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三)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 典故经过 】《三国志·蜀志·赵云传》记载:赵云是刘备部下的勇将。有一次带兵驻守汉水附近,曹操的军队,由张郃(hé)徐晃率领,猛冲而来。赵云兵少势弱,看来难以抵敌,因此有的将士主张立即下令关紧营门,以便死守。赵云不同意,反而下令敞开营门,独自提枪,挺立在大门口。
这时,曹军见赵云营中静悄悄地,不动也不乱,赵云单枪匹马,立在门口,毫无惧色,疑有大批伏兵故意引诱深入,于是停止前进,慌忙后撤。赵云发现曹军自己有些乱了,一声令下,战鼓齐鸣,喊声震天,雨点似的飞箭向曹军射去。曹军纷纷逃命,跌入汉水,死者不计其数。赵云趁此引兵追击,攻占了曹营,打了一个大胜仗。
第二天,刘备和诸葛亮一同来到赵云的营寨,看到昨天的战绩,刘备十分高兴,对诸葛亮说:“子龙一身都是胆!”
【 人物简介 】刘备,字玄德,蜀汉昭烈帝。公元221-223年在位,年号章武。涿县(今河北涿县)人。少时孤贫,与母以贩鞋、织席为业。与关羽、张飞友善。
【 解释大意 】一身是胆,形容胆量极大。
【 典故经过 】《史记·范雎传》记载:“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是说战国时秦相范雎恩怨分明,小恩小仇都要还报的意思。
《史记·淮阴侯传》也有类似的记载:韩信年轻时,在家乡淮阴(今江苏淮阴市),生活潦倒,人们都瞧不起他。读书时曾在一个亭长家里搭伙食,亭长的妻子也讨厌他,有一天,故意提前吃饭,等他去的时候,早已吃完,也不给他再煮,他只得生气走了,走到城外河边遇见一群妇女在漂洗衣服,其中有个好心肠的大娘,发现韩信饿得可怜,便主动拿饭给他吃,韩信非常感激,说道:“好妈妈,我将来一定会报答你的!”大娘说:“男子汉大丈夫怎么说出这种话来?我给你吃顿便饭,难道是为了希望得到你的报答?”韩信听了,心中更是感激。——这段故事,叫“漂母饭信”
淮阴街上有些二流子,常常拿韩信开玩笑。有一次,有个屠夫,在街上拦住韩信,当众羞辱他道:“韩信,你这小子 ,还配着刀剑,我看,你不过是个胆小鬼!你要是敢刺我一刀,就算你好汉,放你过去,否则,对不起,请从我的裤裆下爬过去!”韩信不做声,考虑了一下,弯着腰,从那人的裤裆下钻了过去。于是,满街人都笑韩信懦弱无能。这段故事叫“胯下之辱”。
后来,韩信为刘邦的大将军、左丞相,受封“楚王”时,封底就在家乡淮阴。他回到淮阴,首先找到给他吃过饭的漂母,赏她千金,报答她的“一饭之恩”。又把当时搭过伙食的那个亭长找来,赏了他一百钱,训斥了他一顿。还把那个屠夫也找来,派他当卫士长,称赞他是“壮士”
【 人物简介 】韩信,淮阴(今江苏靖江西南)人,汉初诸侯王。少时家贫,秦末农民起义战争中,初从项羽,为郎中,因屡次为项羽献策不被采用,改归刘邦,初任治粟都尉。后由萧何推荐,为大将。楚汉战争中,率兵攻占关中,破赵取齐,占据黄河下游,被刘邦封为齐王,与刘邦兵合,灭项羽于垓下(今安徽灵璧东南)。刘邦赞扬他:“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西汉建立后为淮阴侯。
