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地球70%是陆地,30%是海洋,这个世界会怎么样?
我们都知道地球是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的星球,所以在太空之上看到的地球就是蔚蓝色的,因为海洋的面积占据大部分,那么当地球70%是陆地,30%是海洋,那世界会怎么样?
1、首先人类的住房面积绝对足够, 房价就不会这么高,也会有更多的陆地生物和种群,但也有坏处,我们会因为水资源枯竭而担心。
2、如果地球上海洋减少,陆地增多,那么海水的蒸发量不够,会导致雨水的降雨量也不够,在远离海洋的大陆上,将会造成大规模干旱,并形成沙漠。
3、倘若地球在诞生之初的时候,30%的面积留给了海洋,那么生命很可能不会太早的被孕育出来,有可能会比从前延后几亿年时间,这是因为地球的昼夜温差特别的大,地球在白天的时候会特别温暖,但是当夜晚到来时,地球没有了光照就会陷入一片寒冷之中。而不像地球遍地都是海洋时,海洋的散热能力会比陆地减缓很多。同时如果地球上真的遍地都是陆地的话,这些陆地很可能会被干旱和沙漠化覆盖,同样也是因为海水覆盖的面积太少,地球受到月球潮汐反应的限制。
4、因为没有水,就养不活这么多的人,然后接下来,全世界可能都在为水源而发生无休止的战争。这么算下来,可能人口要压缩70%的这个设想还有问题,有可能最后只变成了目前总人口的10%。很严重了想,那可能根本不会有现代文明。人类可能还要再过个几千年的封建、奴隶制 社会 。
因此,没有这么多水,真的不是闹着玩的。
千寻君来回答。
这个问题可没表面上看起来这么简单,陆地和海洋的差别不仅仅是面积,还有地形 。由于海洋的平均深度远远超过陆地的平均海拔,因此海陆互换之后的陆地都是平均海拔超过3000米的高原,原本的近海就会变成狭窄的沿海平原。 ▲海陆面积与地形互换示意图/有错误
最大的大陆将会变成“太平大陆” ,面积1.8亿平方公里,是如今亚欧大陆的3倍多,平均海拔接近4000米(太平洋的平均深度3957米), 最高的山脉是马里亚纳山脉,最高峰是马里亚纳峰,海拔11034米 。
最大的海洋将会变成“亚欧大洋”,最深的海沟就是喜马拉雅海沟,最深处8843.44米。
现在的海湾将会变成半岛,半岛将会变成海湾。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原阿拉伯海);最大的海湾是欧罗巴湾(欧洲实际上就是一个半岛);最大的岛屿是里岛(原里海),最大的湖泊是澳大利亚湖或者格陵兰湖(原格陵兰岛)。
▲太平洋海沟分布
由于太平洋的各大海沟都离大陆不远,因此海陆互换之后它们会成为高耸的海岸山脉,比如秘鲁-智利山脉、汤加-克马德克山脉、日本山脉、阿留申山脉,它们会阻挡“亚欧大洋”和“美大洋”的水汽输送, 使水汽无法深入“太平大陆”,那么太平大陆将会产生超过1亿平方公里以上的沙漠和荒漠,面积是撒哈拉大沙漠的11倍。 而且海洋面积只有地球表面积30%的话,就无法产生足够的水蒸气、季风和洋流,整个地球的降水量将会大幅减少,届时大约90%的陆地会成为不毛之地 ,地球上的耕地、草原、森林都会大幅萎缩,可居住的面积大幅缩小,到时候想养活一亿人都很困难,如果还有考虑资源分布的话影响会更大,甚至人类会迎来末日 。
南北极的状况将互换,南极会成为一个封冻起来的“南极大洋”,北极将会成为终年积雪的“北冰大陆”。
如果只是简单的将海陆面积互换的话,结果也是差不多的,地球的环境将会比现在恶劣很多。
如果简单的从陆地海洋所占的数字比例上来看,这个世界不会怎么样,无非就是陆地面积大了,可供开发建设的土地多了,但是从海洋对地球气候的影响上来看,地球会变得更加干旱,降雨量减少。 我们都知道,大自然的水资源是循环利用的,降雨过程的形成是因为地球上水资源蒸发后,在高空遇到寒流凝结成珠,再受到地球引力作用,从而降落到地球,形成地表水对植物进行灌溉。在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当中,世界上70%海洋贡献的蒸发量相当巨大,如果海洋面积减少到30%,那么蒸发量减少一半,而陆地增加一半,可能会早就更多的沙漠。 以我国南方的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四个沿海省份为例,每年夏季基本都会出现梅雨季节,而梅雨现象的形成与海洋有直接关系,随着夏季温度升高,西太平洋上空的水汽加速凝结,在地球自转、风力等因素的影响下最终形成气旋,气旋沿着南部北上,为沿岸的省份带来了丰厚的降雨,但是当海洋面积缩小,形成梅雨的概率就降低了。 再以我国青藏高原、西北地区为例,这两个地区都处在干旱地区,尤其是青藏高原因为喜马拉雅山脉的存在,受其阻挡印度洋的洋流到达不了青藏高原,故而高原降雨量很低。这里所说的洋流降雨也是指印度洋上空凝结的水汽形成的,这足以见得海洋对地球降雨的重要性,如果世界上只有30%的海洋,那么大部分的热带雨林最终都会消失。 迎关注“地理有意思”留言一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