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如何面对自己的选择困难症?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01
“哎,我最近喜欢上了一个男生,很想告诉他,但是又怕他拒绝。可是不说,我会不甘心。”
和许久不见的珊珊一起去吃千味涮,在火锅的雾气里,我夹了块肥牛,然后开始听她絮絮叨叨。当把“告诉”和“不告诉”的list列出来后,她问我自己该怎么选择。
我沉默了一下,说,我从来都没有喜欢过异性,暗恋史一片空白,所以也无法感同身受。抱歉不能帮你选择。
小时候,我最害怕的就是选择题,ABCD四个选项在面前一摆,每个都在说“选我啊选我啊。”此刻,唯有好好读书,记牢知识点。长大后,选择题就不只存在于考试中了,而我害怕选择的毛病还是没改,总是在纠结。
记得有次和朋友出去吃饭,我们一路闲逛,说吃面还是吃饭。二十分钟过去了,我们又走回了原点,最后直接转身进了后面的天天聚源味。而平时,我连喝一杯奶茶都会被催到不耐烦了才咬咬牙随口选一个,然后望着另一种口味忧心忡忡,这个会不会比较好喝?
我大概是个有选择困难症的人,就像香港电影《天生购物狂》里刘青云饰演的武林高手,身怀绝技,却总是在为到底要用哪一种功夫而犹豫不决。
研究证明,大多数人会有这样的困扰——他们不知道自己要选择什么。从抱怨网购推荐的物品太多到吐槽专业和工作的复杂,这让我们烦躁,有时还可能会造成极大的痛苦。
02
为什么有时我们会难以选择呢?
经济学上有一条“效用最大化 ”原则——消费者希望自己所买的东西是能发挥最大效用的。心理上亦是如此,人们在做选择时,往往希望遵循“效用最大化”原则,即希望自己所做的选择是对自己最为有利的。因此,我们总是会要求自己做出最大限度的理想化选择。
但生活是复杂的,选项也是无穷尽的,人类的理智却是有限的。追求效用最大化的人,更容易觉得自己的生活糟糕,也更容易抑郁。
有时候,我们害怕的不是选择本身,而是选择后所面临的东西。这样说吧,A和B就只是个符号而已,而你把它们赋予了太多的意义。你害怕选择,更害怕的是你选了A后它并不能带给你想要的,被抛弃的B却在日后被证明更好。
说到底,对一些人来说,选择之所以让他觉得为难,是因为他还没有开始就害怕结局,总怕自己将来会后悔。
美国心理学家 Amos Tversky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他向人们描述了以下两种情况:
①你月收入3万5,但你身边的人月收入全都有3万8。
②你月收入3万3,但你身边的人月收入全都只有3万。
当被问“你觉得你在哪种情况下会更幸福?”时,有62%的人选择了第二种,只有38%选择了第一种。但如果改用“你会选择哪一种?”的提问方式时,只有16%的人选择了第二种,有84%的人选择了第一种。
很多时候,你所做出的选择,不一定是能给你真正幸福感的东西。也许是因为外界影响或过去的经历,你觉得自己更想要某一件事物,但当你真正得到后才发现心里并没有那么开心。
这种错误的想法判断,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选择的风险。
03
高考后填报志愿时,我和各种人交流过,然而在某高校读研的姐姐就只说了这样一句话:“你好好想,认真选。记着,无论怎样,既然选择了自己想走的路,就要把时间花在进步上,而不是抱怨上。”
上了大学后,我经历了很多事,但从来没后悔过自己的选择。无论怎么选择,做出决定的是自己,也必须由自己来感受这一路的风景。前方未知,但也许那条路的尽头,是你想象不到的耀眼。
正如前文所说,如果你在做选择时总在考虑效用最大化,那你很可能在还没选择前就已经被过多的焦虑压垮了。你希望在做出最好的选择前考虑过所有选项,也担心会有更好的选项在后面,那请容我说一句,你还是别选择了吧。
人生本就不可预料,你要相信,不管选什么都有一半好一半坏的几率,你会获得差不多程度的价值感,也会有一定程度的遗憾。想明白这点,你就没那么多纠结了。
每个人的人生都太复杂,苦恼都太具体,没有谁可以给出你完美的答案。很多时候,选择后的结果如何,靠的是一点点运气,更多的尽心尽力。
另外,你可以培养自己“极简主义”的生活态度,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然后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上面,创造出更多价值。
同时,你也对生活保持合理的期待,懂得接受遗憾。
总之,为选择而纠结没什么可怕的,重要的是,选择过后,你还是能继续勇敢往前走。
共勉。
“哎,我最近喜欢上了一个男生,很想告诉他,但是又怕他拒绝。可是不说,我会不甘心。”
和许久不见的珊珊一起去吃千味涮,在火锅的雾气里,我夹了块肥牛,然后开始听她絮絮叨叨。当把“告诉”和“不告诉”的list列出来后,她问我自己该怎么选择。
我沉默了一下,说,我从来都没有喜欢过异性,暗恋史一片空白,所以也无法感同身受。抱歉不能帮你选择。
小时候,我最害怕的就是选择题,ABCD四个选项在面前一摆,每个都在说“选我啊选我啊。”此刻,唯有好好读书,记牢知识点。长大后,选择题就不只存在于考试中了,而我害怕选择的毛病还是没改,总是在纠结。
记得有次和朋友出去吃饭,我们一路闲逛,说吃面还是吃饭。二十分钟过去了,我们又走回了原点,最后直接转身进了后面的天天聚源味。而平时,我连喝一杯奶茶都会被催到不耐烦了才咬咬牙随口选一个,然后望着另一种口味忧心忡忡,这个会不会比较好喝?
