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P2P行业会消失吗?
如果被取缔,那取而代之的又会是哪个行业呢? 展开
2019年1月中国P2P网贷行业分析:严监管政策持续加码倒闭平台转型发展
“175号文”出台,监管再升级,倒逼平台探索转型之路
对于网贷行业来说,新年伊始,在短短一周时间内就有了“冰火两重天”的奇妙经历:1月下旬,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P2P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发布了《关于做好网贷机构分类处置和风险防范工作的意见》(下称“175号文”),175号文提到的“能退尽退,应关尽关”,这让不少网贷从业者感觉了迷茫。监管层给网贷平台提出了两条主要转型路径:网络小贷和助贷。网络小贷需要另外申请牌照,门槛较高且网络小贷的放贷资金有杠杆限制;而助贷机构方面,没有线上场景的,大多需要布局线下网点,需要耗费大量人力,显然转型路径并不好走。
而紧接着,互金整治办马上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实P2P网络借贷合规检查及后续工作的通知》(即“1号文”),1号文则向网贷行业传递了一个强烈的信号,当前备案工作仍照常进行,这又让网贷从业者看到了曙光。
事实上,一些无法正常运营的中小平台加速出清已经不可逆转,如果平台想继续运营下去,则势必需要完成备案。事实上,监管压力大,完成备案并不容易,倒逼着网贷平台去寻找一些新的突破口;除了网络小贷和助贷外,有些平台结合原有的资源优势做布局,开始摸索其它方向的转型。
2019年1月中国网贷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P2P网贷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1月P2P网贷行业的成交量为1037.07亿元,环比下降2.18%,同比下降50.19%。截至2019年1月底,P2P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下降至1009家,相比12月底减少了16家。据不完全统计,1月停业及问题平台数量为16家。1月正常运营平台数量居于全国前列的地区仍为广东、北京、上海、浙江四个省市,分别为232家、208家、114家、77家,四个地区累计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为631家,占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的比例为62.54%,四个地区的平台数量继续下降,目前全国正常平台数量超过百家的仅剩广东、北京和上海三地。吉林、重庆、天津、云南等10个地区的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不足10家。
截至2019年1月底,P2P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合计待还本金总量7645.81亿元,环比下降3.09%。本月行业待还本金延续下降走势。待还本金的持续下降一是因为平台主动压缩规模;二是因为部分合规难度较大平台的主动或被动清退。
2018-2019年1月中国P2P网贷行业待还本金总量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网贷行业遭遇“冰火两重天”
短短两天里,网贷行业人士的心情可以说是波澜起伏、五味陈杂。
1月21日前后,一份网络文件流传于整个互金圈,这份文件随后被证实正是由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P2P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发布的175号文。该文件称,将坚持以机构退出为主要工作方向,除部分严格合规的在营机构外,其余机构能退尽退,应关尽关,加大整治工作的力度和速度。
175号文首提网贷分类处置,将机构分为已出险机构和未出险机构,已出险共分为已立案机构和未立案机构;未出险机构则按照存量业务规模进行分类,分为僵尸类机构、规模较小机构、规模较大机构,其中,规模较大机构根据风险状况进行分类又可分为高风险机构、正常机构,针对不同的机构类型提出不同的解决应对方案。“175号文出来后,感觉行业都没法再做了。”一位深圳的网贷从业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记者称:“深圳监管部门把辖区内若干平台的负责人召集起来开会说要签自愿承诺退出函,签字之后也就意味着不能再发标。”
而另一位深圳网贷从业人士也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目前淘汰率确实挺高的,他朋友所在的一个网贷平台,待收金额(贷款余额)1亿多一点被约谈,大概春节后会有具体的退出计划。
而其他待收金额的规模较大的平台怎么办?
