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举例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1. 关于初中物理知识的诗句
关于初中物理知识的诗句 1.关于物理的诗句
一、群峰倒影山浮水,无水无山不入神。——近代·吴迈《桂林山水》
物理原理:光的反射与折射。
译文:群山叠立在水中,水中有群山的倒影,没有哪一座山不引人入胜,没有哪的水不吸引人。
二、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张继《夜泊枫江》
物理原理:声音的传播。
译文: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三、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
物理原理:相对于地面的青山是静止的,但以运动的船为参照物,青山就变为运动的,以河岸为参照,孤帆从日边来。
译文: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四、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物理原理:地势越高,气温回升越慢,在同一季节,山上的气温要比山下的低。
译文: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五、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
物理原理:水循环。
译文:那黄河之水那从天上奔腾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再也没有回来。
2.包含物理知识古诗
''两岸猿声啼不住,孤帆一片日边来”:1、小小称砣压千斤: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分之一,则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倍。
如果称砣的力臂很大,那么"一两拨千斤"是完全可能的。 2、破镜不能重圆: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大于几百埃),分子间的引力很小,几乎为零,所以破镜很难重圆。
3、摘不着的是镜中月 捞不着的是水中花:平面镜成的像为虚像。 4、人心齐,泰山移:如果各个分力的方向一致,则合力的大小等于各个分力的大小之和。
5、麻绳提豆腐--提不起来:在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小,则压强就大。 6、"真金不怕火来炼,真理不怕争辩。
" 从金的熔点来看,虽不是最高的,但也有1068℃,而一般火焰的温度为800℃左右,由于火焰的温度小于金的熔点,所以金不能熔化。 7、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大风来临时,高空中气温迅速下降,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相当于许多三棱镜,月光通过这些"三棱镜"发生色散,形成彩色的月晕,故有 "月晕而风"之说。
础润即地面反潮,大雨来临之前,空气湿度较大,地面温度较低,靠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凝聚为小水珠,另外,地面含有的盐分容易吸附潮湿的水汽,故地面反潮预示大雨将至。 8、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人在崇山峻岭中长啸一声,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可以形成洪亮的回音,经久不息,似乎山在狂呼,谷在回音。
9、但闻其声,不见其人: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当障碍物的尺寸小于波长时,可以发生明显的衍射。一般围墙的高度为几米,声波的波长比围墙的高度要大,所以,它能绕地高墙,使墙外的人听到;而光波的波长较短(10-6米左右),远小于高墙尺寸,所以人身上发出的光线不能衍射到墙外,墙外的人就无法看到墙内人。
10、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水沸腾之前,由于对流,水内气泡一边上升,一边上下振动,大部分气泡在水内压力下破裂,其破裂声和振动声又与容器产生共鸣,所以声音很大。水沸腾后,上下等温,气泡体积增大,在浮力作用下一直升到水面才破裂开来,因而响声比较小。
11、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平面镜所成的像大小相等,物像对称,因此猪八戒看到的像和自已"一模一样",仍然是个猪像,自然就"里外不是人了"。 12、水火不相容:物质燃烧,必须达到着火点,由于水的比热大,水与火接触可大量吸收热量,至使着火物温度降低;同时汽化后的水蒸气包围在燃烧的物体外面,使得物体不可能和空气接触,而没有了空气,燃烧就不能进行。