【 解释大意 】一饭千金形容小恩,即使一顿饭的恩德。 也必须厚报。又作“一饭之恩”。
【 典故经过 】冯梦龙撰写道:“只笑那下路客人,空白一表人才,不识货物。”
【 人物简介 】冯梦龙,明吴县人,字犹龙,崇禛中贡生,善诗书,尤为经学,撰春秋衡诗,别本春秋大全,著《喻世明言》等书。为明代著名文学家。
【 解释大意 】一表人才,指品貌。形容人的仪表出众。
【 典故经过 】《枕中纪》记载,唐人传奇小说中说,有一位青年叫卢生,旅途中经过邯郸。住在一家客店里。道人吕翁也住在这家客店里。卢生和吕翁谈话之间,连连怨叹自己穷困的境地,吕翁便从行囊中取出一个枕头来,对卢生说:“你枕着这个枕头睡,就可以获得荣华富贵。”这时,店主人正在做饭(黄色的小米饭)。离开饭时间尚早,卢生就枕着这个枕头,先睡一会。不料睡下去,立刻做起梦来。
在梦里,他娶了清河崔府里一位高贵而美丽的小姐,为人大方,十分体面。第二年又考中“进士”,后来步步高升,做官一直做到“节度使”、“御史大夫”,还当了十年“宰相” 后来又受封“赵国公”。五个儿子都和名门望族定了亲,而且也都做了官,一共有十几个孙子,个个都聪明出众。真是子孙满堂,福禄齐全。他一直活到80多岁而终。
梦一结束,他也就醒来了。这时,才发觉原来是一场梦。店主人煮的黄粱饭还没有熟哩。卢生想想几十年的荣华富贵,竟是短暂的一梦。很觉惊异。吕翁笑道:“人生就是这样。”
元人马致远和明人苏汉英,曾根据这个故事,稍改情节,先后都写成杂剧《黄粱梦》,清代蒲松龄还将故事情节加以发展,写成《续黄粱》,“一枕黄粱”就是从上述故事而来。
【 人物简介 】卢生,唐朝陈留人,幼年家贫,好读书,是乡里有名的穷秀才。
【 解释大意 】一枕黄粱,就是一场空梦的意思,后来用以带有讽刺的意味。
【 典故经过 】《左转》记载:公元前655年,晋献公命大司空士蒍监筑浦、屈二城,士为分派公子重耳、公子夷吾去守城。公子夷吾对城筑得不坚固很不满,向晋献公回报。晋献公批评士为,士为说:“一国之内是不必另建城堡的。你叫我筑城,我不筑,是对你不敬;筑得太坚固了等于帮别人,对你是不忠呀!”回到家里,士为赋诗道:“狐裘尨葺,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三公”指晋灵公、重耳、夷吾三人。
【 人物简介 】士为,晋献公司空。
【 解释大意 】一国三公,用来泛指政权或事权不统一。
【 典故经过 】《史记·滑稽列传》记载:淳于髠(kūn),战国时齐人,滑稽多变,身材矮小,是历史上有名的矮子。但屡次出使诸侯,未受过耻辱,应变能力很强。那时,齐威王荒淫无道。常常通夜饮酒作乐。不理国事,诸侯都来侵伐,国家危在旦夕,而没有人敢进拣。淳于髡知道齐威王不仅好玩,而且爱猜谜语,便说:“威亡,我们国内有只大鸟,住在王宫里,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故?”齐威王答道:“这只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一鸣惊人!”
