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回答
展开全部
500字怎么可能评价完全部人物啊,主角就108个了啊!!
很长,可能5000字都不止,但试下~
见于茅盾的《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
原文: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
“水浒”的人物描写,向来就受到最高的评价。所谓一百单八人个个面目不同,固然不免言之过甚,但全书重要人物中至少有一打以上各有各的面目,却是事实。记得有一本笔记,杜撰了一则施耐庵如何写“水浒”的故事,大意是这样的:施耐庵先请高手画师把宋江等以下三十六人画了图像,挂在一间房内,朝夕揣摩,久而久之,此三十六人的声音笑貌在施耐庵的想像中都成熟了,然后下笔,故能栩栩如生。这一则杜撰的施耐庵的创作方法,有它的显然附会的地方,如说图像是宋江等三十六人,就是从“宣和遗事”的记述联想起来的,但是它所强调的朝夕揣摩,却有部分的真理,虽然它这说法基本上是不科学的。因为,如果写定“水浒”的,果真是施耐庵其人,那么,他在下笔之前,相对朝夕揣摩的,便该是民间流传已久的歌颂梁山泊好汉的口头文学,而不是施耐庵自己请什么高手画师所作的三十六人的图像。
个个面目不同,这是一句笼统的评语;仅仅这一句话,还不足以说明“水浒”的人物描写的特点。试举林冲、杨志、鲁达这三个人物为例。这三个人在落草以前,都是军官,都有一身好武艺,这是他们相同之处;他们三个本来都是做梦也不会想到有朝一日要落草的,然而终于落草了,可是各人落草的原因又颇不相同。为了高衙内想把林冲的老婆弄到手,于是林冲吃了冤枉官司,刺配沧州,而对这样的压迫陷害,林冲只是逆来顺受,所以在野猪林内,鲁达要杀那两个该死的解差,反被林冲劝止;到了沧州以后,林冲是安心做囚犯的了,直到高衙内又派人来害他性命,这他才杀人报仇,走上了落草的路。杨志呢,第一次为了失陷花石纲而丢官,复职不成,落魄卖刀,无意中杀了个泼皮,因此充军,不料因祸得福,又在梁中书门下做了军官,终于又因失陷了生辰纲,只得亡命江湖,落草了事。只有鲁达,他的曹遇却是“主动”的。最初为了仗义救人,军官做不成了,做了和尚,后来又为了仗义救人,连和尚也做不成了,只好落草。“水浒”从这三个人的不同的遭遇中刻划了三个人的性格。不但如此,“水浒”又从这三个人的不同的思想意识上表示出三个人之不同遭遇的必然性。杨志一心想做官,“博个封妻荫子”,结果是赔尽小心,依然落得一场空。林冲安分守己,逆来顺受,结果被逼得无处容身。只有鲁达,一无顾虑,敢作敢为,也就不曾吃过亏。对于杨志,我们虽可怜其遭遇,却鄙薄其为人;对于林冲,我们既寄以满腔的同情,却又深惜其认识不够;对于鲁达,我们却除了赞叹,别无可言。“水浒”就是这样通过了绚烂的形象使我们对于这三个人发生了不同的感情。不但如此,“水浒”又从这三个人的思想意识上说明了这三个人出身于不同的阶层。杨志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所以一心不忘做官,“封妻荫子”,只要有官做,梁中书也是他的好上司。林冲出自枪棒教师的家庭,是属于小资产阶级的技术人员,他有正义感,但苟安于现状,非被逼到走头无路,下不来决心。至于鲁达,无亲无故,一条光棍,也没有产业,光景是贫农或手艺匠出身而由行伍提升的军官。“水浒”并没叙述这三人的出身(只在杨志口中自己表白是将门之后),但是在描写这三个人的性格时,处处都扣紧了他们的阶级成份。
因此,我们可以说,善于从阶级意识去描写人物的立身行事,是“水浒”的人物描写的最大一个特点。
其次,“水浒”人物描写的又一特点便是关于人物的一切都由人物本身的行动去说明,作者绝不下一按语。仍以林冲等三人为例,这三个人物出场的当儿,都是在别人事件的中间骤然出现的;鲁达的出场在史进寻找王教头的事件中,林冲的出场在鲁达演习武艺的时候,而杨志的出场则在林冲觅取投名状的当儿。这三个人物出场之时,除了简短的容貌描写而外,别无一言介绍他们的身世,自然更无一言叙述他们的品性了;所有他们的身世和品性都是在他们的后来的行动中逐渐点明,直到他们的主要故事完了的时候,这才使我们全部认清了他们的身世和性格。这就好比一人远远而来,最初我们只看到他穿的是长衣或短褂,然后又看清了他是肥是瘦,然后又看清了他是方脸或圆脸,最后,这才看清了他的眉目乃至声音笑貌:这时候,我们算把他全部看清了。“水浒”写人物,用的就是这样的由远渐近的方法,故能引人入胜,非常生动。
“水浒”的人物描写就说到这里为止罢。下面再略谈“水浒”的结构。
从全书看来,“水浒”的结构不是有机的结构,我们可以把若干主要人物的故事分别编为各自独立的短篇或中篇而无割裂之感。但是,从一个人物的故事看来,“水浒”的结构是严密的,甚至也是有机的。在这一点上,足可证明“水浒”当其尚为口头文学的时候是同一母题而各自独立的许多故事。
这些各自独立、自成整体的故事,在结构上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大概而言,第一,故事的发展,前后勾联,一步紧一步,但又疏密相间,摇曳多姿。第二,善于运用变化错综的手法,避免平铺直叙。试以林冲的故事为例。林冲故事,从岳庙烧香到水泊落草,一共有五回书,故事一开始就提出那个决定了林冲命运的问题,从此步步向顶点发展,但这根发展的线不是垂直的一味紧下去的,而是曲折的,一松一紧的;判决充军沧州,是整个故事中间的一个大段落,可不是顶点,顶点是上梁山,但林冲故事也就于此结束。在这五回书中,行文方面,竭尽腾挪跌宕的能事,使读者忽而愤怒,忽而破涕为笑,刚刚代林冲高兴过,又马上为他担忧。甚至故事中的小插曲(如林冲路遇柴进及与洪教头比武)也不是平铺直叙的。这一段文字,先写林冲到柴进庄上,柴进不在,林冲失望而去,却于路上又碰到了柴进(柴进出场这一段文字写得有声有色),后来与洪教头比武。林冲比武这小段的描写,首尾不过千余字,可是,写得多么错综而富于变化。说要比武了,却又不比,先吃酒,当真开始比武了,却又半真(洪教头方面)半假(林冲方面),于是柴进使银子叫解差开枷,又用大锭银作注,最后是真比,只百余字就结束了;但这百余字真是简洁遒劲,十分形象地写出了林冲武艺的高强。这一小段千余字,还把柴进和洪教头两人的面目也刻划出来了,笔墨之经济,达到了极点。再看杨志的故事。杨志的故事一共只有三回书,一万五六千字,首尾三大段落:卖刀,得官,失陷生辰纲。在结构上,杨志的故事和林冲的故事是不同的。林冲故事先提出全篇主眼,然后一步紧一步向顶点发展,杨志故事却是把失意、得志、幻灭这三部曲概括了杨志的求官之梦,从结构上看,高潮在中段。在权贵高俅那里,杨志触了霉头,但在另一权贵梁中书那里,杨志却一开始就受到提拔,似乎可以一帆风顺了,但在权贵门下做奴才也并不容易。奴才中间有派别,经常互相倾轧。梁中书用人不专,注定了杨志的幻灭。同时也就注定了黄泥岚上杨志一定要失败。故事发展的逻辑是这样的,但小说结构发展的逻辑却从一连串的一正一反螺旋式的到达顶点。杨志一行人还没出发,吴用他们已经布好了圈套,这在书中是明写的;与之对照的,便是杨志的精明的对策。读者此时急要知道的,是吴用等对于此十万贯金珠究竟是“软取”呢还是“硬取”?如果“软取”,又怎样瞒过杨志那精明的眼光?这谜底,直到故事终了时揭晓,结构上的纵横开合,便是这样造成的。
以上是对于“水浒”的人物和结构的一点粗浅的意见。如果要从“水浒”学习,这些是值得学习的地方。自然,“水浒”也还有许多优点值得我们学习。例如人物的对白中常用当时民间的口头语,因而使得我们如闻其声;又如动作的描写,只用很少几个字,就做到了形象鲜明,活跃在纸上……这些都应该学习,但是从大处看,应当作为学习的主要对象的,还是它的人物描写和结构。在这上头,我的偏见,以为“水浒”双“红楼梦”强些。虽然在全书整个结构上看来,“红楼梦”比“水浒”更近于有机的结构,但以某一人物的故事作为独立短篇而言,如上所述,“水浒”结构也是有机的。
————————————————————————————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试题库
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
1.下列加黑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撰写zhuàn 揣摩chuāi 解差jiè
B.摇曳yè 行伍háng 倾轧yà
C.鄙薄báo 绚烂xuàn 稗官bì
D.渣滓zī 封妻荫子yìng 沽酒 gū
2.下列加黑的字或词书写正确、解释也正确的一项是( )
A.走头无路(到头了) 栩栩如生(生动活泼的样子)
杜撰(虚构;无根据地编造) 言之过甚(很、极)
B.摇曳多姿(摇荡) 苟安(只顾眼前,暂且偷安)
留传已久(传下来或传播开) 偏见(偏于一方的见解)
C.朝夕揣摩(长时间地思考推求) 引人入胜(佳境)
腾挪跌宕(富于变化) 幻灭(幻想的希望)
