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know-base.cdn.bcebos.com/lxb/notice.png)
在康熙朝时期,因为康熙帝先立下了太子,之后太子在朝堂之上结党营私,太子废掉后诸位皇子还发生了九子夺嫡事件,因此这些事情让康熙朝后期朝堂之上非常混乱,所以大清朝的统治者借鉴了康熙朝,再加上历朝历代设立太子的弊端,于是清朝后来就不设立太子,而采取秘密立储的制度,以保证太子可以顺利继位。
中国历朝历代都有设立太子的制度,为的就是在帝王健在的情况下可以确定王朝的后继者,如果一旦发生什么突发情况,王朝都有名正言顺的后继人,不至于因此会发生内乱,动摇国本。可是设立太子也是有弊端,太子是储君也就是未来朝廷的主人,在朝堂之上很多大臣会依附太子,从权利上来说,皇权是高度统一的,即便是太子也不能稀释帝王的皇权,因此帝王与成年后的太子往往会有很多矛盾。
大清在康熙朝时期,太子与帝王之间的矛盾就比较明显,当时康熙帝在位时间比较长,而他的太子出生后就被立为继承人,所以康熙帝的太子做了几十年的太子,还没有坐上帝王之位,这个时候,再加上康熙帝其他儿子都非常优秀,于是太子难免会对自己的太子之位没有安全感,因此便会积极扩张自己的势力,但这个行为会让帝王觉得太子有不臣之心,因此父子之间隔阂便会加深。
康熙朝后期储位竞争可以说是非常惨烈的,于是大清朝的统治者也是借鉴了历朝历代太子与君王的矛盾,所以决定不设有太子之位,而改为秘密立储,这样便不会发生帝王与太子相争皇权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