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代的“总兵”到底是多大的官呢?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总兵,也称为“总官兵”,在明清时代是武将的官名,“总兵”到底有多大的权力,属于多大的官,在不同时期也完全不同。
明朝初建的时候,总兵没有品级,不是常设官职,只有战争出现之后,才由朝廷任命。朱元璋建立明朝时,为了保障权力集中,当时不仅仅设立兵部,而且还有五军都督府,在日常的军事行动中,五军都督府对军队无调遣权,而兵部虽然在军队中虽有任免、升调、训练之权,但不统兵。
朱元璋的这种设定就有点类似“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格局,也就是说日常兵部主管军队事务,军队的发展和建设则由五军都督府来进行,一旦发生战争则由皇帝派人来主导战争,派来的哪个人担任的职务就是"总官兵“,也就是”总兵“。
故而名初的总兵是没有品级,属于战争年代临时安排,不过能担任总兵的人都是有一定身份地位,如:建文二年,命李景隆为平燕将军,充总兵官;明成祖即位,命何福佩征虏将军印,充总兵官。
明朝总兵的地位并不似一成不变,到明朝中后期,朝廷为了加强军队的战斗力,就让总兵直接带领军队,并参入到军队的训练,这样总兵基本都是固定官职。如戚继光在抗倭战争中屡建奇功,后来朝廷让他北上,任命为总官兵,镇守蓟州、永平、山海等地,考虑到总官兵是没有品级的职务,又让他担任右都督。
明朝末期总兵的权力就更大了,总兵成为了武将最高的职位,吴三桂就是辽东总兵。此时的总兵就是掌握一方的大员,都是手握几十万大军,相当于军区司令员兼政委。
清朝之后虽然也设有总兵,但是清朝的总兵与明朝完全不是一个性质,清朝的总兵不过是地方上带兵的人,在每个地区都有,职位位于巡抚和提督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