D.落魄(穷困失意) 仗义(主持正义或讲义气)
搏个封妻荫子(取得) 平板(平淡死板)
3.下列四句中标点符号有错的一句是( )
A.《水浒》并没叙述这三人的出身(只在杨志口中自己表白是将门之后),但是在描写这三个人的性格时,处处都扣紧了他们的阶级成分。
B.甚至故事中的小插曲(如林冲路遇柴进及与洪教头比武)也不是平铺直叙的。
C.杨志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所以一心不忘做官,“封妻荫子”,只要有官做,梁中书也是他的好上司。
D.杨志的故事一共只有三回书,一万五六千字,首尾三大段落:卖刀、得官、失陷生辰纲。
4.在□处填写的关联词语最为合适的一项是( )
林冲比武这小段的插写,首尾不过千余字,□,写得多么错综而富于变化。说要比武了,□又不比,先吃酒,当真开始比武了,□半真(洪教头方面)半假(林冲方面),□柴进使银子叫解差开枷,□用大锭银作注,最后是真比,只百余字就结束了。
A.可是 却 却又 于是 又
B.可是 却 却 因此 还
C.但是 却 可 于是 又
D.但是 可 却又 于是 还
5.以下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文学评论的开头,先介绍一则关于《水浒》创作的民间传说,是为了强调《水浒》人物描写的艺术成就是早有定论的,从而引出论题,为表明自己的观点打下伏笔。
B.“这一杜撰的施耐庵的创作方法,有它的显然附会的地方,如说图像是宋江等三十六人,就是从《宣和遗事》的记述联想起来的,但是它所强调的朝夕揣摩,却有部分的真理,虽然它这说法基本上是不科学的。”这个复句中的三个“它”指代的都是“杜撰的施耐庵的创作方法”;“但是”以后的这个分句是一个倒置的转折复句,倒置的作用在于突出“它所强调的朝夕揣摩,却有部分的真理”。
C.“因此,我们可以说,善于从阶级意识去描写人物的立身行事,是《水浒》的人物描写的最大一个特点。”这段文字独立成段,是对上段内容的概括总结。“因此”是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我们可以说”是插说成分,全句为一个因果复句。
D.“在这上头,我的偏见,以为《水浒》比《红楼梦》强些;虽然在全书整个结构上看来,《红楼梦》比《水浒》更近于有机的结构,但以某一人物的故事作为独立短篇而言,如上所述,《水浒》结构也是有机的。”“虽然”以后的分句是一个转折复句,语意重点在说明《水浒》结构的有机性。作者自称“偏见”,既表明自我见解的独特,又体现了名家的谦虚谨慎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二、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6~9题。
……而对这样的压迫陷害, ① 只是逆来顺受,所以在野猪林内, ② 要杀那两个该死的解差,反被 ③ 劝止;到了沧州以后, ④ 是安心做囚犯的了,直到 ⑤ 又派人来害他性命,这他才杀人报仇,走上了落草的路。 ⑥ 呢,因为失陷花石纲而丢官,复职不成,落魄卖刀,无意中杀了个泼皮,因此充军,不料因祸得福,又在 ⑦ 门下做了军官,终于又因失陷了生辰纲,只得亡命江湖,落草了事。只有 ⑧ ,他的遭遇却是“主动”的。最初为了仗义救人,军官做不成了,做了和尚;后来又为了仗义救人,连和尚也做不成了,只好落草。
6.填在横线上的相应的人物是
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④______
⑤______⑥______⑦______⑧_____
7.“因为”带出的是表示原因的分句,和它相应的结果应该是( )
A.丢官 B.丢官,复职不成
C.丢官,复职不成,落魄卖刀 D.充军
8.“因此”带出的是表示结果的分句,和它相应的原因应该是( )
A.失陷花石纲
B.复职不成,落魄卖刀
C.无意中杀了个泼皮
D.失陷花石纲而丢官,复职不成,落魄卖刀,无意中杀了个泼皮
9.与上文衔接得最好的一项是( )
A.这三个人在落草以前,都是军官,都有一身好武艺,这是他们的相同之处。
B.他们三个本来都是做梦也不会想到有朝一日要落草的,然而终于都落草了。
C.《水浒》就这样写出了三个人的不同遭遇和落草的不同原因。
D.《水浒》从这三个人的不同遭遇中刻画了三个人的性格。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0~12题。
其次,《水浒》人物描写的又一特点便是关于人物的一切都由人物本身的行动去说明,作者绝不下一□□。仍以林冲等三人为例,这三个人物出场的当儿,都是在别人事件的中间□□出现的;鲁达的出场在史进寻找王教头的事件中,林冲的出场在鲁达演习武艺的时候,而杨志的出场则在林冲觅取投名状的当儿。这三个人物出场之时,除了□□的容貌描写而外,别无一言介绍他们的身世,自然更无一言叙述他们的品性了;所有他们身世和品性都是在他们后来的□□中逐渐点明,直到他们的主要故事完了的时候,我们才全部认清了他们的身世和性格,这就好比一个人远远而来,最初我们只看到他穿的是长衣或短褂,然后又看清了他是肥是瘦,然后又看清了他是方脸或圆脸,最后,这才看清了他的眉目乃至音容笑貌:这时候,我们算把他全部看清了。《水浒》写人物,用的就是这样的________的方法,故能引人入胜,非常生动。
10.填入文中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按语 骤然 简短 行动 B.按语 忽然 简便 行事
C.定语 骤然 简捷 行为 D.评语 突然 简短 行动
11.文中最后一句的横线上应填入概括《水浒》描写人物方法的结论性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肖像描写 B.行动描写 C.先概貌后局部 D.由远而近
12.这段文字的论证方法是_______。
三、写作。
13.读闻一多的《七子之歌·澳门》,就它的思想内容或艺术特色写一段300字左右的评论。
七子之歌·澳门
闻一多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14.参照《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的写法,以《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人物和结构》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学评论。
要求:人物,应以林冲为主;结构,可围绕林冲性格发展来评论。
参考答案
1.B 2.C 3.C 4.A 5.C
6.①林冲 ②鲁达 ③林冲 ④林冲 ⑤高衙内 ⑥杨志 ⑦梁中书 ⑧鲁达
7.A 8.C 9.D 10.A 11.D
12.例证,比喻论证 13.(略)14.(略)
很长,可能5000字都不止,但试下~
见于茅盾的《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
原文: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
“水浒”的人物描写,向来就受到最高的评价。所谓一百单八人个个面目不同,固然不免言之过甚,但全书重要人物中至少有一打以上各有各的面目,却是事实。记得有一本笔记,杜撰了一则施耐庵如何写“水浒”的故事,大意是这样的:施耐庵先请高手画师把宋江等以下三十六人画了图像,挂在一间房内,朝夕揣摩,久而久之,此三十六人的声音笑貌在施耐庵的想像中都成熟了,然后下笔,故能栩栩如生。这一则杜撰的施耐庵的创作方法,有它的显然附会的地方,如说图像是宋江等三十六人,就是从“宣和遗事”的记述联想起来的,但是它所强调的朝夕揣摩,却有部分的真理,虽然它这说法基本上是不科学的。因为,如果写定“水浒”的,果真是施耐庵其人,那么,他在下笔之前,相对朝夕揣摩的,便该是民间流传已久的歌颂梁山泊好汉的口头文学,而不是施耐庵自己请什么高手画师所作的三十六人的图像。
