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未来等你
展开全部
总有一些旁人所不理解的孤独,只有陌生人才能缓解。
这世上,所有的“突然想起来”,都是“一直放在心底”。
后悔了,才想改变过去;强大了,才敢对未来负责。
——刘同
我想36岁的你大概是对过去的人生有了极为清晰的认识,对过往的青春有了极为坦然的心态,才会写出这样的言语来。是啊,今年同样36岁的你,出版了这样一本书——《我在未来等你》,虚构了一个36岁的郝回归,虚构了一个17岁的刘大志,还有那一群陪伴着刘大志成长的叮当、陈小武、微笑和陈桐。这大概可以算是你送给自己的36岁的生日礼物吧。
与其说你是在用文字虚构他人的生活,倒不如说这是你真真实实地在记录自己的过去,在与过去的自己对话。在现实生活中实现不了的事情,你可以用小说来实现。正如你在“后记”里说的——我是郝回归吗?我希望自己是,我羡慕他能和过去的自己如此相处。回想过去的人生,那一件件遗憾的事,我的心情和郝回归一模一样,有懊恼有悔恨,在无数个日夜怀念“如果还能重来一次就好了”。在郝回归的世界里,我重新经历了一些事,放下了一些遗憾。
最初买这本书的时候,我并没有想过你写的是什么内容,甚至并不知道它是一本小说。当时只是偶然间在买书的时候看到有广告说你出了新书,书名还是一如既往的文艺,封面页还是一如既往的小清新。我想,既然你买了新书,我总要支持一下的,毕竟去年看的那本《向着光亮那方》好似是给我打了一番鸡血的;毕竟自第一次在《职来职往》上看到你时,就被你吸引住了;毕竟从某种程度上已经将你视为一个榜样了。
因此,我还没等到京东当当双十一打折,我就把这本书买了下来。
直到今天,才读完。
你在书里夹了一封信,信封上写道:读完全书前请勿打开。
我是一个多么有好奇心的人啊,我一翻开书看到这个,我多想打开啊。
我差点就直接从信封里取出那封信了,幸好犹豫了一分钟,克制住了。
我想,既然是你叮嘱的,那我便就听从吧。
于是,我开始来读你这本书。从“序”读到“目录”,从“目录”读到每一章节,直到后记读完,才打开这个信封。读完这封信,算是彻底读完你的这本书。
你在书中主要塑造了这样几个人物:郝回归、刘大志、叮当、陈小武、微笑和陈桐。
郝回归是36岁的刘大志。
刘大志是17岁的郝回归。
所以郝回归和刘大志其实是同一个人。
刘大志、叮当、陈小武、微笑和陈桐是高中的同学,是自小玩到大的小伙伴。
故事从一场聚会开始,36岁的郝回归,在改名以前其实叫刘大志,毕业后在当地的一所大学里任教,过着平稳的单身生活。然后这样的生活并不如他意,而周围从小玩到大的这几个好友在他看来都已经变了模样,他认为大家都已经丧失了原有的单纯和天真,他看到大家仿佛都变成了自己曾讨厌的那种人。于是他满腹踌躇,参加完聚会后,乘出租车回家时在车上偶然看到一本日记本,日记本的背面写着一个名字和电话,名字和电话的旁边还有一行字写着:如果有人捡到,请联系我。电话号码是不认识的电话号码,但名字却是自己特别熟悉的——大志。
郝回归思考了片刻,将电话拨了过去。
电话那头有人问他:如果给你一个机会改变自己的人生,你想回到什么时候?
