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论读后感

 我来答
草慧恒1
2022-07-22 · TA获得超过5756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57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73.3万
展开全部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战争论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战争论读后感1

  说到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似乎就要说说经典,什么是经典,以及如何对待经典。

  所谓经典,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经典作为名词的时候有以下两种所指:一是“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二是“各宗教宣扬教义的根本性著作”。从各国对于经典一词的定义出发思考问题,我们能够认定,凡是被称为经典的东西,应具备以下几点:历史的积淀性、广泛的认同感、文化的影响力。首先,经典之成为经典,是因为它具有历史的深厚积淀。一部刚出版的,哪怕是十分畅销、十分引人关注、切中当下热点问题的著作,充其量是畅销书,乃至是名著,但不能称之为经典。

  其次,经典之为经典,就是一个认同的结果。它依靠自身携带的思想力量,使人们对它产生一种敬畏之感。这种认同,有时虽然也受到政治强制,但主要还是源自经典内在的思想权威。第三,经典对它所处的文化领域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堪称当之无愧的经典。对待经典的态度有两种,一是经典崇拜,二是科学对待。

  在目前,我大约只能采取第一种态度。克劳塞维茨1780年生于马德堡附近的布格,很早参加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他花很多时光来比较他个人在拿破仑战争中的观察,并研究了古斯塔夫、查理士十二世以及腓特烈大帝战史,认为只有从历史的精密分析中才能导出军事原则。说明一下,我读的这部《战争论》是广西师大所谓新版,摘编的,商务印书馆是三册版,一部冗长的大作。我实在不能凭借一部摘编本,并且以这样走马观花式的阅读,得出克劳塞维茨的军事思想,以及它在军事史上就应具有的地位等等,这些都不是我所能做到的,我只有从一些段落以及别人的研究成果中了解一些他的观点。本书的主题不是战略、战术,而是“战争”本身。战争是“一种以迫使对方实现我方意志为意图的暴力行为”。

  即战争是一种暴力行为,而这种“暴力行为”只是手段,永远不可能成为目的。战争的目的是为了使敌方理解我方意图,向我方意志屈服,是“国家政策的其他手段的延续”……

战争论读后感2

  在读完鲁登道夫的《总体战》和乔良老师的《超限战》之后,今天开始读《战争论》了,这对于我来说已经是第三次翻开克劳塞维茨这本经典之作了。还记得第一次是在进入大学之初,我慕名而来,但是在翻了五六页之后,深奥难读的文字,枯燥无味的论述让我彻底打消了读下去的念头,我的第一次尝试也就这样草草结束了。

  第二次是在伊拉克战争之后,由于研究“社会化战争”这个课题的需要,我鼓足了勇气再次翻开了那本放在书柜角落,并已经落满灰尘的《战争论》,这一次我几乎是用火柴棍撑着眼皮用了一个月的时间终于把上中下三册翻了一遍。翻是翻完了,但是基本上就没有看懂,唯一的收获就是记住了一句话:“战争是政治的继续。”

  而如今我又一次翻开了它,面对长达一千多页的这本书心情是复杂的,我希望此次能够从中得到自己所需要的答案,但心里不禁有些担心自己能否坚持把它读完。读《战争论》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它需要耐心,需要毅力,需要我们用脑子去思考、去体会。书有不同类型,当然我们读书的态度也有所不同,对于《战争论》这样一本作者用了毕生心血写成的经典之作岂能想读武侠小说一样呢?

  读书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学习需要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踏实的学风,没有读书破万卷的积累,我们那里可能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呢?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下也没有绝顶的天才,人需要付出才可能得到回报。回首四年大学生活,洋洋洒洒写下了三十多万字,也有不少得以见报,小试牛刀,小小的成功心情是喜悦的。但是这仅仅是一个奋斗的开始,俗话说:“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写得多了渐渐有些江郎才尽的感觉,在研究一些深入问题的时候我才感觉有些力不从心了。

  读书是需要坚持的,学习也应该是一种习惯,静心、静心、再静心,俗话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工,现在是该磨刀的时候了,停下笔,多看书。如今在一次翻开《战争论》我也不期望能够完全将他吃透,只是希望有所收获,并希望以后看第四遍、五遍、六遍的时候每次都能有所收获。

战争论读后感3

  《战争论》,19世纪军事理论顶峰的伟大之作,可与《孙子兵法》媲美的西方经典军事著述。《战争论》是军事思想史上第一部自觉运用德国古典哲学的辩证方法系统地总结战争经验的著作,具有重要的军事学术价值。这部著作不仅奠定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军事学的基础,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科学重要理论的来源之一。