个个面目不同,这是一句笼统的评语;仅仅这一句话,还不足以说明“水浒”的人物描写的特点。试举林冲、杨志、鲁达这三个人物为例。这三个人在落草以前,都是军官,都有一身好武艺,这是他们相同之处;他们三个本来都是做梦也不会想到有朝一日要落草的,然而终于落草了,可是各人落草的原因又颇不相同。为了高衙内想把林冲的老婆弄到手,于是林冲吃了冤枉官司,刺配沧州,而对这样的压迫陷害,林冲只是逆来顺受,所以在野猪林内,鲁达要杀那两个该死的解差,反被林冲劝止;到了沧州以后,林冲是安心做囚犯的了,直到高衙内又派人来害他性命,这他才杀人报仇,走上了落草的路。杨志呢,第一次为了失陷花石纲而丢官,复职不成,落魄卖刀,无意中杀了个泼皮,因此充军,不料因祸得福,又在梁中书门下做了军官,终于又因失陷了生辰纲,只得亡命江湖,落草了事。只有鲁达,他的曹遇却是“主动”的。最初为了仗义救人,军官做不成了,做了和尚,后来又为了仗义救人,连和尚也做不成了,只好落草。“水浒”从这三个人的不同的遭遇中刻划了三个人的性格。不但如此,“水浒”又从这三个人的不同的思想意识上表示出三个人之不同遭遇的必然性。杨志一心想做官,“博个封妻荫子”,结果是赔尽小心,依然落得一场空。林冲安分守己,逆来顺受,结果被逼得无处容身。只有鲁达,一无顾虑,敢作敢为,也就不曾吃过亏。对于杨志,我们虽可怜其遭遇,却鄙薄其为人;对于林冲,我们既寄以满腔的同情,却又深惜其认识不够;对于鲁达,我们却除了赞叹,别无可言。“水浒”就是这样通过了绚烂的形象使我们对于这三个人发生了不同的感情。不但如此,“水浒”又从这三个人的思想意识上说明了这三个人出身于不同的阶层。杨志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所以一心不忘做官,“封妻荫子”,只要有官做,梁中书也是他的好上司。林冲出自枪棒教师的家庭,是属于小资产阶级的技术人员,他有正义感,但苟安于现状,非被逼到走头无路,下不来决心。至于鲁达,无亲无故,一条光棍,也没有产业,光景是贫农或手艺匠出身而由行伍提升的军官。“水浒”并没叙述这三人的出身(只在杨志口中自己表白是将门之后),但是在描写这三个人的性格时,处处都扣紧了他们的阶级成份。
因此,我们可以说,善于从阶级意识去描写人物的立身行事,是“水浒”的人物描写的最大一个特点。
其次,“水浒”人物描写的又一特点便是关于人物的一切都由人物本身的行动去说明,作者绝不下一按语。仍以林冲等三人为例,这三个人物出场的当儿,都是在别人事件的中间骤然出现的;鲁达的出场在史进寻找王教头的事件中,林冲的出场在鲁达演习武艺的时候,而杨志的出场则在林冲觅取投名状的当儿。这三个人物出场之时,除了简短的容貌描写而外,别无一言介绍他们的身世,自然更无一言叙述他们的品性了;所有他们的身世和品性都是在他们的后来的行动中逐渐点明,直到他们的主要故事完了的时候,这才使我们全部认清了他们的身世和性格。这就好比一人远远而来,最初我们只看到他穿的是长衣或短褂,然后又看清了他是肥是瘦,然后又看清了他是方脸或圆脸,最后,这才看清了他的眉目乃至声音笑貌:这时候,我们算把他全部看清了。“水浒”写人物,用的就是这样的由远渐近的方法,故能引人入胜,非常生动。
“水浒”的人物描写就说到这里为止罢。下面再略谈“水浒”的结构。
从全书看来,“水浒”的结构不是有机的结构,我们可以把若干主要人物的故事分别编为各自独立的短篇或中篇而无割裂之感。但是,从一个人物的故事看来,“水浒”的结构是严密的,甚至也是有机的。在这一点上,足可证明“水浒”当其尚为口头文学的时候是同一母题而各自独立的许多故事。
这些各自独立、自成整体的故事,在结构上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大概而言,第一,故事的发展,前后勾联,一步紧一步,但又疏密相间,摇曳多姿。第二,善于运用变化错综的手法,避免平铺直叙。试以林冲的故事为例。林冲故事,从岳庙烧香到水泊落草,一共有五回书,故事一开始就提出那个决定了林冲命运的问题,从此步步向顶点发展,但这根发展的线不是垂直的一味紧下去的,而是曲折的,一松一紧的;判决充军沧州,是整个故事中间的一个大段落,可不是顶点,顶点是上梁山,但林冲故事也就于此结束。在这五回书中,行文方面,竭尽腾挪跌宕的能事,使读者忽而愤怒,忽而破涕为笑,刚刚代林冲高兴过,又马上为他担忧。甚至故事中的小插曲(如林冲路遇柴进及与洪教头比武)也不是平铺直叙的。这一段文字,先写林冲到柴进庄上,柴进不在,林冲失望而去,却于路上又碰到了柴进(柴进出场这一段文字写得有声有色),后来与洪教头比武。林冲比武这小段的描写,首尾不过千余字,可是,写得多么错综而富于变化。说要比武了,却又不比,先吃酒,当真开始比武了,却又半真(洪教头方面)半假(林冲方面),于是柴进使银子叫解差开枷,又用大锭银作注,最后是真比,只百余字就结束了;但这百余字真是简洁遒劲,十分形象地写出了林冲武艺的高强。这一小段千余字,还把柴进和洪教头两人的面目也刻划出来了,笔墨之经济,达到了极点。再看杨志的故事。杨志的故事一共只有三回书,一万五六千字,首尾三大段落:卖刀,得官,失陷生辰纲。在结构上,杨志的故事和林冲的故事是不同的。林冲故事先提出全篇主眼,然后一步紧一步向顶点发展,杨志故事却是把失意、得志、幻灭这三部曲概括了杨志的求官之梦,从结构上看,高潮在中段。在权贵高俅那里,杨志触了霉头,但在另一权贵梁中书那里,杨志却一开始就受到提拔,似乎可以一帆风顺了,但在权贵门下做奴才也并不容易。奴才中间有派别,经常互相倾轧。梁中书用人不专,注定了杨志的幻灭。同时也就注定了黄泥岚上杨志一定要失败。故事发展的逻辑是这样的,但小说结构发展的逻辑却从一连串的一正一反螺旋式的到达顶点。杨志一行人还没出发,吴用他们已经布好了圈套,这在书中是明写的;与之对照的,便是杨志的精明的对策。读者此时急要知道的,是吴用等对于此十万贯金珠究竟是“软取”呢还是“硬取”?如果“软取”,又怎样瞒过杨志那精明的眼光?这谜底,直到故事终了时揭晓,结构上的纵横开合,便是这样造成的。
以上是对于“水浒”的人物和结构的一点粗浅的意见。如果要从“水浒”学习,这些是值得学习的地方。自然,“水浒”也还有许多优点值得我们学习。例如人物的对白中常用当时民间的口头语,因而使得我们如闻其声;又如动作的描写,只用很少几个字,就做到了形象鲜明,活跃在纸上……这些都应该学习,但是从大处看,应当作为学习的主要对象的,还是它的人物描写和结构。在这上头,我的偏见,以为“水浒”双“红楼梦”强些。虽然在全书整个结构上看来,“红楼梦”比“水浒”更近于有机的结构,但以某一人物的故事作为独立短篇而言,如上所述,“水浒”结构也是有机的。
————————————————————————————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试题库
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
1.下列加黑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撰写zhuàn 揣摩chuāi 解差jiè
B.摇曳yè 行伍háng 倾轧yà
C.鄙薄báo 绚烂xuàn 稗官bì
D.渣滓zī 封妻荫子yìng 沽酒 gū
2.下列加黑的字或词书写正确、解释也正确的一项是( )
A.走头无路(到头了) 栩栩如生(生动活泼的样子)
杜撰(虚构;无根据地编造) 言之过甚(很、极)
B.摇曳多姿(摇荡) 苟安(只顾眼前,暂且偷安)
留传已久(传下来或传播开) 偏见(偏于一方的见解)
C.朝夕揣摩(长时间地思考推求) 引人入胜(佳境)
腾挪跌宕(富于变化) 幻灭(幻想的希望)
D.落魄(穷困失意) 仗义(主持正义或讲义气)
搏个封妻荫子(取得) 平板(平淡死板)
3.下列四句中标点符号有错的一句是( )
A.《水浒》并没叙述这三人的出身(只在杨志口中自己表白是将门之后),但是在描写这三个人的性格时,处处都扣紧了他们的阶级成分。
B.甚至故事中的小插曲(如林冲路遇柴进及与洪教头比武)也不是平铺直叙的。
C.杨志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所以一心不忘做官,“封妻荫子”,只要有官做,梁中书也是他的好上司。
D.杨志的故事一共只有三回书,一万五六千字,首尾三大段落:卖刀、得官、失陷生辰纲。
4.在□处填写的关联词语最为合适的一项是( )
林冲比武这小段的插写,首尾不过千余字,□,写得多么错综而富于变化。说要比武了,□又不比,先吃酒,当真开始比武了,□半真(洪教头方面)半假(林冲方面),□柴进使银子叫解差开枷,□用大锭银作注,最后是真比,只百余字就结束了。
A.可是 却 却又 于是 又
B.可是 却 却 因此 还
C.但是 却 可 于是 又
D.但是 可 却又 于是 还
5.以下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文学评论的开头,先介绍一则关于《水浒》创作的民间传说,是为了强调《水浒》人物描写的艺术成就是早有定论的,从而引出论题,为表明自己的观点打下伏笔。
B.“这一杜撰的施耐庵的创作方法,有它的显然附会的地方,如说图像是宋江等三十六人,就是从《宣和遗事》的记述联想起来的,但是它所强调的朝夕揣摩,却有部分的真理,虽然它这说法基本上是不科学的。”这个复句中的三个“它”指代的都是“杜撰的施耐庵的创作方法”;“但是”以后的这个分句是一个倒置的转折复句,倒置的作用在于突出“它所强调的朝夕揣摩,却有部分的真理”。
C.“因此,我们可以说,善于从阶级意识去描写人物的立身行事,是《水浒》的人物描写的最大一个特点。”这段文字独立成段,是对上段内容的概括总结。“因此”是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我们可以说”是插说成分,全句为一个因果复句。
