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中天在《品三国》中对三国用阶级角度分析,历史学界对这种分析有何评价?
易中天在《品三国》中对三国用阶级角度分析,历史学界对这种分析有何评价?对易教授的品三国,有很多不同的点评,我个人觉得;每个人由于角度的不同,对历史的看法也会不同,这属于正常的逻辑思维。罗贯中老先生著的《三国演义》,在参考了《三国志》及汲取了民间的各种传说,并伴着自己的各种看法,才写出来这部巨著,中华民族的后人应该感到骄傲。我个人认为,对于曹操、刘备的个人和两大集团的评论,各有异论,是件好事。历史的进步就应该是这样的。
再者,谁知道真实的历史是什么样子的?《三国志》就是真实历史的真实记载吗?《三国志》的作者在写作时也肯定有道听途说对他的影响,及他个人观点的存在。离开话题,说说李白、杜甫,他们传到今天的不朽的诗,难道就是那个年代的原作吗?难道就不可以经过后人一代一代的修改吗?甚至有没有可能,其中的一篇不是他们本人的所写,而是后人假借其名而撰。所以,我认为易中天教授的品三国,没有错,读者品易中天教授也没有错。这不是合稀泥,这是历史上历代各种利益集团的利益需求,所以,才出现了对曹、刘两个人的不同评价。
《易中天品三国》的学术性不强,娱乐性、趣味性有余。有观众说易中天影帝级的演技,绝非信口开河。《品三国》有不少出彩的地方,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也力求真实全面。易中天成了学者中的明星,然而这种名声与学术的关系并不大。学术是自由的,各抒己见,能自成体系,自圆其说即可。《品三国》学术打底,娱乐面孔,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