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回答
2008-08-10
展开全部
建议听刘宝瑞的单口相声
假行家
从前我们有家儿街坊,姓窝,叫窝心,趁钱。财主,房产多,有的是钱哪。那阵儿开了好几个买卖。家里有个孩子,特别的笨,这孩子念了二年半快顶三年的书啦,《百家姓》儿呀一篇儿没念完,“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啊他老忘一半儿,记住一句忘一句,记住上句忘下句,老师都腻啦。这一天放学的时候儿把他叫到跟前:
“再念一遍: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记住了没有?”
“记住啦。”
“再念。”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行啦,明儿早晨上学呀背这两句。背下来我给你上书.忘一句就别来啦!知道的是你笨哪,不知道的说我耽误人家子弟!明儿要是忘一句就不用上学啦!去吧。”
这小孩儿还真用心,一边走一边背:“赵钱孙李,周灵郑玉,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赵钱孙李……”
刚到“赵钱孙李”呀,走道儿一拐弯儿,狗打架把他撞躺下啦,把“周吴郑王”又忘啦!回家哭啦:
“啊……”
“怎么啦,挨打啦?”
“没挨打。”
“没挨打哭什么呀?”
“老师给上书上得太多,赵钱孙李底下那句老忘,绕嘴!”
“不要紧哪,明儿上学问老师呀!”
“他说啦,再背不上来就不让去啦!您告诉我。”
他妈是文盲,不认字呀。“等你爸爸回来再问吧。”
呆会儿窝心回来啦,一瞧孩子直哭:“怎么回事呀?”
太太一说这档子事,“你告诉他吧,赵钱孙李底下是什么。”
窝心直甩手儿:“我没念过书哇,我知道赵钱孙李底下是什么呀!明儿让他问老师去。”
“老师不让去啦!跟外头打听打听,找一个念书的问问。”
找别人也好,对门儿住了一位,姓假呀,叫假行家,嗬!嘴可真能聊,无所不知,百行通。别看嘴能聊,一个字不认得,瞎字不识。你要是一问他呀,他是支吾经,比老郎神多八出戏!什么都懂!
窝心把假行家请来啦,告诉太太:“外头叫几个菜,家里有炖肉,炖小鸡子,烙几张饼,绿豆稀饭加白糖。”
预备好了,让孩子打酒,外头叫了几个菜,把假行家请来啦。这假行家不知道是什么事呀,假行家这么一看,连家里做的带外头叫的,嗬!烙饼、绿豆稀饭、白糖、酒,这么些菜。吃得这假行家胸口比下巴颏儿高起二寸!
彻上茶之后:
“您吃饱了吗?”
“吃饱啦。”
“您喝茶。”
端起茶碗来一喝。
“求您点儿事,——把孩子叫来。”把孩子叫来,“给你假大爷行礼。”
孩子一作揖,旁边儿一站。
“这是您侄儿,今年十一啦,就是太笨!也不怨这孩子笨哪,就怨这老师呀给上书太多,赵钱孙李底下那句也绕嘴,他老记不住。这个老师说啦.明儿要背上来呀还让念,要背不上来呀就不让去啦!您想,孩子他不念书不耽误了吗!没有别的;假大哥,赵钱孙李底下是什么,您告诉您侄儿,明儿让他上学呀就接着念啦。”
要命啦,假行家也不知道赵钱孙李底下是什么,又不能说不知道—一吃了人家啦,——怎么样哪?就得蒙事。坐在这儿,反正沉住气啦,一点儿一点儿往下摩挲胸脯儿:
“哎呀——赵钱孙李底下那句呀,大哥,别忙,我可有三十多年没念啦,我得慢慢儿想想。赵钱孙李底下那句是不是?反正我一说你就想起来啦。”
小孩儿在旁边儿:
“对啦,您一提呀就想起来啦,就在嘴边上想不起来!”
“嗯嗯,赵钱孙李底下大概人之初吧?”
小孩儿说:“不是人之初。”
“不是人之初?要不是——子曰!”
“没有子曰。字儿多!”
“字儿多?赵钱孙李——这玩意儿三十多年没念啦嘛,就差事啦!这几年脑子也不老好的。赵钱孙李底下大概是理不通!”
孩子摇头:“不是理不通。”
“不是理不通,就是通天彻地!”
“不是。”
“地下无人事不成!”
“又不对。”
“城里妈妈去烧香!”
“不是。”
“香火庙的娘娘!”
“不是。”
“娘娘长,娘娘短!”
“不是。”
“短剑防身,申公豹!”
“不是。”
“豹头环眼猛张飞!”
“太多啦!不是。”
“飞虎刘庆!”
“不是。”
“庆八十!”
“不是。”
“十个麻子九个俏!”
“不是。”
“俏皮小佳人儿!”
“没有那么多的字。”
“人能治火!”
“不是。”
“火上熬粥!”
“不是。”
“周吴郑王!”
“哎,哎,周吴郑王!”
嗬,绕了一百八十多里地呀把“周吴郑玉”逮着啦!
他逮着“周吴郑王”啊,了不得啦,窝心这两口子就拿假行家当圣人啦!可见着高人啦!这假行家呀这一跟头摔到皮袄上——算拽着毛儿啦!天天在这儿吃,在这儿喝,吃得挺好,吃到半拉多月,吃得假行家满脸油光的。
这一天俩人在一块儿吃饭喝酒,谈心,窝心问:
“我说假大哥,您天天不做事,您是哪行发财呀?”
他怎么样?哪行他都没做过!
“哪行发财呀?我跟您说,哪行都发财;就是这个,扎蛤蟆还得有根竹签儿哪,扎耗子还得有纸捻儿哪,我不瞒您哪,我什么也没有;净有能耐不行,没人帮我的忙,发不了财!有钱就成啊。”
这窝心他钱多呀:
“那么着,您领我个东,我这儿闲着搁着也没有用,咱们哥儿们越走越近乎,做个买卖,您瞧什么好您就来什么。”
“是啦,您交给我吧。”
有钱啦,假行家在街上这么一转悠哇,瞧什么买卖赚钱哪?
什么买卖他都瞧着利小,他就瞧药铺便宜。药铺这买卖叫一本万利,怎么哪?药铺哇,大秆抬来的呀,拿戥子往外戥啊,给多少是多少;要多少钱没有还价儿的,给多少没有争竞的。像买萝卜:“多给点儿呀。”买白菜:“约高着点儿呀。”买药:“你给的高着点儿。”要不:“多抓点儿!”没那个事。跟买别的不一样。还有一样儿,到夏景天,药铺吃菜不但不糟践东西,他还赚钱。什么?就说冬瓜,一到夏天您瞧,熬冬瓜,氽冬瓜,面汤里搁冬瓜,吃饺子也是冬瓜,老是冬瓜,吃冬瓜干吗呀?白吃呀还剩钱,冬瓜霜、冬瓜皮、冬瓜子、冬瓜瓤儿、冬瓜把儿完完全全都卖钱哪。假行家一想哪:“开药铺合适!”
就在北京东珠市口路北,有三间门面一个药铺关啦,他一弯转哪把药铺倒过来啦,多少钱哪?那阵儿是四千多块钱,把这药铺连货底倒过来啦。拾掇拾掇门面呀,再上点儿货,顶一万块钱,这药铺开起来啦。亲友们送匾挂红。假行家应当把前任掌柜的、先生都请来,药铺换东家换掌柜的啦,得请几位帮忙。他不请,因为什么?人家都内行,把人家请来啦,怕别人瞧不起他,他完全不要,自己来。这药铺外行干不了哇,你一个人儿开这买卖也不成啊,他跟窝心商量:
“大哥,您也帮着忙活忙活。”
“我不识字!”
“不识字没有关系呀,我这一个人弄不了哇,您在柜里一呆,不是充个数儿吗?”
还得找个学徒的。这窝心有个本家侄子,十六岁,叫窝囊肺,把窝囊肺找来啦,这窝囊肺呀在这儿学徒。合着这药铺吐就三个人:东家窝心,掌柜的假行家,学徒的窝囊肺,就这仨人。
一早儿放了挂鞭,九点来钟,进来一个人,这人有六十多岁,连鬓胡子,穿着蓝裤蓝夹祆,系着一条带子,大包头儿的鞋。一进门呀满脸赔笑就作揖:
“嗬,掌柜的,开市大吉呀,万事亨通,道喜道喜!”
掌柜的、东家都站起来啦:
“哦,您柜里边儿坐!”
“不价不价,给您道喜,还求您点事。我跟您是街坊,我是皮匠,在您这门口摆皮匠挑儿,我姓陈,都管我叫陈皮匠,在您门口儿摆摊儿呀摆了三十多年啦,现如今换掌柜的,换了东家啦,我还在这儿摆摊儿,求您照应赏碗饭吃。”
假行家倒挺客气:
“没有说的,还得求您照应哪,咱们是街坊,您要是彻水呀,用开水上柜里头来,后院有火,多咱都行!”
“好啦,谢谢您哪,我可就挑挑子去啦。”
出去啦,把皮匠挑儿挑来啦,坐在那儿,一边儿喝着水,一边儿缝着破鞋。
也就十点来钟,进来一位买药的,打腰里一掏哇,那阵儿花铜子儿,掏出仨子儿:
“掌柜的,给包仨子儿的白芨。”
“好,您哪。”
白芨呀就是研朱砂那个白芨。他拉抽屉找。其实呀,哪个抽屉搁几味药有几个条儿;他不识字,就乱找,即便找着白芨呀,他也不知道那就叫白芨。拉了四个抽屉找不着,赶紧叫学徒的——怕人家走了哇,一走于他不好看:
“倒茶呀,来了买主儿不倒茶吗?把东家那茶叶彻上,倒茶,点烟卷儿!”
药铺没这么应酬过呀。倒了碗茶,点了烟卷儿,烟卷儿是老炮台,仨子儿不够抽烟卷儿钱。他呀!把学徒的叫过来,低声地:
“去,到帐房儿跟东家要两块钱,打后门出去还从后门儿进来,别打前门儿走;上菜市儿,买个小鸡子,白的,不要杂毛的。”
这孩子买两块钱走啦。
窝心一听特别呀:“要两块钱买小鸡子干吗呀?”
这买药的还直催:
“掌柜的,你快点儿拿!”
“您候一候儿,今天我们是刚开张,货不全,到堆房给您取去,哈哈,您这儿坐一坐!”
这个人有心走,这根烟卷儿比那仨子儿贵,又喝了茶,等着吧。窝心柜房儿里还嚷;
“掌柜的,掌柜的!”
假行家到柜房儿:
“什么事您哪?”
“您让孩子买白小鸡干吗呀?”
“白鸡啊,这人不是要买白鸡吗?”
“噢,买多少钱的?”
“仨子儿的!”
“仨子儿?咱们两块钱买去,给人家多少哇?那不就赔了吗!”
一说赔了,这假行家一掉脸,说:
“这可不行您哪,您要说赔了,这个买卖我做不了啦!咱们这儿刚开张,不得把名誉卖出去吗!一伸手就赚钱哪,明儿人家不来啦!大药铺不全是这样儿开起来的吗?!”
窝心一想,别理他啦,他说什么是什么吧!
“行,掌柜的说怎么办怎么办吧。”
学徒的转悠半拉钟头没找着白小鸡子,为什么哪?北京菜市上白小鸡子少,差不多的人都不买,嫌丧气,棺材上头才搁个白小鸡子哪。转悠半天没有,回去不好交代,他花两块钱买了个白小鸡子,有两个黑膀子,打后门儿进来了:“给您,掌柜的。”
他接过来呀,摸着鸡脖子,把学徒的啐了一口:
“呸!”
“怎么啦?”
“怎么啦,学徒都不用心!让你买白小鸡子,这俩黑膀子是怎么回事?”