D.“在这上头,我的偏见,以为《水浒》比《红楼梦》强些;虽然在全书整个结构上看来,《红楼梦》比《水浒》更近于有机的结构,但以某一人物的故事作为独立短篇而言,如上所述,《水浒》结构也是有机的。”“虽然”以后的分句是一个转折复句,语意重点在说明《水浒》结构的有机性。作者自称“偏见”,既表明自我见解的独特,又体现了名家的谦虚谨慎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二、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6~9题。
……而对这样的压迫陷害, ① 只是逆来顺受,所以在野猪林内, ② 要杀那两个该死的解差,反被 ③ 劝止;到了沧州以后, ④ 是安心做囚犯的了,直到 ⑤ 又派人来害他性命,这他才杀人报仇,走上了落草的路。 ⑥ 呢,因为失陷花石纲而丢官,复职不成,落魄卖刀,无意中杀了个泼皮,因此充军,不料因祸得福,又在 ⑦ 门下做了军官,终于又因失陷了生辰纲,只得亡命江湖,落草了事。只有 ⑧ ,他的遭遇却是“主动”的。最初为了仗义救人,军官做不成了,做了和尚;后来又为了仗义救人,连和尚也做不成了,只好落草。
6.填在横线上的相应的人物是
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④______
⑤______⑥______⑦______⑧_____
7.“因为”带出的是表示原因的分句,和它相应的结果应该是( )
A.丢官 B.丢官,复职不成
C.丢官,复职不成,落魄卖刀 D.充军
8.“因此”带出的是表示结果的分句,和它相应的原因应该是( )
A.失陷花石纲
B.复职不成,落魄卖刀
C.无意中杀了个泼皮
D.失陷花石纲而丢官,复职不成,落魄卖刀,无意中杀了个泼皮
9.与上文衔接得最好的一项是( )
A.这三个人在落草以前,都是军官,都有一身好武艺,这是他们的相同之处。
B.他们三个本来都是做梦也不会想到有朝一日要落草的,然而终于都落草了。
C.《水浒》就这样写出了三个人的不同遭遇和落草的不同原因。
D.《水浒》从这三个人的不同遭遇中刻画了三个人的性格。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0~12题。
其次,《水浒》人物描写的又一特点便是关于人物的一切都由人物本身的行动去说明,作者绝不下一□□。仍以林冲等三人为例,这三个人物出场的当儿,都是在别人事件的中间□□出现的;鲁达的出场在史进寻找王教头的事件中,林冲的出场在鲁达演习武艺的时候,而杨志的出场则在林冲觅取投名状的当儿。这三个人物出场之时,除了□□的容貌描写而外,别无一言介绍他们的身世,自然更无一言叙述他们的品性了;所有他们身世和品性都是在他们后来的□□中逐渐点明,直到他们的主要故事完了的时候,我们才全部认清了他们的身世和性格,这就好比一个人远远而来,最初我们只看到他穿的是长衣或短褂,然后又看清了他是肥是瘦,然后又看清了他是方脸或圆脸,最后,这才看清了他的眉目乃至音容笑貌:这时候,我们算把他全部看清了。《水浒》写人物,用的就是这样的________的方法,故能引人入胜,非常生动。
10.填入文中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按语 骤然 简短 行动 B.按语 忽然 简便 行事
C.定语 骤然 简捷 行为 D.评语 突然 简短 行动
11.文中最后一句的横线上应填入概括《水浒》描写人物方法的结论性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肖像描写 B.行动描写 C.先概貌后局部 D.由远而近
12.这段文字的论证方法是_______。
三、写作。
13.读闻一多的《七子之歌·澳门》,就它的思想内容或艺术特色写一段300字左右的评论。
七子之歌·澳门
闻一多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14.参照《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的写法,以《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人物和结构》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学评论。
要求:人物,应以林冲为主;结构,可围绕林冲性格发展来评论。
参考答案
1.B 2.C 3.C 4.A 5.C
6.①林冲 ②鲁达 ③林冲 ④林冲 ⑤高衙内 ⑥杨志 ⑦梁中书 ⑧鲁达
7.A 8.C 9.D 10.A 11.D
12.例证,比喻论证 13.(略)14.(略)
参考资料: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7685449.html
展开全部
宋江,人唤“及时雨”。早先为山东郓城县押司,整日舞文弄墨,书写文书,是一刀笔小吏。晁盖等七个好汉智取生辰纲事发,被官府缉拿,幸得宋江事先告知。晁盖派刘唐送金子和书信给宋江,宋江的老婆阎婆惜发现宋江私通梁山,趁机要胁,宋江怒杀阎婆惜,逃往沧州。被迫上梁山。后宋江做了梁山泊首领。受招安后,被宋徽宗封为武德大夫、楚州安抚使兼兵马都总管,最后被高俅用毒酒害死。
天雄星豹子头林冲
林冲,在梁山泊英雄中排行第六,马军五虎将第二。早年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因他的妻子被高俅儿子高衙内调戏,自己又被高俅陷害,在发配沧州时,幸亏鲁智深在野猪林相救,才保住性命。被发配沧州牢城看守天王堂草料场时,又遭高俅心腹陆谦放火暗算。林冲杀了陆谦,冒着风雪连夜投奔梁山泊,为白衣秀士王伦不容。晁盖、吴用劫了生辰纲上梁山后,王伦不容这些英雄,林冲一气之下杀了王伦,把晁盖推上了梁山泊首领之位。林冲武艺高强,打了许多胜仗。在征讨江浙一带方腊率领的起义军胜利后,林冲得了中风,被迫留在杭州六和寺养病,由武松照顾,半年后病故。
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
鲁智深,梁山泊第十三位好汉,十员步军头领第一名。鲁智深原名鲁达,是经略的提辖,因为见郑屠欺侮金翠莲父女,三拳打死了镇关西。被官府追捕,逃到五台山削发为僧,改名鲁智深。鲁智深忍受不住佛门清规,醉打山门,毁坏金身,被长老派往东京相国寺,看守菜园,因将偷菜的泼皮踢进了粪池,倒拔垂杨柳,威名远扬。鲁智深在野猪林救了林冲,高俅派人捉拿鲁智深,鲁智深在二龙山落草。后投奔水泊梁山,做了步兵头领。宋江攻打方腊,鲁智深一杖打翻了方腊。后在杭州六合寺圆寂而死。
李逵
直而无礼则绞
李逵的耿直一直为人所称道,但在梁山好汉中,耿直并非他独有,鲁智深难道不耿直?武松难道不耿直?但为什么李逵的耿直那么招人喜欢,主要是因为他的耿直很纯粹,没有半点矫饰的成分,但是往往带有暴力的成分(但愿人们不是因此而喜欢他),最典型的几个地方,一是在菊花宴上,宋江又提招安把李逵给惹恼了,他“大叫道:‘招安,招安,招甚鸟安!’只一脚,把桌子踢起,跌做粉碎。”宋江要杀他,他“道:‘你怕我敢挣扎?哥哥杀我也不怨,剐我也不恨,除了他,天也不怕!’”(第七十一回)李逵尽管独服宋江,但他也偶尔有自己的想法,因此,他反对招安便发作起来,也不管宋江爱不爱听,但是他又毫无修养,因此才会打打闹闹,同样是反招安,武松就只提意见不动手。第二个地方是李逵误信人言,以为宋江强抢民女,他也不问青红皂白,抡了大斧砍倒“替天行道”的杏黄旗,“抢上堂来,迳奔宋江。”(第七十三回)把宋江给狠狠地骂了一顿,要不是众人拦住,宋江恐怕早被砍了。李逵的耿介于此确确大放异彩。但是,前文已经说过,他的耿直中有严重的暴力倾向,从而也常常因此成了别人灾难的根源。在四柳村捉鬼时,发现主人的女儿与人偷情(倘以现代眼光看是自由恋爱),便将两人都杀死,致使主人悲恸欲绝,李逵居然还有脸要人家谢他!(第七十三回)李逵的耿直还表现在他知道自己错了,也愿意承认,他骂宋江骂错了,就去负荆请罪。(第七十三回)
耿介当然不是坏事,但是,也得有个度,倘若把耿介当成粗鲁的借口,那要这耿介又有何用?所以,孔子说:“直而无礼则绞。”没有最起码的修养,耿介只会把事情弄得一塌糊涂。耿介对李逵来说,实在是一件宁可其无的东西,当然,李逵若连耿介都没有的话,那他也就没什么可取的东西了。第七十三回有首诗夸李逵:“梁山泊里无奸佞,忠义堂前有诤臣。留得李逵双斧在,世间直气尚能伸。”作者把李逵的耿直上纲上线到如此高度,是很可笑的,甚至是扯淡,人们往往把李逵在第七十四回闹公堂的故事当笑话来看,李逵让人扮成打官司的,然后自己来断案,他是怎么断案的呢,他说:“这个打了人的是好汉,先放了他去。这个不长进的,怎地吃人打了?与我枷号在衙门前示众!”在这里,李逵完全是一个颠倒黑白的人,连最起码的是非观念都没有了,他崇尚的除了他的拳头和斧头,还有什么?以我之见,若由旋风抡双斧,人间曲直鬼画符。
“谁鸟耐烦,见着活的便砍了”——人生至乐唯人死!