据经济观察报记者了解,有些平台其实已经出现了逾期但还没有进入立案阶段,针对这些平台会区别对待,公安机关有可能在催收的时候协助平台出具函件要求借款人还钱,从而化解平台的压力。这样做主要是因为这些平台待收规模太大,一旦立案催收难度变大,其中一些借款人会故意不还钱或拖慢还钱进度,到时兑付的概率更小,这些在175号文也有所体现。
小小金融总经理刘小峰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目前网贷行业的情况一边是网贷行业整体风险尚未有效出清,且网贷平台数量庞大,另一边是各地监管人力严重不足。175号文的推出,监管层按照风险状况有针对性地出清网贷风险,可以提高监管效率,解决监管人力严重不足的问题,从而防止风险的渗透与扩散,控制风险规模及影响人群。
继175号文之后,互金整治办随后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实P2P网络借贷合规检查及后续工作的通知》(即“1号文”),相比起175号文,这个文件则给业内人士带来了一丝曙光。
1号文明确指出P2P平台加强信息披露工作,并需要对新发布产品进行产品登记披露,2019年一季度开始开展合规检查工作及整改效果的验收检查。这也向网贷行业传递了一个强烈的信号:当前备案工作仍照常进行。
在刘小峰看来,由于175号文并未提到备案内容,特别是其中提到的“能退尽退,应关尽关”的内容,且转型路径难走,让不少网贷从业者对此持有悲观情绪。相对而言,1号文则为网贷从业者留下希望,毕竟“信批和产品登记”就是网贷备案的前提之一。“175号文对于正常运营还没有出风险的平台存在误判,有‘一锅端’的意思,可能会有老赖就直接不还钱,促使更多平台风险暴露,1号文出来让那些正常运营而且比较合规的平台心里有个底,给了这些平台信号,正常运营的平台还是可以做下去的。”另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
严监管政策持续加码倒闭平台转型发展
网贷机构目前主要的工作是完成分类,分类之后平台自己再决定下一步怎样走。对于转型,175号文给出了三条路,助贷、网络小贷或者资产管理机构。
刘小峰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网贷机构要转型为网络小贷公司、助贷机构或为持牌资产管理机构导流等,这些转型路径并不好走。网络小贷需要另外申请牌照,而且门槛较高,符合这一条件的网贷机构没多少。且网络小贷的放贷资金有杠杆限制,资本实力较弱的网贷机构即使拿到网络小贷牌照,其所能放贷的规模也极为有限。而助贷机构方面,没有线上场景的,大多需要布局线下网点,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助贷规模如果达不到一定体量,是难以覆盖庞大的运营成本,平台擅长的是资金端这块,资产端并不擅长,所以有些平台会缺乏转型的动力。
上述业内人士也表示认同,在他看来,一般做助贷对资产有要求,传统金融机构会做尽调。助贷只有一条腿走路,传统金融机构才是决策者。一般来说,企业还是更愿意从事网贷业务,主要是利润来源会更多元,相对稳定,主动权多一些;也有平台转型去做消费分期,但金额相对网贷平台更低,网贷转过去还要找明确的消费场景。“像175文这么严格,也意味着网贷平台之后的资源会比较稀缺,价值、利润空间等都是非常可观的,很多企业还是更愿意在网贷领域去做;能留的还是希望留下来的,不能留的就只能转型了。”他说。
现在平台如果想继续经营,则势必要完成备案。原来政策要求最迟应当于2018年6月末之前完成整改验收以及后续备案登记工作,但是到了这个时点并没有备案确切的消息。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175号文和1号文也没有明确备案具体的时间点,他们预计监管层要通过建立强监管,把风险大、规模比较小的平台出清,等全国网贷数量压降到一定数量的时候再去落实备案,预估2020年春节后会有准确消息。
随着中国经济下行,中小微企业经营压力增大,大部分平台资金压力也比较大。根据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披露截止2018年11月的数据来看,累计代偿金额方面,99家平台中,58家平台累计代偿金额环比上涨,其中西安方元、易君58财福、米缸金融、宜人贷、上海乐赚(海融易)、工场微金的涨幅均超过了30%,代偿数量增大,说明借款人的回款能力减弱,不少平台难以按时兑付,需要垫付资金,平台资金压力不小。
