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王刘恒在诛吕行动中毫无功劳,为何能继承皇位?
吕后死后,太尉周勃、丞相陈平等人联合部分刘姓宗室发动了诛吕战争,一举粉碎了诸吕势力,还把小皇帝给废了,他们认为这个皇帝不是汉惠帝的儿子。
皇位空了,那么选择谁呢?刘恒其实是在这当中没有任何功劳的,但他却继承了皇位。之所以这样,主要有两方面原因,第一是陈平、周勃与刘姓宗室互相妥协的结果。第二刘恒宽厚仁慈的名声在外,同时没有外戚力量。
当时选择新的皇帝人选主要是陈平、周勃、朱虚侯刘章以及朝中大臣。当时首推的人选是朱虚侯刘章的亲哥哥齐王刘襄,当时他带领封国的将士陈兵齐国边境,对原来握有军权的吕氏家族是一个威慑。刘襄还有一个优势,他是汉高祖刘邦的长孙,兄弟刘章平定诸吕有大功,按道理他最有资格成为新的皇帝人选。
齐王刘襄起兵时因为兵力不足,挟持了当时的琅琊王刘泽,将他的军队收为己用。刘泽是刘邦的远房堂兄弟,因为娶了吕后妹妹吕须的女儿为妻,才获封琅琊王。刘襄此举本为一举两得,即获得军队,又剪除了吕氏可能的后援,但刘泽怀恨在心。
功臣集团诛吕成功后,刘氏子孙都想当皇帝。各个诸侯带着兵来,他们都有强大的封国做后盾。一旦他们之中有人登基,功臣集团控制不住他们,一定会被打压。而刘恒深处代地,地方偏僻,防御匈奴就够忙的了,实力也不算厉害,更不富裕。这样的人为帝,功臣集团可以继续辅政,好掌控。
而且经过了吕后专权的事,大臣们都不愿意选一个有强大外戚的皇帝。刘恒的母亲薄姬没有强大的外戚,她的性格也比较宽和,不像吕后,想专权,大力提拔自家人。薄姬的亲戚都很少。这样会有一个比较稳定的环境。
朝中大臣为防止吕后擅权的局势再度出现,对于外戚防范甚严,而薄姬只有一个弟弟薄昭,此时尚未担任任何职位,因而当时朝臣之中以刘恒继位呼声最高。并且在世的皇子之中,以刘恒年岁最长,按照“立嫡立长”原则,刘恒的继承顺位无疑最高。
1.陈平、周勃与刘姓宗室互相妥协;
2.刘恒宽厚仁慈的名声在外,同时没有外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