李逵一出场便以遇赦的杀人犯身份登台亮相,宋江与戴宗在江州的酒楼上喝酒,李逵来了,戴宗向宋江介绍说:“这个是小弟身边牢里一个小牢子,姓李,名逵,祖贯是沂州沂水县百丈村人氏。本身一个异名,唤做黑旋风李逵。他乡中都叫他做李铁牛。因为打死了人,逃走出来,虽遇赦宥,流落在此江州,不曾还乡。为他酒性不好,多人惧他。能使两把板斧,及会拳棍,现今在此牢里勾当。”(第三十八回)戴宗并没有介绍李逵杀人的原因,但是,以李逵的性格论,其争强斗狠杀人的可能性占了八成。历代批评家对这段叙述的评论都很少,没有从这段文字里点出他一个泼皮的本质,更没有指出李逵杀人问题,可见他们的糊涂。
宋江给了李逵十两银子,李逵嗜赌如命,拿了就去赌,结果输了个精光,平时他的赌德不错,输了便输了,可这回耍起无赖,硬要取回,又引得一场打架。
李逵为了对宋江表示好意,去江边讨鱼,但他不是好好的要,而是大声喝道:“你们船上活鱼,把两尾与我。”(第三十八回)渔民们告诉他,得等到渔牙主人来了才可以,但是李逵性急,不给便自己去抢,结果胡七八搞,把他们的鱼全给放跑了,双方因此打起架来,这时张顺(即渔牙主人)赶来,两人又打起来。最后,李逵经不起激将,被张顺诱到水里喝了一肚子水。打完架以后,他们接着喝酒,这时卖唱的宋玉莲来卖唱,李逵因被搅了豪情,“李逵怒从心起,跳起身来,把两个指头去那女娘子额上一点,那女子大叫一声,蓦然倒地。”(第三十八回)说良心话,李逵确实没想打她,但动了手,也是真的,没有冤枉他。《水浒传》第五十三回,李逵和戴宗在饭店里吃饭,李逵拍桌子把一个老人的面条打翻,老人揪住他说理,李逵就要打他,幸好被戴宗劝住,否则,说不定那老人又要被李逵打死。第六十七回,李逵想立功,暗中出走,路经韩伯龙的饭店,吃了饭不给钱,被韩伯龙揪住,李逵索性将他一斧砍了。
从这些地方看李逵,他不是流氓是什么?不对,他不是流氓,他是强盗!他跟那个被杨志一刀砍了的牛二又有什么大的区别?有区别,李逵的小名叫铁牛,牛二跟他相比,实在是小巫见大巫,豆腐牛二见了铁牛二还岂不是要叫爷爷?当然,倘若牛二被宋江带去调教调教,虽然不见得会有李逵的武艺,但做一个好汉恐怕还是够格的。实际上,这些流氓习气几乎是所有强盗身上都有的,他们动不动杀人跟这种无赖气有着最紧密的关联。
李逵从来没把杀人当回事儿,无论从他说的还是做的都可以看得出来。戴宗埋怨他因为抢鱼而跟别人打架,李逵却说:“你怕我连累你,我自打死了一个,我自去承当。”(第三十八回)他根本没把人的生命放在眼里,甚至所谓的承当也是一句谎言,否则,当年打死了人,为何又要逃跑?根本就不是一个敢作敢当的人。《水浒传》第五十二回,李逵为柴进出头,打死殷天锡,李逵说:“我便走了,须连累你。”(第五十二回)柴进告他自己有办法,于是李逵就走了。由此也可见得李逵并非那种一人做事一人当的好汉!殷天锡是个恶霸,可是李逵又能好到哪里去?
如果说李逵打死殷天锡是因为他行事卤莽,况且,殷天锡也是罪有应得,那么李逵为救宋江,在江州劫法场时的所作所为就完全是一个强盗的行径。书中写道:“只见他第一个出力,杀人最多。”(第四十回)晁盖喊他他也不听,“那汉哪里肯应,火杂杂地抡着大斧,只顾砍人。”(第四十回)又说大家跟着李逵,“当下去十字街口,不问官军百姓,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渠,推倒倾翻的,不计其数。”(第四十回)后来,晁盖阻止李逵别滥杀百姓,可是,“那汉(即李逵)那里来听叫唤,一斧一个,排头儿砍将去。”(第四十回)李逵这时的杀人纯粹就是以此为乐。如果说前面杀人还是为了救宋江,情有可原,那么,到这里,宋江早已救走,无须再杀人,尤其不能再杀无辜的百姓。而且,晁盖也在阻止他,显然,劫法场的好汉里,就这李逵嗜杀无度。尤其可恨的是,他根本不听劝阻,依然,我杀我的,你说你的。李逵的嗜血病不仅仅在这个地方发作,在梁山好汉第三次打祝家庄时,李逵更是不放过杀人的好机会。李逵到宋江面前请功:“祝龙是兄弟杀了,祝彪也是兄弟砍了,扈成那厮走了,扈太公一家,都杀得干干净净,兄弟特来请功。”他又说:“我砍得手顺,望扈家庄赶去,……他家庄上,被我杀得一个也没了。”(第五十回)宋江埋怨他杀戮过分,问他抓了几个活的,李逵说:“谁鸟耐烦,见着活的便砍了。”(第五十回)宋江因此而抹去了他的功劳,可是,“黑旋风笑道:‘虽然没了功劳,也吃我杀得快活。’”(第五十回)由此可见,李逵之杀人与争取功劳无关,只是跟他的心态有关,对于他来讲,别人的命就不是命,只要是人,他就有杀的兴趣,杀人是他最大的人生乐趣,只要有人可杀,不管男女老少,他都欢迎,他都不会天良发现,下不了手,扈三娘一家除了扈三娘、扈成以外,被他全部杀光,这里面当然包括那些老人和孩子们,其嗜血成性已到何等地步!梁山好汉中除了他以外,还有谁这样嗜血如命?
《水浒传》中,还专门有个地方展现李逵杀儿童也照样不眨眼。宋江为了逼迫朱仝上山,派吴用、李逵下山,为此,李逵将朱仝看护的知府的儿子杀了,而且还是残杀!气得朱仝要跟李逵拼命,李逵没办法只好在柴进庄里呆着(第五十一回),这孩子才四岁,天真烂漫,尽管李逵是奉命而为,可是杀人不正好对他的胃口吗?所以,即便是面对没齿幼儿,他也照样下得了手!余象斗评论说:“李逵只因要朱仝上山,将一六岁儿子谋杀性命,观道此处有哀悲,惜夫!为一雄士苦一幼儿,李逵铁心,鹤泪猿悲。”(余先生此评稍有失误,一则李逵杀幼,主罪在宋江,这在第五十一回有柴进的解释为证,当然,李逵虽只是一无头脑之工具耳,但他杀幼的罪责是铁定的;二则孩子年当四岁,而非六岁)可是,其他的评论家要么不置一词,而显其冷漠,要么索性直夸李逵而贬朱仝,例如,李卓吾评论朱仝说:“即小衙内性命,亦值恁么,何苦为此匹夫之勇、妇人之仁,好笑好笑。”他在评李逵杀扈家时,居然批一“佛”字!真是一群黑白颠倒,全无心肝的家伙!但是,我们千万不要忘记,这些批评家的影响力恰恰说明了,他们的观点并非空穴来风,而是代表了社会上很大一部分人的观念,这才是最可怕之处。而象余象斗这样的批评家反而少有人知,真是可悲之极。
李逵不但杀人极有兴致,而且心情好的话,他还有虐杀的兴趣。不但有虐杀的兴趣,还有吃人肉的兴趣!他杀四岁儿童是虐杀——孩子的头被劈成两半(第五十一回);杀了李鬼后,割他腿肉下饭;(第四十三回);捉奸时将两个人杀死,砍做十来段;(第七十三回)宋江捉了黄文炳,要将他凌迟处死,是李逵自告奋勇动的手,书中写道:“李逵拿起尖刀,看着黄文炳笑道:‘你这厮在蔡九知府后堂,且会说黄道黑,拨置害人,无中生有撺掇他。今日你要快死,老爷却要你慢死。’便把尖刀先从腿上割起,捡好的,就当面炭火上炙来下酒。割一块,炙一块,无片时,割了黄文炳,李逵方才把刀割开胸膛,取出心肝,把来与众头领做醒酒汤。”(第四十一回)李逵之虐杀兴致于此可见一斑!黄文炳哪怕再坏,难道他连速死的愿望都不该得到满足吗?这帮嗜血匪徒,何以惨酷至此?他们哪里还有半点人的气味?
李逵为什么嗜血[2]
李逵嗜血,这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人类自有历史以来,有关自相残杀的记载可谓史不绝书。我在上文讲到李逵杀人时有一种我们常常会忽视的心理状态,就是他的兴奋,他在杀人时的兴奋甚至常常达到迷狂的地步,这种迷狂因此成为许多心理学家们研究的课题。
奥地利著名动物学家康罗·洛伦兹写过一本书《攻击与人性》,对于人类的攻击性进行了深刻地研究,他认为攻击行为就象其他行为一样是人的本能,在自然情况下,它也和其他本能一样对个体和种族的生存有很大的帮助。他还认为,虽然人类的攻击冲动时常造成毁灭性的后果,但是其他本能在比较不富戏剧化的方式下,也会造成相同的后果。如果说洛伦兹的看法代表了古往今来许多人的观点,恐怕并不为过。古今中外,谈论人性善恶的文献卷帙浩繁,尤其性恶论者有更大的市场。但是,性善还是性恶这个问题过于深广,本文不打算过多涉及,(有兴趣者可以参考我的另一篇文章《论人性是所有权制度的法哲学基础》)我在本文里主要是想讨论李逵杀人时这种迷狂状态的根源。
我们常常会在小说或文章中见到有所谓“杀得性起”之说,这跟李逵所谓的“砍得手顺”是一回事,也就是杀人杀出乐趣来了,那么,这种邪恶的乐趣作为人——能够思考的人来讲,怎么得以产生的?
