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礼乐制度的表现形式,是什么样的呢?
礼乐制度起源于西周时期,由周公创建。它主要分为两部分:礼和乐。礼根据人们的不同身份分为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而音乐则是以礼的等级制度为基础,用音乐缓解社会矛盾。礼仪是重要的内部基础,而音乐是外部的表达形式。所以,礼仪系统并不仅仅指古代的传统音乐。
礼乐制度是西周时期的四大制度之一。封建制度是政治制度,井田制度是经济制度,宗族制度是社会制度,而礼乐制度是西周的文化制度。那么,为什么西周王朝的礼乐制度能够控制社会秩序,缓解社会矛盾呢?西周建立后,吸取商朝灭亡的教训,反对 "淫乐",采取了 "救乐 "措施。意思是说,不同身份的人在不同场合使用不同的音乐。例如,不同阶层的歌舞队数量规定。皇帝八夷(8864人队);诸侯六夷(66 36人队);清大夫四夷(441 16人队);士二夷(22进4小队)。
同一身份的人在不同场合使用不同的音乐。如。周天子拜神,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祭地,奏太簇,歌英忠,舞《仙池》;二君子相见,用大雅《王文》。普通百姓和奴隶是没有资格演奏和欣赏这种正式音乐的,只能听一些乡间小调。礼乐制度的等级划分后,人们按规矩入座,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社会地位,遵循礼的规则,按礼的规矩行事。
在古代,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不足,容易对自然现象进行崇拜,逐渐演变为用巫术与神沟通。风雷之声、山河之声与音乐的起源密切相关。所以音乐诞生后,人们把它和巫术魔法联系起来,以此来推测国家的命运。音乐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关系到国家的生死,所以统治者对音乐自然更加重视。因此,西周提出以礼乐治国,以礼乐划分等级,以礼乐缓解矛盾。老百姓出于无知、崇拜和恐惧,认为自己生来就是如此,不敢违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