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正常人的体细胞中只有23对染色体?
人类体细胞含23对染色体,而与人类有共同祖先的灵长类动物却多是24对染色体,这种进化结果如何形成尚未明确,但目前的研究也显示人类的染色体数量可能会发生变化。
人体细胞含有23对染色体,要说为啥会是这个数量,现代的科学家也不能给你完全地解答,因为这就是演化的结果,在人类文明时代、现代科学足以观测染色体的时候,人类就是这么个数量的染色体对数,22对常染色体加上1对性染色体,其中X性染色体的长度还远远长于Y性染色体,Y性染色体只和男性的性别决定有关,有男性形成的关键基因SRY。
而根据哺乳动物谱系、基因测序、基因突变速率(遗传分子时钟)研究,人类和灵长类动物有一定的血缘关系,而人类和它们却都有着生殖隔离,灵长类动物一般是24对染色体,这种情况看起来很矛盾,莫名其妙地损失一对染色体可能吗?尽管具体的过程尚不是很明确,但是科学家根据基因的突变速率等研究发现,人类的Y染色体在过去的几百万年中已经缩短了很多,在未来也可能消失,是否那时候男性就不存在了,人类就要灭绝了?也未必。
在人类演化的时代,人类其实并不是只和人类种群有基因交流,在猿向人类演化分支的时代,人类和很多人类的演化分支仍保持着一定的基因交流,比较明确的是尼安德特人等和现代人类祖先处于同一时代的人种,他们和人类更多的是因为地理隔离而不能进行基因交流,而在人类迁徙的过程中就有了和他们相遇的机会,而现代基因测定也显示非洲之外的人群体内多多少少也含有尼安德特人的基因,说明在人类演化的历史中不同种群间的杂交也可能为人类贡献了一部分基因。
再往远说就是远缘杂交,这类情况在自然界比较罕见,因为染色体数量的差异,远缘杂交一般泵获得就有生殖能力的后代,但是杂交产出的雌性个体仍能保持一定的生殖能力,它们和父母系的动物分别杂交也会导致后代遗传性状和父母系动物的区别,因为线粒体等细胞器中基因的存在。
远缘杂交在进化中的具体作用目前仍未完全确定,因为地球生物的进化史历经的岁月太长了,但是人类演化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人类演化期间和其它人类分支有基因交流,也可能和稍微远一些的物种有基因交流,由此形成了人类目前的染色体数量。现代的研究显示的人类Y性染色体在逐渐缩短,这不代表未来男性会消失,而可能代表未来的人类会形成一种新的性别决定方式。
人来染色体书数量的改变,即可能是由于自身的突变,也可能是远缘杂交等其它因素的影响,总之是进化的结果,现在我们观测到就是现代人类有23对染色体,其实普通人基本不需要问为什么,因为观测到的就是这么多呀。
2024-08-28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