“没有!”
“没有?像话吗?让人说咱们这货不真!哼!”
攥住小鸡子,拿牙薅两个膀子,小鸡子嘎嘎直叫唤。药铺卖药得给人家包上啊,活小鸡子没法包哇!药铺栏柜上头挂着一溜儿药方子,奔儿!扯下一张来,他不识字呀,扯下什么来呀就包起来?牛黄清心丸。使牛黄清心丸那方子把鸡脑袋一裹。
“您拿走。”
买药的一瞧,说:
“你等等儿,掌柜的,我买白芨呀!”
“是白鸡呀,有俩黑膀子不是现给您薅了去啦吗!没错儿。”
这位一想:“仨子儿买得着吗?我拿走,回家宰着吃!”这位走啦。
这位刚一出门儿,又进来一位,搁这儿俩子儿。
“掌柜的,你给包俩子儿银朱。”
“买银猪哇?好好!”叫学徒的,“倒茶!点烟卷儿!”
这回他不拉抽屉啦,等学徒的倒完茶,点完烟卷儿,他低声告诉学徒的:
“隔壁首饰楼,越快越好,多加工钱啊,打个银猪。一两来重就成啊,多点儿没关系。”
东家不问他啦,俩多钟头这孩子回来啦,拿着一个包儿。底下有一个条儿,这条儿上写着四块五——银猎手工。假行家接过来啦,接过来打开了,又换上一张纸,打上面儿又扯了一张方子——开胸顺气丸,包好了。
“您拿走吧。”
这位等了俩多钟头,拿手里一掂哪挺沉,心说:“刚开张的买卖呀结得多!”出门口儿打开一看:“嗬!”这位不爱便宜,又回来啦:
“掌柜的,你拿错了,我买银朱!”
“是呀,错了管换,你拿夹剪把它夹开了瞧,绝对是十足的银子,银猪;要是洋白铜,您把字母给我们捅下来,没错儿!”
这位赌气把银猪往那儿一搁,拿起钱来走啦!
这位刚走,又进来一位,拿出五个子儿来。
“掌柜的,你给包五个子儿的附子。”
附子、甘姜、肉桂呀,热药。
“父子啊?”
“啊。”
“东家!”
窝心说:“什么事您哪?”
“您回家把您少爷带来。”
“干吗呀?”
“应酬门市!”
“什么应酬门市?”
“卖啦!”
“把我们孩子卖啦?”
“不是呀,连您都有哇,人家买父子嘛,您家里有父子呀,父子爷儿俩呀,我家里是光棍儿一个人哪,我要有孩子我绝不能卖您的!”
“卖多少钱哪?”
“五个子儿呀。”
窝心一听:“倒血霉啦!我们孩子今年十一啦,敢情是药材呀!连我在数儿哇!好!等着,等着!”到家,这孩子下学正吃饭哪,窝心脸都气肿啦:
“别吃啦!”
大奶奶当这孩子惹了祸啦:
“怎么啦?”
“怎么啦,卖啦!”
“哟!怎么把孩子卖啦?”
“连我都有,我们爷儿俩一块儿。人家买父子,药铺嘛,我们是父子爷儿俩!”
这位太太说:
“那可不行,三口儿人,你们俩上哪儿我也跟着!”
孩子吓得直哭,这位太太呀气得一边儿走一边儿骂。这位大爷带着孩子打前门儿进来啦。
“您把他带走吧!”
买药的问:“我带什么您哪?”
“您买什么呀?”
“我买附子。”
“您买父子,这是亲父子,您打听,要是抱养的、过继的,您甭给钱,绝对亲父子!”
这位不敢要哇!
正说着哪,又进来一位,搁那儿俩大子儿:
“掌柜的,你给包俩大子儿砂仁儿。”
砂仁儿、豆蔻。
“仨人儿呀?哎呀,我们这儿连东家加我带学徒的整仨人儿。仨人儿不成啊,买父子的买走了一个,剩俩人儿啦。哎,我们内东家来啦;合适啦,您把我们都带走得啦!”
这买药的冲着那买药的直乐,你瞧我也乐,我瞧你也乐!
这位太太直骂街,小孩子吓得直哭,把窝心气得脸都绿啦。门口儿围了好些人。这会儿陈皮匠进来啦,进门儿作揖:“哎,掌柜的,我可多嘴啊,哈哈,您,这是您少东家?有什么事儿呀家里说去,家务事要在这儿一吵一闹,让人家街坊一看,不用说这是头天开张,就是平常日子也不合适。”
窝心哪这才发发牢骚:
“陈师傅,好,我算倒了血霉啦!这个买卖呀一万多块钱,那倒不要紧,刚才有人买白鸡,我们两块钱买的,仨子儿叫他拿走啦!又有人买银猪,你瞧,那头猪还在那儿搁着,还没给人家首饰楼的钱哪!这都是小事呀,进来这个人买父子,我们父子爷儿俩跟着走!这位买仨人儿,连买卖都归他啦!这买卖开什么劲儿?”
陈师傅一听这个,没等说完,皮匠挑子也不要啦,抹头就跑。假行家把他揪回来啦,说:
“你跑什么呀?”
“我不跑?这回头再来一个买陈皮的哪,你把我也卖啦!”
假行家
从前我们有家儿街坊,姓窝,叫窝心,趁钱。财主,房产多,有的是钱哪。那阵儿开了好几个买卖。家里有个孩子,特别的笨,这孩子念了二年半快顶三年的书啦,《百家姓》儿呀一篇儿没念完,“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啊他老忘一半儿,记住一句忘一句,记住上句忘下句,老师都腻啦。这一天放学的时候儿把他叫到跟前:
“再念一遍: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记住了没有?”
“记住啦。”
“再念。”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行啦,明儿早晨上学呀背这两句。背下来我给你上书.忘一句就别来啦!知道的是你笨哪,不知道的说我耽误人家子弟!明儿要是忘一句就不用上学啦!去吧。”
这小孩儿还真用心,一边走一边背:“赵钱孙李,周灵郑玉,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赵钱孙李……”
刚到“赵钱孙李”呀,走道儿一拐弯儿,狗打架把他撞躺下啦,把“周吴郑王”又忘啦!回家哭啦:
“啊……”
“怎么啦,挨打啦?”
“没挨打。”
“没挨打哭什么呀?”
“老师给上书上得太多,赵钱孙李底下那句老忘,绕嘴!”
“不要紧哪,明儿上学问老师呀!”
“他说啦,再背不上来就不让去啦!您告诉我。”
他妈是文盲,不认字呀。“等你爸爸回来再问吧。”
呆会儿窝心回来啦,一瞧孩子直哭:“怎么回事呀?”
太太一说这档子事,“你告诉他吧,赵钱孙李底下是什么。”
窝心直甩手儿:“我没念过书哇,我知道赵钱孙李底下是什么呀!明儿让他问老师去。”
“老师不让去啦!跟外头打听打听,找一个念书的问问。”
找别人也好,对门儿住了一位,姓假呀,叫假行家,嗬!嘴可真能聊,无所不知,百行通。别看嘴能聊,一个字不认得,瞎字不识。你要是一问他呀,他是支吾经,比老郎神多八出戏!什么都懂!
窝心把假行家请来啦,告诉太太:“外头叫几个菜,家里有炖肉,炖小鸡子,烙几张饼,绿豆稀饭加白糖。”
预备好了,让孩子打酒,外头叫了几个菜,把假行家请来啦。这假行家不知道是什么事呀,假行家这么一看,连家里做的带外头叫的,嗬!烙饼、绿豆稀饭、白糖、酒,这么些菜。吃得这假行家胸口比下巴颏儿高起二寸!
彻上茶之后:
“您吃饱了吗?”
“吃饱啦。”
“您喝茶。”
端起茶碗来一喝。
“求您点儿事,——把孩子叫来。”把孩子叫来,“给你假大爷行礼。”
孩子一作揖,旁边儿一站。
“这是您侄儿,今年十一啦,就是太笨!也不怨这孩子笨哪,就怨这老师呀给上书太多,赵钱孙李底下那句也绕嘴,他老记不住。这个老师说啦.明儿要背上来呀还让念,要背不上来呀就不让去啦!您想,孩子他不念书不耽误了吗!没有别的;假大哥,赵钱孙李底下是什么,您告诉您侄儿,明儿让他上学呀就接着念啦。”
要命啦,假行家也不知道赵钱孙李底下是什么,又不能说不知道—一吃了人家啦,——怎么样哪?就得蒙事。坐在这儿,反正沉住气啦,一点儿一点儿往下摩挲胸脯儿:
“哎呀——赵钱孙李底下那句呀,大哥,别忙,我可有三十多年没念啦,我得慢慢儿想想。赵钱孙李底下那句是不是?反正我一说你就想起来啦。”
小孩儿在旁边儿:
“对啦,您一提呀就想起来啦,就在嘴边上想不起来!”
“嗯嗯,赵钱孙李底下大概人之初吧?”
小孩儿说:“不是人之初。”
“不是人之初?要不是——子曰!”
“没有子曰。字儿多!”
“字儿多?赵钱孙李——这玩意儿三十多年没念啦嘛,就差事啦!这几年脑子也不老好的。赵钱孙李底下大概是理不通!”
孩子摇头:“不是理不通。”
“不是理不通,就是通天彻地!”
“不是。”
“地下无人事不成!”
“又不对。”
“城里妈妈去烧香!”
“不是。”
“香火庙的娘娘!”
“不是。”
“娘娘长,娘娘短!”
“不是。”
“短剑防身,申公豹!”
“不是。”
“豹头环眼猛张飞!”
“太多啦!不是。”
“飞虎刘庆!”
“不是。”
“庆八十!”
“不是。”
“十个麻子九个俏!”
“不是。”
“俏皮小佳人儿!”
“没有那么多的字。”
“人能治火!”
“不是。”
“火上熬粥!”
“不是。”
“周吴郑王!”
“哎,哎,周吴郑王!”
嗬,绕了一百八十多里地呀把“周吴郑玉”逮着啦!
他逮着“周吴郑王”啊,了不得啦,窝心这两口子就拿假行家当圣人啦!可见着高人啦!这假行家呀这一跟头摔到皮袄上——算拽着毛儿啦!天天在这儿吃,在这儿喝,吃得挺好,吃到半拉多月,吃得假行家满脸油光的。
这一天俩人在一块儿吃饭喝酒,谈心,窝心问:
“我说假大哥,您天天不做事,您是哪行发财呀?”
他怎么样?哪行他都没做过!
“哪行发财呀?我跟您说,哪行都发财;就是这个,扎蛤蟆还得有根竹签儿哪,扎耗子还得有纸捻儿哪,我不瞒您哪,我什么也没有;净有能耐不行,没人帮我的忙,发不了财!有钱就成啊。”
这窝心他钱多呀:
“那么着,您领我个东,我这儿闲着搁着也没有用,咱们哥儿们越走越近乎,做个买卖,您瞧什么好您就来什么。”
“是啦,您交给我吧。”
有钱啦,假行家在街上这么一转悠哇,瞧什么买卖赚钱哪?
什么买卖他都瞧着利小,他就瞧药铺便宜。药铺这买卖叫一本万利,怎么哪?药铺哇,大秆抬来的呀,拿戥子往外戥啊,给多少是多少;要多少钱没有还价儿的,给多少没有争竞的。像买萝卜:“多给点儿呀。”买白菜:“约高着点儿呀。”买药:“你给的高着点儿。”要不:“多抓点儿!”没那个事。跟买别的不一样。还有一样儿,到夏景天,药铺吃菜不但不糟践东西,他还赚钱。什么?就说冬瓜,一到夏天您瞧,熬冬瓜,氽冬瓜,面汤里搁冬瓜,吃饺子也是冬瓜,老是冬瓜,吃冬瓜干吗呀?白吃呀还剩钱,冬瓜霜、冬瓜皮、冬瓜子、冬瓜瓤儿、冬瓜把儿完完全全都卖钱哪。假行家一想哪:“开药铺合适!”
