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回答
展开全部
国家没有具体规定,只有地方的规定。
北京市的规定:
京人与动物环保科普中心
BHAEEC(Beijing Human and Animals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Center)
北京人与动物环保科普中心是由张吕萍女士创建、北京市民政局批准成立的公益性民营非企业单位。是一座集动保宣传教育、动物救助治疗为一体的综合性科普实体,也是国内唯一一家政府批准的非营利性民间动物收容及保护机构。
一、中心简况
北京人与动物环保科普中心设在昌平区小汤山镇,占地约2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其中犬舍10座,猫舍1座,禽舍3座,独立伤病隔离区2处,能容纳动物500余只。同时还建有宣传教室,办公室,动物治疗所等设施。该中心成立于1997年,设在门头沟山区,于2001年4月28迁入现址至今。
二、中心发展过程
北京人与动物环保科普中心是张吕萍女士经过十年的艰苦拼搏发展和建立起来的。它先后经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张吕萍利用办公室和自己的住宅收容被救助的小动物。
第二阶段:随着被救助的小动物的增多,张吕萍不断搬家,最后,她不得不生活在农村,分别在十里河农宅及大兴农村仓库中度过两年。
第三阶段:为在市政府的限养规定下给救助工作创造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张吕萍于1997年筹建了北京人与动物环保教育中心,并在门头沟山区改建了一所部队闲置的破旧营房,从此小动物随张吕萍一起钻进了山沟。
第四阶段:因门头沟山区交通不便,全年缺水,供给困难,特别是中心无法起到宣传教育作用等诸多问题,2001年,张吕萍下决心投入自己剩余的全部财产,在美国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和英国皇家防止虐待动物协会的部分资助下,承受着负债的巨大压力,建成了目前位于小汤山的新基地,人与动物环保教育中心更名为人与动物环保科普中心。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丰富,拥有宠物的家庭也越来越多,然而小动物科学喂养和保护的知识并未得到应有的普及,小动物受到虐待和遗弃的现象大量存在,小动物保护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显得日益重要。作为北京乃至国内唯一一家非营利性民间动物保护机构,中心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和责任。中心希望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除收养和救助被遗弃和虐待的小动物外,将开展更多的动物环保教育活动,使动物保护的观念深入人心,为动物创造安全和谐的生存环境。
三、中心的宗旨和职能
中心的宗旨是:通过保护救助小动物和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人们的动物保护意识,达到人与动物的和谐共处。中心的基本职能:
1、小动物救助、治疗和看护
中心的基本职能是通过救助和看护危难中的小动物,为它们提供或寻找更加合适的生存空间。基地将尽力为遭遗弃的、无家可归的小动物提供救援、治疗和看护,为动物做绝育手术、接种育苗和定期兽医诊治,帮助动物寻找领养主人和新家。
2、宣传教育和培训
中心通过举办讲座、设立宣传展板、在媒体上开办栏目、举办专项活动等方式,对公众进行动物保护意识和科学喂养动物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使人们树立保护大自然、关爱动物、尊重生命的环保意识,并身体力行,为动物的生存创造安全、和平的生存空间和氛围。
3、为动物保护事业募集基金
中心依托基地,通过合适的方式和渠道,在权威部门的监督下,为动物保护事业募集资金并有效的利用这些资金,为动物保护事业的发展壮大提供支持。
四、中心业绩及影响
中心成立几年来,在张吕萍女士的不懈努力下、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和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共收容和救助被虐待、遗弃的小动物400余只,基地员工发展到20多人,进行小动物看护工作。张吕萍女士亲自在多所高等学府举办讲座,传播动物保护的思想和知识。小动物保护的观念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理解和支持。
1、收容和救助
近十年来,张吕萍共救助小动物400余只,为这些动物做绝育手术和接种疫苗,并进行日常护理和治疗。这些动物都曾经有过悲惨的遭遇,有的在路上遭遇车祸而无人理睬;有的被遗弃在垃圾箱边靠捡垃圾度日,身上长满了寄生虫;有的被人残忍的挖掉了眼睛,更有甚者被救出时正待被人剥皮吃肉。它们在张吕萍和她的员工们的精心治疗和救助下,都远离了惊恐和灾难,获得了心灵上的抚慰,有的还被热爱动物的人士收养,找到了幸福的归宿。
2、积极参与动保宣传工作
张吕萍女士认为,动保工作是一项庞大而又宏伟的工程,绝非少数人就能完成,只有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不断增强人们的动保意识,提高人们的动保素质,让动保工作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才能真正把这项工作做好。为此,她带领中心员工和大批志愿者,积极投身社会各项动保宣传活动,努力为动保事业的进步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她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多次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动保法规的座谈,积极为政府的动保工作献计献策。张吕萍女士多次接受国内外媒体上的采访,以此向人们进行动物保护宣传,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应。随着基地的不断完善,为了使更多的参观受到教育,中心自行设计制作了以宣传动保理念为内容的动保展板,供参观者阅览。中心接待了数千名中外学生,他们为小动物捐款捐物,并用画笔在基地的墙上当场作画,以表达他们对动物的关爱。
