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剩余计算题
微观经济学消费者剩余的计算题假设需求函数为q=10-2p,求:(1)当价格为2元时消费者剩余是多少?(2)当价格由2元变化到3元时消费者剩余变化了多少?...
微观经济学消费者剩余的计算题
假设需求函数为q=10-2p,求:
(1)当价格为2元时消费者剩余是多少?
(2)当价格由2元变化到3元时消费者剩余变化了多少? 展开
假设需求函数为q=10-2p,求:
(1)当价格为2元时消费者剩余是多少?
(2)当价格由2元变化到3元时消费者剩余变化了多少? 展开
展开全部
您好,该理论出自西方经济学中的微观经济学;可以以参考高鸿业习题册相关直接习题练习。我帮你找到了一道示例:
“微观经济学消费者剩余的计算题假设需求函数为q=10-2p,求:(1)当价格为2元时消费者剩余是多少?(2)当价格由2元变
微观经济学消费者剩余的计算题
假设需求函数为q=10-2p,求:
(1)当价格为2元时消费者剩余是多少?
(2)当价格由2元变化到3元时消费者剩余变化了多少?”
答案:
当价格为2元时,q=6,消费者剩余是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即为6*(5-2)*0.5=9
当价格为3元时,q=4,消费者剩余同样可以求得为4*(5-3)*0.5=4
当价格由2元变化到3元时消费者剩余变化了5
资料拓展:
消费者剩余(consumer surplus)又称为消费者的净收益,是指买者的支付意愿减去买者的实际支付量。消费者剩余衡量了买者自己感觉到所获得的额外利益。简单地说,就是买者卖者都希望从市场活动中获得收益。
消费者剩余源于递减的边际效用。更确切地说,它表现为一种物品的总效用与其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人们之所以能够享受“消费者剩余”,并从他们各自的购买行为中获得福利感, 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对所购买的某一物品的每一单位,即从第一单位到最后一单位,支付了相同的价格,而且所支付的又都是最后一单位的价格。 然而,“边际效用 递减规律.告诉我们:对同一物品因占有的次序的不同给人们带来的满足感就不同,因而人们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也就不同。随着人们对同一物品占有数量的增加,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即每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效用是递减的.但总效用是增加的,当总效用达到极大值时,边际效用趋于零;当超过极大值继续消费时边际效用为负,从而总效用开始下降。由于商品的价格是由最后一单位商品的效用决定的,而最后一单位商品的效用低于它之前的每一单位商品的效用(事实上每一个处于n+1位置上的商品的效用,都低于位于它前面的商品的效用,或者说前面的每一单位的商品的效用,都高于最后一单位商品的效用),因而人们在他们的购买行为中,就可以从前面的每一单位中享受到效用剩余。
“微观经济学消费者剩余的计算题假设需求函数为q=10-2p,求:(1)当价格为2元时消费者剩余是多少?(2)当价格由2元变
微观经济学消费者剩余的计算题
假设需求函数为q=10-2p,求:
(1)当价格为2元时消费者剩余是多少?
(2)当价格由2元变化到3元时消费者剩余变化了多少?”
答案:
当价格为2元时,q=6,消费者剩余是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即为6*(5-2)*0.5=9
当价格为3元时,q=4,消费者剩余同样可以求得为4*(5-3)*0.5=4
当价格由2元变化到3元时消费者剩余变化了5
资料拓展:
消费者剩余(consumer surplus)又称为消费者的净收益,是指买者的支付意愿减去买者的实际支付量。消费者剩余衡量了买者自己感觉到所获得的额外利益。简单地说,就是买者卖者都希望从市场活动中获得收益。
消费者剩余源于递减的边际效用。更确切地说,它表现为一种物品的总效用与其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人们之所以能够享受“消费者剩余”,并从他们各自的购买行为中获得福利感, 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对所购买的某一物品的每一单位,即从第一单位到最后一单位,支付了相同的价格,而且所支付的又都是最后一单位的价格。 然而,“边际效用 递减规律.告诉我们:对同一物品因占有的次序的不同给人们带来的满足感就不同,因而人们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也就不同。随着人们对同一物品占有数量的增加,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即每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效用是递减的.但总效用是增加的,当总效用达到极大值时,边际效用趋于零;当超过极大值继续消费时边际效用为负,从而总效用开始下降。由于商品的价格是由最后一单位商品的效用决定的,而最后一单位商品的效用低于它之前的每一单位商品的效用(事实上每一个处于n+1位置上的商品的效用,都低于位于它前面的商品的效用,或者说前面的每一单位的商品的效用,都高于最后一单位商品的效用),因而人们在他们的购买行为中,就可以从前面的每一单位中享受到效用剩余。
杭州亦博
2024-12-03 广告
2024-12-03 广告
(1)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财政、货币、税务政策,对所处行业的扶持或者限制政策(2)社会状况:包括社会的消费习惯或趋势,人口数量及年龄结构分布的变化,主要客户群体状况(3)技术因素:所处行业技术发展状况,技术的可替代性,最新的技术趋势(4) 行...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杭州亦博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