13、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接近光速的宇宙飞船中航行,时间的流逝会比地球上慢得多,在这个"洞中"生活几天,则地球上已渡过了几年,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几千年。 14、千里眼,顺风耳 :人们利用电磁波传送声音和图像信号,使古代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变为现实。
并且人类的视野已远远超过了"千里"。 15、坐地日行八万里:由于地球的半径为6370千米,地球每转一圈,其表面上的物体"走"的路程约为40003.6千米,约8万里。
这是毛泽东吟出的诗词,它还科学的揭示了运动和静止关系--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总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16、釜底抽薪:液体沸腾有两个条件:一是达到沸点,二是继续吸热。
如果"抽薪"以后,便能制止液体沸腾。 17、墙内开花墙外香:由于分了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墙内的花香就会扩散到墙外。
18、坐井观天 所见甚少: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由几何作图知识可知,青蛙的视野将很小。 19、如坐针毡:由压强公式可知,当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越小,则压强越大。
人坐在这样的毡子上就会感觉极不舒服。 20、瑞雪照丰年:由于雪是热的不良导体,当它覆盖在农作物上时,可以很好的防止热传导和空气对流,因此能起到保温作用。
21、"霜前冷,雪后寒。" 在深秋的夜晚,地面附近的空气温度骤然变冷(温度低于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地面上形成霜,所以有"霜前冷"的感觉。
雪熔化时要需吸收热量,使空气的温度降低,所以我们有"雪后寒"的感觉。 22、"一滴水可见太阳,一件事可见精神。
" 一滴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透过一滴水可以有太阳的像,小中见大。 23、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鸡蛋碰石头,虽然力的大小相同,但每个物体所能承受的压强一定,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可能被损坏。
鸡蛋能承受的压强小,所以鸡蛋将破裂。 24、纸里包不住火纸达到燃点就会燃烧。
25、有麝自然香,何须迎风扬气体的扩散现象。 26、玉不琢不成器玉石没有研磨之前,其表面凸凹不平,光线发生漫反射,玉石研磨以后,其表面平滑,光线发生镜面反射。
27、"扇子有凉风,宜夏不宜冬。" 夏天扇扇子时,加快了空气的流动,使人体表面的汗液蒸发加快,由于蒸发吸热,所以人感到凉快。
28、"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水往低处流是自然界中的一条客观规律,原因是水受重力影响由高处流向低处。
墙内开花墙外香(扩散现象) 捞不到的水中月,摘不到的镜中花(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平面镜。
3.有关物理知识有关的诗句,谚语,或成语
1、小小称砣压千斤——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分之一,则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倍。如果称砣的力臂很大,那么"一两拨千斤"是完全可能的,
2、破镜不能重圆——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大于几百埃),分子间的引力很小,几乎为零,所以破镜很难重圆。
3、摘不着的是镜中月 捞不着的是水中花——平面镜成的像为虚像。
4、人心齐,泰山移——如果各个分力的方向一致,则合力的大小等于各个分力的大小之和。
5、麻绳提豆腐--提不起来——在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小,则压强就大。答案补充6、真金不怕火来炼,真理不怕争辩——从金的熔点来看,虽不是最高的,但也有1068℃,而一般火焰的温度为800℃左右,由于火焰的温度小于金的熔点,所以金不能熔化。
7、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大风来临时,高空中气温迅速下降,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相当于许多三棱镜,月光通过这些"三棱镜"发生色散,形成彩色的月晕,故有 "月晕而风"之说。
础润即地面反潮,大雨来临之前,空气湿度较大,地面温度较低,靠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凝聚为小水珠,另外,地面含有的盐分容易吸附潮湿的水汽,故地面反潮预示大雨将至。
8、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人在崇山峻岭中长啸一声,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可以形成洪亮的回音,经久不息,似乎山在狂呼,谷在回音。