齐威王说了这话以后,就开始改变生活作风,并召见了个县长官72人,奖赏一人,杀了一人,还整顿兵马,加强国防,抵抗侵略。诸侯都畏惧起来,纷纷把侵夺的土地归还给齐国。
【 人物简介 】齐威王田因齐,桓公之子,即位之初,周边诸侯不断侵伐。威王励精图治,整顿吏治,任用邹忌、田忌、孙膑等人掌管内政、军事,成为当时最强大的诸侯国。
【 解释大意 】一鸣惊人,比喻平常不露声色,突然做出惊人的事情,一举而成。
【 典故经过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率数百人,在沛县民众的协助下,杀死沛县县令,沛县民众欲推荐刘邦为县令,刘邦推辞说:“现在诸侯并起,天下局势十分混乱,若不推荐能干的人为首领,必将一败涂地。”由于众人的拥护,刘邦按楚制,称沛公
【 人物简介 】汉高祖刘邦,字季,沛(江苏沛县)人,西汉的建立者,公元前202-前195年在位,定都长安(今西安市)。
【 解释大意 】一败涂地,形容惨重的失败,不堪收拾。
【 典故经过 】《前赵书·汉光文帝传》记载:汉光文帝刘渊,自幼好学,拜上党崔游为师,学习《毛诗》、《京氏易》与《马氏尚书》。尤其爱好《春秋左氏传》、《孙吴兵法》,其中不少篇目可以背诵。《史记》、《汉书》和诸子百家之书,无不综览。曾对同门生朱纪、范隆说:“吾每况书传,常鄙随(何)陆(贾)无武,绛(诸侯周勃)灌(夫)无文。道由人弘,一物之不知者,固君子之所耻也,二生遇高皇而不能建封侯之业,两公属太宗而不能开庠序之美,惜哉!”于是又学武艺,妙绝于众,猿臂善射,膂力过人。
【 人物简介 】汉光文帝刘渊,十六国时汉(前赵)建立者,304-310年在位,出生于新兴(今山西忻县),匈奴贵族。元熙五年(308年)称帝,建都平阳(山西临汾西南)。
【 解释大意 】“一物不知,君子所耻”,指一个人不但要有文,而且要有武,文武双全的意思。
【 典故经过 】《世说新语·任诞》记载:“桓子野每闻清歌,辄唤奈何!谢公闻之,曰:‘子野可谓一往有深情’!”(谢公指宰相谢安)“深情”后用为“情深”
【 人物简介 】桓伊,字叔夏,小字子野,东晋谯国泾县(今安徽宿县西南)人,与谢玄、谢琰都是淝水之战的名将。他虽是将军却也喜欢音乐,善吹笛,有“江左第一”美称。
【 解释大意 】一往情深,后人比喻对人或事物有强烈的情感,难以克制。
【 典故经过 】《后汉书·第五伦传》记载:东汉之初,有个名叫第五伦的清官,当时他的名声很不错。有一次,有人问第五伦:“像你这样,可以说是毫无私心了吗?”他说:“有个朋友,求官于我,送我一匹骏马,我虽然并没有收受,至今也没有介绍他担任什么官职,可是每逢推荐人的时候,我总要想起这个人来。还有我的侄儿生病的时候,我一夜十起 ,——一天晚上起身十来次去看他,看过后再睡,每次都未能睡得很好;我自己的儿子病了的时候,我也同样一起又一起地去看他,看过后,心里老是牵挂着,通夜不能入睡。这样看来,能说我毫无私心吗?”
【 人物简介 】第五伦,字伯鱼,历任会稽太守等官职,为人正直,办事廉明,是位有名的清官。
【 解释大意 】一夜十起,形容服侍病人体贴周到,晚上不能安心入睡。
【 典故经过 】唐代刘禹锡《浪淘沙》词:“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
