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⑵两文写出了狼的什么共同特征?作者对狼分别持怎样的态度?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⑵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昼寝厅室,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寝,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读音si四声,等候)。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此事从侄虞敦(读音dun一声)言。 狼子野心,信不诬哉!
因为是才申的百度帐号,积分不多,所以没有悬赏分,希望你们认真作答,谢谢了! 展开
贪婪、凶狠、狡诈的狼的形象。
第一个表达了作者对狼嘲笑的态度,第二个表达了作者对狼讽刺的态度。
《狼三则》清·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白话释义:
一个屠户在晚上回家,担子里的肉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屠户在路上遇到了两只狼,紧随着他走了很远。屠户害怕,把骨头投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他。屠户又把骨头投给它,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脚步,但是之前得到骨头的狼又跟上了。
骨头已经没有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的处境很危急,担心前后受到狼的攻击。屠户看见田野中有个麦场,场主在里面堆柴,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奔向麦场,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着刀。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描绘了贪婪、凶狠、狡诈的狼的形象。启示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妥协退让,而要像屠夫一样勇敢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会取得胜利。
蒲松龄出生于书香世家,他早年也曾想借助科举入仕,可惜屡试不第,只能以教书为生。他自幼便对民间的鬼神故事兴致浓厚。
据说,蒲松龄曾为了搜集素材,在家门口开了一家茶馆,来喝茶的人可以用一个故事代替茶钱。借助这个方法,蒲松龄搜集了大量离奇的故事,经过整理、加工过后,他都将其收录到了《聊斋志异》中。
1.阴险、狡猾、奸诈
2.甲文主要讥讽嘲笑狼的狡猾;乙文主要揭露狼野心不改的本质。
答:甲乙两段文字写出了狼的:
阴险、狡猾、奸诈;
甲文主要讥讽嘲笑狼的狡猾,乙文主要揭露狼野心不改的本质。
1,狼是狡诈的。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
2,狼是凶残的。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
2.作者对狼:(1)嘲笑
(2)认为狼狡猾 凶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