4.关于“物理”的诗句有哪些
关于“物理”的诗句有:
1. 乘除信物理,感慨击所逢。———年代: 宋 作者: 文天祥《彭城行》
2. 达人穷物理,嗜理如嗜炙。———年代: 宋 作者: 陈著《次韵戴成叔》
3. 事体须是为物理,人情安处是天机。———年代: 宋 作者: 邵华《首尾吟》
4. 细宗天时知物理,常将儆戒保和来。———年代: 宋 作者: 汪应辰《太上皇后合端午帖子词》
5. 细推万物理,荣谢相乘除。———年代: 宋 作者: 王炎《梅花》
6. 静坐观物理,令人添鬓丝。———年代: 宋 作者: 张嵲《杂兴》
7. 细思物理须知止,何用区区只强颜。———年代: 宋 作者: 吴芾《又登碧云亭感怀三十首》
8. 青山尽解招人醉,得失到头皆物理。———年代: 元 作者: 刘致《山坡羊·云山有意》
9. 古时君臣合,可以物理推。贤人识定分,进退固其宜。———年代: 唐 作者: 杜甫《述古三首》
10. 鸥鸟似能齐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年代: 唐 作者: 罗隐《清明日曲江怀友》
11. 无柰物理难齐。叹鱼虾苦瘦,雁鹜多肥。———年代: 元 作者: 梁寅《金菊对芙蓉 秋思》
12. 人生真苦相,物理忌孤芳。———年代: 宋 作者: 黄庭坚《次韵师厚萱草》
13. 而余昏狂不自度,欲尽物理穷毫丝。———年代: 宋 作者: 王令《原蝗》
14. 时来不自由,物理将无同。———年代: 明 作者: 唐时升《园中十首》
15. 也知物理关人事,历尽崎岖心始灰。———年代: 宋 作者: 释绍昙年代: 明 作者: 唐时升《颂古五十五首》
16. 岂伊物理变?信是土宜别。———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桐花》
5.求包含物理知识的诗句,并点明包含的是什么物理知识
1、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唐朝·李白·《早发白帝城》)
分析:前两句诗字面上意思是诗人想“一日”之内往返“千里”江陵,也就是12小时的时间要行使2000里(1000公里=1000千米)的路程。据此粗略的计算一下船速:v=s/t=1000千米/12小时≈83.33千米/时。现代的内河轮船,船速也不过10~21.6千米/时,李白乘坐的这艘船未免太快了。实际上,这正表达了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3、“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唐朝·孟浩然·《宿建德江》)
分析:诗人暮投客栈,仍然兴致勃勃观赏起夜景来。建德江的水如此清澈、平静,诗人以水为镜,皓月仿佛近在身边,今夜可以高枕无忧了。明明是“平面镜”使得天上明月“成像”在水中了。
4、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曾在《扬子江》中誓言“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这里作者以磁针石隐喻自己抗金的决心。
分析:磁体的性质之一是指南北,所以文天祥利用“磁针石指南北”的性质比喻抗金决心的坚决。这使人不由自主地想起文天祥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今人受到鼓舞,与古人情感共鸣,激发了心中深厚的爱国之情。
5、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对前一句,从物理学的角度可以理解为:花分泌的芳香油分子 加快,说明当时周边的气温突然 。
分析:诗人以优美的笔调抒发了自己对美丽大自然的钦叹,准确地描述了季节交替过程中的细节。“花气袭人”说明诗人未与花儿接触已经感到了花儿的芬芳,是由于花分泌的芳香油分子无规则的运动(扩散)引起的;周围的气温突然上升,才会感到“骤暖”。
6、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两句歌词随着著名电影《闪闪红星》早已经深入人心。请你利用物理知识分析其中的现象。
分析:“走”和“游”表示了两种不同的动作,在物理学上,叫做机械运动。竹排江中“游”,是以地面或者地面上的青山为参照物的;“青山”两岸“走”,实际上是一种拟人说法,人站在“竹排”上,如果以竹排为参照物,那么青山就是运动的了!
7、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物理知识:
“掬水月在手”是:镜面反射现象。
“弄花香满衣”是:分子扩散现象。
8、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物理知识:“飞流直下”的水的动能在增加,水的重力势能在减小
9、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
物理知识:光的反射与折射
10、人面桃花相映红
物理知识:桃花反射红光就是物体颜色的决定因素
11、闻其声而知其人
物理知识:乐音的三大特征之一的音色
12、唐朝诗人李益有一首诗叫《喜见外弟弟又言别》,其中描写道:“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从“问姓”中想起初见的“旧容”,可见声音中有一种特征让诗人唤起了十年前的记忆,这种特征是乐音的三大特征之一的音色
不知够了没?
