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医院作为古代的医疗机构,里面最大的官是谁?
太医院,顾名思义,就是给皇家看病的,这个名称起源于金朝,并被元明清三朝承袭下来。金以前,负责打理皇家医疗事务的机构叫太医署、太医局,但是功能基本都差不多。专门给太后,皇太后,皇后治病的叫太医,为了让给自己治病的医生肯下功夫,都称他们为太医,是对医生的尊称。不管过去,现在那里都是顶级技术过硬的。
太医院中还设管勾主管医学教育,另还设有各种名称的太医和医官。元代太医院。秩正二品。开始时长官为宣差,后改为尚医监、太医院提点等。其行政隶属于宣徽院。太医院药方肯定是真的,毕竟给权贵看病,但是他们的处方是保守有余,攻伐不足,因为病人的身份,让医生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所以本该用的虎狼之药不敢用,太医相当于现在博士后学位最加上专家最出类拔萃的全国领先医生。
说起太医,是封建王朝宫廷医生,也称为御医。属于官名,所以太医是个职位。关于太医一词的出现,较早有文字记载应该在秦代,如秦设太医令、丞,掌宫廷医事,其下有侍医,太医是古代的一种官职,就像我们今天见到的大夫一样,只是太医服务的是宫中的皇帝、妃子以及身份尊贵的皇族人。明朝、清朝对于太医的官职都不一样。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平民百姓,即使技术水平远高于古代的现代,医疗事故也不少见,而且皇权社会帝王手握生杀大权,另外古时男女有别,太医治病多有掣肘.
光绪年间为:御医十三人,吏目二十六人,医士二十人,医生三十人。职官品秩原定为:院使正五品,院判正六品,御医正七品,吏目八、九品各十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