在监管政策持续加码下,也倒逼着平台去寻找一些新的突破口。除了网络小贷和助贷外,有些平台结合原有的资源优势做布局,开始摸索其它方向的转型。
据经济观察报记者了解,有以前做车贷的平台转型去做汽车美容和维修、还有二手车买卖,原来的主营业务汽车金融难以覆盖运营成本,开拓一些其它的业务后,汽车金融占其全部营收的比重也变得越来越少。还有一家做房贷的平台转型去做房地产中介,其中会提供一些增值服务,例如提供买房的过桥资本等等,基本都是围绕原有的资产端做一些布局。如红岭创投也一直由资金端转型做资产端,布局消费金融和金控平台。
肯定不会消失
国家虽然现在在大力整治P2P行业 但是也只是针对于牌照不全 机制不健全 利息不正规的小型借贷、民间借贷机构
还是有很多的人会需要P2P来进行资金周转的
2019-10-08 · 一家帮助企业及个人成长的网络营销机构
1.看该平台提供的年化收益率。
可能很多人对在第一条就提这个很奇怪,尤其说的还是收益率关乎到靠谱不靠谱问题,大家会有疑问“P2P不就是高收益的吗?”。这里我想说的是,相对存款、余额宝之类的,P2P确实是高收益产品,但是这种高收益不是没有上限的。天上没有白掉的馅饼,在投资学上就有个论断是“高收益通常伴随的是相对更高的成本和风险”。你想想,P2P是什么?是一种点对点发生的借贷交易、一种跳开传统金融中介的直接融资交易,也就是说一旦借款人意识到无法确保通过P2P平台融得的资金收益高于融资成本的收益,那么违约的概率就会明显上升。
那么如何去界定借款人所能承受的融资成本呢?这个包含两方面:一个是平台的风险定价能力,另一个是资本市场中社会整体融资成本的衡量。前者待下文展开,而后者由于关乎不同行业、不同地域,需要更多数据去分析展示,这样会比较难理解。但是有一个很直观的界定参考,就是我国最高法出台的关于民间借贷的法律法规,其中明确规定了“民间借贷利率不得超过同期银行贷款的4倍”。很明显,银行一年贷款是6%的基准利率,如果一家平台给出的一年出借年化利率达到4倍以上,即4*6%=24%,它已经超过法律规定上限,就不受法律所全部覆盖保护。碰到这样虚高利率的平台,你还敢信吗?
目前业内比较主流的、运营健康的P2P网贷平台年化利率都在6%-15%的区间内,这也是目前整个行业在现有社会融资成本考量下,给出的能有效均衡借款人还款能力与出借人收益预期的合理区间。当然,可能还有些平台坚持走高利率揽客路线,你就需要留点心。一是防止诈骗,尤其是虚构借款标的(前期跑路的那么多平台都是这个共性);二是防止平台自融,一些资质不良、在银行或者其他机构平台不能取得融资的企业,会假借与其相关的平台进行融资,这种标的通常是期限短、利率高、额度大,但是企业本身资质很让人担忧,甚至部分自融企业融资成功后就不见踪影,变相成为诈骗;第三种就是庞氏骗局了,这种高息揽客,用新款还旧款的同样值得警惕,因为一旦资金链断裂,整个平台生存能力堪忧,何况这些本都是监管层划线禁止的。
2.平台的风险定价能力。
风险定价能力是什么?我想说的是,任何金融投资都是有风险的,鼓吹无风险的金融企业你都可以把它直接拉黑了。金融风险的存在即在于所能取得的预期收益能不能覆盖成本和预期损益率,反映在P2P网贷上,就是关于从借款人那取得的收益能不能满足出借人收益预期的同时覆盖平台的运营成本。那这个需要平台具备什么能力,就是我们说的风险定价能力,即对于借款人还款能力、还款意愿的判断能力,以及在对整个平台运营成本考量下,给出借、借款两端的利率定价能力。
很简单一个理解,如果你给出的利率偏低,出借人不买账;如果给出的利率过高,会加大借款人还款压力,最终加大违约概率。所以需要平台具备这个综合考量利率水平、以及借款人还款能力、还款意愿等这些因素的能力。因此,判断平台的风险定价能力,要看
第一,平台是否有自己明确的风控职能部门。P2P信贷的风控是和银行的不同的,那些鼓吹引进银行风控经验的平台在这一点上实在是没有什么太多可信的。因为银行确实具备很强大的信用背书,那是因为由国家给它强大的资金支撑,比如它可以承受坏账率4-10%的水准,可是对于多数P2P平台而言,这样的坏账率就是很可怕的。还有就是银行信贷审核用的是抵押物思维,它是基于抵押物的估价再进行放款决定的,这种方法更简单,只要不发生系统性经济风险,即便出现坏账,它也会利用抵押物进行冲抵。那么,P2P的信审怎么做的?