就在北京东珠市口路北,有三间门面一个药铺关啦,他一弯转哪把药铺倒过来啦,多少钱哪?那阵儿是四千多块钱,把这药铺连货底倒过来啦。拾掇拾掇门面呀,再上点儿货,顶一万块钱,这药铺开起来啦。亲友们送匾挂红。假行家应当把前任掌柜的、先生都请来,药铺换东家换掌柜的啦,得请几位帮忙。他不请,因为什么?人家都内行,把人家请来啦,怕别人瞧不起他,他完全不要,自己来。这药铺外行干不了哇,你一个人儿开这买卖也不成啊,他跟窝心商量:
“大哥,您也帮着忙活忙活。”
“我不识字!”
“不识字没有关系呀,我这一个人弄不了哇,您在柜里一呆,不是充个数儿吗?”
还得找个学徒的。这窝心有个本家侄子,十六岁,叫窝囊肺,把窝囊肺找来啦,这窝囊肺呀在这儿学徒。合着这药铺吐就三个人:东家窝心,掌柜的假行家,学徒的窝囊肺,就这仨人。
一早儿放了挂鞭,九点来钟,进来一个人,这人有六十多岁,连鬓胡子,穿着蓝裤蓝夹祆,系着一条带子,大包头儿的鞋。一进门呀满脸赔笑就作揖:
“嗬,掌柜的,开市大吉呀,万事亨通,道喜道喜!”
掌柜的、东家都站起来啦:
“哦,您柜里边儿坐!”
“不价不价,给您道喜,还求您点事。我跟您是街坊,我是皮匠,在您这门口摆皮匠挑儿,我姓陈,都管我叫陈皮匠,在您门口儿摆摊儿呀摆了三十多年啦,现如今换掌柜的,换了东家啦,我还在这儿摆摊儿,求您照应赏碗饭吃。”
假行家倒挺客气:
“没有说的,还得求您照应哪,咱们是街坊,您要是彻水呀,用开水上柜里头来,后院有火,多咱都行!”
“好啦,谢谢您哪,我可就挑挑子去啦。”
出去啦,把皮匠挑儿挑来啦,坐在那儿,一边儿喝着水,一边儿缝着破鞋。
也就十点来钟,进来一位买药的,打腰里一掏哇,那阵儿花铜子儿,掏出仨子儿:
“掌柜的,给包仨子儿的白芨。”
“好,您哪。”
白芨呀就是研朱砂那个白芨。他拉抽屉找。其实呀,哪个抽屉搁几味药有几个条儿;他不识字,就乱找,即便找着白芨呀,他也不知道那就叫白芨。拉了四个抽屉找不着,赶紧叫学徒的——怕人家走了哇,一走于他不好看:
“倒茶呀,来了买主儿不倒茶吗?把东家那茶叶彻上,倒茶,点烟卷儿!”
药铺没这么应酬过呀。倒了碗茶,点了烟卷儿,烟卷儿是老炮台,仨子儿不够抽烟卷儿钱。他呀!把学徒的叫过来,低声地:
“去,到帐房儿跟东家要两块钱,打后门出去还从后门儿进来,别打前门儿走;上菜市儿,买个小鸡子,白的,不要杂毛的。”
这孩子买两块钱走啦。
窝心一听特别呀:“要两块钱买小鸡子干吗呀?”
这买药的还直催:
“掌柜的,你快点儿拿!”
“您候一候儿,今天我们是刚开张,货不全,到堆房给您取去,哈哈,您这儿坐一坐!”
这个人有心走,这根烟卷儿比那仨子儿贵,又喝了茶,等着吧。窝心柜房儿里还嚷;
“掌柜的,掌柜的!”
假行家到柜房儿:
“什么事您哪?”
“您让孩子买白小鸡干吗呀?”
“白鸡啊,这人不是要买白鸡吗?”
“噢,买多少钱的?”
“仨子儿的!”
“仨子儿?咱们两块钱买去,给人家多少哇?那不就赔了吗!”
一说赔了,这假行家一掉脸,说:
“这可不行您哪,您要说赔了,这个买卖我做不了啦!咱们这儿刚开张,不得把名誉卖出去吗!一伸手就赚钱哪,明儿人家不来啦!大药铺不全是这样儿开起来的吗?!”
窝心一想,别理他啦,他说什么是什么吧!
“行,掌柜的说怎么办怎么办吧。”
学徒的转悠半拉钟头没找着白小鸡子,为什么哪?北京菜市上白小鸡子少,差不多的人都不买,嫌丧气,棺材上头才搁个白小鸡子哪。转悠半天没有,回去不好交代,他花两块钱买了个白小鸡子,有两个黑膀子,打后门儿进来了:“给您,掌柜的。”
他接过来呀,摸着鸡脖子,把学徒的啐了一口:
“呸!”
“怎么啦?”
“怎么啦,学徒都不用心!让你买白小鸡子,这俩黑膀子是怎么回事?”
“没有!”
“没有?像话吗?让人说咱们这货不真!哼!”
攥住小鸡子,拿牙薅两个膀子,小鸡子嘎嘎直叫唤。药铺卖药得给人家包上啊,活小鸡子没法包哇!药铺栏柜上头挂着一溜儿药方子,奔儿!扯下一张来,他不识字呀,扯下什么来呀就包起来?牛黄清心丸。使牛黄清心丸那方子把鸡脑袋一裹。
“您拿走。”
买药的一瞧,说:
“你等等儿,掌柜的,我买白芨呀!”
“是白鸡呀,有俩黑膀子不是现给您薅了去啦吗!没错儿。”
这位一想:“仨子儿买得着吗?我拿走,回家宰着吃!”这位走啦。
这位刚一出门儿,又进来一位,搁这儿俩子儿。
“掌柜的,你给包俩子儿银朱。”
“买银猪哇?好好!”叫学徒的,“倒茶!点烟卷儿!”
这回他不拉抽屉啦,等学徒的倒完茶,点完烟卷儿,他低声告诉学徒的:
“隔壁首饰楼,越快越好,多加工钱啊,打个银猪。一两来重就成啊,多点儿没关系。”
东家不问他啦,俩多钟头这孩子回来啦,拿着一个包儿。底下有一个条儿,这条儿上写着四块五——银猎手工。假行家接过来啦,接过来打开了,又换上一张纸,打上面儿又扯了一张方子——开胸顺气丸,包好了。
“您拿走吧。”
这位等了俩多钟头,拿手里一掂哪挺沉,心说:“刚开张的买卖呀结得多!”出门口儿打开一看:“嗬!”这位不爱便宜,又回来啦:
“掌柜的,你拿错了,我买银朱!”
“是呀,错了管换,你拿夹剪把它夹开了瞧,绝对是十足的银子,银猪;要是洋白铜,您把字母给我们捅下来,没错儿!”
这位赌气把银猪往那儿一搁,拿起钱来走啦!
这位刚走,又进来一位,拿出五个子儿来。
“掌柜的,你给包五个子儿的附子。”
附子、甘姜、肉桂呀,热药。
“父子啊?”
“啊。”
“东家!”
窝心说:“什么事您哪?”
“您回家把您少爷带来。”
“干吗呀?”
“应酬门市!”
“什么应酬门市?”
“卖啦!”
“把我们孩子卖啦?”
“不是呀,连您都有哇,人家买父子嘛,您家里有父子呀,父子爷儿俩呀,我家里是光棍儿一个人哪,我要有孩子我绝不能卖您的!”
“卖多少钱哪?”
“五个子儿呀。”
窝心一听:“倒血霉啦!我们孩子今年十一啦,敢情是药材呀!连我在数儿哇!好!等着,等着!”到家,这孩子下学正吃饭哪,窝心脸都气肿啦:
“别吃啦!”
大奶奶当这孩子惹了祸啦:
“怎么啦?”
“怎么啦,卖啦!”
“哟!怎么把孩子卖啦?”
“连我都有,我们爷儿俩一块儿。人家买父子,药铺嘛,我们是父子爷儿俩!”
这位太太说:
“那可不行,三口儿人,你们俩上哪儿我也跟着!”
孩子吓得直哭,这位太太呀气得一边儿走一边儿骂。这位大爷带着孩子打前门儿进来啦。
“您把他带走吧!”
买药的问:“我带什么您哪?”
“您买什么呀?”
“我买附子。”
“您买父子,这是亲父子,您打听,要是抱养的、过继的,您甭给钱,绝对亲父子!”
这位不敢要哇!
正说着哪,又进来一位,搁那儿俩大子儿:
“掌柜的,你给包俩大子儿砂仁儿。”
砂仁儿、豆蔻。
“仨人儿呀?哎呀,我们这儿连东家加我带学徒的整仨人儿。仨人儿不成啊,买父子的买走了一个,剩俩人儿啦。哎,我们内东家来啦;合适啦,您把我们都带走得啦!”
这买药的冲着那买药的直乐,你瞧我也乐,我瞧你也乐!
这位太太直骂街,小孩子吓得直哭,把窝心气得脸都绿啦。门口儿围了好些人。这会儿陈皮匠进来啦,进门儿作揖:“哎,掌柜的,我可多嘴啊,哈哈,您,这是您少东家?有什么事儿呀家里说去,家务事要在这儿一吵一闹,让人家街坊一看,不用说这是头天开张,就是平常日子也不合适。”
窝心哪这才发发牢骚:
“陈师傅,好,我算倒了血霉啦!这个买卖呀一万多块钱,那倒不要紧,刚才有人买白鸡,我们两块钱买的,仨子儿叫他拿走啦!又有人买银猪,你瞧,那头猪还在那儿搁着,还没给人家首饰楼的钱哪!这都是小事呀,进来这个人买父子,我们父子爷儿俩跟着走!这位买仨人儿,连买卖都归他啦!这买卖开什么劲儿?”
陈师傅一听这个,没等说完,皮匠挑子也不要啦,抹头就跑。假行家把他揪回来啦,说:
“你跑什么呀?”
“我不跑?这回头再来一个买陈皮的哪,你把我也卖啦!”
展开全部
山西家信(曹刘版)
曹:这个相声大会节目一场接着一场
刘:是
曹:相声是语言的艺术,中国的语言是博大精深
刘:没错儿
曹:每个字儿都有它有用意
刘:哦?
曹:别说一个字儿,哪怕是一个标点符号,要是不注意也会闹出笑话。
刘:是吗?
曹:哎 就拿我们家来说吧
刘:怎么了?
曹:我有一个朋友 山西人 在山里边长大的 没念过书 没学问 不识字 这
个年纪呢 三十多岁快四十了 我们两个人称得起是忘年交 我呢 论着
管他叫二哥。有一回他请我吃饭
刘:嗯
曹:定的是中午十一点半到
刘:哦
曹:我呢 到时候就上家去了 他呢 还请了一位陪客
刘:哦
曹:可是等到十二点 这位没来
刘:哟
曹:他着急了 于是呢他就画了一张便条
刘:不 不 您等会儿 干吗画啊
曹:因为他不会写字
刘;噢
曹:所以呢就画了一张便条
刘:只能画
曹:我一瞧 画的什么啊?画了一个小人猫着腰 一个手捂着嘴 一个手捂
着屁股 不明白这什么意思?
