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岩带金矿的预测依据——选区准则
2020-01-18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绿岩带金矿成矿预测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选择远景区。目前,最常用的也是最有效的手段就是采用类比的方法,在相同的地质条件下寻找同类型金矿。这些地质条件(特征)即通常所称的找矿前提、找矿标志,加拿大学者称其为“选择勘查区准则”简称“选区准则”。按C.J.霍奇森(Hodgson,1990)的意见,选区准则是具体的可测量的特征,而不是概念,是矿产勘查中反映矿化存在的特殊地质特征或反映地质特征的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征。因此,它不仅必须是在空间上与矿石建造有关系的特征,而且还必须是在成因上与矿石建造有某种联系的特征。如果没有这种内在的联系,空间上的关系就可能是偶然的或意外的,因而不能作为指导找矿的可靠标志。此外,实用的选区准则还必须是较易于用一般的野外技术就能识别出来。例如,实验资料表明太古宙绿岩带金矿床的流体包裹体富含CO2,具有低盐度和中等密度的特征,虽然具有重要的成因意义,但在大多数情况很难得到实际应用,因此不能作为实用的选区准则。
选区准则和研究成矿规律、建立成矿模式是密切相关的。总结成矿规律和建立成矿模式为在研究区进行成矿预测而选择可靠的勘查标志打下了基础,因此,霍奇森(1990)把选区准则作为建立矿床成因模式的产物,并认为评价选区准则的可靠性的基本方法有两种。一是利用建立经验模式的方法,记录已知自然矿床组中各特征的分布,可靠性的准则是根据它们与矿石伴生的相对频率和在无矿区出现的情况来进行评价。二是使用成因模式的方法,对描述性特征作为选区准则的重要性和可靠性,是依据它们与成矿作用的关系进行评价的。
我们在确定五台山绿岩带金矿的选区准则时既考虑到地质特征的经验性统计分布,如五台山西部绿岩带同构造晚期初生型金矿床产出的岩性约47%与BIF有关,因此含铁岩系可以选为准则。但更主要的还是从成因意义出发,着重考虑地质特征在成矿作用中的意义,仍就含铁岩系来讲,它不仅具有金丰度高,是成矿物质的有利来源,而且它具有利于交代的、渗透性的和化学性质活泼的特征,因此成为金活化成矿的有利层位。我们仿照加拿大绿岩带的选区准则(Hodgson,1986,1990)将它们分为岩石、构造、矿化和蚀变几类,确定了具有本区特点的13种选区准则(表7-3),并指出了它们在形成绿岩带金矿床中的成因意义。
成矿预测中的选区(靶区)根据勘查程度的不同而具有一定的规模,可从远景区,矿区直到矿体,因此,上述准则对它们来讲其重要性就不能一概而论。例如绿岩带层控金矿的成矿带(远景区)与镁铁质士超镁质火山岩系与沉积岩系之间的接触带有关,但这一特征在矿区内选择钻探靶区时却用处不大甚至完全无用。因此上述准则的可能适用范围是各不相同的。我们的预测目标虽然主要是远景区及矿区,但从该图上看这些选区准则基本上都能适用,只不过根据选区对象的不同对地质特征的侧重点有所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