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想家心里难受怎么克服

 我来答
圣诞礼帽发给你
2020-11-20 · TA获得超过2897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9万
采纳率:78%
帮助的人:489万
展开全部
首先 那些说不想家的人是怎样的存在?这样的人应该不多,即使沟通中说自己不想家,但是内心深处或者潜意识中还是会想家的。只是有所区别

为什么想家 ?问题在于环境、环境中的人以及人的心态。
1.你脱离了无比熟悉、陪伴你走过近二十载光阴的家庭环境;
2.你远离了亲人,能给你无微不至照顾的年迈父母;
3.你在过往的生活中过分的依赖外部,个体独立性欠缺,而没有形成快速适应并融入陌生环境的能力。

所以,你应该尽快的熟悉环境、结识更多的朋友,建立新的社会支持系统。
人是群体性动物,作为社会性的人,与他人接触是最基本的需要。

我周边也有这样的例子:同样是在外地求学的两个哥们,平时都玩的很好,性格类似很合的来,但是正是因为所在不同城市中原有的同学、朋友在数量以及质量上存在差异,导致一个觉得很想家,另外一个总是拿爱想家的孩子在我们面前开涮。

正视它吧,成长中的一种体验。
9月2日一大早,寝室里吵吵闹闹恰似起床钟,我一看爸爸早已起来。他简单交待了几句,要回家——为了省下几毛钱(相当现在五六块钱),步行回家、早餐也不吃了。我翻身起来,送他到校门口。那一刻,我积存了一晚的眼泪刷地全滚落了下来(此生所有想家的泪都在12岁这一年流得差不多),我看到爸爸也抹了几次眼。看着爸爸远去的背影,真想跟过去……这一天,我眼睛一直都是湿漉漉的。晚上反而不闹了,哪怕身旁基本全是抽泣声。

我心里暗暗下决心,一定不辜负父亲的期望,努力学习……我开始按班主任的要求,每天日记——并写下我初中三年的第一篇日记,班主任也要求写新学期打算、计划。

此后,我基本都是独自一人来校报到——想家这种事,大多都化作了无形的动力,让我能奋勇拼搏好一阵子。

我通过回忆、总结,发现大家克服想家的办法基本跟我相似。通学的都是县城街上的学生,一日三餐可见父母;寝室寄宿的全是像我这样的农家子弟,只一二个是来自“厂矿子弟学校的(他们的父母随时可来)”。

所以,睡在一起的、是老乡的、同桌或前后的,就立即成为了最要好朋友,抱团取暖。

由于家长有意或无意的训练,现在的学生基本上早就习惯了这种别离:不少是留守生。中学生来自不同乡镇或村组,互相聊自己,一下混熟了,校领导、班主任也往往较关心,或许“好奇”还可战胜“想家”。

大家最初几天可把心思多放在以下这些方面:熟悉新环境、新同学、新老师、新课本,结交新朋友(特别是老乡)、参加新活动、培养新兴趣……“特别时段”眨眼就过去了,尽快融入新的大家庭。如果是大学生,多数都见过世面,反而会安慰大人、要父母小心。而且他们有手机、有笔记本电脑,能上网,要联系相当方便,更可戴耳机听着歌、看着视频等入眠。
开心点哦耶
2020-10-14 · TA获得超过2.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5万
采纳率:97%
帮助的人:1607万
展开全部
是的,经常和爸爸妈妈打个电话沟通一下,交流一下吧,微信也是非常方便的呀,大家一开始都是这样过来的,看看下面这些想家的说说人在外想家的说说

1) 家是什么?家是一扇门,有了门就不再害怕坏人到我们家来;家是什么?家是一个温馨的港湾,旅途疲乏了,可以好好休息,再起航。

2) 家是温暖的港湾,它带给人们的感受是“温暖;家是永远的岸,它带给人们的感受是”梦魂萦绕和永远的牵挂。

3) 家是一扇门,有了门就不再害怕坏人到我们家来;家是一个温馨的港湾,旅途疲乏了,可以好好休息,再起航;家是一只船,它带给人们的感受是“温馨。

4) 家是以爱为圆心,幸福为半径的一个圆;家是人生的起点,更是生命的港湾。

5)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正因为有了“人家”,上面的一系列景物才有了生命的气息。家是心之所至,心在哪,哪便是家。有了家才有了一切。家是生活之源泉,一切的一切都有一个共同的基础,那便是家。