6.关于物理的古诗、谚语、俗语12句
朝辞白帝彩云间,光的折射和反射。
千里江陵一日还,路程与时间的关系。
两岸猿声啼不住,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轻舟已过万重山,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一、古诗词中的能量知识
1. 苏轼的诗词“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诗词中涉及到能量转化情况是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2、李白诗词“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词中的瀑布蕴藏着巨大的机械能。
二、古诗词中的参照物知识
1、毛泽东的诗词“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万千河”是,其中“坐地”是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而“日行”则是相对于太阳在运动。
2、李白《望天门山》一诗中写到“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青山相对出”是以船为参照物,“孤帆日边来”是以河岸为参照物。
3、《闪闪红星》歌词中“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竹排江中游”是以大地为参照物,而“青山两岸走”是以船为参照物。
4、“昨夜一阵大风,把井吹到篱笆外面去了”。井被吹走篱笆墙外是以篱笆为参照物的。
三、古诗词中的热学和分子动理论知识
1、陆游《村居山喜》中“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诗词中“花气袭人”是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加快的结果,而温度影响分子运动的激烈程度。
2、张旭《山中留客》中“纵使晴明无雨色,乳晕深处亦沾衣”。——露的形成(液化)。
3、白居易《暮江吟》“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露的形成(液化)。
关于初中物理知识的诗句 1.关于物理的诗句
一、群峰倒影山浮水,无水无山不入神。——近代·吴迈《桂林山水》
物理原理:光的反射与折射。
译文:群山叠立在水中,水中有群山的倒影,没有哪一座山不引人入胜,没有哪的水不吸引人。
二、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张继《夜泊枫江》
物理原理:声音的传播。
译文: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三、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
物理原理:相对于地面的青山是静止的,但以运动的船为参照物,青山就变为运动的,以河岸为参照,孤帆从日边来。
译文: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四、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物理原理:地势越高,气温回升越慢,在同一季节,山上的气温要比山下的低。
译文: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五、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
物理原理:水循环。
译文:那黄河之水那从天上奔腾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再也没有回来。
2.包含物理知识古诗
''两岸猿声啼不住,孤帆一片日边来”:1、小小称砣压千斤: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分之一,则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倍。
如果称砣的力臂很大,那么"一两拨千斤"是完全可能的。 2、破镜不能重圆: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大于几百埃),分子间的引力很小,几乎为零,所以破镜很难重圆。
3、摘不着的是镜中月 捞不着的是水中花:平面镜成的像为虚像。 4、人心齐,泰山移:如果各个分力的方向一致,则合力的大小等于各个分力的大小之和。
5、麻绳提豆腐--提不起来:在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小,则压强就大。 6、"真金不怕火来炼,真理不怕争辩。
" 从金的熔点来看,虽不是最高的,但也有1068℃,而一般火焰的温度为800℃左右,由于火焰的温度小于金的熔点,所以金不能熔化。 7、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大风来临时,高空中气温迅速下降,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相当于许多三棱镜,月光通过这些"三棱镜"发生色散,形成彩色的月晕,故有 "月晕而风"之说。
础润即地面反潮,大雨来临之前,空气湿度较大,地面温度较低,靠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凝聚为小水珠,另外,地面含有的盐分容易吸附潮湿的水汽,故地面反潮预示大雨将至。 8、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人在崇山峻岭中长啸一声,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可以形成洪亮的回音,经久不息,似乎山在狂呼,谷在回音。
9、但闻其声,不见其人: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当障碍物的尺寸小于波长时,可以发生明显的衍射。一般围墙的高度为几米,声波的波长比围墙的高度要大,所以,它能绕地高墙,使墙外的人听到;而光波的波长较短(10-6米左右),远小于高墙尺寸,所以人身上发出的光线不能衍射到墙外,墙外的人就无法看到墙内人。
10、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水沸腾之前,由于对流,水内气泡一边上升,一边上下振动,大部分气泡在水内压力下破裂,其破裂声和振动声又与容器产生共鸣,所以声音很大。水沸腾后,上下等温,气泡体积增大,在浮力作用下一直升到水面才破裂开来,因而响声比较小。
