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天赋个性,父母要怎么发现?
既然是称为天赋,那要知道自然是孩子的大脑、心理、行为没有被人类社会影响的情况下保留下来的,才叫天赋。
作为孩子的长期照看者,长时间的观察和细致的了解,足够让你看到孩子的喜好。今天对着音乐跺脚,明天对着蚂蚁发呆,这些场景太过短暂了。好奇心会驱使小朋友们针对各种新鲜的玩意儿产生兴奋的反应。你更应该看到的是,有哪些事情或者活动,孩子每次参与都有积极回应,并且愿意持续地投入时间。同时,孩子参与活动的效果和反馈也应当考虑在内。是受挫很多次依旧不屈不挠,还是轻松完成同龄人觉得困难的事情。
先让他们自由发展,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多给一些资源,拓宽视野,让他们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
但是孩子太小的话就不要太有针对性地培养了。因为人的兴趣是不断地在变的,如果你强制他朝一个方向发展,万一他的天赋不在这里,反而是耽误了。
所以我觉得让孩子尝试更多的他感兴趣的事,然后让他自由发展就可以了。好奇心和对事物感兴趣的能力是很重要的,知识没了还可以再学会来,这些东西丢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孩子从很小自我意识已经开始了,对外界的应对方式,特别是家庭里的应对方式也早就有了,孩子从出生开始在家庭中就是“求生存”的模式,因为我不哭就没奶吃,我不动别人就不知道我需要什么,因为我不会说话……所以,什么样的家庭养什么样的孩子,这种教育不是语言教会,而是生活中点点滴滴的行动回应给孩子,形成的。
这说的还只是0——3岁的时候,3个365天,一天24小时,足够形成各种应对模式了。然后是开始上幼儿园,三年里,孩子从家走到社会,开始学习人际交往、沟通表达能力,和社会性的适应能力,以及对更大的世界的认知,孩子上了一个台阶,这时候他对一切都会有兴趣,然后家长要去观察,哪些兴趣是短期的,哪些是真的有点天赋异禀。
等上了小学,孩子的学习经验已经很丰富了,这里的学习是广义,不止知识学习,他开始有朋友了,家长可以从交友上给她一些建议给方法。
从这个阶段开始,孩子已经开始自己走自己的路了,我们陪伴着最好,而且前面那些年的相处模式已经形成,真的想改变,需要家长付出很多很多,等于家长自己的做人都要改变,也不是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