6) 离家、想家、回家,人们经常重复着这件事。但却没有一个人觉得枯燥。不管我们离家多远,对家的那份牵挂都会把我们带回去。

7) 那首经典的萨克斯曲《回家》不知打动了多少游子的心,它的产生正是由于作家深夜回家时发现母亲还坐在沙发上等他归来,真情涌动于是写成了这经典之作。夜深人静的时候,一个人听《回家》,你会强烈地感到家的温暖以及家中亲人的牵挂,思乡之情从心底慢慢升越,仿佛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驱使着你赶回家,这便是它的神奇所在,也是家的神奇所在。

8) 无论身在何处,与家的距离都近在咫尺。因为家是慈母手中的线。在你临行之前已密密地缝在身上。不管离家多远。家的感觉总是那么温暖,那充满着母亲的叮嘱父亲的关切,永远不会忘记。

9) 也许,在某一天,我们会让生活折磨的麻木不仁,但当我们走过了欢笑,泪水,孤独和彷徨之后,便会发现:还有这样一份永恒的感情,叫我们明白:有家,就是幸福!

10) 夜幕降临,忙碌了一天的人们都在匆匆赶路,此刻他们心中都有一个相同的目的地家。

11) 用你的爱做油灯,用你的善良做捻儿,我要点燃它,放到心里,一辈子不忘回家的路。

12) 在我看来,“家”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情结,在平常时无从察觉,到陌生处全涌上心头。家,故乡,是一个人一辈子无法消去的烙印。长大了,总要离家这时的家的感觉再不是妈妈不胜其烦的唠叨,而升华成一种记忆,一种气味,在他乡不如意时蒙上眼帘的一层雾。

13) 家,不仅仅是一间四四方方的房间,不仅仅是美丽豪华的布置。组成家的最重要的元素是我们的情,我们用心灵去经营的情,因为这种关爱的情,所以感到温暖,让我们感到放松。因为情,所以牵挂,因为情,所以眷念。

14) 家,是归来时爱人递过来的一双拖鞋;家,是孩子蹦跳着贴进怀中的笑脸;家,是餐桌上冒着热气的一羹一饭;家,是床头灯辉映下透着甜蜜的双人床……

15) 家,是浓浓的爱语;家,是絮絮的唠叨;家,是一页一页翻过去的琐碎的日子;家,是一串串穿起挂在房檐下的红辣椒……

16) 家,是一个最温馨的地方。在家,可以随心所欲,不用拘束、不用害怕,自由自在。在社会上碰什么不顺利,就会发现--家,才是你最温暖的港湾。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澄琇035

2020-11-26 · TA获得超过4280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5446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20万
展开全部
其次,父母应该帮助学生在上学前做好以下五准备:

一准备:心理,父母应抱乐观的态度跟孩子谈谈学校和新学期,从正面的角度去迎接新的学期,给孩子以信心,说一些欣赏和鼓励的话语。上学前,父母不要把老师描绘成严厉凶狠的人,也不要把学校描绘成痛苦难受的地方,应给学生以幸福感。

二准备:时间,放假时,许多孩子的生活秩序打乱了,常常是看电视或上网到很晚,而早上又贪睡不能按时起床。这种状况如果不改变,孩子的心理就还在“放假”,上学后很难适应正常的学习生活。父母应及时地纠正孩子的生活习惯,为了帮助孩子适应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最好在上学前几天制订一个和学校生活接近的作息时间表。临近上学,父母要督促孩子按时起床、饮食。保证孩子上学后有旺盛的精力投入到新学期的学习中。
三准备:对于有“学校恐惧症”的孩子,上学前可以与孩子一起回学校逛逛,可能的话,参观一下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地方。

四准备:内容,跟孩子多谈谈学校生活,父母可以有意识地从日常娱乐、游玩等话题转向有关学习的话题如假期作业、同学关系等。

一方面非常好强,事事想争第一,另一方面又特别焦虑,害怕失败,害怕挫折和消极评价。好强、虚荣心和对失败的焦虑构成了一对矛盾,使这种孩子对环境的反馈极为易感,易悲观失望。当这种焦虑的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上学恐惧就发生了。 应该要正确面对这种恐怖的心理,逃避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