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利油气勘探区Ⅱ
2020-01-15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该区位于研究范围的西南部直罗—张村驿 F2井—ZF22井—ZF26井区(图7-13)。
1.有利沉积相带发育较厚的储层
该区在延长组沉积时始终处于储层发育的较有利的沉积相带,延长组沉积早中期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及远砂坝微相砂岩体(图 4-7A、B),中晚期则主要发育三角洲平原亚相水上分流河道砂体(图4-7C),总体上该区主要处于分流河道位置,对储层砂体的富集较为有利,形成的延长组砂岩储层累计厚度最大可达550 m。
该区储层仍主要集中发育于长8、长6、长2 油层组。其中,长8 油层组发育单层较厚的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远砂坝微相砂岩,累计厚度大于45 m,在 ZF26井区砂岩储层厚度高达 71 m;长 6 油层组发育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厚度大于 70 m,ZF22井细砂岩储层厚度高达84 m;长 2 油层组为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储集岩,厚度大于80 m,ZF26井储层厚度高达90 m,富6井发育细、中、粗砂岩储层(图4-6)。
该区储层岩石主要为细粒长石砂岩,夹较多粉砂岩储层,砂岩储层粒度略微偏细(平均粒径主要为0.15 mm以上),但长2油层组储层单层厚度相对较大、粒度较粗。总体上该区储层沉积相对有利,储层岩石丰富。
2.储集物性与孔隙结构条件较好
该区处于延长组砂岩储层物性高值区,物性参数值的高低分布与沉积微相展布趋势基本吻合,孔渗的高值分布区基本上属于三角洲前缘亚相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及三角洲平原亚相水上分流河道砂体分布带具,同样表明沉积微相对储层物性良好的控制关系(图6-5)。
该区长8油层组储层孔隙度均值为10.9%~16.6%,渗透率平均为(0.15~0.448)×10-3μm2 (图6-5A),排驱压力平均3.3×106 Pa,总体上以Ⅲ、Ⅱ类储层为主,而且明显优于Ⅰ区长 8 油层组的物性条件;长 6 油层组孔隙度均值为 7%~9.7%,其中 ZF22、ZF26、ZF28井储层孔隙度均值都大于9%,渗透率均值为(0.29~0.63)×10-3μm2 (图6-5B),排驱压力平均为3.69×106 Pa,平均喉道半径平均为 0.365μm,总体上以Ⅲ、Ⅱ类储层为主。可见,该区长8、6油层组均具有较好的物性条件,有利于油气的储存。
3.隐蔽岩性圈闭发育
该区发育以长6、长2、长8油层组砂岩为储层的上倾尖灭(遮挡)型、砂岩透镜体型两类主要的隐蔽油气藏,具有良好的成藏基础。
4.已有良好的油气勘探成果
该区已初步取得油气勘探成果。长庆油田于20世纪70年代在F1、F4、F5、F6、F20等井已发现良好的工业油气流。中原油田于20世纪90年代钻探也发现集中于长8、长6、长2油层组中油气显示,长8油层组在ZF26井初产气量低,压裂重新试油获得稳定天然气流;长6油层组在ZF26、ZF27及区外HS1等井中也见到较好的油气显示,ZF27井中发现典型的“黑油砂”。这些成果,均表明该区具有一定的油气勘探潜力。
上述表明,直罗—张村驿F2井—ZF22井—ZF26井区沉积相带有利、储层厚度大,物性条件较好,总体上发育Ⅲ、Ⅱ类储层,为有利储层分布区。加之其紧临生油洼陷,油源充足,并已发现丰富的油气显示和工业油气流,因此该有利储层区将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通过Ⅰ区与Ⅱ区的油气地质条件对比分析可见,Ⅰ区储层相带始终处于水下、水上分流河道的有利位置,砂岩厚度巨大,粒度较粗,岩石物性略高于Ⅱ区,而且迄今的钻探成果也较明显地表明油气勘探潜力略大于Ⅱ区。因此,Ⅰ区是富县地区最有利的储层分布区,Ⅱ区次之,二者之间的地区油气探勘潜力不够理想。
2024-11-11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