刘:挺奇怪的
曹:他叠好了 打发门口的小孩 去 给前院的大爷送去 这位住的不远 就
在前院住 去送去吧 一会儿的工夫小孩回来了 人没带来 也带回来
一张便条 我一瞧画的什么啊 也是一幅画 画了一个鸟笼子 鸟笼子里
面有一个王八 这个王八脑袋在鸟笼子外边探着 王八身子在鸟笼子里
边 他一瞧 行了 咱甭等他了 咱吃饭吧 我说别别别介 别介 我说我
还不明白什么意思呢
刘:是啊
曹:您刚才那画一小人猫着腰 一个手捂着嘴 一个手捂着屁股 什么意思
啊
刘:干吗呢
曹:嗨 我跟他说午后请他吃饭
刘:嗨
曹:噢 捂着屁股就是午后 那他这个画一鸟笼子 里边有一个王八 王八脑
袋在鸟笼子外边探着 王八身子在鸟笼子里边 这什么意思啊
刘:嗯
曹:他告诉我 大概出不来(曹刘二人都摸着下巴寻恩)
哦 大盖儿出不来?高科技呀这东西
刘:间谍的底子
曹:唉呀 吃吧 吃吧 酒过三巡 菜过五味 我说了 二哥 下礼拜不能陪你
喝酒了
刘:怎么呢
曹:下礼拜我上山西太原演出 您的老家也是太原的 有什么需要我往家里
边带的话 带的东西 您给我 我帮您带 二哥一听这高兴了 太好了 太
好了 你到了太原 你找杏干村的酸老爷 杏干村的酸老爷 那就是我父
亲 你帮我带点儿东西 带什么啊 带一封信 还有五百块钱 一封信
五百块钱 不就这点儿东西吗 对 一封信 五百块钱 交给我吧 我把东
西都收到了 简短截说 转过天来 上火车奔太原演出
刘:这就走了
曹:上了火车(叹气)我呀 也没带个游戏机
刘:带那干吗
曹:也没带本书 长路漫漫 无心睡眠 您说我干吗?
(台底下一观众喊:拆信)
曹:知音 这是知音(美的慌)我拆信看看
刘:不 不 您等会儿 你先别美 这不道德 知道吗?
曹:知道
刘:知道还拆它
曹:您管着吗 我拆你信了 我拆你信了
刘:没 没有
曹:有你什么事 我乐意 你管着吗 你管着吗 你管着吗?
刘:碎嘴子
曹:管你什么事
刘:不管
曹: 就看 就看 就看 呲儿(笔画拆信)拿出来一瞧 嗬 我高兴了
刘:怎么了
曹:又画了一幅画
刘:怎么全是画?
曹:唉 画了一幅画 这画挺热闹
刘:都有什么啊
曹:信的这边画了七个骆驼
刘:骆驼?
曹:骆驼 知道吗
刘:骆驼 知道
曹:(用手比划七个骆驼)
刘:我说我说 等会 甭把七个都比划出来行不行啊
曹:画了七个骆驼 信的这边画了一颗大树 树叉上边落了两只苍蝇 树底
下趴着四个王八 立着两把酒壶 旁边还有一个鸡蛋 (无耐)这什么
意思 不明白 叠好了 装信封里 睡一觉吧 一会儿的工夫就到太原了
到了太原 奔剧场演出 演出完了 转过天来 在当地转一转
刘:玩玩
曹:买点儿什么土特产品 对不对?
刘:对
曹:说是土特产 无非就是烟酒什么的
刘:没错儿
曹:酒 我北京的喝惯了 别地儿的酒不爱喝 买点烟吧
刘:唉 这行
曹:当地的烟 我一瞧 唉 烟滩 这山西名烟多少钱 一百块钱一条
(犹豫)便宜点儿 不便宜 就一百块钱一条 你买你就买 不买拉倒
刘:不还价
曹:也不贵 买一条吧 来一条 把烟拿过来 我想起来了 我上这儿来还有
正事儿呢
刘:什么事儿啊
曹:上二哥家送东西去
刘:哦 对
曹:对不对 杏干村酸老爷嘛
刘:没错儿
曹:找吧 挺容易就找着了
刘:好找
曹:一看这家 我走到门口 啪啪啪 扣打柴扉
刘:不 这阵儿就不用拽了 你可以说敲门
曹:捣乱是吗
刘:没有
曹:啪啪啪 敲门
刘:就别用那啪啪啪了
曹:啪啪啪 叮咚 敲门
刘:你麻烦不麻烦 有门铃你还敲什么啊
曹:我都试试 看看响不响
刘:跑这儿玩来了
曹:吱拗门开了 站着一老头儿 年近六旬左右 站这 我说你是杏干村的酸
老爷吗 对 我是酸老爷(山西方言)听您这味就挺酸的 我说您儿子
让我给您带点儿东西 俺儿子让你给我带什么东西? 来来来 进来 进
来
刘:让屋里了
曹:让到屋里来 俺儿子让你给我带什么东西 嗨 你儿子啊让我给你带一
封 还有四百块钱
刘:不 您等会儿 说错了 五百块钱
曹:四百
刘:不 你刚才还说是五百呢
曹:我说了怎么说吧
刘:不是 那这里差一百块钱呢
曹:废话 买烟了
刘:拿别人钱买烟呢?
曹:我替他尝尝好抽不好抽
刘:人家用你吗?
曹:你管着吗 我拿你钱了 我拿你钱了 有你什么事儿 你老打抱不平 有你什么
事啊
刘:你干嘛这么碎叨 没我事
曹:一封信 四百块钱
刘:嗯
曹:把东西交过去了 老头儿接过信来打开了一瞧 看看我 看看信 看看信 看看我
你跟我儿子什么关系?—— 点头之交
刘:不 你们可是把兄弟 你刚可说了
曹:(摇摇头)这事不能说把兄弟
刘:怎么呢?
曹:说把兄弟你偷人家一百块钱买烟抽 显着咱这人品次 你知道吗?
刘:(气愤)你这个人品就够次的了
曹:你甭管 就这么说 点头之交
刘:你瞧瞧这个
曹:老头一看信一看我 不对 你跟我儿子是把兄弟 (疑问)你怎么知道的?——信
上写得明白 (疑问)哪儿写着了?
刘:是啊
曹:你看 这个信上边画着七个骆驼 我们山西人叫骆驼有规矩
刘:什么规矩?
曹:五个为一贯 六个为一串 七个为一帮 八个为一帮 这上边画着七个骆驼 就是说一
把子 所以说明你跟我儿子是把兄弟
刘:哦
曹:合着我们哥俩儿都是骆驼
刘:嗨 没这么说
曹:我想坏了 这一百块钱要破案
刘:我看也悬
曹:咱得咬住了牙 我儿子让你给我带多少钱 (小心意意)——四百
刘:虚了
曹:(看看信)不对! 耶!!!(抖了手)
刘:能不紧张嘛?
曹:翻包袱嘛这得
刘:嗨 别麻烦了
曹:就是四百 ——不对 五百 ——哪儿写着 哪儿写着五百了
刘:是
曹:信上写得明白 (装横)哪儿写着 哪儿写着 哪儿写着了
刘:碎叨劲又来了 你说说
曹:咱得假装横
刘:哦
曹:你看这个信上边画着一棵大树 这树叉上边落着两个苍蝇 我们山西人
管这个苍蝇不叫苍蝇
刘:叫什么呢
曹:叫蝇子
刘:蝇子?
曹:蝇子 我们花的这个钱也叫银子
刘:哦
曹:你看这画着两只苍蝇落在树叉上面 这是我儿子告诉我 银子 银子 有数
(边说边比划)
刘:(寻思了半天)哇! 太神奇啦!
曹:有数写着五百了?——就是四百
刘:对!
曹:就是四百 就是四百——接着看树底下叭着四个王八 立着两把酒壶 四八
三十二 二九一十八 五十 ——那也是五十 啊 那也是五十 没写着五百
(装横)——旁边还有一个鸡蛋!
刘:嗨!
(台下笑场 噫!!!)
曹:(疑问)你们是地球人吗?
刘:确实神奇
曹: 沟通的方式很特殊嘛?(老实了)大爷 咱实说吧 我拿一百块钱买烟抽了
刘:说实话了
曹:没关系 钱财乃身外之物
刘:瞧瞧
曹:你多咱走 我说我明儿个走 这样 你晚上再上家里边来一趟 帮我带点东西
我说行 您放心吧 简短截说 晚上我又上家来了 老头儿拿出两个信封来
这两个帮我带一下 这个大的 是我给我儿子的 这个小的是你嫂子给你二哥的
刘:哦
曹:我说行了 交给我您放心吧 ——你可别拆开了看 我说不会的 不会的 我说这
里没有钱吧?——不能 你这个人品不能给你钱
刘:喝~!
(继续笑场中.......)
刘:太对了
曹:(不好意思)你这样就没意思了吧
刘:挺有意思的
曹:这说得我不好意思了都(捂脸)
刘:你还要脸呢
曹:拿了东西上火车回北京 上了火车呀 烦得慌
刘:是啊
曹:也没带个游戏机
刘:哦
(台底下一群人喊:拆信!!!)
曹:知音越来越多
刘:唉呀 你快学坏了
曹:我拆信看看 是他们跟我学坏了
刘:差不多
曹:我拆信看看
刘:拆吧
曹:我先把这大的拆了 呲(拆信声音)把信拿出来一瞧 嗬 这信有意思!
刘:怎么了?
曹:还是一幅画
刘:都有什么啊
曹:画着两个水桶 水桶扣着搁着 底儿朝上 扣着搁着 水桶上边落着两个苍蝇 我
想甭问 这里边有钱的事
刘:对 有银子
曹:银子嘛 咱们知道这个 他爸爸给我讲一回了
刘:是
曹:再往边上看 画着一个大圈儿 画着一个小圈儿 大圈儿里边放着一个炮仗 炮仗
过年放的那个炮仗 一点当 小圈儿里边放着一个蚕 蚕蛹外边那层
刘:知道 知道
曹:蚕茧
刘:可以做丝线的
曹:唉 对 做丝线的那种东西 这是什么意思 不明白(疑问) 叠好了 装信封里 把
这小的拆开
刘:都得瞧瞧
曹:打开了一瞧 哇噻 !
刘:怎么意思?
曹:太有意思了
刘:是啊
曹:太可乐了
刘:你给说说
曹:画得热闹 画的两只鸽子 一只鸭子 两只鸽子 一只鸭子 一共四只鸽子 两只鸭子
信的这边画着一只大象 象鼻子上边卷着一口刀 这个刀尖扎在一只鹅的脖子上
把这鹅给扎死了 鹅脖子直流血
刘:唉呀
曹:信的底下画着一个藕断开了 但是丝还连着 还有一节小木炭 再往底下画了一个小
人 留着一个小平头 穿着一个黑大褂 这手拿着一百块钱 这手拿着一条烟(边说
边比划)
(台下笑翻 噫~!!声不断)
曹:(比划着傻了,看看刘云天)好像有我?
刘:(乐得都不行了)肯定有你!
曹:这什么意思 不明白 装信封里 等着 觉也不睡了 我跟着这儿等着
刘:好嘛 这不干熬吗
曹:一会儿的工夫到了北京了 由打北京站出来 我连家都没回我直接奔我二哥那去了
刘:哦
曹:我二哥我把东西接过来 行 谢谢 谢谢 把抽屉拉开了 往抽屉里一放 关上了
行了 你走吧 —— 别介 别走啊 拆开看看 ——别介 我们家的信你看什么
——有我(激动的比划)那里有我 真的 真的 真有我 真有我
刘:露馅儿了
曹:不 怎么会有你 ——您甭废话 你拆开看吧 ——行 行 我拆开你别跟外人说啊
先把这这大的拆开了 打开了一瞧 —— 好 金子啊 交朋友还得交你这样的
刘:怎么回事
曹:怎么回事 你把钱给我带到了 ——哪儿写着呢 你看着 这画着两个水桶 水桶上
落着两个苍蝇 我们山西人管这个苍蝇不叫苍蝇 叫蝇子 ——我这这我知道 花
的钱也叫银子 一样的 ——哦 这你都知道了 我们管这个水桶也不叫水桶
刘:叫什么啊
曹:叫水梢
刘:哦
曹:你看这两个水桶扣着搁着 意思就水梢搁倒了 跟这个苍蝇连起来就是一句话
刘:怎么说呢?