西班牙有一个叫卡兰达的小镇,每年都要举行一个仪式。在每年的一个固定日期,全镇的男人就聚集到镇中心广场上,每个人都带着一个或大或小的鼓。到了正中午的时候,他们开始击鼓,一直击到二十四小时以后才停止。击鼓开始后不久,他们就进入一种迷狂的状态,在击鼓的过程中,他们就象被催眠了一样,二十四小时以后停止的时候,许多鼓都已经被击破,击鼓的鼓手们手也都肿了,最特殊的是,参加者的面部都显示出一种狂恨的神情。显然,这种击鼓仪式表达了强烈的破坏欲。在刚开始击鼓的时候,鼓的节奏促成了鼓手们的催眠状态,但是,后来,鼓手们的神智就完全被击鼓的激情所淹没,这种激情支撑了他们整整二十四小时不停息的击鼓仪式,否则,一天一夜不吃不喝不睡,还要运动,人就会极度疲乏。
李逵在许多情况下的杀人,就跟这些卡兰达人一样,在杀人过程中,他的整个身心已经完全被这种狂恨所占据,他已经被杀人的快感催眠,就象那些患了夜游症的病人一样,自己在所作所为的全过程中,几乎丧失了全部记忆,他已经不是他,他只是一台杀人机器,他的大脑除了指挥他杀人之外,已经不能指挥他干别的事情。所以,他救宋江后杀人,才会听不见晁盖喊他,杀扈三娘一家时也自称“砍得手顺”,见了谁都不管三七二十一砍了再说。
李逵之所以喜欢杀人,喜欢打架,最重要的是因为他生活空虚,他喜欢喝酒、赌博,这是他生活的主要内容,他在江州做了戴宗的跟班,以此谋生,平时在牢里,也经常打架,戴宗说他:“在江州牢里,但吃醉了时,却不奈何罪人,只要打一般强的牢子。我也被他连累得苦。专一路见不平,好打强汉,以此江州满城人都怕他。”(第三十八回)说起来好象李逵是个正义感很强的人,但仔细分析这段话以及李逵在全书中的所作所为,我们就会发现,一是戴宗此说过于溢美,不符合事实;二是如果江州满城人都怕他的话,他就肯定是个不分青红皂白,打人骂人似家常便饭的家伙,当时宋玉莲和她母亲听说刚才动手的是黑旋风,就吓得大气也不敢出,否则,大家就应该尊敬他而不是怕他。由此可见,李逵是个当地人见人怕的流氓,跟那泼皮牛二没什么太大区别。这种人的日常生活都是极度无聊,每天除了赌博喝酒打架,就没有更有意义的事情可以做了,所以李逵的哥哥见了李逵就很讨厌他,说实在的,我家若出了这么一个兄弟,我除了讨厌,又能怎样呢?
天雄星豹子头林冲
林冲,在梁山泊英雄中排行第六,马军五虎将第二。早年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因他的妻子被高俅儿子高衙内调戏,自己又被高俅陷害,在发配沧州时,幸亏鲁智深在野猪林相救,才保住性命。被发配沧州牢城看守天王堂草料场时,又遭高俅心腹陆谦放火暗算。林冲杀了陆谦,冒着风雪连夜投奔梁山泊,为白衣秀士王伦不容。晁盖、吴用劫了生辰纲上梁山后,王伦不容这些英雄,林冲一气之下杀了王伦,把晁盖推上了梁山泊首领之位。林冲武艺高强,打了许多胜仗。在征讨江浙一带方腊率领的起义军胜利后,林冲得了中风,被迫留在杭州六和寺养病,由武松照顾,半年后病故。
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
鲁智深,梁山泊第十三位好汉,十员步军头领第一名。鲁智深原名鲁达,是经略的提辖,因为见郑屠欺侮金翠莲父女,三拳打死了镇关西。被官府追捕,逃到五台山削发为僧,改名鲁智深。鲁智深忍受不住佛门清规,醉打山门,毁坏金身,被长老派往东京相国寺,看守菜园,因将偷菜的泼皮踢进了粪池,倒拔垂杨柳,威名远扬。鲁智深在野猪林救了林冲,高俅派人捉拿鲁智深,鲁智深在二龙山落草。后投奔水泊梁山,做了步兵头领。宋江攻打方腊,鲁智深一杖打翻了方腊。后在杭州六合寺圆寂而死。
李逵
直而无礼则绞
李逵的耿直一直为人所称道,但在梁山好汉中,耿直并非他独有,鲁智深难道不耿直?武松难道不耿直?但为什么李逵的耿直那么招人喜欢,主要是因为他的耿直很纯粹,没有半点矫饰的成分,但是往往带有暴力的成分(但愿人们不是因此而喜欢他),最典型的几个地方,一是在菊花宴上,宋江又提招安把李逵给惹恼了,他“大叫道:‘招安,招安,招甚鸟安!’只一脚,把桌子踢起,跌做粉碎。”宋江要杀他,他“道:‘你怕我敢挣扎?哥哥杀我也不怨,剐我也不恨,除了他,天也不怕!’”(第七十一回)李逵尽管独服宋江,但他也偶尔有自己的想法,因此,他反对招安便发作起来,也不管宋江爱不爱听,但是他又毫无修养,因此才会打打闹闹,同样是反招安,武松就只提意见不动手。第二个地方是李逵误信人言,以为宋江强抢民女,他也不问青红皂白,抡了大斧砍倒“替天行道”的杏黄旗,“抢上堂来,迳奔宋江。”(第七十三回)把宋江给狠狠地骂了一顿,要不是众人拦住,宋江恐怕早被砍了。李逵的耿介于此确确大放异彩。但是,前文已经说过,他的耿直中有严重的暴力倾向,从而也常常因此成了别人灾难的根源。在四柳村捉鬼时,发现主人的女儿与人偷情(倘以现代眼光看是自由恋爱),便将两人都杀死,致使主人悲恸欲绝,李逵居然还有脸要人家谢他!(第七十三回)李逵的耿直还表现在他知道自己错了,也愿意承认,他骂宋江骂错了,就去负荆请罪。(第七十三回)
耿介当然不是坏事,但是,也得有个度,倘若把耿介当成粗鲁的借口,那要这耿介又有何用?所以,孔子说:“直而无礼则绞。”没有最起码的修养,耿介只会把事情弄得一塌糊涂。耿介对李逵来说,实在是一件宁可其无的东西,当然,李逵若连耿介都没有的话,那他也就没什么可取的东西了。第七十三回有首诗夸李逵:“梁山泊里无奸佞,忠义堂前有诤臣。留得李逵双斧在,世间直气尚能伸。”作者把李逵的耿直上纲上线到如此高度,是很可笑的,甚至是扯淡,人们往往把李逵在第七十四回闹公堂的故事当笑话来看,李逵让人扮成打官司的,然后自己来断案,他是怎么断案的呢,他说:“这个打了人的是好汉,先放了他去。这个不长进的,怎地吃人打了?与我枷号在衙门前示众!”在这里,李逵完全是一个颠倒黑白的人,连最起码的是非观念都没有了,他崇尚的除了他的拳头和斧头,还有什么?以我之见,若由旋风抡双斧,人间曲直鬼画符。
“谁鸟耐烦,见着活的便砍了”——人生至乐唯人死!
李逵一出场便以遇赦的杀人犯身份登台亮相,宋江与戴宗在江州的酒楼上喝酒,李逵来了,戴宗向宋江介绍说:“这个是小弟身边牢里一个小牢子,姓李,名逵,祖贯是沂州沂水县百丈村人氏。本身一个异名,唤做黑旋风李逵。他乡中都叫他做李铁牛。因为打死了人,逃走出来,虽遇赦宥,流落在此江州,不曾还乡。为他酒性不好,多人惧他。能使两把板斧,及会拳棍,现今在此牢里勾当。”(第三十八回)戴宗并没有介绍李逵杀人的原因,但是,以李逵的性格论,其争强斗狠杀人的可能性占了八成。历代批评家对这段叙述的评论都很少,没有从这段文字里点出他一个泼皮的本质,更没有指出李逵杀人问题,可见他们的糊涂。
宋江给了李逵十两银子,李逵嗜赌如命,拿了就去赌,结果输了个精光,平时他的赌德不错,输了便输了,可这回耍起无赖,硬要取回,又引得一场打架。
李逵为了对宋江表示好意,去江边讨鱼,但他不是好好的要,而是大声喝道:“你们船上活鱼,把两尾与我。”(第三十八回)渔民们告诉他,得等到渔牙主人来了才可以,但是李逵性急,不给便自己去抢,结果胡七八搞,把他们的鱼全给放跑了,双方因此打起架来,这时张顺(即渔牙主人)赶来,两人又打起来。最后,李逵经不起激将,被张顺诱到水里喝了一肚子水。打完架以后,他们接着喝酒,这时卖唱的宋玉莲来卖唱,李逵因被搅了豪情,“李逵怒从心起,跳起身来,把两个指头去那女娘子额上一点,那女子大叫一声,蓦然倒地。”(第三十八回)说良心话,李逵确实没想打她,但动了手,也是真的,没有冤枉他。《水浒传》第五十三回,李逵和戴宗在饭店里吃饭,李逵拍桌子把一个老人的面条打翻,老人揪住他说理,李逵就要打他,幸好被戴宗劝住,否则,说不定那老人又要被李逵打死。第六十七回,李逵想立功,暗中出走,路经韩伯龙的饭店,吃了饭不给钱,被韩伯龙揪住,李逵索性将他一斧砍了。
从这些地方看李逵,他不是流氓是什么?不对,他不是流氓,他是强盗!他跟那个被杨志一刀砍了的牛二又有什么大的区别?有区别,李逵的小名叫铁牛,牛二跟他相比,实在是小巫见大巫,豆腐牛二见了铁牛二还岂不是要叫爷爷?当然,倘若牛二被宋江带去调教调教,虽然不见得会有李逵的武艺,但做一个好汉恐怕还是够格的。实际上,这些流氓习气几乎是所有强盗身上都有的,他们动不动杀人跟这种无赖气有着最紧密的关联。
李逵从来没把杀人当回事儿,无论从他说的还是做的都可以看得出来。戴宗埋怨他因为抢鱼而跟别人打架,李逵却说:“你怕我连累你,我自打死了一个,我自去承当。”(第三十八回)他根本没把人的生命放在眼里,甚至所谓的承当也是一句谎言,否则,当年打死了人,为何又要逃跑?根本就不是一个敢作敢当的人。《水浒传》第五十二回,李逵为柴进出头,打死殷天锡,李逵说:“我便走了,须连累你。”(第五十二回)柴进告他自己有办法,于是李逵就走了。由此也可见得李逵并非那种一人做事一人当的好汉!殷天锡是个恶霸,可是李逵又能好到哪里去?
