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那么聪明, 为何不帮英明的扶苏, 而去帮纨绔子弟胡亥继位呢?
帮助胡亥夺权,是李斯政治生涯最大的败笔,最终也落得身亡家亡的下场。与胡亥相比,扶苏无疑是更合适的继位人选,那么李斯为什么不选择扶苏,而是选择胡亥呢?
这里就要说说沙丘之谋背后的故事了。
第一,沙丘之谋的背景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东巡,死于半途的沙丘。
秦始皇之死,对大秦帝国来说是天大的事。当时秦统一六国只有短短的十来年,东方六国虽亡,人心未定。如果秦始皇之死的消息泄露出去,恐怕会引起天下骚动。再说了,秦始皇有二十几个儿子,如果大家知道消息,在京城夺权争利,势力会出现政治大动荡。于是丞相李斯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秘不发丧。
当时知道秦始皇死讯的人,除李斯外,还有赵高、胡亥以及五六个太监。应该说,李斯秘不发丧的决定,在当时是个正确的选择。问题是,正是封锁了秦始皇的死讯,才让阴谋家赵高有了可乘之机。
第二,赵高游说李斯立公子胡亥
秦始皇在死前,并没有立太子。但是他让赵高写了一封信,要求长子扶苏即刻从北疆返回京城参加葬礼。以长子继颂衫承制的传统,尽管没有传位诏书,长子扶苏仍是继承皇位的不二人选。
然而,赵高并没有把这封信发出去。因为赵高与扶苏并不好,在扶苏集团里,蒙恬、蒙毅兄弟是非常重要的两人。之前赵高曾经犯法,交由蒙毅审讯,蒙毅判处他死刑。后来秦始皇特赦,赵高才保住一条小命。由此,赵高与蒙氏兄弟以及公子扶苏便有很深的矛盾。赵高当然不愿意由扶苏继承皇位,相比之下,公子胡亥是赵高的学生,两人关系紧密,赵高便动了念头,打算立公子胡亥。
但是,要立公子胡亥,光靠赵高可不行,一定要得到丞相李斯的同意。由于,赵高便找了李斯,向他发动强大的心理攻势。
第三,李斯为什么支持赵高立胡亥的建议?
赵启宽高要怎么说服李斯呢?他知道李斯是个十分迷恋权力的人,要游说李斯,就必须触到李斯的痛点。
于是,赵高便向李斯分析:如果扶苏上台,李斯的丞相之位肯定是保不住的。
理由有以下两条:
首先,李斯并不是扶苏的人。李斯与扶苏不仅没什么交情,在焚书坑儒事件中,扶苏的意见是与李斯相左的。相比之下,蒙恬与扶苏的交情深厚。如果扶苏继承皇位,他悄樱亮是用任用自己人当丞相呢,还是用李斯呢?
其次,蒙恬有没有能力当丞相呢?在秦始皇统治期间,蒙恬做了两件大事,一个是北伐匈奴,致使“胡人不敢南下牧马”,功劳之大,无人可及;另一个是主持修筑万里长城,这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凭这两大功劳,蒙恬完全可以胜任丞相之职。不仅如此,蒙恬的口碑还十分好,天下人无不心服。
赵高的分析有没有道理呢?应该说完全有道理。如果扶苏上台,蒙恬很可能取代李斯出任帝国丞相。加上扶苏对李斯的政策一直有微言,上台后李斯失势是大概率之事。
如果不立扶苏,要立谁呢?
赵高提出立公子胡亥。
公子胡亥有几个优势:其一,他是唯一陪同出巡的皇子,从这点看,秦始皇对他应该是有所偏爱的。其二,由于没有其他公子竞争,只要赵高与李斯拍板,就可以定下来,李斯就有了定策之功。其三,当时胡亥尚不是后来那个秦二世,虽然能力不是很强,但也没做过什么坏事。
李斯面临这两个选择:如果选择扶苏,无疑以扶苏的贤明,对大秦帝国是好的,但对李斯的仕途来说,可能就很糟;如果选择胡亥,李斯可以保住自己官帽,但对国家来说未必是好事。
在国家与个人利益面前,李斯最终选择了个人利益,与赵高同流合污,矫诏害死扶苏,拥立胡亥为秦二世。
只是李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蒙恬固然可能抢走他的权势,但是赵高也行啊。李斯与秦二世的关系,比起赵高与秦二世的关系如何?最终赵高掌握了真正的权力,若干年后,李斯落得个被腰斩的悲惨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