我大概是个有选择困难症的人,就像香港电影《天生购物狂》里刘青云饰演的武林高手,身怀绝技,却总是在为到底要用哪一种功夫而犹豫不决。
研究证明,大多数人会有这样的困扰——他们不知道自己要选择什么。从抱怨网购推荐的物品太多到吐槽专业和工作的复杂,这让我们烦躁,有时还可能会造成极大的痛苦。
02
为什么有时我们会难以选择呢?
经济学上有一条“效用最大化 ”原则——消费者希望自己所买的东西是能发挥最大效用的。心理上亦是如此,人们在做选择时,往往希望遵循“效用最大化”原则,即希望自己所做的选择是对自己最为有利的。因此,我们总是会要求自己做出最大限度的理想化选择。
但生活是复杂的,选项也是无穷尽的,人类的理智却是有限的。追求效用最大化的人,更容易觉得自己的生活糟糕,也更容易抑郁。
有时候,我们害怕的不是选择本身,而是选择后所面临的东西。这样说吧,A和B就只是个符号而已,而你把它们赋予了太多的意义。你害怕选择,更害怕的是你选了A后它并不能带给你想要的,被抛弃的B却在日后被证明更好。
说到底,对一些人来说,选择之所以让他觉得为难,是因为他还没有开始就害怕结局,总怕自己将来会后悔。
美国心理学家 Amos Tversky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他向人们描述了以下两种情况:
①你月收入3万5,但你身边的人月收入全都有3万8。
②你月收入3万3,但你身边的人月收入全都只有3万。
当被问“你觉得你在哪种情况下会更幸福?”时,有62%的人选择了第二种,只有38%选择了第一种。但如果改用“你会选择哪一种?”的提问方式时,只有16%的人选择了第二种,有84%的人选择了第一种。
很多时候,你所做出的选择,不一定是能给你真正幸福感的东西。也许是因为外界影响或过去的经历,你觉得自己更想要某一件事物,但当你真正得到后才发现心里并没有那么开心。
这种错误的想法判断,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选择的风险。
03
高考后填报志愿时,我和各种人交流过,然而在某高校读研的姐姐就只说了这样一句话:“你好好想,认真选。记着,无论怎样,既然选择了自己想走的路,就要把时间花在进步上,而不是抱怨上。”
上了大学后,我经历了很多事,但从来没后悔过自己的选择。无论怎么选择,做出决定的是自己,也必须由自己来感受这一路的风景。前方未知,但也许那条路的尽头,是你想象不到的耀眼。
正如前文所说,如果你在做选择时总在考虑效用最大化,那你很可能在还没选择前就已经被过多的焦虑压垮了。你希望在做出最好的选择前考虑过所有选项,也担心会有更好的选项在后面,那请容我说一句,你还是别选择了吧。
人生本就不可预料,你要相信,不管选什么都有一半好一半坏的几率,你会获得差不多程度的价值感,也会有一定程度的遗憾。想明白这点,你就没那么多纠结了。
每个人的人生都太复杂,苦恼都太具体,没有谁可以给出你完美的答案。很多时候,选择后的结果如何,靠的是一点点运气,更多的尽心尽力。
另外,你可以培养自己“极简主义”的生活态度,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然后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上面,创造出更多价值。
同时,你也对生活保持合理的期待,懂得接受遗憾。
总之,为选择而纠结没什么可怕的,重要的是,选择过后,你还是能继续勇敢往前走。
共勉。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