【 人物简介 】刘禹锡,唐代中山人,字梦得,著名诗人,官监察御史,播州刺史,太子宾客,礼部尚书等职。
【 解释大意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个浪头没有平下去,一个浪头已掀起来了,原比喻文章写的波澜起伏。后来比喻事情在进行中波折很多,一个矛盾没有解决,另一个矛盾又接着发生了。也作“一波未平,一波已起”。
【 典故经过 】《宋史》记载:南宋大臣文天祥是个很有学问又很有气节的人。他20岁那年,进京考进士。当时朝廷腐败,贪官污吏横行霸道,百姓怨声载道。文天祥进入试堂后,挥毫疾书,大胆的揭露了朝廷的弊端,并有理有据地对皇帝进行了劝谏。文天祥的这张试卷洋洋数万字,一挥而成, 四座考官皆惊。
皇帝见了文天祥的文章,深为他的文采和讲述的道理所佩服,亲自批为状元第一名。考官王应麟也夸文天祥“忠肝如铁”。并祝贺皇帝得了一位人才。
文天祥任刑部郎后,一心报效朝廷。当元朝军队攻打南宋,直下江南时,曾派密使劝他投降,他毫不犹豫地杀了使者,表示与国家共存亡。后来他不幸被元兵俘虏,敌人劝他投降,他却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著名诗句,表示了自己宁死不屈的气概。
【 人物简介 】文天祥,南宋大臣。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理宗四年头名状元。德祐元年元军东下,次年元军逼近临安,他以右丞相兼枢密使身份出使元军谈判,遭扣留,元兵押其北上,经镇江时,他乘夜脱逃,历尽艰险,南下福州与张世杰、陆秀夫等拥立赵昰为帝。
【 解释大意 】一挥而成,形容写字、作文、作画速度极快,才思敏捷。亦作“一挥而就”。
【 典故经过 】《春秋后语》记载:有一天,卞庄子见山上出现两只老虎,他就提剑上山,要去刺死他们。馆竖子(旅馆的僮仆)劝阻他道:“且慢,那两只老虎,此刻正在争吃一头牛。他们激烈相争的结果,一定是力气较小的老虎要被咬死,力气较大的老虎也要受伤。那时你上山去,只要同一只受了伤的老虎搏斗,就容易取胜。而且只要刺死一只伤虎,就可以获得刺伤两只猛虎的美名。”卞庄子听从了他的话,后来果然轻易地一举两获。一举两获后写作“一举两得”。
【 人物简介 】卞庄子,春秋时鲁国人,力大,是有名的勇士。
【 解释大意 】一举两得,做一件事而得到两方面的好处。
【 典故经过 】《宋史·魏王廷盖传》记载:宋太宗曾就皇位继承问题征求赵普意见。赵普答道:“太祖已误,陛下岂容再误邪?”于是太宗决定传位与子。
【 人物简介 】赵普,宋初宰相。爱读《论语》,从中学到一些治国道理。任相期间辅佐宋太宗治理国家政事。一度国泰民安,国富民强。
【 解释大意 】一误再误,指第一次错了,第二次又错。形容不接受教训,屡犯错误。
这时,曹军见赵云营中静悄悄地,不动也不乱,赵云单枪匹马,立在门口,毫无惧色,疑有大批伏兵故意引诱深入,于是停止前进,慌忙后撤。赵云发现曹军自己有些乱了,一声令下,战鼓齐鸣,喊声震天,雨点似的飞箭向曹军射去。曹军纷纷逃命,跌入汉水,死者不计其数。赵云趁此引兵追击,攻占了曹营,打了一个大胜仗。
第二天,刘备和诸葛亮一同来到赵云的营寨,看到昨天的战绩,刘备十分高兴,对诸葛亮说:“子龙一身都是胆!”
