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笔记的初级用法,一个新手的感悟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如果一个产品让用户感到麻烦,那这一定不是一个好产品。” 起初,大象给我的感觉就是麻烦,功能虽强大,但无从下手,所以仅仅作为资料收集、稍后阅读之用。当然,和很多笔记使用者一样,稍后阅读约等于永远不读,一段时间不去整理笔记,就再也不想阅读那一堆好文章了。
如果只放着不整理,那这样也就失去了笔记的初衷。索性破罐子破摔,借着转移笔记的契机,重新梳理一次自己的知识管理体系。
对于知识体系的建立,我总结了以下四个过程: 收集——整理——消化——再创造 。
大象的收集能力在于其强大第三方接口,可以轻松的将网络四散的信息整理到自己的笔记本中。本文就不在赘述如何使用印象笔记收集资料,主要介绍我是如何重新整理大象笔记的。至于消化和再创造,我也在不断学习的路上。
大象笔记的整理离不开以下四个方面:
1.笔记本
2.标签
3.标题
4.搜索
这四个要素可以说是大象的灵魂,那么我是如何利用这四个要素的呢?
大象的笔记本只能分为两个层级,这一点遭到不少用户的吐槽,但我认为,仅有的两个层级肯定是经过产品经理深思熟虑的。因此我将笔记本对应我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幸福生活和高效工作。
为了应对来自网络的剪藏、微信、微博、邮件中无法立即处理的文档,额外增加一个待处理的笔记本:收件箱。处理未整理的笔记就像处理邮件一样。
既然笔记本能分两个层级,那当然不能浪费,如果仅仅利用生活、工作、收件箱这三个笔记本可能会导致越来越多的笔记堆积在一起,所以二级目录也要充分利用起来。
收件箱作为一个待处理的角色,帮助以后更好的整理收集的信息,所以要像处理邮件一样,不要求每日,起码每周清空一次收件箱,或删除或归档或总结,一定要将那些笔记放到该放的笔记本中。
高效工作笔记本的二级目录需要根据自己实际的工作情况来分,例如,我的工作更多的是新媒体相关。
幸福生活笔记本就看个人发挥了,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各不相同,例如,我把这个笔记本分了个人提升、世界很大、善用佳软、信息备忘等几个板块,如果有扩充,依照平行原则添加即可。
笔记本的层级限制在标签里被很好的补充了,虽然标签能够无限制的树状分层(最多能添加10万个标签),但不建议一开始就那么做,只会徒增工作量。
我就是很好的例子,刚开始总想着一次就把自己的知识体系梳理完整,当看到满满的标签树状图时沾沾自喜,俨然一副大牛的样子。殊不知知识管理体系应该是不断被丰富,甚至不断产生细微变化的。那一套看似完整的知识管理体系最多只是感动自己,最后还得根据现实一步一步来。
少即是多,知识管理也要有这样断舍离的思维,没有人能一口吃成胖子。
如图,我将标签分为了四大类, 来源、知识、人物、重要
一篇笔记只能放在一个笔记本里(别提复制笔记这茬),但可以有多个标签,所以一定要勤用标签。
可以看到,目前我的标签分类层级最多只有三级,展开标签后一目了然,以后随着知识的扩充和深入,层级会越来越多,查看标签后,很容易帮助自己回忆以往学习过的内容。
一篇整理完的笔记我会根据来源、知识类打标签,如果涉及到相关的人物,例如的六神、微信公众号的CAO大、我还会打上人物标签,如果这篇笔记需要日后经常回顾的,再打上重要标签。
大象笔记里,标题同样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个清晰的标题能帮助自己迅速回忆起文章的主要内容。
很多转存的大象文章都有一个华丽的标题,当然,大部分作者的标题都能清楚的向读者传达文章的主题思想,可依旧有少部分标题党,虽然文章干货不少,但拟的标题并不能帮助自己理解和回忆文章的思想,这个时候就需要自己对文章标题进行重造了。
例如上图,这些标题都是经过改动的,符合我的记忆方式。即使过了很长时间,标题也能帮我回忆起文章的大概内容。
所以,如果需要,在整理笔记本和标签的同时,一定不要忘记拟一个简洁明了的标题。
经过笔记本、标签和标题的整理,可以很清晰的展现自己的知识管理体系了,但这不代表就用不到搜索功能了,反之,以上三者的准备,恰恰是为方便搜索做的准备。大象的高级账户有全局搜索的功能,可以搜索到PDF、word等文档中的文字,特别方便,大家可以多多尝试。
笔记只是一个工具,用好工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千万别被工具拖累,陷入恶性循环。以上仅仅是一家之言,相信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知识管理方法,不论简单复杂,适合自己就好,希望我的分享能够给你带来一定的启发,大家共同进步。
如果只放着不整理,那这样也就失去了笔记的初衷。索性破罐子破摔,借着转移笔记的契机,重新梳理一次自己的知识管理体系。
对于知识体系的建立,我总结了以下四个过程: 收集——整理——消化——再创造 。
大象的收集能力在于其强大第三方接口,可以轻松的将网络四散的信息整理到自己的笔记本中。本文就不在赘述如何使用印象笔记收集资料,主要介绍我是如何重新整理大象笔记的。至于消化和再创造,我也在不断学习的路上。
大象笔记的整理离不开以下四个方面:
1.笔记本
2.标签
3.标题
4.搜索
这四个要素可以说是大象的灵魂,那么我是如何利用这四个要素的呢?