曹:银子 银子 捎到了
刘:挺好
曹:水捎倒着搁着就捎倒了 好 好 我说那大圈跟那小圈是什么意思啊
刘:嗯?
曹:大圈是饭碗 小圈是茶碗 哦 我说那个大圈里有一个炮仗 小圈里有一个蚕茧这
是什么意思啊 —— 我父亲想我每天是茶里思饭里想——有一炮仗就是饭里响
你们家人太恐怖了
刘:厉害(伸大拇指)
曹:哦 行了 行了 行了 我明白了 啪 他叠好了 搁信封里 行了 行了 走吧 ——
别走 主要看那封(激动着说)
刘:这个关键
曹:那封有我 ——不是 我媳妇给我的信你就别 ——不行 不行 我得看 我得看
行啊 别跟外人说啊 把信打开了 二哥一瞧 眼泪下来了——二哥怎么哭了
刘:嗯
曹:你看上面画着两只鸽子 一只鸭子 两只鸽子 一只鸭子 这是你嫂子在喊我:哥
哥呀 哥哥呀
刘:嗨 这真是没法说了
曹:(无语中)喊你也没必要哭啊 ——你接着看啊 信的这边画着一只大象 象鼻子
上边卷着一口刀 这个刀尖扎在一只鹅的脖子上 把这鹅给扎死了 鹅脖子直流
血 这跟头里是一句话
刘:怎么说呢
曹:哥哥呀 哥哥呀 想煞我了 (傻了)象杀鹅了?
刘:您这个玩意啊
曹:我说那这画了一个藕断开了 丝还连着 还有一节小木炭 这是什么意思啊?
——你嫂子想我每天是长思短叹!
刘:太精辟了!
曹:我说那底下画了一个小人啊 剃着一个小平头 穿着一个黑大褂 这手拿着一百块钱
这手拿着一条烟 这什么意思啊?
刘:嗯
曹:嗨 别提了 我这儿子不学好 偷我一百块钱 买烟抽 ————我呀!
(二人下台鞠躬)
相声<<文章会>>文本
甲 先生,你瞧我像干什么的?
乙 我瞧您好像哪个学校的……
甲 校长。
乙 摇铃铛的。
甲 哎!这怎么说话哪!
乙 本来嘛,哪位有身分的人让人瞧呀。
甲 我就是有身分的人。
乙 (对观众)这位自吹自擂。(对甲)那么您是干吗的哪?
甲 我呀!学问人。
乙 学问人?
甲 运气不好,三场未中,我是一位举子。
乙 噢!您是举子!桔子?
甲 千万别拿我当香蕉。
乙 哪儿呀,我拿您当西瓜皮了。
甲 别开玩笑啦。
乙 您真是一位举子?
甲 进过三场哪……
乙 头一场?
甲 把棉花烧着了。
乙 什么场?
甲 火场。
乙 第二场?
甲 把碗摔了粥也洒啦。
乙 什么场?
甲 粥场。
乙 噢,打粥去了,第三场哪?
甲 挤了半天没挤进去,让宪兵给了一个嘴巴。
乙 什么场?
甲 法场。
乙 那么三场啊,您应该进考场。
甲 对了,我真进过考场。
乙 您别吹啦。考场在哪儿呀?
甲 就在……俩大门里头。
乙 还仨大门外头哪,那叫哈德门。
甲 对,哈德门里头泡子河观象台两夹间儿。门口儿有个石头牌楼,左边写“明经取士”,右边写“为国求贤”,当中四个字是“天天文运”。有头道贡院门,二道贡院门,二道门有副对子,上联是“禹门三级浪”,下联是“平地一声雷”,往里走明远楼还有至公堂。“至公堂”三个字是明朝阁老严嵩写的。
乙 行啊。
甲 什么话哪,没进过考场,这些个能说得上来吗?
乙 您做的是什么文章呀?
甲 八股文。
乙 那我知道,我问您是什么题?
甲 我正赶上德宗景皇帝的御题。
乙 德宗景皇帝是谁呀?
甲 就是光绪,他出的是“春秋”题。有两位主考官一满一汉,满主考是荣中堂。汉主考翁同龢翁老先生。进了考场我就入了号啦。
乙 您入的哪一号?
甲 (接当铺喊当的味儿)两千八百五十七号油旧夹袄一件六角……
乙 干吗?当当的呀!
甲 考场的号房按字儿排,按《千字文》编下来的,是“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我入的是“乃”字号房。光绪出的春题,我们应当对秋题。
乙 哎呀,春秋题可不好对呀!
甲 是呀,举子管春秋题叫难题。
乙 那您怎样了?
甲 没关系,给做上来了。赶到交卷以后,两位主考看到了我这张卷子,都大吃一惊,就派人把我叫上至公堂。
乙 这可不容易,得到了主考的赏识。
甲 我往那儿一跪,就听荣中堂跟翁同龢说:“翁老先生,请看这篇文章由始至终一气贯通,这笔力之精神行如游云,速如闪电,下笔之处,一笔不拖,犹如凤舞龙飞一般。这词中之妙句,并无半言抄袭前人,寻章摘句,字字乃珠玉之价,可称千金难易一字矣,常云:唐诗晋字汉文章,今有此一人三代兼全矣。”
乙 嗬,就您一个人,就包括唐诗晋字汉朝文章啦。
甲 荣中堂又说:“若按我评论此举子以唐宋两代八家相比,恐有过之无不及。”
乙 噢,这么说您比唐宋八家还强哪!
甲 荣中堂又说了:“不然不然,若按我评论,不但唐宋两代八家不及,就是后汉三国孔明先生有前后《出师表》,那《出师表》可称盖世奇文,唉,表中之妙句也不过如此呀。”
乙 好家伙,您这才学大啦。
甲 咱们应该自谦一点,我赶紧就说:“二位主考大人,小人蠢才,焉敢比唐宋两代之古人乎?既不敢比唐宋两代八家,又焉敢比诸葛孔明老先生。想孔明老先生,居住卧龙岗,道号卧龙,有卧龙之美称。孔明先生诚乃一龙,小人草蛇不如,草蛇焉敢与卧龙为伍。再者孔明先生官拜武乡侯,后人简称以武侯呼之,想孔明先生乃是武侯,小人乃眼猴,么、二、三等辈,遇五猴焉敢搂五猴之注,岂敢赢钱呼?”
乙 噢,你这儿掷色子哪。
甲 翁同龢跟荣中堂说:“真是奇才、奇文、奇人。”翁同龢就问我:“这篇华翰可是阁下大笔否?”我说:“区区不才然也。”
乙 还“然也”哪。
甲 “可能按原题再做一篇否?”
乙 干吗还让你写一篇呀?
甲 怕我是“枪手”。
乙 什么是”枪手“呀?
甲 怕这篇文章不是我自己做的。
乙 那你怎么样啊?
甲 根本就是我写的,拿过一张卷子来,不用三思而后行,刷刷刷,挥笔而就,写完了我就递给翁同龢了。翁同龢赞不绝口,指着我跟荣中堂说:“这个桔子,可惜就是烂了半拉。”
乙 噢,烂桔子呀。
甲 当时荣中堂接过来翁同龢拿着的那张卷子,跟我先写的那张卷子往一块一对……一字都不错。当时拍案称奇:“哎呀!文章奇哉,文章妙哉,文章奇绝妙绝哉。”
乙 哪儿这么三哉哪!
甲 “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乙 您这文章就做得那么好!
甲 你想呀,遇春秋题为难题,而且春秋又是御题。
乙 对呀,皇上出的题嘛。
甲 皇上出的是春题我对的是秋题。
乙 您还记得吗!
甲 那我能忘了吗?
乙 您说说我听听。
甲 好,我先念念光绪皇帝的这个春题。
乙 行。
甲 这是以《正月》为题;
乙 不是春题吗?
甲 “春王正月”嘛。
乙 对,那您念吧。
甲 “正月里来正月正,我与小妹去逛灯,花灯本是假,妹子是真情。咿呼呀呼嘿。……”
乙 这就是皇上的春题呀?
甲 我给对的是秋题。
乙 您那秋题怎么对的?
甲 以《八月》为题。
乙 是呀,八月为秋月嘛。
甲 我写的是:“八月秋风阵阵凉,一场白露一场霜。小严霜单打独根草,挂搭扁儿(挂搭扁儿,蝗类,即大尖头蜢,俗称担担钩。)甩子荞麦梗儿上也。“
乙 您这是铁片大鼓《摔镜架》呀!
甲 好对皇上那个《正月探妹》。
乙 好嘛。
甲 当时荣中堂看完了,说了一句满洲后来夸奖我说:“此举子做这篇文章可称巴胡卢。”
乙 “巴图鲁”这句话我懂。“巴图鲁赛狠”,是“好”的意思。
甲 不,您说是“巴图鲁”,他说我称“巴胡卢”。
乙 什么叫“巴胡卢”呀?
甲 我也不懂啊。就见荣中堂冲他旁边站着的那个大高个儿一使眼色,那人走过来照我脸上“巴”,就是一个嘴巴。我用手一“搰掳”(拂摸)。
乙 把您给打出来了。
甲 然也。
乙 你中了?
甲 我肿了。
曹:这个相声大会节目一场接着一场
刘:是
曹:相声是语言的艺术,中国的语言是博大精深
刘:没错儿
曹:每个字儿都有它有用意
刘:哦?
曹:别说一个字儿,哪怕是一个标点符号,要是不注意也会闹出笑话。
刘:是吗?
曹:哎 就拿我们家来说吧
刘:怎么了?
曹:我有一个朋友 山西人 在山里边长大的 没念过书 没学问 不识字 这
个年纪呢 三十多岁快四十了 我们两个人称得起是忘年交 我呢 论着
管他叫二哥。有一回他请我吃饭
刘:嗯
曹:定的是中午十一点半到
刘:哦
曹:我呢 到时候就上家去了 他呢 还请了一位陪客
刘:哦
曹:可是等到十二点 这位没来
刘:哟
曹:他着急了 于是呢他就画了一张便条
刘:不 不 您等会儿 干吗画啊
曹:因为他不会写字
刘;噢
曹:所以呢就画了一张便条
刘:只能画
曹:我一瞧 画的什么啊?画了一个小人猫着腰 一个手捂着嘴 一个手捂
着屁股 不明白这什么意思?
刘:挺奇怪的
曹:他叠好了 打发门口的小孩 去 给前院的大爷送去 这位住的不远 就
在前院住 去送去吧 一会儿的工夫小孩回来了 人没带来 也带回来
一张便条 我一瞧画的什么啊 也是一幅画 画了一个鸟笼子 鸟笼子里
面有一个王八 这个王八脑袋在鸟笼子外边探着 王八身子在鸟笼子里
边 他一瞧 行了 咱甭等他了 咱吃饭吧 我说别别别介 别介 我说我
还不明白什么意思呢
刘:是啊
曹:您刚才那画一小人猫着腰 一个手捂着嘴 一个手捂着屁股 什么意思
啊
刘:干吗呢
曹:嗨 我跟他说午后请他吃饭
刘:嗨
曹:噢 捂着屁股就是午后 那他这个画一鸟笼子 里边有一个王八 王八脑
袋在鸟笼子外边探着 王八身子在鸟笼子里边 这什么意思啊
刘:嗯
曹:他告诉我 大概出不来(曹刘二人都摸着下巴寻恩)
哦 大盖儿出不来?高科技呀这东西
刘:间谍的底子
曹:唉呀 吃吧 吃吧 酒过三巡 菜过五味 我说了 二哥 下礼拜不能陪你
喝酒了
刘:怎么呢
曹:下礼拜我上山西太原演出 您的老家也是太原的 有什么需要我往家里
边带的话 带的东西 您给我 我帮您带 二哥一听这高兴了 太好了 太
好了 你到了太原 你找杏干村的酸老爷 杏干村的酸老爷 那就是我父
亲 你帮我带点儿东西 带什么啊 带一封信 还有五百块钱 一封信
五百块钱 不就这点儿东西吗 对 一封信 五百块钱 交给我吧 我把东
西都收到了 简短截说 转过天来 上火车奔太原演出
刘:这就走了
曹:上了火车(叹气)我呀 也没带个游戏机
刘:带那干吗
曹:也没带本书 长路漫漫 无心睡眠 您说我干吗?