【 人物简介 】刘备,字玄德,蜀汉昭烈帝。公元221-223年在位,年号章武。涿县(今河北涿县)人。少时孤贫,与母以贩鞋、织席为业。与关羽、张飞友善。
【 解释大意 】一身是胆,形容胆量极大。
【 典故经过 】《史记·范雎传》记载:“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是说战国时秦相范雎恩怨分明,小恩小仇都要还报的意思。
《史记·淮阴侯传》也有类似的记载:韩信年轻时,在家乡淮阴(今江苏淮阴市),生活潦倒,人们都瞧不起他。读书时曾在一个亭长家里搭伙食,亭长的妻子也讨厌他,有一天,故意提前吃饭,等他去的时候,早已吃完,也不给他再煮,他只得生气走了,走到城外河边遇见一群妇女在漂洗衣服,其中有个好心肠的大娘,发现韩信饿得可怜,便主动拿饭给他吃,韩信非常感激,说道:“好妈妈,我将来一定会报答你的!”大娘说:“男子汉大丈夫怎么说出这种话来?我给你吃顿便饭,难道是为了希望得到你的报答?”韩信听了,心中更是感激。——这段故事,叫“漂母饭信”
淮阴街上有些二流子,常常拿韩信开玩笑。有一次,有个屠夫,在街上拦住韩信,当众羞辱他道:“韩信,你这小子 ,还配着刀剑,我看,你不过是个胆小鬼!你要是敢刺我一刀,就算你好汉,放你过去,否则,对不起,请从我的裤裆下爬过去!”韩信不做声,考虑了一下,弯着腰,从那人的裤裆下钻了过去。于是,满街人都笑韩信懦弱无能。这段故事叫“胯下之辱”。
后来,韩信为刘邦的大将军、左丞相,受封“楚王”时,封底就在家乡淮阴。他回到淮阴,首先找到给他吃过饭的漂母,赏她千金,报答她的“一饭之恩”。又把当时搭过伙食的那个亭长找来,赏了他一百钱,训斥了他一顿。还把那个屠夫也找来,派他当卫士长,称赞他是“壮士”
【 人物简介 】韩信,淮阴(今江苏靖江西南)人,汉初诸侯王。少时家贫,秦末农民起义战争中,初从项羽,为郎中,因屡次为项羽献策不被采用,改归刘邦,初任治粟都尉。后由萧何推荐,为大将。楚汉战争中,率兵攻占关中,破赵取齐,占据黄河下游,被刘邦封为齐王,与刘邦兵合,灭项羽于垓下(今安徽灵璧东南)。刘邦赞扬他:“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西汉建立后为淮阴侯。
【 解释大意 】一饭千金形容小恩,即使一顿饭的恩德。 也必须厚报。又作“一饭之恩”。
【 典故经过 】冯梦龙撰写道:“只笑那下路客人,空白一表人才,不识货物。”
【 人物简介 】冯梦龙,明吴县人,字犹龙,崇禛中贡生,善诗书,尤为经学,撰春秋衡诗,别本春秋大全,著《喻世明言》等书。为明代著名文学家。
【 解释大意 】一表人才,指品貌。形容人的仪表出众。
【 典故经过 】《枕中纪》记载,唐人传奇小说中说,有一位青年叫卢生,旅途中经过邯郸。住在一家客店里。道人吕翁也住在这家客店里。卢生和吕翁谈话之间,连连怨叹自己穷困的境地,吕翁便从行囊中取出一个枕头来,对卢生说:“你枕着这个枕头睡,就可以获得荣华富贵。”这时,店主人正在做饭(黄色的小米饭)。离开饭时间尚早,卢生就枕着这个枕头,先睡一会。不料睡下去,立刻做起梦来。
在梦里,他娶了清河崔府里一位高贵而美丽的小姐,为人大方,十分体面。第二年又考中“进士”,后来步步高升,做官一直做到“节度使”、“御史大夫”,还当了十年“宰相” 后来又受封“赵国公”。五个儿子都和名门望族定了亲,而且也都做了官,一共有十几个孙子,个个都聪明出众。真是子孙满堂,福禄齐全。他一直活到80多岁而终。
梦一结束,他也就醒来了。这时,才发觉原来是一场梦。店主人煮的黄粱饭还没有熟哩。卢生想想几十年的荣华富贵,竟是短暂的一梦。很觉惊异。吕翁笑道:“人生就是这样。”
元人马致远和明人苏汉英,曾根据这个故事,稍改情节,先后都写成杂剧《黄粱梦》,清代蒲松龄还将故事情节加以发展,写成《续黄粱》,“一枕黄粱”就是从上述故事而来。
【 人物简介 】卢生,唐朝陈留人,幼年家贫,好读书,是乡里有名的穷秀才。
【 解释大意 】一枕黄粱,就是一场空梦的意思,后来用以带有讽刺的意味。
【 典故经过 】《左转》记载:公元前655年,晋献公命大司空士蒍监筑浦、屈二城,士为分派公子重耳、公子夷吾去守城。公子夷吾对城筑得不坚固很不满,向晋献公回报。晋献公批评士为,士为说:“一国之内是不必另建城堡的。你叫我筑城,我不筑,是对你不敬;筑得太坚固了等于帮别人,对你是不忠呀!”回到家里,士为赋诗道:“狐裘尨葺,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三公”指晋灵公、重耳、夷吾三人。
【 人物简介 】士为,晋献公司空。
【 解释大意 】一国三公,用来泛指政权或事权不统一。
【 典故经过 】《史记·滑稽列传》记载:淳于髠(kūn),战国时齐人,滑稽多变,身材矮小,是历史上有名的矮子。但屡次出使诸侯,未受过耻辱,应变能力很强。那时,齐威王荒淫无道。常常通夜饮酒作乐。不理国事,诸侯都来侵伐,国家危在旦夕,而没有人敢进拣。淳于髡知道齐威王不仅好玩,而且爱猜谜语,便说:“威亡,我们国内有只大鸟,住在王宫里,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故?”齐威王答道:“这只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一鸣惊人!”