中心成立以来,法国《三千万》、美国《狗世界》、英国《卫报》、美国CNN有线电视网、国家地理频道、亚洲新闻机构新加坡电视台、美联社、德新社,及国内的中央电视台《半边天》、《 真情无限》、《绿色空间》、海外中心《对话》、 北京电视台《特别关注》、《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妇女报》、《 中国青年报》、《北京月讯》、《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京华时报》、《北京晨报》等各家媒体争相报道,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凡响。
张吕萍女士还积极参与国际动物交流活动,学习世界先进动物保护理念和先进经验,同时也向世界展示中国人自己的动物保护意识和行动。中心的行为得到了美国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及英国皇家防止虐待动物协会的大力支持,建立了良好的协作关系。英国皇家防止虐待动物协会还与中心建立了姊妹关系,成为该协会在全球范围内唯一一家私人性质的姊妹关系单位。
2001年11月23日,被称为世界动物行为学领域爱因斯坦的美国女科学家珍妮 古道尔来到基地参观访问。她说:“我看到了一个世界上少有的,不把收容的动物圈在笼子里喂养的地方。这里充满着对生命的尊重,每一个到这里来的人,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参考资料:http://www.animalschina.org/cn/ShowClass2.asp?ClassID=9
北京市的规定:
京人与动物环保科普中心
BHAEEC(Beijing Human and Animals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Center)
北京人与动物环保科普中心是由张吕萍女士创建、北京市民政局批准成立的公益性民营非企业单位。是一座集动保宣传教育、动物救助治疗为一体的综合性科普实体,也是国内唯一一家政府批准的非营利性民间动物收容及保护机构。
一、中心简况
北京人与动物环保科普中心设在昌平区小汤山镇,占地约2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其中犬舍10座,猫舍1座,禽舍3座,独立伤病隔离区2处,能容纳动物500余只。同时还建有宣传教室,办公室,动物治疗所等设施。该中心成立于1997年,设在门头沟山区,于2001年4月28迁入现址至今。
二、中心发展过程
北京人与动物环保科普中心是张吕萍女士经过十年的艰苦拼搏发展和建立起来的。它先后经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张吕萍利用办公室和自己的住宅收容被救助的小动物。
第二阶段:随着被救助的小动物的增多,张吕萍不断搬家,最后,她不得不生活在农村,分别在十里河农宅及大兴农村仓库中度过两年。
第三阶段:为在市政府的限养规定下给救助工作创造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张吕萍于1997年筹建了北京人与动物环保教育中心,并在门头沟山区改建了一所部队闲置的破旧营房,从此小动物随张吕萍一起钻进了山沟。
第四阶段:因门头沟山区交通不便,全年缺水,供给困难,特别是中心无法起到宣传教育作用等诸多问题,2001年,张吕萍下决心投入自己剩余的全部财产,在美国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和英国皇家防止虐待动物协会的部分资助下,承受着负债的巨大压力,建成了目前位于小汤山的新基地,人与动物环保教育中心更名为人与动物环保科普中心。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丰富,拥有宠物的家庭也越来越多,然而小动物科学喂养和保护的知识并未得到应有的普及,小动物受到虐待和遗弃的现象大量存在,小动物保护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显得日益重要。作为北京乃至国内唯一一家非营利性民间动物保护机构,中心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和责任。中心希望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除收养和救助被遗弃和虐待的小动物外,将开展更多的动物环保教育活动,使动物保护的观念深入人心,为动物创造安全和谐的生存环境。
三、中心的宗旨和职能
中心的宗旨是:通过保护救助小动物和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人们的动物保护意识,达到人与动物的和谐共处。中心的基本职能:
1、小动物救助、治疗和看护
中心的基本职能是通过救助和看护危难中的小动物,为它们提供或寻找更加合适的生存空间。基地将尽力为遭遗弃的、无家可归的小动物提供救援、治疗和看护,为动物做绝育手术、接种育苗和定期兽医诊治,帮助动物寻找领养主人和新家。
2、宣传教育和培训
中心通过举办讲座、设立宣传展板、在媒体上开办栏目、举办专项活动等方式,对公众进行动物保护意识和科学喂养动物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使人们树立保护大自然、关爱动物、尊重生命的环保意识,并身体力行,为动物的生存创造安全、和平的生存空间和氛围。
3、为动物保护事业募集基金
中心依托基地,通过合适的方式和渠道,在权威部门的监督下,为动物保护事业募集资金并有效的利用这些资金,为动物保护事业的发展壮大提供支持。
四、中心业绩及影响