11、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平面镜所成的像大小相等,物像对称,因此猪八戒看到的像和自已"一模一样",仍然是个猪像,自然就"里外不是人了"。 12、水火不相容:物质燃烧,必须达到着火点,由于水的比热大,水与火接触可大量吸收热量,至使着火物温度降低;同时汽化后的水蒸气包围在燃烧的物体外面,使得物体不可能和空气接触,而没有了空气,燃烧就不能进行。
13、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接近光速的宇宙飞船中航行,时间的流逝会比地球上慢得多,在这个"洞中"生活几天,则地球上已渡过了几年,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几千年。 14、千里眼,顺风耳 :人们利用电磁波传送声音和图像信号,使古代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变为现实。
并且人类的视野已远远超过了"千里"。 15、坐地日行八万里:由于地球的半径为6370千米,地球每转一圈,其表面上的物体"走"的路程约为40003.6千米,约8万里。
这是毛泽东吟出的诗词,它还科学的揭示了运动和静止关系--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总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16、釜底抽薪:液体沸腾有两个条件:一是达到沸点,二是继续吸热。
如果"抽薪"以后,便能制止液体沸腾。 17、墙内开花墙外香:由于分了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墙内的花香就会扩散到墙外。
18、坐井观天 所见甚少: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由几何作图知识可知,青蛙的视野将很小。 19、如坐针毡:由压强公式可知,当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越小,则压强越大。
人坐在这样的毡子上就会感觉极不舒服。 20、瑞雪照丰年:由于雪是热的不良导体,当它覆盖在农作物上时,可以很好的防止热传导和空气对流,因此能起到保温作用。
21、"霜前冷,雪后寒。" 在深秋的夜晚,地面附近的空气温度骤然变冷(温度低于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地面上形成霜,所以有"霜前冷"的感觉。
雪熔化时要需吸收热量,使空气的温度降低,所以我们有"雪后寒"的感觉。 22、"一滴水可见太阳,一件事可见精神。
" 一滴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透过一滴水可以有太阳的像,小中见大。 23、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鸡蛋碰石头,虽然力的大小相同,但每个物体所能承受的压强一定,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可能被损坏。
鸡蛋能承受的压强小,所以鸡蛋将破裂。 24、纸里包不住火纸达到燃点就会燃烧。
25、有麝自然香,何须迎风扬气体的扩散现象。 26、玉不琢不成器玉石没有研磨之前,其表面凸凹不平,光线发生漫反射,玉石研磨以后,其表面平滑,光线发生镜面反射。
27、"扇子有凉风,宜夏不宜冬。" 夏天扇扇子时,加快了空气的流动,使人体表面的汗液蒸发加快,由于蒸发吸热,所以人感到凉快。
28、"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水往低处流是自然界中的一条客观规律,原因是水受重力影响由高处流向低处。
墙内开花墙外香(扩散现象) 捞不到的水中月,摘不到的镜中花(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平面镜。
3.有关物理知识有关的诗句,谚语,或成语
1、小小称砣压千斤——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分之一,则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倍。如果称砣的力臂很大,那么"一两拨千斤"是完全可能的,
2、破镜不能重圆——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大于几百埃),分子间的引力很小,几乎为零,所以破镜很难重圆。
3、摘不着的是镜中月 捞不着的是水中花——平面镜成的像为虚像。
4、人心齐,泰山移——如果各个分力的方向一致,则合力的大小等于各个分力的大小之和。
5、麻绳提豆腐--提不起来——在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小,则压强就大。答案补充6、真金不怕火来炼,真理不怕争辩——从金的熔点来看,虽不是最高的,但也有1068℃,而一般火焰的温度为800℃左右,由于火焰的温度小于金的熔点,所以金不能熔化。
7、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大风来临时,高空中气温迅速下降,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相当于许多三棱镜,月光通过这些"三棱镜"发生色散,形成彩色的月晕,故有 "月晕而风"之说。
础润即地面反潮,大雨来临之前,空气湿度较大,地面温度较低,靠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凝聚为小水珠,另外,地面含有的盐分容易吸附潮湿的水汽,故地面反潮预示大雨将至。
8、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人在崇山峻岭中长啸一声,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可以形成洪亮的回音,经久不息,似乎山在狂呼,谷在回音。
4.关于“物理”的诗句有哪些
关于“物理”的诗句有:
1. 乘除信物理,感慨击所逢。———年代: 宋 作者: 文天祥《彭城行》
2. 达人穷物理,嗜理如嗜炙。———年代: 宋 作者: 陈著《次韵戴成叔》
3. 事体须是为物理,人情安处是天机。———年代: 宋 作者: 邵华《首尾吟》
4. 细宗天时知物理,常将儆戒保和来。———年代: 宋 作者: 汪应辰《太上皇后合端午帖子词》
5. 细推万物理,荣谢相乘除。———年代: 宋 作者: 王炎《梅花》
6. 静坐观物理,令人添鬓丝。———年代: 宋 作者: 张嵲《杂兴》
7. 细思物理须知止,何用区区只强颜。———年代: 宋 作者: 吴芾《又登碧云亭感怀三十首》
8. 青山尽解招人醉,得失到头皆物理。———年代: 元 作者: 刘致《山坡羊·云山有意》
9. 古时君臣合,可以物理推。贤人识定分,进退固其宜。———年代: 唐 作者: 杜甫《述古三首》
