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并没有与起义军战斗。
扶苏服毒自杀后蒙恬手下的30万秦军将士义愤填膺,一班武将跪在将军帐下,请求蒙恬带兵回朝,诛杀宦官乱党,扶持朝政,掌握大权。而蒙恬厉声斥责诸将曰:“ 我等南征北战,驰骋疆场,修直道,筑长城,沥血伐击匈奴,维护天下一统,早置个人荣辱生死于;外。今若举兵,匈奴听了一定会南下抢劫杀我族人,使我族生灵涂炭。也许大秦的气数就是如此,如果我们领军回朝,必定是同胞相互杀伐,对于天下无益。”三军的将士们听了蒙恬的话都流下了泪水。
众多将士散了以后,蒙恬担心同族人会做出冲动的举动,便下令等他离开后蒙氏族人要永远驻守在边陲地区,为大秦守护好这一片土地。并且族人百世不得入朝。随后,蒙恬被赵高使者带走,囚禁在阳周,听候发落。
本来秦二世胡亥听说扶苏已死,便想就此作罢,放了蒙恬,结果这时蒙毅刚好替始皇祈祷山川回来,赵高于是向胡亥进谗,趁机除去蒙氏一族,免除后患。于是蒙毅、蒙恬均被赐死。
蒙恬自杀后,蒙氏子孙遵循祖训,迁居安定,以耕读为本份,不仕于朝。故自秦以后,公门宦海,朝中官史,接踵摩肩,但几乎没有一个蒙氏后人。
蒙宣及三千蒙家子弟兵迁往安定后,卸甲归田,四散迁播,或投奔南下伐越而去的青壮,大多沿长城及秦直道一线,避于深山。他们虽然是逃难,但是并没有忘记蒙恬的训诫,一直都没有离开边境,对匈奴出击,守卫者边疆,保护着同族人的领土。
关于作为秦国军事世家的蒙家,为何没有在秦国覆灭之际率领蒙家军解救秦国于危难之间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随着蒙恬以及蒙毅去世之后,蒙家军当中忠于蒙家的将领跟士兵不是被处死就是被划分到别的军队当中,其余的士兵基本也跟蒙家没有太大的关系,自然就没有了所谓的蒙家军。
提到蒙家军,首先想到的就是秦朝时期的名将蒙恬。他出生于名将世家,少年时期就表现非凡,曾因率军攻破齐国,得到秦始皇的信任。等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并建立秦朝之后,为了抵制北方匈奴的入侵,直接派遣蒙恬带领三十万大军去抵御匈奴。
他也正是在这时候真正展露自己的才华,凭借手中的军队稳稳站稳打,不但收复了河南地,还在榆中至阴山这个地段设立了三十四个县,从中原地区迁徙了不少人到那充实边县。除此之外,还在原燕、赵、秦三国修建的长城基础上,修建了一条西起陇西的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蒙恬虽说在秦朝里面没有太大的名气,但是在边境地区威震匈奴多年,被匈奴誉为“中华第一勇士”,在他驻守上郡十多年里,匈奴都不敢跨越边境半步。在很多人眼中,所谓的蒙家军其实就是蒙恬手中那抵御匈奴的三十万大军。正是因为他手中的军权比较大,才招来了杀身之祸。
由于镇守北方匈奴的蒙恬跟大公子扶苏的关系比较密切,难免跟小公子胡亥以及赵高所在的利益集团发生一些矛盾跟争执。当赵高得知秦始皇去世之前准备将皇位传给大公子扶苏的时候,就知道自己以后的日子不会好过,所以一不做二不休,直接跟李斯合谋串改了遗诏,并假借遗诏赐死了扶苏跟蒙恬。等到蒙恬去世之后,驻守边关的士兵自然交给了其他将领统治,那些跟蒙恬关系密切的将领不是被杀死就是被发配到别的地方,所谓的蒙家军直接就没了。
大家都是始皇帝是个暴君,是,他是有过,他修长城让人民苦不堪言,焚书坑儒是毁坏文化;但是真相真的就是这样吗?为什么修长城?还不是为了让人民免受匈奴迫害,焚书坑儒坑的是什么?是想复辟的,以儒乱法的方士,而有价值的书都由政府收藏了,是楚人一炬,那些文化才化为灰烬的。
从奴隶制到封建制,从名族分裂到文化一统,始皇帝功不可没,千古一帝,从来都不是汉武唐宗,而是第一个让中华民族成为中华民族的人——秦始皇。
战国历史是残酷的,但也是最富魅力的,秦始皇能一统六国,绝不是偶然,而是真真正正的有文韬武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