大象的笔记本只能分为两个层级,这一点遭到不少用户的吐槽,但我认为,仅有的两个层级肯定是经过产品经理深思熟虑的。因此我将笔记本对应我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幸福生活和高效工作。
为了应对来自网络的剪藏、微信、微博、邮件中无法立即处理的文档,额外增加一个待处理的笔记本:收件箱。处理未整理的笔记就像处理邮件一样。
既然笔记本能分两个层级,那当然不能浪费,如果仅仅利用生活、工作、收件箱这三个笔记本可能会导致越来越多的笔记堆积在一起,所以二级目录也要充分利用起来。
收件箱作为一个待处理的角色,帮助以后更好的整理收集的信息,所以要像处理邮件一样,不要求每日,起码每周清空一次收件箱,或删除或归档或总结,一定要将那些笔记放到该放的笔记本中。
高效工作笔记本的二级目录需要根据自己实际的工作情况来分,例如,我的工作更多的是新媒体相关。
幸福生活笔记本就看个人发挥了,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各不相同,例如,我把这个笔记本分了个人提升、世界很大、善用佳软、信息备忘等几个板块,如果有扩充,依照平行原则添加即可。
笔记本的层级限制在标签里被很好的补充了,虽然标签能够无限制的树状分层(最多能添加10万个标签),但不建议一开始就那么做,只会徒增工作量。
我就是很好的例子,刚开始总想着一次就把自己的知识体系梳理完整,当看到满满的标签树状图时沾沾自喜,俨然一副大牛的样子。殊不知知识管理体系应该是不断被丰富,甚至不断产生细微变化的。那一套看似完整的知识管理体系最多只是感动自己,最后还得根据现实一步一步来。
少即是多,知识管理也要有这样断舍离的思维,没有人能一口吃成胖子。
如图,我将标签分为了四大类, 来源、知识、人物、重要
一篇笔记只能放在一个笔记本里(别提复制笔记这茬),但可以有多个标签,所以一定要勤用标签。
可以看到,目前我的标签分类层级最多只有三级,展开标签后一目了然,以后随着知识的扩充和深入,层级会越来越多,查看标签后,很容易帮助自己回忆以往学习过的内容。
一篇整理完的笔记我会根据来源、知识类打标签,如果涉及到相关的人物,例如的六神、微信公众号的CAO大、我还会打上人物标签,如果这篇笔记需要日后经常回顾的,再打上重要标签。
大象笔记里,标题同样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个清晰的标题能帮助自己迅速回忆起文章的主要内容。
很多转存的大象文章都有一个华丽的标题,当然,大部分作者的标题都能清楚的向读者传达文章的主题思想,可依旧有少部分标题党,虽然文章干货不少,但拟的标题并不能帮助自己理解和回忆文章的思想,这个时候就需要自己对文章标题进行重造了。
例如上图,这些标题都是经过改动的,符合我的记忆方式。即使过了很长时间,标题也能帮我回忆起文章的大概内容。
所以,如果需要,在整理笔记本和标签的同时,一定不要忘记拟一个简洁明了的标题。
经过笔记本、标签和标题的整理,可以很清晰的展现自己的知识管理体系了,但这不代表就用不到搜索功能了,反之,以上三者的准备,恰恰是为方便搜索做的准备。大象的高级账户有全局搜索的功能,可以搜索到PDF、word等文档中的文字,特别方便,大家可以多多尝试。
笔记只是一个工具,用好工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千万别被工具拖累,陷入恶性循环。以上仅仅是一家之言,相信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知识管理方法,不论简单复杂,适合自己就好,希望我的分享能够给你带来一定的启发,大家共同进步。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