首先要明白P2P基本做的是银行不做的空白区域,就是那种20万以内的小微贷款、无抵押物的纯信用贷款。试想,如果额度大、有抵押物,人家为什么不找利率低、信用好的银行借贷?不要说急需资金等不了银行审批这种话,社会确实存在这种需求,但是如果额度达到一定程度、还没抵押物、又急需用钱,这种借款信用你会放心吗?因此,20万以内小微信用贷款是不能用银行思维做审核的,一来没有抵押物(小额度的拿抵押物本身就存在融资成本高于融资收益的可能),二来数量众多、额度小的信贷如果按银行的方法,一个一个进行资产人工核实,成本就会太高,这样没有P2P能够承担这样的运营成本。
所以P2P要用另一种方法做信审、作风险定价,就是有自己的征信团队和职能明确的专业风控部门,我们现在讲的是专业可信的P2P平台都采用的是总部集中式风控。好处是:
解决审核标准不统一以及审核人员快速扩张需要依赖长期经验积累的问题;
政策和数据分析部、风控审核部、催收部,专业链条式作业,提升平台效率以及内部相互之间的监督管理,更专业安全;
自己的征信团队,征集的信用数据也更真实可靠,同时统一征信数据标准下,也能更好对接后台对信用数据的审核,这是符合总部集中式风控思维的。
搜索该平台的负面新闻。在选一个P2P平台投资项目之前,会在微博或搜索引擎里搜索关于该平台的负面消息,看是否存在,若有,则追述负面新闻的发布源,往往发自于用户个人的抱怨,且案例孤立,不足信,若一大堆负面信息形成完整的描述,相互辅证,则一般不考虑该平台;
查看平台资质信息。在网站首页查看该网ICP信息,以及其他各个经营许可或资质认证图标链接。还有其他一些包括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第三方资金托管报告等,这些都能辅助了解该平台的专业度和诚信度;
查看平台借款项目信息。不少平台是不公布关于借款人的一些具体信息的,但是在真正做到透明的平台上面,这些信息在不侵犯当事人隐私权并取得其授权条件下都是公开的,这样你就可以随时查看借款人的信息,了解自的钱借给什么样的人。比如,公开的信息可以包括借款人信息、资金去向信息、平台审计数据以及个人交易记录等四方面的数据。
第二,建立信贷工厂模式的信用审核体系。P2P平台最大特色就是小额分散,这样带来的直接现象就是借款客户数量众多,如果采用银行传统的信审模式,在还款能力、还款意愿等难以统一量度的违约风险判断中,风控成本会高至业务模式难以承受的水平,这也是很多P2P网贷平台铤而走险做大额借款的原因。
可以借鉴的是,国外成熟的P2P比如LendingClub,以及都是采用信贷工厂的模式,利用风险模型的指引建立审批的决策引擎和评分卡体系,根据客户的行为特征等各方面数据来判断借款客户的违约风险。美国的专门从事信用小微贷业务的Capital One是最早利用大数据分析来判断个人借款还款概率的公司,在金融海啸中,Capital One公司也凭借其数据化风控能力得以存活并趁机壮大起来,现在已经发展成为美国第七大银行。
简单点说,建立数据化风控模型并固化到决策引擎和评分卡系统,对于小额信用无抵押借款类业务的好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决策自动化程度的提高,降低依靠人工审核造成的高成本;二是解决人工实地审核和判断所带来审核标准的不一致性问题。这里就牵涉到两个核心因素,一是有没有强大的征信数据库支撑?二是有没有符合国情的信审风控体系,因为我国是没有公开互联网信用数据的。
因此,在征信逐步进入数据时代下,P2P网贷风控的核心方法在于,通过研究分析不同个人特征数据(即大数据分析)相对应的违约率,通过非线性逻辑回归、决策树分析、神经网络建模等方法来建立数据风控模型和评分卡体系,来掌握不同个人特征对应影响到违约率的程度,并将其固化到风控审批的决策引擎和业务流程中,来指导风控审批业务的开展。因为,在未来人们的吃穿住行都会开始在线上留下痕迹,这些都是可供利用分析的数据和发展前景,将这些痕迹数据化,并通过数据分析来进行风险评定,这种技术上的革命将给金融风险定价带来本质的改变。
3.平台信息的透明化。
说到这里其实已经有点像最后的记流水账了。我想说的是,P2P网贷是互联网金融的一种,而在信息技术甚至数据流并未完全普及运用在公众生活的现状下,有关互联网的业态始终有种虚无缥缈的感觉。
对于P2P网贷来说,如果不公开借款人信息和借款项目信息,难免对出借端存在隐瞒甚至欺诈现象;如果不公开交易记录,则客户无法确认账户资金的安全性;如果不公开平台运营数据,在难以掌握平台健康状况下,甚至平台出现跑路、倒闭时,客户都被蒙在鼓中,成为最终受害者。因为在互联网虚拟世界,如果不能做到透明,什么安全承诺都很容易被客户当成一句空口白话理解,可谓无透明不安全。
其实,关于信息透明化对平台可靠度的判断,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侧面了解(可能比较初级的笨方法,也是最简单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