壳浅部温度为几十摄氏度的岩石中时,极大的温度差使岩浆热快速向围岩扩散,并形成异常地温梯度区。从岩体中心向上、向外,温度逐渐降低,从600℃降至约100℃,等温线呈半环状,异常地温梯度比正常地温梯度高几倍到几十倍。异常地温梯度区是温度、压力和成分等差异极大的一种不平衡体系,通过水-岩反应,矿化和蚀变逐步转向平衡。所以,矿化和蚀变是异常地温梯度体系由不平衡向平衡演化的必然结果。矿化和蚀变受异常地温梯度控制,它们严格地局限于异常地温梯度区内,以垂向分带为主,下部温度高,上部温度低。同时,矿化和蚀变温度也明显反映了当时的地温空间变化特征(图2-4、13-34)。
图13-45 矿区不同热区分布示意图
1—正常地温梯度区;2—岩浆热区;3—岩浆引起的异常地热梯度区及等温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