他呵呵道:那就17岁吧。
于是故事就这样发生了。
36岁的郝回归回到了他17岁的那年。
那一年,郝回归还没有改名,仍然叫刘大志;那一年,刘大志在读高三的文科班。
36岁的郝回归回到那一年以后,成了文科班的班主任。在过往的人生里,郝回归有太多的遗憾,比如说一直没有向喜欢的女孩告白,比如说在外公离世时未能见外公最后一面,比如说因为17岁时候的自己意气用事,导致陈桐头部受伤,高考发挥失常……
于是在这整个故事脉络里,36岁的郝回归扮演的是一个关心同学,尤其是关心刘大志、叮当、微笑、陈小武和陈桐这几个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故事就这样慢慢展开开来……
在与17岁的自己相处的过程中,36岁的郝回归渐渐清除了自己对人生的困惑,也更加坦然面对36岁的自己。
在我看来,36岁的郝回归身上有90%都是你的影子,包括剩下的那几个角色,我相信在你过往的青春中肯定也有相对应的人。而郝回归的很多遗憾,也恰恰就是你自己的遗憾。
不过,幸运如你,你不仅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来弥补你的遗憾,还能将过往的记忆写成一个故事,给喜欢你的人去读。
我也算是喜欢你的一个人,在你的故事里,我也看到了过往的很多画面。但作为一个喜欢你的人,我仍然要诚实地说出,这本书确实让我有些失望。
它仅仅只是一个故事,没有多少能够吸引人的地方,没有多少能令人为之一震的地方;它某种程度上来讲更像是一篇回忆录,能够激起读者去回忆过去,怀念青春时期的美好。
或许这是你的风格,在自我的世界里书写着自己的故事。从前都只是在讲述,如今是在“虚构”他人生活。
你在序里说道:《谁的青春不迷茫》这本书在我人生里起了特别大的转折作用,让我知道原来真诚地写着自己的幼稚,也能找到同类。
是的,也是你让我知道,只要真诚地记录,总会有奇妙的事情发生。
单纯总会和单纯遇见,天真也总会和天真遇见。
整本书从开头读到结尾,内心甚是平淡,虽然认为你写的不好,但我还是读完了……
也庆幸,自己读完了。
因为读完了,才知道自己也会被书中的某些情节感动到;因为读完了,才知道这个故事的脉络其实如此清晰,从开头到结尾,也是如此完整;因为读完了,才会再一次体会到青春里的懵懂、冲动、简单和真挚。
网络上对你的书褒贬不一。支持的人说你写的好,说你终于认认真真写小说了,说希望你能将它拍成电影;不支持的人说你写的烂,说你的情节通俗,说你写的都是鸡汤。
我想你大概也并不会在意别人的看法。
毕竟你写的书,是给自己的交代,而不是给任何一个别人或者说读者一个交代。
不过是一段与自己对话的历程罢了。
哪怕你写的幼稚,哪怕你写的通俗,但总有喜欢你的人在读。
这也是一件幸福的事。
不管他人如何评价,至少你是在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且在坚持着。
我也希望,能像你这般,坚定不移地朝自己喜欢的方向走去。
这世上,所有的“突然想起来”,都是“一直放在心底”。
后悔了,才想改变过去;强大了,才敢对未来负责。
——刘同
我想36岁的你大概是对过去的人生有了极为清晰的认识,对过往的青春有了极为坦然的心态,才会写出这样的言语来。是啊,今年同样36岁的你,出版了这样一本书——《我在未来等你》,虚构了一个36岁的郝回归,虚构了一个17岁的刘大志,还有那一群陪伴着刘大志成长的叮当、陈小武、微笑和陈桐。这大概可以算是你送给自己的36岁的生日礼物吧。
与其说你是在用文字虚构他人的生活,倒不如说这是你真真实实地在记录自己的过去,在与过去的自己对话。在现实生活中实现不了的事情,你可以用小说来实现。正如你在“后记”里说的——我是郝回归吗?我希望自己是,我羡慕他能和过去的自己如此相处。回想过去的人生,那一件件遗憾的事,我的心情和郝回归一模一样,有懊恼有悔恨,在无数个日夜怀念“如果还能重来一次就好了”。在郝回归的世界里,我重新经历了一些事,放下了一些遗憾。
最初买这本书的时候,我并没有想过你写的是什么内容,甚至并不知道它是一本小说。当时只是偶然间在买书的时候看到有广告说你出了新书,书名还是一如既往的文艺,封面页还是一如既往的小清新。我想,既然你买了新书,我总要支持一下的,毕竟去年看的那本《向着光亮那方》好似是给我打了一番鸡血的;毕竟自第一次在《职来职往》上看到你时,就被你吸引住了;毕竟从某种程度上已经将你视为一个榜样了。
因此,我还没等到京东当当双十一打折,我就把这本书买了下来。
直到今天,才读完。
你在书里夹了一封信,信封上写道:读完全书前请勿打开。
我是一个多么有好奇心的人啊,我一翻开书看到这个,我多想打开啊。
我差点就直接从信封里取出那封信了,幸好犹豫了一分钟,克制住了。
我想,既然是你叮嘱的,那我便就听从吧。
于是,我开始来读你这本书。从“序”读到“目录”,从“目录”读到每一章节,直到后记读完,才打开这个信封。读完这封信,算是彻底读完你的这本书。
你在书中主要塑造了这样几个人物:郝回归、刘大志、叮当、陈小武、微笑和陈桐。
郝回归是36岁的刘大志。
刘大志是17岁的郝回归。
所以郝回归和刘大志其实是同一个人。
刘大志、叮当、陈小武、微笑和陈桐是高中的同学,是自小玩到大的小伙伴。
故事从一场聚会开始,36岁的郝回归,在改名以前其实叫刘大志,毕业后在当地的一所大学里任教,过着平稳的单身生活。然后这样的生活并不如他意,而周围从小玩到大的这几个好友在他看来都已经变了模样,他认为大家都已经丧失了原有的单纯和天真,他看到大家仿佛都变成了自己曾讨厌的那种人。于是他满腹踌躇,参加完聚会后,乘出租车回家时在车上偶然看到一本日记本,日记本的背面写着一个名字和电话,名字和电话的旁边还有一行字写着:如果有人捡到,请联系我。电话号码是不认识的电话号码,但名字却是自己特别熟悉的——大志。
郝回归思考了片刻,将电话拨了过去。
电话那头有人问他:如果给你一个机会改变自己的人生,你想回到什么时候?