齐威王说了这话以后,就开始改变生活作风,并召见了个县长官72人,奖赏一人,杀了一人,还整顿兵马,加强国防,抵抗侵略。诸侯都畏惧起来,纷纷把侵夺的土地归还给齐国。
【 人物简介 】齐威王田因齐,桓公之子,即位之初,周边诸侯不断侵伐。威王励精图治,整顿吏治,任用邹忌、田忌、孙膑等人掌管内政、军事,成为当时最强大的诸侯国。
【 解释大意 】一鸣惊人,比喻平常不露声色,突然做出惊人的事情,一举而成。
【 典故经过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率数百人,在沛县民众的协助下,杀死沛县县令,沛县民众欲推荐刘邦为县令,刘邦推辞说:“现在诸侯并起,天下局势十分混乱,若不推荐能干的人为首领,必将一败涂地。”由于众人的拥护,刘邦按楚制,称沛公
【 人物简介 】汉高祖刘邦,字季,沛(江苏沛县)人,西汉的建立者,公元前202-前195年在位,定都长安(今西安市)。
【 解释大意 】一败涂地,形容惨重的失败,不堪收拾。
【 典故经过 】《前赵书·汉光文帝传》记载:汉光文帝刘渊,自幼好学,拜上党崔游为师,学习《毛诗》、《京氏易》与《马氏尚书》。尤其爱好《春秋左氏传》、《孙吴兵法》,其中不少篇目可以背诵。《史记》、《汉书》和诸子百家之书,无不综览。曾对同门生朱纪、范隆说:“吾每况书传,常鄙随(何)陆(贾)无武,绛(诸侯周勃)灌(夫)无文。道由人弘,一物之不知者,固君子之所耻也,二生遇高皇而不能建封侯之业,两公属太宗而不能开庠序之美,惜哉!”于是又学武艺,妙绝于众,猿臂善射,膂力过人。
【 人物简介 】汉光文帝刘渊,十六国时汉(前赵)建立者,304-310年在位,出生于新兴(今山西忻县),匈奴贵族。元熙五年(308年)称帝,建都平阳(山西临汾西南)。
【 解释大意 】“一物不知,君子所耻”,指一个人不但要有文,而且要有武,文武双全的意思。
【 典故经过 】《世说新语·任诞》记载:“桓子野每闻清歌,辄唤奈何!谢公闻之,曰:‘子野可谓一往有深情’!”(谢公指宰相谢安)“深情”后用为“情深”
【 人物简介 】桓伊,字叔夏,小字子野,东晋谯国泾县(今安徽宿县西南)人,与谢玄、谢琰都是淝水之战的名将。他虽是将军却也喜欢音乐,善吹笛,有“江左第一”美称。
【 解释大意 】一往情深,后人比喻对人或事物有强烈的情感,难以克制。
【 典故经过 】《后汉书·第五伦传》记载:东汉之初,有个名叫第五伦的清官,当时他的名声很不错。有一次,有人问第五伦:“像你这样,可以说是毫无私心了吗?”他说:“有个朋友,求官于我,送我一匹骏马,我虽然并没有收受,至今也没有介绍他担任什么官职,可是每逢推荐人的时候,我总要想起这个人来。还有我的侄儿生病的时候,我一夜十起 ,——一天晚上起身十来次去看他,看过后再睡,每次都未能睡得很好;我自己的儿子病了的时候,我也同样一起又一起地去看他,看过后,心里老是牵挂着,通夜不能入睡。这样看来,能说我毫无私心吗?”
