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诺兰新作《信条》观赏性强,但“形式大于内容”?
被誉为“最伤脑筋的导演”的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新片《信条》已经在中国上映。很多来电影院看这部电影的观众都说“节奏太快”,“烧脑子”,甚至说“听不懂”。作为一部集悬疑、犯罪、动作等元素于一体的大片,《信条》的票房并没有给国内电影市场带来很大的刺激,但似乎得到了普遍的反响。
归根结底,《信条》仍是一部标准的英雄电影,但它融合了代理人、动作、犯罪和时间逆转等元素,这使得它看起来非常复杂。事实上,“英雄接到杀小人的任务,经漏乱过一系列的曲折,终于杀了小人,成功地阻止了小人局弊想做的坏事”,这仍然是一个故事逻辑。对于故事来说,发挥神秘感和解决谜题并不是一个问题。问题是解谜游戏需要奖励。对于一个故事来说,解谜的回报是其背后的精神内核,也是作者对主题的独特见解。当角色不恰当地谈论家庭缺点时,当角色没有价值观冲突和自我怀疑时,当角色说出明显与行为不一致的话语时,这个复杂的情节谜题与五高三级模拟考试没有什么不同。它唯一的功能是给你一个机会来证明你比别人更好。
在我看来,《信条》作为一部电影,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视听语言等方面来说,真的是物有所值,值得《诺兰作品》。但如果像一些观众所说的那样被誉为“杰作”,我会有所保留。诺兰总是提出一个“高概念”,然后把他融入电影。你不需要理解电影的逻辑,因为你会发现电影中的内容不是自洽的。
但只要从头到尾都专注一些,理解了男主的核心任务桐搜族是什么,基本就不会存在太大的难度。实在是想“搞懂”的,现在市面上有很多剧情分析和细节解读类的内容,大可以去看看。只是在我看来,《信条》作为一部电影,它在故事、人物、视听语言方面的表现,确实很值票价,不愧于“诺兰作品”。但要是像部分观众说的那样“神作”的赞誉,我会持保留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