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农业大学教务处电话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一、沈阳农业大学教务处联系电话和联系方式 沈阳农业大学教务处电话如下:教学运行为024-88487049-801、教材发行为024-88487049-802、实践教学科为024-88487048-802、考务与学籍科为024-88487048-801。
二、沈阳农业大学简介
沈阳农业大学是一所地方与中央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现任党委书记刘广林,校长陈启军。
学校坐落在沈抚同城连接带中心区域天柱山南麓,东与世界文化遗产清福陵毗邻,南与沈水浑河相望,占地面积10246亩。校园环境幽雅,风景秀丽,人文气息浓厚,教学、科研条件优越。
沈阳农业大学的办学历史可追溯到我国农业教育的始兴时期—1906年清政府设立的省立奉天农业学堂,以后经历了奉天农业大学、 东北大学 农学院和沈阳农学院几个历史时期,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调整,与 复旦大学 农学院合并组建成了新的沈阳农学院。1979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高等院校,1981年被批准为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1985年10月,更名为沈阳农业大学,邓小平同志亲自为学校题写了校名。2000年,学校由农业部所属划转为以辽宁省管理为主、辽宁省与中央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
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几代沈农人努力拼搏,开拓创新,学校的各项事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首批建设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试点高校,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开展的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今天的沈阳农业大学已成为教学和科研并举,以农业与生命科学为特色,农、理、工、经、管、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研究应用型大学。
学校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农业教育科研体系。现有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2个博士学位授予权专业,114个硕士学位授予权专业,58个本科专业;学校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3个农业部重点学科,7个辽宁省高等学校一流学科,27个辽宁省重点学科。根据科睿唯安发布的最新ESI数据显示,我校植物学与动物学首次进入全球前1%学科,农业科学持续进入全球ESI前1%学科。学校设有16个学院、4个教学部(中心、所);有包括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科技部和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在内的省级以上(含沈阳市)科学研究机构93个、基础实验室及实验教学中心19个。
建校以来,一大批海内外知名学者先后来校任教。自1990年以来,已有257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学校现有教职工1691人,其中专任教师1217人,教授189人,副教授334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27人和硕士研究生导师573人。专业教师中有院士2人,特聘院士5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等国家级青年人才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教育部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4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农业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1个,农业部“神农计划”人选2人,辽宁省“院士培养工程”人选1人,辽宁省首批高端人才引进工程1人,辽宁省攀登学者7人,特聘教授20人,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人,青年拔尖人才12人,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1个,辽宁省学科评议组成员4人,辽宁省教学名师21人。一支以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导师为骨干、以具有博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已经形成,学校具备了发展新兴学科、边缘学科和进行多学科联合科技攻关的基础和优势。
学校现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和综合改革试点专业5个,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2个,涵盖8个专业,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优秀网络课程2门,国家级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4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辽宁省优秀教学团队9个,省级特色、重点支持和转型发展、创新创业教育试点专业41个,辽宁省首批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7个,辽宁省精品课程21门,辽宁省精品资源共享课16门,辽宁省视频公开课2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4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14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2个。校内外教学实习基地176个。2000年以来,获得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本科教育教学成果奖51项,省级以上各类教学研究项目170项。
学校始终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重视教学研究和改革,着力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培养。建校以来,学校为祖国事业培养本、专科生和博士、硕士研究生13万人。我校毕业生基础扎实,爱岗敬业,在各自岗位上勤奋工作,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学校现有学生20752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13183人,全日制博士研究生746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755人,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459人,留学生432人,成人继续教育生3191人。“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发扬光大,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二、沈阳农业大学简介
沈阳农业大学是一所地方与中央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现任党委书记刘广林,校长陈启军。
学校坐落在沈抚同城连接带中心区域天柱山南麓,东与世界文化遗产清福陵毗邻,南与沈水浑河相望,占地面积10246亩。校园环境幽雅,风景秀丽,人文气息浓厚,教学、科研条件优越。
沈阳农业大学的办学历史可追溯到我国农业教育的始兴时期—1906年清政府设立的省立奉天农业学堂,以后经历了奉天农业大学、 东北大学 农学院和沈阳农学院几个历史时期,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调整,与 复旦大学 农学院合并组建成了新的沈阳农学院。1979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高等院校,1981年被批准为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1985年10月,更名为沈阳农业大学,邓小平同志亲自为学校题写了校名。2000年,学校由农业部所属划转为以辽宁省管理为主、辽宁省与中央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
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几代沈农人努力拼搏,开拓创新,学校的各项事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首批建设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试点高校,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开展的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今天的沈阳农业大学已成为教学和科研并举,以农业与生命科学为特色,农、理、工、经、管、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研究应用型大学。
学校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农业教育科研体系。现有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2个博士学位授予权专业,114个硕士学位授予权专业,58个本科专业;学校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3个农业部重点学科,7个辽宁省高等学校一流学科,27个辽宁省重点学科。根据科睿唯安发布的最新ESI数据显示,我校植物学与动物学首次进入全球前1%学科,农业科学持续进入全球ESI前1%学科。学校设有16个学院、4个教学部(中心、所);有包括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科技部和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在内的省级以上(含沈阳市)科学研究机构93个、基础实验室及实验教学中心19个。
建校以来,一大批海内外知名学者先后来校任教。自1990年以来,已有257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学校现有教职工1691人,其中专任教师1217人,教授189人,副教授334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27人和硕士研究生导师573人。专业教师中有院士2人,特聘院士5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等国家级青年人才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教育部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4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农业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1个,农业部“神农计划”人选2人,辽宁省“院士培养工程”人选1人,辽宁省首批高端人才引进工程1人,辽宁省攀登学者7人,特聘教授20人,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人,青年拔尖人才12人,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1个,辽宁省学科评议组成员4人,辽宁省教学名师21人。一支以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导师为骨干、以具有博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已经形成,学校具备了发展新兴学科、边缘学科和进行多学科联合科技攻关的基础和优势。
学校现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和综合改革试点专业5个,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2个,涵盖8个专业,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优秀网络课程2门,国家级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4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辽宁省优秀教学团队9个,省级特色、重点支持和转型发展、创新创业教育试点专业41个,辽宁省首批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7个,辽宁省精品课程21门,辽宁省精品资源共享课16门,辽宁省视频公开课2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4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14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2个。校内外教学实习基地176个。2000年以来,获得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本科教育教学成果奖51项,省级以上各类教学研究项目170项。
学校始终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重视教学研究和改革,着力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培养。建校以来,学校为祖国事业培养本、专科生和博士、硕士研究生13万人。我校毕业生基础扎实,爱岗敬业,在各自岗位上勤奋工作,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学校现有学生20752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13183人,全日制博士研究生746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755人,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459人,留学生432人,成人继续教育生3191人。“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发扬光大,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