如果说李逵打死殷天锡是因为他行事卤莽,况且,殷天锡也是罪有应得,那么李逵为救宋江,在江州劫法场时的所作所为就完全是一个强盗的行径。书中写道:“只见他第一个出力,杀人最多。”(第四十回)晁盖喊他他也不听,“那汉哪里肯应,火杂杂地抡着大斧,只顾砍人。”(第四十回)又说大家跟着李逵,“当下去十字街口,不问官军百姓,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渠,推倒倾翻的,不计其数。”(第四十回)后来,晁盖阻止李逵别滥杀百姓,可是,“那汉(即李逵)那里来听叫唤,一斧一个,排头儿砍将去。”(第四十回)李逵这时的杀人纯粹就是以此为乐。如果说前面杀人还是为了救宋江,情有可原,那么,到这里,宋江早已救走,无须再杀人,尤其不能再杀无辜的百姓。而且,晁盖也在阻止他,显然,劫法场的好汉里,就这李逵嗜杀无度。尤其可恨的是,他根本不听劝阻,依然,我杀我的,你说你的。李逵的嗜血病不仅仅在这个地方发作,在梁山好汉第三次打祝家庄时,李逵更是不放过杀人的好机会。李逵到宋江面前请功:“祝龙是兄弟杀了,祝彪也是兄弟砍了,扈成那厮走了,扈太公一家,都杀得干干净净,兄弟特来请功。”他又说:“我砍得手顺,望扈家庄赶去,……他家庄上,被我杀得一个也没了。”(第五十回)宋江埋怨他杀戮过分,问他抓了几个活的,李逵说:“谁鸟耐烦,见着活的便砍了。”(第五十回)宋江因此而抹去了他的功劳,可是,“黑旋风笑道:‘虽然没了功劳,也吃我杀得快活。’”(第五十回)由此可见,李逵之杀人与争取功劳无关,只是跟他的心态有关,对于他来讲,别人的命就不是命,只要是人,他就有杀的兴趣,杀人是他最大的人生乐趣,只要有人可杀,不管男女老少,他都欢迎,他都不会天良发现,下不了手,扈三娘一家除了扈三娘、扈成以外,被他全部杀光,这里面当然包括那些老人和孩子们,其嗜血成性已到何等地步!梁山好汉中除了他以外,还有谁这样嗜血如命?
《水浒传》中,还专门有个地方展现李逵杀儿童也照样不眨眼。宋江为了逼迫朱仝上山,派吴用、李逵下山,为此,李逵将朱仝看护的知府的儿子杀了,而且还是残杀!气得朱仝要跟李逵拼命,李逵没办法只好在柴进庄里呆着(第五十一回),这孩子才四岁,天真烂漫,尽管李逵是奉命而为,可是杀人不正好对他的胃口吗?所以,即便是面对没齿幼儿,他也照样下得了手!余象斗评论说:“李逵只因要朱仝上山,将一六岁儿子谋杀性命,观道此处有哀悲,惜夫!为一雄士苦一幼儿,李逵铁心,鹤泪猿悲。”(余先生此评稍有失误,一则李逵杀幼,主罪在宋江,这在第五十一回有柴进的解释为证,当然,李逵虽只是一无头脑之工具耳,但他杀幼的罪责是铁定的;二则孩子年当四岁,而非六岁)可是,其他的评论家要么不置一词,而显其冷漠,要么索性直夸李逵而贬朱仝,例如,李卓吾评论朱仝说:“即小衙内性命,亦值恁么,何苦为此匹夫之勇、妇人之仁,好笑好笑。”他在评李逵杀扈家时,居然批一“佛”字!真是一群黑白颠倒,全无心肝的家伙!但是,我们千万不要忘记,这些批评家的影响力恰恰说明了,他们的观点并非空穴来风,而是代表了社会上很大一部分人的观念,这才是最可怕之处。而象余象斗这样的批评家反而少有人知,真是可悲之极。
李逵不但杀人极有兴致,而且心情好的话,他还有虐杀的兴趣。不但有虐杀的兴趣,还有吃人肉的兴趣!他杀四岁儿童是虐杀——孩子的头被劈成两半(第五十一回);杀了李鬼后,割他腿肉下饭;(第四十三回);捉奸时将两个人杀死,砍做十来段;(第七十三回)宋江捉了黄文炳,要将他凌迟处死,是李逵自告奋勇动的手,书中写道:“李逵拿起尖刀,看着黄文炳笑道:‘你这厮在蔡九知府后堂,且会说黄道黑,拨置害人,无中生有撺掇他。今日你要快死,老爷却要你慢死。’便把尖刀先从腿上割起,捡好的,就当面炭火上炙来下酒。割一块,炙一块,无片时,割了黄文炳,李逵方才把刀割开胸膛,取出心肝,把来与众头领做醒酒汤。”(第四十一回)李逵之虐杀兴致于此可见一斑!黄文炳哪怕再坏,难道他连速死的愿望都不该得到满足吗?这帮嗜血匪徒,何以惨酷至此?他们哪里还有半点人的气味?
李逵为什么嗜血[2]
李逵嗜血,这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人类自有历史以来,有关自相残杀的记载可谓史不绝书。我在上文讲到李逵杀人时有一种我们常常会忽视的心理状态,就是他的兴奋,他在杀人时的兴奋甚至常常达到迷狂的地步,这种迷狂因此成为许多心理学家们研究的课题。
奥地利著名动物学家康罗·洛伦兹写过一本书《攻击与人性》,对于人类的攻击性进行了深刻地研究,他认为攻击行为就象其他行为一样是人的本能,在自然情况下,它也和其他本能一样对个体和种族的生存有很大的帮助。他还认为,虽然人类的攻击冲动时常造成毁灭性的后果,但是其他本能在比较不富戏剧化的方式下,也会造成相同的后果。如果说洛伦兹的看法代表了古往今来许多人的观点,恐怕并不为过。古今中外,谈论人性善恶的文献卷帙浩繁,尤其性恶论者有更大的市场。但是,性善还是性恶这个问题过于深广,本文不打算过多涉及,(有兴趣者可以参考我的另一篇文章《论人性是所有权制度的法哲学基础》)我在本文里主要是想讨论李逵杀人时这种迷狂状态的根源。
我们常常会在小说或文章中见到有所谓“杀得性起”之说,这跟李逵所谓的“砍得手顺”是一回事,也就是杀人杀出乐趣来了,那么,这种邪恶的乐趣作为人——能够思考的人来讲,怎么得以产生的?