中心成立几年来,在张吕萍女士的不懈努力下、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和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共收容和救助被虐待、遗弃的小动物400余只,基地员工发展到20多人,进行小动物看护工作。张吕萍女士亲自在多所高等学府举办讲座,传播动物保护的思想和知识。小动物保护的观念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理解和支持。
1、收容和救助
近十年来,张吕萍共救助小动物400余只,为这些动物做绝育手术和接种疫苗,并进行日常护理和治疗。这些动物都曾经有过悲惨的遭遇,有的在路上遭遇车祸而无人理睬;有的被遗弃在垃圾箱边靠捡垃圾度日,身上长满了寄生虫;有的被人残忍的挖掉了眼睛,更有甚者被救出时正待被人剥皮吃肉。它们在张吕萍和她的员工们的精心治疗和救助下,都远离了惊恐和灾难,获得了心灵上的抚慰,有的还被热爱动物的人士收养,找到了幸福的归宿。
2、积极参与动保宣传工作
张吕萍女士认为,动保工作是一项庞大而又宏伟的工程,绝非少数人就能完成,只有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不断增强人们的动保意识,提高人们的动保素质,让动保工作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才能真正把这项工作做好。为此,她带领中心员工和大批志愿者,积极投身社会各项动保宣传活动,努力为动保事业的进步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她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多次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动保法规的座谈,积极为政府的动保工作献计献策。张吕萍女士多次接受国内外媒体上的采访,以此向人们进行动物保护宣传,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应。随着基地的不断完善,为了使更多的参观受到教育,中心自行设计制作了以宣传动保理念为内容的动保展板,供参观者阅览。中心接待了数千名中外学生,他们为小动物捐款捐物,并用画笔在基地的墙上当场作画,以表达他们对动物的关爱。
中心成立以来,法国《三千万》、美国《狗世界》、英国《卫报》、美国CNN有线电视网、国家地理频道、亚洲新闻机构新加坡电视台、美联社、德新社,及国内的中央电视台《半边天》、《 真情无限》、《绿色空间》、海外中心《对话》、 北京电视台《特别关注》、《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妇女报》、《 中国青年报》、《北京月讯》、《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京华时报》、《北京晨报》等各家媒体争相报道,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凡响。
张吕萍女士还积极参与国际动物交流活动,学习世界先进动物保护理念和先进经验,同时也向世界展示中国人自己的动物保护意识和行动。中心的行为得到了美国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及英国皇家防止虐待动物协会的大力支持,建立了良好的协作关系。英国皇家防止虐待动物协会还与中心建立了姊妹关系,成为该协会在全球范围内唯一一家私人性质的姊妹关系单位。
2001年11月23日,被称为世界动物行为学领域爱因斯坦的美国女科学家珍妮 古道尔来到基地参观访问。她说:“我看到了一个世界上少有的,不把收容的动物圈在笼子里喂养的地方。这里充满着对生命的尊重,每一个到这里来的人,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参考资料:http://www.animalschina.org/cn/ShowClass2.asp?ClassID=9
展开全部
现在有狗证的人不是很多,大部分人只是定期打防疫针,不过好多给狗打针的都是给打盐水骗人,不如自己买药给狗打,基本上有了医院给狗打过三次防疫针的证明后,就可以去办理狗证,当然,就算不办也很少有人查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目前好像还没有什么法律的样子吧......
证件的话是一般养狗的证件应该就行。
证件的话是一般养狗的证件应该就行。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目前关于收养流浪狗,我国并没有什么相关法律规定,而无论公安局、医院似乎也不需要出示什么证件。往往只能和他们说说,由其是医院,以达到打折的目的,当然公安局办证是没办法打折的。
而且对于收养流浪狗,也没有同一的要求,必须打针、做防疫等等,因此,完全是出于收养者的责任心。
我也是深有体会的。
而且对于收养流浪狗,也没有同一的要求,必须打针、做防疫等等,因此,完全是出于收养者的责任心。
我也是深有体会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5-10-14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关注
展开全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第七十八条 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能够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担或者减轻责任。
第七十九条 违反管理规定,未对动物采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七十八条 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能够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担或者减轻责任。
第七十九条 违反管理规定,未对动物采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