他呵呵道:那就17岁吧。
于是故事就这样发生了。
36岁的郝回归回到了他17岁的那年。
那一年,郝回归还没有改名,仍然叫刘大志;那一年,刘大志在读高三的文科班。
36岁的郝回归回到那一年以后,成了文科班的班主任。在过往的人生里,郝回归有太多的遗憾,比如说一直没有向喜欢的女孩告白,比如说在外公离世时未能见外公最后一面,比如说因为17岁时候的自己意气用事,导致陈桐头部受伤,高考发挥失常……
于是在这整个故事脉络里,36岁的郝回归扮演的是一个关心同学,尤其是关心刘大志、叮当、微笑、陈小武和陈桐这几个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故事就这样慢慢展开开来……
在与17岁的自己相处的过程中,36岁的郝回归渐渐清除了自己对人生的困惑,也更加坦然面对36岁的自己。
在我看来,36岁的郝回归身上有90%都是你的影子,包括剩下的那几个角色,我相信在你过往的青春中肯定也有相对应的人。而郝回归的很多遗憾,也恰恰就是你自己的遗憾。
不过,幸运如你,你不仅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来弥补你的遗憾,还能将过往的记忆写成一个故事,给喜欢你的人去读。
我也算是喜欢你的一个人,在你的故事里,我也看到了过往的很多画面。但作为一个喜欢你的人,我仍然要诚实地说出,这本书确实让我有些失望。
它仅仅只是一个故事,没有多少能够吸引人的地方,没有多少能令人为之一震的地方;它某种程度上来讲更像是一篇回忆录,能够激起读者去回忆过去,怀念青春时期的美好。
或许这是你的风格,在自我的世界里书写着自己的故事。从前都只是在讲述,如今是在“虚构”他人生活。
你在序里说道:《谁的青春不迷茫》这本书在我人生里起了特别大的转折作用,让我知道原来真诚地写着自己的幼稚,也能找到同类。
是的,也是你让我知道,只要真诚地记录,总会有奇妙的事情发生。
单纯总会和单纯遇见,天真也总会和天真遇见。
整本书从开头读到结尾,内心甚是平淡,虽然认为你写的不好,但我还是读完了……
也庆幸,自己读完了。
因为读完了,才知道自己也会被书中的某些情节感动到;因为读完了,才知道这个故事的脉络其实如此清晰,从开头到结尾,也是如此完整;因为读完了,才会再一次体会到青春里的懵懂、冲动、简单和真挚。
网络上对你的书褒贬不一。支持的人说你写的好,说你终于认认真真写小说了,说希望你能将它拍成电影;不支持的人说你写的烂,说你的情节通俗,说你写的都是鸡汤。
我想你大概也并不会在意别人的看法。
毕竟你写的书,是给自己的交代,而不是给任何一个别人或者说读者一个交代。
不过是一段与自己对话的历程罢了。
哪怕你写的幼稚,哪怕你写的通俗,但总有喜欢你的人在读。
这也是一件幸福的事。
不管他人如何评价,至少你是在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且在坚持着。
我也希望,能像你这般,坚定不移地朝自己喜欢的方向走去。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