【 人物简介 】第五伦,字伯鱼,历任会稽太守等官职,为人正直,办事廉明,是位有名的清官。
【 解释大意 】一夜十起,形容服侍病人体贴周到,晚上不能安心入睡。
【 典故经过 】唐代刘禹锡《浪淘沙》词:“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
【 人物简介 】刘禹锡,唐代中山人,字梦得,著名诗人,官监察御史,播州刺史,太子宾客,礼部尚书等职。
【 解释大意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个浪头没有平下去,一个浪头已掀起来了,原比喻文章写的波澜起伏。后来比喻事情在进行中波折很多,一个矛盾没有解决,另一个矛盾又接着发生了。也作“一波未平,一波已起”。
【 典故经过 】《宋史》记载:南宋大臣文天祥是个很有学问又很有气节的人。他20岁那年,进京考进士。当时朝廷腐败,贪官污吏横行霸道,百姓怨声载道。文天祥进入试堂后,挥毫疾书,大胆的揭露了朝廷的弊端,并有理有据地对皇帝进行了劝谏。文天祥的这张试卷洋洋数万字,一挥而成, 四座考官皆惊。
皇帝见了文天祥的文章,深为他的文采和讲述的道理所佩服,亲自批为状元第一名。考官王应麟也夸文天祥“忠肝如铁”。并祝贺皇帝得了一位人才。
文天祥任刑部郎后,一心报效朝廷。当元朝军队攻打南宋,直下江南时,曾派密使劝他投降,他毫不犹豫地杀了使者,表示与国家共存亡。后来他不幸被元兵俘虏,敌人劝他投降,他却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著名诗句,表示了自己宁死不屈的气概。
【 人物简介 】文天祥,南宋大臣。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理宗四年头名状元。德祐元年元军东下,次年元军逼近临安,他以右丞相兼枢密使身份出使元军谈判,遭扣留,元兵押其北上,经镇江时,他乘夜脱逃,历尽艰险,南下福州与张世杰、陆秀夫等拥立赵昰为帝。
【 解释大意 】一挥而成,形容写字、作文、作画速度极快,才思敏捷。亦作“一挥而就”。
【 典故经过 】《春秋后语》记载:有一天,卞庄子见山上出现两只老虎,他就提剑上山,要去刺死他们。馆竖子(旅馆的僮仆)劝阻他道:“且慢,那两只老虎,此刻正在争吃一头牛。他们激烈相争的结果,一定是力气较小的老虎要被咬死,力气较大的老虎也要受伤。那时你上山去,只要同一只受了伤的老虎搏斗,就容易取胜。而且只要刺死一只伤虎,就可以获得刺伤两只猛虎的美名。”卞庄子听从了他的话,后来果然轻易地一举两获。一举两获后写作“一举两得”。
【 人物简介 】卞庄子,春秋时鲁国人,力大,是有名的勇士。
【 解释大意 】一举两得,做一件事而得到两方面的好处。
【 典故经过 】《宋史·魏王廷盖传》记载:宋太宗曾就皇位继承问题征求赵普意见。赵普答道:“太祖已误,陛下岂容再误邪?”于是太宗决定传位与子。
【 人物简介 】赵普,宋初宰相。爱读《论语》,从中学到一些治国道理。任相期间辅佐宋太宗治理国家政事。一度国泰民安,国富民强。
【 解释大意 】一误再误,指第一次错了,第二次又错。形容不接受教训,屡犯错误。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