  克劳塞维茨是普鲁士军事理论家,西方近代军事理论奠基者。他先后研究了1566——1815年间所发生的130多个战例,总结了自己所经历的几次战争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写出了一部体系庞大、内容丰富的军事理论著作--《战争论》。

  非军事界的人可能没有系统地读过《战争论》,但相信大多数人对"军事是政治关系的延续"这一名言都耳熟能详,这一名言即出自《战争论》。《战争论》是克劳塞维茨对战争的观察、研究、分析的结晶。它既是一部军事理论著作,又是一部哲学著作,被誉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经典之作,对近代西方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作者克劳塞维茨,普鲁士将军,被称为研究战争而真正摸索到其主题之根本的第一人。也是采取一种对军事史的任何阶段都能适用之理论的第一人。他很早就参加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后进柏林陆军大学就读。做过拿破仑军队的战俘,一年后又投入各种战斗。1818年升任少将并担任母校校长。1830年离开军校接任炮兵训练总监。这部军事哲学书,是他把自己历史研究的成果和战争经验融合成一个完整的观念。在他突然去世后,被其遗孀在一个密封的包裹里发现。克拉塞维茨曾一再强调,他的原则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导。——“教育未来战争领袖的心灵,又或在其自我教育中提供指导,却不陪伴他走上战场”。合理的理论并不能代替富有创造性的实践。这是克劳塞维茨的一贯坚持!经过了一战、二战的炮火,尽管有作者所处时机避免不了的局限,这部书依然被世界上大多数军事院校列为经典,为世界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熟读。克劳塞维茨被认为真正触到了战争的本质,他本来就不是为了预测未来。这部书是哲学,而不是操典。——“凡事研究战争的人,不管是军人还是文人,都应该有所了解”。

战争论读后感4

  这是我第一次看军事题材的书籍。所感所悟并不多。但这次的阅读却也打破了我对军事书籍的偏见,它们并非我所想的枯燥、无味。《战争论》是克劳塞维次所著。劳塞维茨全名卡尔·菲利普·戈特弗里德·冯·克劳塞维茨,是早期德国军事理论家和军事历史家。被誉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鼻祖。因为时代所限,克劳塞维次的书籍都带有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烙印。

  《战争论》和其它军事书籍在写作方法上都大致相同,在某一场战争事件的分析上提出自己的看法。本书是作者在总结以往战争特别是拿破仑战争的基础上写成的。全书共3卷8篇124章;另约70余万字。第一篇,论战争的性质;第二篇,论战争理论;第三篇,战略概论;第四篇,战斗;第五篇,军队;第六篇,防御;第七篇,进攻(草稿);第八篇,战争计划。

  我们来分析为什么作者会以拿破仑战争为主要事实依据来写本书。“最高大的小巨人”拿破仑是在历史上、军事上都提到非常多的伟大人物,他是法国历史中最具有影响力的一位领袖。拿破仑有着卓越的军事才能,不仅在短时间内统一法国,平息了内战,其征战脚步还遍布整个欧洲,直逼现在的俄罗斯版图。狂热的作战欲望使拿破仑成功赢得两次“反法联盟”的军事打击。然而百密终有一疏,自“滑铁卢”惨败后,拿破仑再难东山再起。就作者选择拿破仑作为其论述的主要史实,笔者谈几个拙见:拿破仑无可披靡的军事才华,作者在本书文字的描述了或多或少的给我们透露了其对拿破仑的崇拜。这样一个热爱军事的人在面对优秀军事人才的时候,他的内心不免翻起崇拜,当你“爱上”你的写作对象时,你就能更好地在书中把对他的想象加以利用。

  拿破仑传奇的一身。拿破仑本身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卒,没有煊赫的家世,没有高大的身躯。他的成功全靠自身的征战所得。蒙特诺特、亚历山大、马伦哥,一系列煊赫的政绩,让拿破仑成为神话一般的领袖人物。拿破仑一生打了近百场的战役且在他政治生涯的前期的征战都属不败的神话。拿破仑一生的转折点就在滑铁卢战役。1815年6月18日在滑铁卢与英盟(威灵顿)和普鲁士(布吕歇尔) 拿破仑惨败。

  尽管该书是一部尚未完成的著作,但由于克劳塞维茨注意运用德国古典哲学的辩证法考察战争问题,因而阐发了诸如:"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等一系列在战争理论中引起一场革命的主要思想。