(台底下一观众喊:拆信)
曹:知音 这是知音(美的慌)我拆信看看
刘:不 不 您等会儿 你先别美 这不道德 知道吗?
曹:知道
刘:知道还拆它
曹:您管着吗 我拆你信了 我拆你信了
刘:没 没有
曹:有你什么事 我乐意 你管着吗 你管着吗 你管着吗?
刘:碎嘴子
曹:管你什么事
刘:不管
曹: 就看 就看 就看 呲儿(笔画拆信)拿出来一瞧 嗬 我高兴了
刘:怎么了
曹:又画了一幅画
刘:怎么全是画?
曹:唉 画了一幅画 这画挺热闹
刘:都有什么啊
曹:信的这边画了七个骆驼
刘:骆驼?
曹:骆驼 知道吗
刘:骆驼 知道
曹:(用手比划七个骆驼)
刘:我说我说 等会 甭把七个都比划出来行不行啊
曹:画了七个骆驼 信的这边画了一颗大树 树叉上边落了两只苍蝇 树底
下趴着四个王八 立着两把酒壶 旁边还有一个鸡蛋 (无耐)这什么
意思 不明白 叠好了 装信封里 睡一觉吧 一会儿的工夫就到太原了
到了太原 奔剧场演出 演出完了 转过天来 在当地转一转
刘:玩玩
曹:买点儿什么土特产品 对不对?
刘:对
曹:说是土特产 无非就是烟酒什么的
刘:没错儿
曹:酒 我北京的喝惯了 别地儿的酒不爱喝 买点烟吧
刘:唉 这行
曹:当地的烟 我一瞧 唉 烟滩 这山西名烟多少钱 一百块钱一条
(犹豫)便宜点儿 不便宜 就一百块钱一条 你买你就买 不买拉倒
刘:不还价
曹:也不贵 买一条吧 来一条 把烟拿过来 我想起来了 我上这儿来还有
正事儿呢
刘:什么事儿啊
曹:上二哥家送东西去
刘:哦 对
曹:对不对 杏干村酸老爷嘛
刘:没错儿
曹:找吧 挺容易就找着了
刘:好找
曹:一看这家 我走到门口 啪啪啪 扣打柴扉
刘:不 这阵儿就不用拽了 你可以说敲门
曹:捣乱是吗
刘:没有
曹:啪啪啪 敲门
刘:就别用那啪啪啪了
曹:啪啪啪 叮咚 敲门
刘:你麻烦不麻烦 有门铃你还敲什么啊
曹:我都试试 看看响不响
刘:跑这儿玩来了
曹:吱拗门开了 站着一老头儿 年近六旬左右 站这 我说你是杏干村的酸
老爷吗 对 我是酸老爷(山西方言)听您这味就挺酸的 我说您儿子
让我给您带点儿东西 俺儿子让你给我带什么东西? 来来来 进来 进
来
刘:让屋里了
曹:让到屋里来 俺儿子让你给我带什么东西 嗨 你儿子啊让我给你带一
封 还有四百块钱
刘:不 您等会儿 说错了 五百块钱
曹:四百
刘:不 你刚才还说是五百呢
曹:我说了怎么说吧
刘:不是 那这里差一百块钱呢
曹:废话 买烟了
刘:拿别人钱买烟呢?
曹:我替他尝尝好抽不好抽
刘:人家用你吗?
曹:你管着吗 我拿你钱了 我拿你钱了 有你什么事儿 你老打抱不平 有你什么
事啊
刘:你干嘛这么碎叨 没我事
曹:一封信 四百块钱
刘:嗯
曹:把东西交过去了 老头儿接过信来打开了一瞧 看看我 看看信 看看信 看看我
你跟我儿子什么关系?—— 点头之交
刘:不 你们可是把兄弟 你刚可说了
曹:(摇摇头)这事不能说把兄弟
刘:怎么呢?
曹:说把兄弟你偷人家一百块钱买烟抽 显着咱这人品次 你知道吗?
刘:(气愤)你这个人品就够次的了
曹:你甭管 就这么说 点头之交
刘:你瞧瞧这个
曹:老头一看信一看我 不对 你跟我儿子是把兄弟 (疑问)你怎么知道的?——信
上写得明白 (疑问)哪儿写着了?
刘:是啊
曹:你看 这个信上边画着七个骆驼 我们山西人叫骆驼有规矩
刘:什么规矩?
曹:五个为一贯 六个为一串 七个为一帮 八个为一帮 这上边画着七个骆驼 就是说一
把子 所以说明你跟我儿子是把兄弟
刘:哦
曹:合着我们哥俩儿都是骆驼
刘:嗨 没这么说
曹:我想坏了 这一百块钱要破案
刘:我看也悬
曹:咱得咬住了牙 我儿子让你给我带多少钱 (小心意意)——四百
刘:虚了
曹:(看看信)不对! 耶!!!(抖了手)
刘:能不紧张嘛?
曹:翻包袱嘛这得
刘:嗨 别麻烦了
曹:就是四百 ——不对 五百 ——哪儿写着 哪儿写着五百了
刘:是
曹:信上写得明白 (装横)哪儿写着 哪儿写着 哪儿写着了
刘:碎叨劲又来了 你说说
曹:咱得假装横
刘:哦
曹:你看这个信上边画着一棵大树 这树叉上边落着两个苍蝇 我们山西人
管这个苍蝇不叫苍蝇
刘:叫什么呢
曹:叫蝇子
刘:蝇子?
曹:蝇子 我们花的这个钱也叫银子
刘:哦
曹:你看这画着两只苍蝇落在树叉上面 这是我儿子告诉我 银子 银子 有数
(边说边比划)
刘:(寻思了半天)哇! 太神奇啦!
曹:有数写着五百了?——就是四百
刘:对!
曹:就是四百 就是四百——接着看树底下叭着四个王八 立着两把酒壶 四八
三十二 二九一十八 五十 ——那也是五十 啊 那也是五十 没写着五百
(装横)——旁边还有一个鸡蛋!
刘:嗨!
(台下笑场 噫!!!)
曹:(疑问)你们是地球人吗?
刘:确实神奇
曹: 沟通的方式很特殊嘛?(老实了)大爷 咱实说吧 我拿一百块钱买烟抽了
刘:说实话了
曹:没关系 钱财乃身外之物
刘:瞧瞧
曹:你多咱走 我说我明儿个走 这样 你晚上再上家里边来一趟 帮我带点东西
我说行 您放心吧 简短截说 晚上我又上家来了 老头儿拿出两个信封来
这两个帮我带一下 这个大的 是我给我儿子的 这个小的是你嫂子给你二哥的
刘:哦
曹:我说行了 交给我您放心吧 ——你可别拆开了看 我说不会的 不会的 我说这
里没有钱吧?——不能 你这个人品不能给你钱
刘:喝~!
(继续笑场中.......)
刘:太对了
曹:(不好意思)你这样就没意思了吧
刘:挺有意思的
曹:这说得我不好意思了都(捂脸)
刘:你还要脸呢
曹:拿了东西上火车回北京 上了火车呀 烦得慌
刘:是啊
曹:也没带个游戏机
刘:哦
(台底下一群人喊:拆信!!!)
曹:知音越来越多
刘:唉呀 你快学坏了
曹:我拆信看看 是他们跟我学坏了
刘:差不多
曹:我拆信看看
刘:拆吧
曹:我先把这大的拆了 呲(拆信声音)把信拿出来一瞧 嗬 这信有意思!
刘:怎么了?
曹:还是一幅画
刘:都有什么啊
曹:画着两个水桶 水桶扣着搁着 底儿朝上 扣着搁着 水桶上边落着两个苍蝇 我
想甭问 这里边有钱的事
刘:对 有银子
曹:银子嘛 咱们知道这个 他爸爸给我讲一回了
刘:是
曹:再往边上看 画着一个大圈儿 画着一个小圈儿 大圈儿里边放着一个炮仗 炮仗
过年放的那个炮仗 一点当 小圈儿里边放着一个蚕 蚕蛹外边那层
刘:知道 知道
曹:蚕茧
刘:可以做丝线的
曹:唉 对 做丝线的那种东西 这是什么意思 不明白(疑问) 叠好了 装信封里 把
这小的拆开
刘:都得瞧瞧
曹:打开了一瞧 哇噻 !
刘:怎么意思?
曹:太有意思了
刘:是啊
曹:太可乐了
刘:你给说说
曹:画得热闹 画的两只鸽子 一只鸭子 两只鸽子 一只鸭子 一共四只鸽子 两只鸭子
信的这边画着一只大象 象鼻子上边卷着一口刀 这个刀尖扎在一只鹅的脖子上
把这鹅给扎死了 鹅脖子直流血
刘:唉呀
曹:信的底下画着一个藕断开了 但是丝还连着 还有一节小木炭 再往底下画了一个小
人 留着一个小平头 穿着一个黑大褂 这手拿着一百块钱 这手拿着一条烟(边说
边比划)
(台下笑翻 噫~!!声不断)
曹:(比划着傻了,看看刘云天)好像有我?
刘:(乐得都不行了)肯定有你!
曹:这什么意思 不明白 装信封里 等着 觉也不睡了 我跟着这儿等着
刘:好嘛 这不干熬吗
曹:一会儿的工夫到了北京了 由打北京站出来 我连家都没回我直接奔我二哥那去了
刘:哦
曹:我二哥我把东西接过来 行 谢谢 谢谢 把抽屉拉开了 往抽屉里一放 关上了
行了 你走吧 —— 别介 别走啊 拆开看看 ——别介 我们家的信你看什么
——有我(激动的比划)那里有我 真的 真的 真有我 真有我
刘:露馅儿了
曹:不 怎么会有你 ——您甭废话 你拆开看吧 ——行 行 我拆开你别跟外人说啊
先把这这大的拆开了 打开了一瞧 —— 好 金子啊 交朋友还得交你这样的
刘:怎么回事
曹:怎么回事 你把钱给我带到了 ——哪儿写着呢 你看着 这画着两个水桶 水桶上
落着两个苍蝇 我们山西人管这个苍蝇不叫苍蝇 叫蝇子 ——我这这我知道 花
的钱也叫银子 一样的 ——哦 这你都知道了 我们管这个水桶也不叫水桶
刘:叫什么啊
曹:叫水梢
刘:哦
曹:你看这两个水桶扣着搁着 意思就水梢搁倒了 跟这个苍蝇连起来就是一句话
刘:怎么说呢?
曹:银子 银子 捎到了
刘:挺好
曹:水捎倒着搁着就捎倒了 好 好 我说那大圈跟那小圈是什么意思啊
刘:嗯?