10. 鸥鸟似能齐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年代: 唐 作者: 罗隐《清明日曲江怀友》
11. 无柰物理难齐。叹鱼虾苦瘦,雁鹜多肥。———年代: 元 作者: 梁寅《金菊对芙蓉 秋思》
12. 人生真苦相,物理忌孤芳。———年代: 宋 作者: 黄庭坚《次韵师厚萱草》
13. 而余昏狂不自度,欲尽物理穷毫丝。———年代: 宋 作者: 王令《原蝗》
14. 时来不自由,物理将无同。———年代: 明 作者: 唐时升《园中十首》
15. 也知物理关人事,历尽崎岖心始灰。———年代: 宋 作者: 释绍昙年代: 明 作者: 唐时升《颂古五十五首》
16. 岂伊物理变?信是土宜别。———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桐花》
5.求包含物理知识的诗句,并点明包含的是什么物理知识
1、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唐朝·李白·《早发白帝城》)
分析:前两句诗字面上意思是诗人想“一日”之内往返“千里”江陵,也就是12小时的时间要行使2000里(1000公里=1000千米)的路程。据此粗略的计算一下船速:v=s/t=1000千米/12小时≈83.33千米/时。现代的内河轮船,船速也不过10~21.6千米/时,李白乘坐的这艘船未免太快了。实际上,这正表达了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3、“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唐朝·孟浩然·《宿建德江》)
分析:诗人暮投客栈,仍然兴致勃勃观赏起夜景来。建德江的水如此清澈、平静,诗人以水为镜,皓月仿佛近在身边,今夜可以高枕无忧了。明明是“平面镜”使得天上明月“成像”在水中了。
4、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曾在《扬子江》中誓言“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这里作者以磁针石隐喻自己抗金的决心。
分析:磁体的性质之一是指南北,所以文天祥利用“磁针石指南北”的性质比喻抗金决心的坚决。这使人不由自主地想起文天祥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今人受到鼓舞,与古人情感共鸣,激发了心中深厚的爱国之情。
5、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对前一句,从物理学的角度可以理解为:花分泌的芳香油分子 加快,说明当时周边的气温突然 。
分析:诗人以优美的笔调抒发了自己对美丽大自然的钦叹,准确地描述了季节交替过程中的细节。“花气袭人”说明诗人未与花儿接触已经感到了花儿的芬芳,是由于花分泌的芳香油分子无规则的运动(扩散)引起的;周围的气温突然上升,才会感到“骤暖”。
6、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两句歌词随着著名电影《闪闪红星》早已经深入人心。请你利用物理知识分析其中的现象。
分析:“走”和“游”表示了两种不同的动作,在物理学上,叫做机械运动。竹排江中“游”,是以地面或者地面上的青山为参照物的;“青山”两岸“走”,实际上是一种拟人说法,人站在“竹排”上,如果以竹排为参照物,那么青山就是运动的了!
7、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物理知识:
“掬水月在手”是:镜面反射现象。
“弄花香满衣”是:分子扩散现象。
8、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物理知识:“飞流直下”的水的动能在增加,水的重力势能在减小
9、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
物理知识:光的反射与折射
10、人面桃花相映红
物理知识:桃花反射红光就是物体颜色的决定因素
11、闻其声而知其人
物理知识:乐音的三大特征之一的音色
12、唐朝诗人李益有一首诗叫《喜见外弟弟又言别》,其中描写道:“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从“问姓”中想起初见的“旧容”,可见声音中有一种特征让诗人唤起了十年前的记忆,这种特征是乐音的三大特征之一的音色
不知够了没?
6.关于物理的古诗、谚语、俗语12句
朝辞白帝彩云间,光的折射和反射。
千里江陵一日还,路程与时间的关系。
两岸猿声啼不住,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轻舟已过万重山,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一、古诗词中的能量知识
1. 苏轼的诗词“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诗词中涉及到能量转化情况是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2、李白诗词“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词中的瀑布蕴藏着巨大的机械能。
二、古诗词中的参照物知识
1、毛泽东的诗词“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万千河”是,其中“坐地”是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而“日行”则是相对于太阳在运动。
2、李白《望天门山》一诗中写到“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青山相对出”是以船为参照物,“孤帆日边来”是以河岸为参照物。
3、《闪闪红星》歌词中“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竹排江中游”是以大地为参照物,而“青山两岸走”是以船为参照物。
4、“昨夜一阵大风,把井吹到篱笆外面去了”。井被吹走篱笆墙外是以篱笆为参照物的。
三、古诗词中的热学和分子动理论知识
1、陆游《村居山喜》中“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诗词中“花气袭人”是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加快的结果,而温度影响分子运动的激烈程度。
2、张旭《山中留客》中“纵使晴明无雨色,乳晕深处亦沾衣”。——露的形成(液化)。
3、白居易《暮江吟》“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露的形成(液化)。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