战争论读后感5

  一个民族的活动种类越单调,军事活动在这个民族中越可能占据重要的地位。出现军事天才的机会就越多。

  对这本书最初兴趣起源于作者与拿破仑之间的些许微妙联系。作为“军事天才”的拿破仑,他的辉煌他的落魄都为人们津津乐道,因而探索他的事业巨细也成为了我的一个小兴趣。说到战争,虽然这本战争论距离我们已有好些年份,但是,经典之所以能够成为的原因就在于,它的很多信息不因时间为转移,只要世界还存在着与当世之时共同的某一属性。

  放眼近年来的伊拉克战争,我们可以明白,战争无非是国家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战争是迫使敌人服从自我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看待战争,研究战争,战争论精心研究了战争中的一切因素,分析对当今战争理论和实践有相当大的指导借鉴作用。

  其实,处于自身的局限性,对本书最大的印象就在于本书关于人道主义的否定给予了我巨大的`冲击力。善良者希望在炮火中寻得平衡,幻想着类似电影一样可以巧妙的处理大慯之事的幸运办法,然而人道主义赋予我们的善良唯是的道德观念在战争这里往往覆于破灭,战争的实质就是如此残酷。

  不造成破坏又使对立方臣服的意志并不能冠冕堂皇的称之为战争的艺术,这也并不是军事艺术真正的发展方向。纵使此论观之甚美,但其实质是必须克服的错误思想,不能犹豫厌恶残暴这个要素就忽略其艺术本性,客观存在之物,我们需要正视。

  另一点论述与之有类似的情结,也确实让我在如此浩瀚的文字中产生了些许共鸣,既为不确定的感情因素。我们的理性告诫我们应该追求斩钉截铁的“是或不是”,我们的情感却驱使我们逗留于“大概”“也许”之间。哲学探索和逻辑推理的道理会将人引入陌生的“冰冷”世界,而侥幸的情感则带人步入偶然的幸运国度。尽管概率不定,但思维的惰性总是让人们偏至于感性的不肯定。

  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十分常见。排斥肯定,实际上是对自我规箴的逃避,将事情或事物推至“不确定论”则是为自己找到龟缩的硬壳,世界本为相对,大范围运动中确实存在多方不确定,以巨论小,言其不顺可,言其顺亦可。这就是“不确定论’者的法宝。

  一切若都定位未知,那世界则太为混沌了。

战争论读后感6

  说到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似乎就要说说经典,什么是经典,以及如何对待经典。

  所谓经典,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经典作为名词的时候有以下两种所指:一是“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二是“各宗教宣扬教义的根本性著作”。从各国对于经典一词的定义出发思考问题,我们可以认定,凡是被称为经典的东西,应具备以下几点:历史的积淀性、广泛的认同感、文化的影响力。首先,经典之成为经典,是因为它具有历史的深厚积淀。一部刚出版的,哪怕是非常畅销、非常引人关注、切中当下热点问题的著作,充其量是畅销书,乃至是名著,但不能称之为经典。其次,经典之为经典,就是一个认同的结果。它依靠自身携带的思想力量,使人们对它产生一种敬畏之感。这种认同,有时虽然也受到政治强制,但主要还是源自经典内在的思想权威。第三,经典对它所处的文化领域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堪称当之无愧的经典。对待经典的态度有两种,一是经典崇拜,二是科学对待。在目前,我大约只能采取第一种态度。克劳塞维茨1780年生于马德堡附近的布格,很早参加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他花很多时间来比较他个人在拿破仑战争中的观察,并研究了古斯塔夫、查理士十二世以及腓特烈大帝战史,认为只有从历史的精密分析中才能导出军事原则。说明一下,我读的这部《战争论》是广西师大所谓新版,摘编的,商务印书馆是三册版,一部冗长的大作。我实在不能凭借一部摘编本,并且以这样走马观花式的阅读,得出克劳塞维茨的军事思想,以及它在军事史上应该具有的地位等等,这些都不是我所能做到的,我只有从一些段落以及别人的研究成果中了解一些他的观点。本书的主题不是战略、战术,而是“战争”本身。战争是“一种以迫使对方实现我方意志为意图的暴力行为”。

  即战争是一种暴力行为,而这种“暴力行为”只是手段,永远不可能成为目的。战争的目的是为了使敌方接受我方意图,向我方意志屈服,是“国家政策的其他手段的延续”……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