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衣哥”朱之文持续火爆背后,有没有玄机?为什么会有许多人反感他?
关于朱之文火爆的玄机和反感的原因,我不带情绪,可以客观归纳:
一、朱之文事件是出生草根的玄机一个种地农民,就因为喜欢唱歌,天天在田间地角喊嗓子,没有系统学习系统训练,居然成为歌唱高手,在普通人眼里就是一个不可能达到的神话。这是朱之文火爆的重要看点。
二、热爱加天赋铸就神话的玄机。说实话,他可能看不懂五线谱,也不会摆弄乐器,更不用说谱曲填词啦,但只要他若能唱的歌,把握乐感节奏的能力已经超过原唱,不得不令人叹服。
三、大衣哥装饰的玄机。军大衣成为重要的道具。早起的朱之文,无论出席演唱会,还是以及其他活动,都是一袭绿色大衣,而且是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那种军大衣。其中,除了显示自己是农民外,还给很多五零后、六零后甚至七零后的人群带来一种苦难的回忆。博得大家都同情。
总之,草根身份,优质的歌唱水准,裹着军大衣的造型,正赶上靠稀奇古怪维持收视率的那个时代, 就是朱之文火爆的玄机。
可后来为啥引发了广泛的反感。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讨论:
一、没有调整自己的形象,观众反感。朱之文靠玄机合集火爆之后,就不应该再继续军大衣出场了,而应当着装干净利落,来维护自己形象。很多人认为他装穷,很虚伪,这是城市人的主流。可农村人也不干了。
你整天穿一个破棉袄来代表农民身份,我们农民就是你这样不堪的形象吗?不能及时调整自己形象,不能锦上添花,就只能一落千丈,社会上反感假装这类人是必然的。
二、救穷不救急,附近村民反感。有钱了,有条件了,可还吃住都在农村。按照农村亲戚邻里之间生活习惯,经常向有钱人借钱很正常。朱之文有钱了,就到处借钱出去,而且莫不过面子 ,采取先来后到方式,结果发现借钱没还,就开始闭关锁钱啦。
结果方圆百里亲戚朋友都反感这人。所以,身在农村,心里却无法继续融入农村的思想错位。让他很苦恼,村民也反感,自己和邻里两头不讨好。还出现多次骂他羞辱他,踢他门等等事件。
三、不能融入演艺界,演艺界很多人反感。成功后,他没有及时走向职业歌唱家的路。什么是职业?就是从居住、生活、收入、包装、出场一系列环节,都要有职业经理人或经纪人来安排来打理。动不动就亲自张口要钱,动不动就情绪化拒绝,衣食住行不注意形象,被演艺界人士看不起,不但冷落他,而且很反感他。
总之,朱之文火爆后缺乏自身社会定位。歌唱家不像歌唱家,农民不像农民,城里人不像城里人,艺人不像艺人,属于四不像的流浪人。引来各个方面人士的反感实属必然。
当然,在这里需要澄清的是,不是全国所有人都反感他,我就从来不反感他,因为我不是演艺界的人,与他八竿子也打不着,反感有什么意义呢?当然,当前喜欢他的人也大有人在。
但是,我要讲的是,从职业定位的角度讲,从人物形象专业维护的角度讲,哪怕是一小撮的人群反感,也应该引起高度重视不是?毕竟你是靠出场卖艺生活的人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