曹:大圈是饭碗 小圈是茶碗 哦 我说那个大圈里有一个炮仗 小圈里有一个蚕茧这
是什么意思啊 —— 我父亲想我每天是茶里思饭里想——有一炮仗就是饭里响
你们家人太恐怖了
刘:厉害(伸大拇指)
曹:哦 行了 行了 行了 我明白了 啪 他叠好了 搁信封里 行了 行了 走吧 ——
别走 主要看那封(激动着说)
刘:这个关键
曹:那封有我 ——不是 我媳妇给我的信你就别 ——不行 不行 我得看 我得看
行啊 别跟外人说啊 把信打开了 二哥一瞧 眼泪下来了——二哥怎么哭了
刘:嗯
曹:你看上面画着两只鸽子 一只鸭子 两只鸽子 一只鸭子 这是你嫂子在喊我:哥
哥呀 哥哥呀
刘:嗨 这真是没法说了
曹:(无语中)喊你也没必要哭啊 ——你接着看啊 信的这边画着一只大象 象鼻子
上边卷着一口刀 这个刀尖扎在一只鹅的脖子上 把这鹅给扎死了 鹅脖子直流
血 这跟头里是一句话
刘:怎么说呢
曹:哥哥呀 哥哥呀 想煞我了 (傻了)象杀鹅了?
刘:您这个玩意啊
曹:我说那这画了一个藕断开了 丝还连着 还有一节小木炭 这是什么意思啊?
——你嫂子想我每天是长思短叹!
刘:太精辟了!
曹:我说那底下画了一个小人啊 剃着一个小平头 穿着一个黑大褂 这手拿着一百块钱
这手拿着一条烟 这什么意思啊?
刘:嗯
曹:嗨 别提了 我这儿子不学好 偷我一百块钱 买烟抽 ————我呀!
(二人下台鞠躬)
相声<<文章会>>文本
甲 先生,你瞧我像干什么的?
乙 我瞧您好像哪个学校的……
甲 校长。
乙 摇铃铛的。
甲 哎!这怎么说话哪!
乙 本来嘛,哪位有身分的人让人瞧呀。
甲 我就是有身分的人。
乙 (对观众)这位自吹自擂。(对甲)那么您是干吗的哪?
甲 我呀!学问人。
乙 学问人?
甲 运气不好,三场未中,我是一位举子。
乙 噢!您是举子!桔子?
甲 千万别拿我当香蕉。
乙 哪儿呀,我拿您当西瓜皮了。
甲 别开玩笑啦。
乙 您真是一位举子?
甲 进过三场哪……
乙 头一场?
甲 把棉花烧着了。
乙 什么场?
甲 火场。
乙 第二场?
甲 把碗摔了粥也洒啦。
乙 什么场?
甲 粥场。
乙 噢,打粥去了,第三场哪?
甲 挤了半天没挤进去,让宪兵给了一个嘴巴。
乙 什么场?
甲 法场。
乙 那么三场啊,您应该进考场。
甲 对了,我真进过考场。
乙 您别吹啦。考场在哪儿呀?
甲 就在……俩大门里头。
乙 还仨大门外头哪,那叫哈德门。
甲 对,哈德门里头泡子河观象台两夹间儿。门口儿有个石头牌楼,左边写“明经取士”,右边写“为国求贤”,当中四个字是“天天文运”。有头道贡院门,二道贡院门,二道门有副对子,上联是“禹门三级浪”,下联是“平地一声雷”,往里走明远楼还有至公堂。“至公堂”三个字是明朝阁老严嵩写的。
乙 行啊。
甲 什么话哪,没进过考场,这些个能说得上来吗?
乙 您做的是什么文章呀?
甲 八股文。
乙 那我知道,我问您是什么题?
甲 我正赶上德宗景皇帝的御题。
乙 德宗景皇帝是谁呀?
甲 就是光绪,他出的是“春秋”题。有两位主考官一满一汉,满主考是荣中堂。汉主考翁同龢翁老先生。进了考场我就入了号啦。
乙 您入的哪一号?
甲 (接当铺喊当的味儿)两千八百五十七号油旧夹袄一件六角……
乙 干吗?当当的呀!
甲 考场的号房按字儿排,按《千字文》编下来的,是“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我入的是“乃”字号房。光绪出的春题,我们应当对秋题。
乙 哎呀,春秋题可不好对呀!
甲 是呀,举子管春秋题叫难题。
乙 那您怎样了?
甲 没关系,给做上来了。赶到交卷以后,两位主考看到了我这张卷子,都大吃一惊,就派人把我叫上至公堂。
乙 这可不容易,得到了主考的赏识。
甲 我往那儿一跪,就听荣中堂跟翁同龢说:“翁老先生,请看这篇文章由始至终一气贯通,这笔力之精神行如游云,速如闪电,下笔之处,一笔不拖,犹如凤舞龙飞一般。这词中之妙句,并无半言抄袭前人,寻章摘句,字字乃珠玉之价,可称千金难易一字矣,常云:唐诗晋字汉文章,今有此一人三代兼全矣。”
乙 嗬,就您一个人,就包括唐诗晋字汉朝文章啦。
甲 荣中堂又说:“若按我评论此举子以唐宋两代八家相比,恐有过之无不及。”
乙 噢,这么说您比唐宋八家还强哪!
甲 荣中堂又说了:“不然不然,若按我评论,不但唐宋两代八家不及,就是后汉三国孔明先生有前后《出师表》,那《出师表》可称盖世奇文,唉,表中之妙句也不过如此呀。”
乙 好家伙,您这才学大啦。
甲 咱们应该自谦一点,我赶紧就说:“二位主考大人,小人蠢才,焉敢比唐宋两代之古人乎?既不敢比唐宋两代八家,又焉敢比诸葛孔明老先生。想孔明老先生,居住卧龙岗,道号卧龙,有卧龙之美称。孔明先生诚乃一龙,小人草蛇不如,草蛇焉敢与卧龙为伍。再者孔明先生官拜武乡侯,后人简称以武侯呼之,想孔明先生乃是武侯,小人乃眼猴,么、二、三等辈,遇五猴焉敢搂五猴之注,岂敢赢钱呼?”
乙 噢,你这儿掷色子哪。
甲 翁同龢跟荣中堂说:“真是奇才、奇文、奇人。”翁同龢就问我:“这篇华翰可是阁下大笔否?”我说:“区区不才然也。”
乙 还“然也”哪。
甲 “可能按原题再做一篇否?”
乙 干吗还让你写一篇呀?
甲 怕我是“枪手”。
乙 什么是”枪手“呀?
甲 怕这篇文章不是我自己做的。
乙 那你怎么样啊?
甲 根本就是我写的,拿过一张卷子来,不用三思而后行,刷刷刷,挥笔而就,写完了我就递给翁同龢了。翁同龢赞不绝口,指着我跟荣中堂说:“这个桔子,可惜就是烂了半拉。”
乙 噢,烂桔子呀。
甲 当时荣中堂接过来翁同龢拿着的那张卷子,跟我先写的那张卷子往一块一对……一字都不错。当时拍案称奇:“哎呀!文章奇哉,文章妙哉,文章奇绝妙绝哉。”
乙 哪儿这么三哉哪!
甲 “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乙 您这文章就做得那么好!
甲 你想呀,遇春秋题为难题,而且春秋又是御题。
乙 对呀,皇上出的题嘛。
甲 皇上出的是春题我对的是秋题。
乙 您还记得吗!
甲 那我能忘了吗?
乙 您说说我听听。
甲 好,我先念念光绪皇帝的这个春题。
乙 行。
甲 这是以《正月》为题;
乙 不是春题吗?
甲 “春王正月”嘛。
乙 对,那您念吧。
甲 “正月里来正月正,我与小妹去逛灯,花灯本是假,妹子是真情。咿呼呀呼嘿。……”
乙 这就是皇上的春题呀?
甲 我给对的是秋题。
乙 您那秋题怎么对的?
甲 以《八月》为题。
乙 是呀,八月为秋月嘛。
甲 我写的是:“八月秋风阵阵凉,一场白露一场霜。小严霜单打独根草,挂搭扁儿(挂搭扁儿,蝗类,即大尖头蜢,俗称担担钩。)甩子荞麦梗儿上也。“
乙 您这是铁片大鼓《摔镜架》呀!
甲 好对皇上那个《正月探妹》。
乙 好嘛。
甲 当时荣中堂看完了,说了一句满洲后来夸奖我说:“此举子做这篇文章可称巴胡卢。”
乙 “巴图鲁”这句话我懂。“巴图鲁赛狠”,是“好”的意思。
甲 不,您说是“巴图鲁”,他说我称“巴胡卢”。
乙 什么叫“巴胡卢”呀?
甲 我也不懂啊。就见荣中堂冲他旁边站着的那个大高个儿一使眼色,那人走过来照我脸上“巴”,就是一个嘴巴。我用手一“搰掳”(拂摸)。
乙 把您给打出来了。
甲 然也。
乙 你中了?
甲 我肿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相声<<文章会>>文本
甲 先生,你瞧我像干什么的?
乙 我瞧您好像哪个学校的……
甲 校长。
乙 摇铃铛的。
甲 哎!这怎么说话哪!
乙 本来嘛,哪位有身分的人让人瞧呀。
甲 我就是有身分的人。
乙 (对观众)这位自吹自擂。(对甲)那么您是干吗的哪?
甲 我呀!学问人。
乙 学问人?
甲 运气不好,三场未中,我是一位举子。
乙 噢!您是举子!桔子?
甲 千万别拿我当香蕉。
乙 哪儿呀,我拿您当西瓜皮了。
甲 别开玩笑啦。
乙 您真是一位举子?
甲 进过三场哪……
乙 头一场?
甲 把棉花烧着了。
乙 什么场?
甲 火场。
乙 第二场?
甲 把碗摔了粥也洒啦。
乙 什么场?
甲 粥场。
乙 噢,打粥去了,第三场哪?
甲 挤了半天没挤进去,让宪兵给了一个嘴巴。
乙 什么场?
甲 法场。
乙 那么三场啊,您应该进考场。
甲 对了,我真进过考场。
乙 您别吹啦。考场在哪儿呀?
甲 就在……俩大门里头。
乙 还仨大门外头哪,那叫哈德门。
甲 对,哈德门里头泡子河观象台两夹间儿。门口儿有个石头牌楼,左边写“明经取士”,右边写“为国求贤”,当中四个字是“天天文运”。有头道贡院门,二道贡院门,二道门有副对子,上联是“禹门三级浪”,下联是“平地一声雷”,往里走明远楼还有至公堂。“至公堂”三个字是明朝阁老严嵩写的。
乙 行啊。
甲 什么话哪,没进过考场,这些个能说得上来吗?
乙 您做的是什么文章呀?
甲 八股文。
乙 那我知道,我问您是什么题?
甲 我正赶上德宗景皇帝的御题。
乙 德宗景皇帝是谁呀?
甲 就是光绪,他出的是“春秋”题。有两位主考官一满一汉,满主考是荣中堂。汉主考翁同龢翁老先生。进了考场我就入了号啦。
乙 您入的哪一号?
甲 (接当铺喊当的味儿)两千八百五十七号油旧夹袄一件六角……
乙 干吗?当当的呀!
甲 考场的号房按字儿排,按《千字文》编下来的,是“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我入的是“乃”字号房。光绪出的春题,我们应当对秋题。
乙 哎呀,春秋题可不好对呀!
甲 是呀,举子管春秋题叫难题。
乙 那您怎样了?
