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小学如何开展大课间活动,有什么好的做法?
这个问题在不同地区可能有不同的活动。目的是增加学生的活动量,放松紧张的心情,在音乐声中接受中国经典的熏陶,让学生初步了解一些舞蹈节奏和动作等。
就我们而言,小学生的“大课间休息”有以下特点: 活动时间长。大课间休息通常在上午的第二节结束。原来休息时间是十分钟。后来增加了休息锻炼,时间变成了20分钟。现在安排了大课间,时间延长到40分钟,相当于一节课。
有很多活动。晨间休息开始,校园广播开始播放活动的前奏。学生们上完厕所后,就开始动了。
活动的内容和音乐都是在电脑里设定的。跟着音乐走。还有第七套广播体操《七彩阳光》。做完这套体操后,我们将进行下一项活动——舞蹈。
舞蹈是“兔子舞”。
这种舞蹈动作简单,肢体动作幅度大,音乐节奏感强。非常适合小学生。接下来是眼保健操。
眼保健操以上两项活动后配合大幅度的动作,做到眼保健操休息与工作相结合。然后是中国经典的阅读。
阅读中国经典有三字经和弟子规则。学生在伴随动作的同时听朗诵。这样,学生很快就会背诵这些经典的单词和句子。学生喜欢做的事情。每次大课间,同学们的活动情绪都很高,这似乎是一种释放。他们通过跳跃、阅读和做,干净利落地消除了课堂上的紧张和疲劳。这非常有利于后两节的学习。
很多人不理解学生们做的“大课间活动”。但其实它有很多意义。增加运动量,响应国家号召,全民锻炼。原来的课间练习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体育需求,民族团结相对单一。现在的“大课间”融合了跑跳和集体合作精神。每个学校都可以自由创作主题和音乐,这些主题和音乐具有创新性和创造性,适合孩子的需求,激发孩子的运动灵感,让孩子听自己喜欢的音乐,享受运动。这是重大突破。“大课间活动”能体现地方和民族特色。“大课间活动”最大的好处就是不限科目。在内容健康的前提下,可以将地方民族特色融入大破。例如,一所学校位于瑶族地区,是一所民族学校。他们的“大课间活动”融入了长鼓、姚八音等地方特色。孩子们在游戏的过程中无形的继承了民族文化。
简而言之,“大课间”是集体育、艺术、民族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型活动。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