甲 没关系,给做上来了。赶到交卷以后,两位主考看到了我这张卷子,都大吃一惊,就派人把我叫上至公堂。
乙 这可不容易,得到了主考的赏识。
甲 我往那儿一跪,就听荣中堂跟翁同龢说:“翁老先生,请看这篇文章由始至终一气贯通,这笔力之精神行如游云,速如闪电,下笔之处,一笔不拖,犹如凤舞龙飞一般。这词中之妙句,并无半言抄袭前人,寻章摘句,字字乃珠玉之价,可称千金难易一字矣,常云:唐诗晋字汉文章,今有此一人三代兼全矣。”
乙 嗬,就您一个人,就包括唐诗晋字汉朝文章啦。
甲 荣中堂又说:“若按我评论此举子以唐宋两代八家相比,恐有过之无不及。”
乙 噢,这么说您比唐宋八家还强哪!
甲 荣中堂又说了:“不然不然,若按我评论,不但唐宋两代八家不及,就是后汉三国孔明先生有前后《出师表》,那《出师表》可称盖世奇文,唉,表中之妙句也不过如此呀。”
乙 好家伙,您这才学大啦。
甲 咱们应该自谦一点,我赶紧就说:“二位主考大人,小人蠢才,焉敢比唐宋两代之古人乎?既不敢比唐宋两代八家,又焉敢比诸葛孔明老先生。想孔明老先生,居住卧龙岗,道号卧龙,有卧龙之美称。孔明先生诚乃一龙,小人草蛇不如,草蛇焉敢与卧龙为伍。再者孔明先生官拜武乡侯,后人简称以武侯呼之,想孔明先生乃是武侯,小人乃眼猴,么、二、三等辈,遇五猴焉敢搂五猴之注,岂敢赢钱呼?”
乙 噢,你这儿掷色子哪。
甲 翁同龢跟荣中堂说:“真是奇才、奇文、奇人。”翁同龢就问我:“这篇华翰可是阁下大笔否?”我说:“区区不才然也。”
乙 还“然也”哪。
甲 “可能按原题再做一篇否?”
乙 干吗还让你写一篇呀?
甲 怕我是“枪手”。
乙 什么是”枪手“呀?
甲 怕这篇文章不是我自己做的。
乙 那你怎么样啊?
甲 根本就是我写的,拿过一张卷子来,不用三思而后行,刷刷刷,挥笔而就,写完了我就递给翁同龢了。翁同龢赞不绝口,指着我跟荣中堂说:“这个桔子,可惜就是烂了半拉。”
乙 噢,烂桔子呀。
甲 当时荣中堂接过来翁同龢拿着的那张卷子,跟我先写的那张卷子往一块一对……一字都不错。当时拍案称奇:“哎呀!文章奇哉,文章妙哉,文章奇绝妙绝哉。”
乙 哪儿这么三哉哪!
甲 “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乙 您这文章就做得那么好!
甲 你想呀,遇春秋题为难题,而且春秋又是御题。
乙 对呀,皇上出的题嘛。
甲 皇上出的是春题我对的是秋题。
乙 您还记得吗!
甲 那我能忘了吗?
乙 您说说我听听。
甲 好,我先念念光绪皇帝的这个春题。
乙 行。
甲 这是以《正月》为题;
乙 不是春题吗?
甲 “春王正月”嘛。
乙 对,那您念吧。
甲 “正月里来正月正,我与小妹去逛灯,花灯本是假,妹子是真情。咿呼呀呼嘿。……”
乙 这就是皇上的春题呀?
甲 我给对的是秋题。
乙 您那秋题怎么对的?
甲 以《八月》为题。
乙 是呀,八月为秋月嘛。
甲 我写的是:“八月秋风阵阵凉,一场白露一场霜。小严霜单打独根草,挂搭扁儿(挂搭扁儿,蝗类,即大尖头蜢,俗称担担钩。)甩子荞麦梗儿上也。“
乙 您这是铁片大鼓《摔镜架》呀!
甲 好对皇上那个《正月探妹》。
乙 好嘛。
甲 当时荣中堂看完了,说了一句满洲后来夸奖我说:“此举子做这篇文章可称巴胡卢。”
乙 “巴图鲁”这句话我懂。“巴图鲁赛狠”,是“好”的意思。
甲 不,您说是“巴图鲁”,他说我称“巴胡卢”。
乙 什么叫“巴胡卢”呀?
甲 我也不懂啊。就见荣中堂冲他旁边站着的那个大高个儿一使眼色,那人走过来照我脸上“巴”,就是一个嘴巴。我用手一“搰掳”(拂摸)。
乙 把您给打出来了。
甲 然也。
乙 你中了?
甲 我肿了。
甲 先生,你瞧我像干什么的?
乙 我瞧您好像哪个学校的……
甲 校长。
乙 摇铃铛的。
甲 哎!这怎么说话哪!
乙 本来嘛,哪位有身分的人让人瞧呀。
甲 我就是有身分的人。
乙 (对观众)这位自吹自擂。(对甲)那么您是干吗的哪?
甲 我呀!学问人。
乙 学问人?
甲 运气不好,三场未中,我是一位举子。
乙 噢!您是举子!桔子?
甲 千万别拿我当香蕉。
乙 哪儿呀,我拿您当西瓜皮了。
甲 别开玩笑啦。
乙 您真是一位举子?
甲 进过三场哪……
乙 头一场?
甲 把棉花烧着了。
乙 什么场?
甲 火场。
乙 第二场?
甲 把碗摔了粥也洒啦。
乙 什么场?
甲 粥场。
乙 噢,打粥去了,第三场哪?
甲 挤了半天没挤进去,让宪兵给了一个嘴巴。
乙 什么场?
甲 法场。
乙 那么三场啊,您应该进考场。
甲 对了,我真进过考场。
乙 您别吹啦。考场在哪儿呀?
甲 就在……俩大门里头。
乙 还仨大门外头哪,那叫哈德门。
甲 对,哈德门里头泡子河观象台两夹间儿。门口儿有个石头牌楼,左边写“明经取士”,右边写“为国求贤”,当中四个字是“天天文运”。有头道贡院门,二道贡院门,二道门有副对子,上联是“禹门三级浪”,下联是“平地一声雷”,往里走明远楼还有至公堂。“至公堂”三个字是明朝阁老严嵩写的。
乙 行啊。
甲 什么话哪,没进过考场,这些个能说得上来吗?
乙 您做的是什么文章呀?
甲 八股文。
乙 那我知道,我问您是什么题?
甲 我正赶上德宗景皇帝的御题。
乙 德宗景皇帝是谁呀?
甲 就是光绪,他出的是“春秋”题。有两位主考官一满一汉,满主考是荣中堂。汉主考翁同龢翁老先生。进了考场我就入了号啦。
乙 您入的哪一号?
甲 (接当铺喊当的味儿)两千八百五十七号油旧夹袄一件六角……
乙 干吗?当当的呀!
甲 考场的号房按字儿排,按《千字文》编下来的,是“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我入的是“乃”字号房。光绪出的春题,我们应当对秋题。
乙 哎呀,春秋题可不好对呀!
甲 是呀,举子管春秋题叫难题。
乙 那您怎样了?
甲 没关系,给做上来了。赶到交卷以后,两位主考看到了我这张卷子,都大吃一惊,就派人把我叫上至公堂。
乙 这可不容易,得到了主考的赏识。
甲 我往那儿一跪,就听荣中堂跟翁同龢说:“翁老先生,请看这篇文章由始至终一气贯通,这笔力之精神行如游云,速如闪电,下笔之处,一笔不拖,犹如凤舞龙飞一般。这词中之妙句,并无半言抄袭前人,寻章摘句,字字乃珠玉之价,可称千金难易一字矣,常云:唐诗晋字汉文章,今有此一人三代兼全矣。”
乙 嗬,就您一个人,就包括唐诗晋字汉朝文章啦。
甲 荣中堂又说:“若按我评论此举子以唐宋两代八家相比,恐有过之无不及。”
乙 噢,这么说您比唐宋八家还强哪!
甲 荣中堂又说了:“不然不然,若按我评论,不但唐宋两代八家不及,就是后汉三国孔明先生有前后《出师表》,那《出师表》可称盖世奇文,唉,表中之妙句也不过如此呀。”
乙 好家伙,您这才学大啦。
甲 咱们应该自谦一点,我赶紧就说:“二位主考大人,小人蠢才,焉敢比唐宋两代之古人乎?既不敢比唐宋两代八家,又焉敢比诸葛孔明老先生。想孔明老先生,居住卧龙岗,道号卧龙,有卧龙之美称。孔明先生诚乃一龙,小人草蛇不如,草蛇焉敢与卧龙为伍。再者孔明先生官拜武乡侯,后人简称以武侯呼之,想孔明先生乃是武侯,小人乃眼猴,么、二、三等辈,遇五猴焉敢搂五猴之注,岂敢赢钱呼?”
乙 噢,你这儿掷色子哪。
甲 翁同龢跟荣中堂说:“真是奇才、奇文、奇人。”翁同龢就问我:“这篇华翰可是阁下大笔否?”我说:“区区不才然也。”
乙 还“然也”哪。
甲 “可能按原题再做一篇否?”
乙 干吗还让你写一篇呀?
甲 怕我是“枪手”。
乙 什么是”枪手“呀?
甲 怕这篇文章不是我自己做的。
乙 那你怎么样啊?
甲 根本就是我写的,拿过一张卷子来,不用三思而后行,刷刷刷,挥笔而就,写完了我就递给翁同龢了。翁同龢赞不绝口,指着我跟荣中堂说:“这个桔子,可惜就是烂了半拉。”
乙 噢,烂桔子呀。
甲 当时荣中堂接过来翁同龢拿着的那张卷子,跟我先写的那张卷子往一块一对……一字都不错。当时拍案称奇:“哎呀!文章奇哉,文章妙哉,文章奇绝妙绝哉。”
乙 哪儿这么三哉哪!
甲 “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乙 您这文章就做得那么好!
甲 你想呀,遇春秋题为难题,而且春秋又是御题。
乙 对呀,皇上出的题嘛。
甲 皇上出的是春题我对的是秋题。
乙 您还记得吗!
甲 那我能忘了吗?
乙 您说说我听听。
甲 好,我先念念光绪皇帝的这个春题。
乙 行。
甲 这是以《正月》为题;
乙 不是春题吗?
甲 “春王正月”嘛。
乙 对,那您念吧。
甲 “正月里来正月正,我与小妹去逛灯,花灯本是假,妹子是真情。咿呼呀呼嘿。……”
乙 这就是皇上的春题呀?
甲 我给对的是秋题。
乙 您那秋题怎么对的?
甲 以《八月》为题。
乙 是呀,八月为秋月嘛。
甲 我写的是:“八月秋风阵阵凉,一场白露一场霜。小严霜单打独根草,挂搭扁儿(挂搭扁儿,蝗类,即大尖头蜢,俗称担担钩。)甩子荞麦梗儿上也。“
乙 您这是铁片大鼓《摔镜架》呀!
甲 好对皇上那个《正月探妹》。
乙 好嘛。
甲 当时荣中堂看完了,说了一句满洲后来夸奖我说:“此举子做这篇文章可称巴胡卢。”
乙 “巴图鲁”这句话我懂。“巴图鲁赛狠”,是“好”的意思。
甲 不,您说是“巴图鲁”,他说我称“巴胡卢”。
乙 什么叫“巴胡卢”呀?
甲 我也不懂啊。就见荣中堂冲他旁边站着的那个大高个儿一使眼色,那人走过来照我脸上“巴”,就是一个嘴巴。我用手一“搰掳”(拂摸)。
乙 把您给打出来了。
甲 然也。
乙 你中了?
甲 我肿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这个网站很不错的!建议看看!相声小品台词多的是!
http://www.wenmi.org/Article/Class47/xiangshen/200802/61408.asp
http://www.wenmi.org/Article/Class47/xiangshen/200802/61408.asp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段子基本都是俗套,关键看你包袱摔得要出彩,
建议多学习郭德纲的台风吧。
建议多学习郭德纲的台风吧。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