西班牙有一个叫卡兰达的小镇,每年都要举行一个仪式。在每年的一个固定日期,全镇的男人就聚集到镇中心广场上,每个人都带着一个或大或小的鼓。到了正中午的时候,他们开始击鼓,一直击到二十四小时以后才停止。击鼓开始后不久,他们就进入一种迷狂的状态,在击鼓的过程中,他们就象被催眠了一样,二十四小时以后停止的时候,许多鼓都已经被击破,击鼓的鼓手们手也都肿了,最特殊的是,参加者的面部都显示出一种狂恨的神情。显然,这种击鼓仪式表达了强烈的破坏欲。在刚开始击鼓的时候,鼓的节奏促成了鼓手们的催眠状态,但是,后来,鼓手们的神智就完全被击鼓的激情所淹没,这种激情支撑了他们整整二十四小时不停息的击鼓仪式,否则,一天一夜不吃不喝不睡,还要运动,人就会极度疲乏。
李逵在许多情况下的杀人,就跟这些卡兰达人一样,在杀人过程中,他的整个身心已经完全被这种狂恨所占据,他已经被杀人的快感催眠,就象那些患了夜游症的病人一样,自己在所作所为的全过程中,几乎丧失了全部记忆,他已经不是他,他只是一台杀人机器,他的大脑除了指挥他杀人之外,已经不能指挥他干别的事情。所以,他救宋江后杀人,才会听不见晁盖喊他,杀扈三娘一家时也自称“砍得手顺”,见了谁都不管三七二十一砍了再说。
李逵之所以喜欢杀人,喜欢打架,最重要的是因为他生活空虚,他喜欢喝酒、赌博,这是他生活的主要内容,他在江州做了戴宗的跟班,以此谋生,平时在牢里,也经常打架,戴宗说他:“在江州牢里,但吃醉了时,却不奈何罪人,只要打一般强的牢子。我也被他连累得苦。专一路见不平,好打强汉,以此江州满城人都怕他。”(第三十八回)说起来好象李逵是个正义感很强的人,但仔细分析这段话以及李逵在全书中的所作所为,我们就会发现,一是戴宗此说过于溢美,不符合事实;二是如果江州满城人都怕他的话,他就肯定是个不分青红皂白,打人骂人似家常便饭的家伙,当时宋玉莲和她母亲听说刚才动手的是黑旋风,就吓得大气也不敢出,否则,大家就应该尊敬他而不是怕他。由此可见,李逵是个当地人见人怕的流氓,跟那泼皮牛二没什么太大区别。这种人的日常生活都是极度无聊,每天除了赌博喝酒打架,就没有更有意义的事情可以做了,所以李逵的哥哥见了李逵就很讨厌他,说实在的,我家若出了这么一个兄弟,我除了讨厌,又能怎样呢?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塑造了一批啸聚江湖,仗义行侠的绿林好汉。他们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性格和被逼上梁山的成长道路。鲁达的粗中有细,仗义刚正,武松的勇武利落,心思精细,林冲的忍让,宋江的谦恭,吴用的足智多谋等等等等,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但其中要数“黑旋风”李逵给我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也许你会说“李逵?不就是心粗胆大,率直忠诚嘛!”但我依旧最爱李逵。
水浒上几段描写很有意思,凸现李逵的打手本色。第一回是宋江,戴宗,李逵在琵琶亭酒馆喝酒,李逵要吃肉,酒保多嘴了一句说我们这儿只有羊肉没有牛肉,李逵劈头就把正在喝的鱼汤泼到酒保头上,说他妈的你欺负老子不吃羊肉吗?而后宋江想吃活鱼,酒店没有要等鱼市开了才能买活鱼,李逵就说老大这事我来搞定,于是就到鱼市强行要弄两条活鱼,结果把人的一船活鱼都放走了,惹出了张顺,两人不打不相识,最后还是宋江出面摆平了这件事。尔后四人继续喝酒,这时来了个卖唱小姐,前来献唱正好打断李逵的话头,李逵上前就是一个巴掌把那个卖唱小姐给打昏。最后还是得宋江出面摆平。
梁山好汉的豪气,慷慨英雄的壮歌,生死未知的惆怅......
论性情,梁山好汉谁能及?一声怒吼,一声劝诉,就足以温暖世人的心.
他是那样的善良,纯净,美好.似乎谁也不能污染他那洁白的心灵.
所以他能毫不犹豫的端起那杯热酒,在他看来,兄弟之情比什么都可贵.
率性纯真,这些都不是宋江所能及的,也不是卢俊义可以比的,李逵就是李逵,无可取代,仅此而已。
最后他不明不白的死去,但我相信他死之后还会继续微笑,因为在黄泉道路上还有他生死与共的兄弟!
水浒上几段描写很有意思,凸现李逵的打手本色。第一回是宋江,戴宗,李逵在琵琶亭酒馆喝酒,李逵要吃肉,酒保多嘴了一句说我们这儿只有羊肉没有牛肉,李逵劈头就把正在喝的鱼汤泼到酒保头上,说他妈的你欺负老子不吃羊肉吗?而后宋江想吃活鱼,酒店没有要等鱼市开了才能买活鱼,李逵就说老大这事我来搞定,于是就到鱼市强行要弄两条活鱼,结果把人的一船活鱼都放走了,惹出了张顺,两人不打不相识,最后还是宋江出面摆平了这件事。尔后四人继续喝酒,这时来了个卖唱小姐,前来献唱正好打断李逵的话头,李逵上前就是一个巴掌把那个卖唱小姐给打昏。最后还是得宋江出面摆平。
梁山好汉的豪气,慷慨英雄的壮歌,生死未知的惆怅......
论性情,梁山好汉谁能及?一声怒吼,一声劝诉,就足以温暖世人的心.
他是那样的善良,纯净,美好.似乎谁也不能污染他那洁白的心灵.
所以他能毫不犹豫的端起那杯热酒,在他看来,兄弟之情比什么都可贵.
率性纯真,这些都不是宋江所能及的,也不是卢俊义可以比的,李逵就是李逵,无可取代,仅此而已。
最后他不明不白的死去,但我相信他死之后还会继续微笑,因为在黄泉道路上还有他生死与共的兄弟!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水浒传》人物评价500字例:
林冲是一个最令人同情的悲剧人物,他十分冤枉。作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本应活得很好,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厄运来到他的头上。高衙内采上他的女人,紧接着便是拦路调戏,哄骗诱奸,栽赃,发配充军、暗杀。一连串的打击,都倾泻到他头上。一开始林冲没有反抗,他不愿跟上司闹翻,更不想背叛朝廷,一味地退让、委曲求全,总想寻找一个避难所,继续过他教头平静的生活。林冲的退让是自然的,是由他自身的地位所决定的。他继承祖职,有一套祖传的处世哲学,屈人之下,忍辱负重。但是,林冲还有性格的另一面,他结交天下英雄豪杰,比如像柴进、鲁智深等,都是有正义感的人物,加上他对统治者有一定的认识,吐露出“男子汉空有一身本事,不遇明主,屈沉于小人之下,受这般窝囊气”的不满情绪。
鲁智深:(1)爱憎分明,刚爽豪迈,见义勇为,扶危济困,疾恶如仇:他非常同情关心被当地恶霸镇关西欺侮的金家父女,在倾听完金氏父女的控诉后,主动向金氏父女赠送银两,亲自保护他们逃离虎口;等到金家父女逃离虎口后,他才来到镇关西肉铺前激怒郑屠,让其对自己动手,最终为民除害,这些表现了他扶危济困、疾恶如仇的优秀品质。 (2)慷慨大方,重义疏财:与金家父女没有任何关系,但当倾听完金家父女的控诉后,马上主动提出要给金家父女盘缠让他们回东京,当他掏出自己所有的银子觉得不够时,便向旁边的李忠求助银两,当李忠不爽利地摸出二两银子时,鲁达便认为李忠不仗义,将那二两银子丢还他。 (3)率直粗犷,勇而有谋,粗中有细:为了保证金氏父女能平安的离开,鲁达竟在店门口“坐了两个时辰”拖住店小二追寻金氏父女的举动,“约摸金公去得远了,方才起身。” 在惩治恶霸镇关西的时候,不是不问青红皂白就动手,而是采取先激后打的策略,让郑屠手持剔骨尖刀先动手,将他引到街上,当众质问郑屠,让大家了解“拳打郑屠”是正义的行动,直到后来不慎失手打死郑屠,他也是随机应变,遇险不惊:“这厮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走了”……这些都表现了鲁达的勇而有谋、粗中有细的性格特点。
吴用,字学究,是《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排名第三。山东济州郓城县东溪村人。满腹经纶,通晓六韬三略,足智多谋,常以诸葛亮自比,道号"加亮先生",人称"智多星"。在财主家任门馆教授。生得眉清目秀,面白须长。善使两条铜链。与晁盖自幼结交。无疑,吴用的智慧是高超的,水浒作者还把他比作诸葛亮。不过,综观水浒对吴用的描写,他这个智多星大有与诸葛亮不同之处,甚至可以说根本不可相提并论:诸葛亮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可谓高瞻远瞩,而吴用则处处因事而施计、依“主”而定策,并无战略远见;诸葛亮事主两世,目标主张始终如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吴用亦辅佐两代寨主,其行为却随波逐流,他的计谋、机断总是依附在寨主身上,离了晁盖和宋江,吴用似乎就变得真的“无用”了。所以,范正红先生曾形象地形容道:“吴用似属兔子肉的,放在什么锅里就随什么味。”
卢俊义是不幸的,尽管他名震京师,宋王朝却偏偏不用他。在一个充斥着贪官污吏的朝廷里,是断断容不得有真才实学的刚直之士的。所以,多年来,卢俊义仍是一个“员外”。若不是宋江、吴用发现了他而赚他上山入伙,卢俊义空抱一身武艺、毕生才学和满腔报国热忱终老城里也未可知。李卓吾先生认为:“宋江、吴用也是多事,如何平白地要好人做强盗!最可恨是赚玉麒麟上山也。”殊不知,施耐庵大写 “吴用智赚玉麒麟”,正是对腐败不堪的宋王朝的极为辛辣的嘲弄的讽刺!正当国家用人之际,代表国家的宋朝廷有雄才偏偏不用,在知人善任方面反不如占山为王的“强盗”!卢俊义宋江与僧闲话,听得卢俊义的大名,道:“梁山泊若得此人时,何怕官军缉捕?岂愁兵马来临?”这是何等的气度!相形之下,东京城里的那群尸位素餐的王侯将相以及大名府那个“裙带”留守梁中书真是“狗也不值”了。 卢俊义中了吴用的计谋后被赚上梁山,誓死不愿落草,他说;“生为大宋人,死为大宋鬼!”可见他的正统思想还是很重的,虽然“大宋”并没把他看到眼里,他却对“大宋”一往情深。宋江闻言大受感动,便不再勉强。不料,卢俊义回到家后,却被梁中书逮捕了。梁留守宁信小人李固的诬陷,也不信英雄卢俊义的申辩,硬是将卢俊义屈打成招,判处死刑。将一个本应为己所用的忠臣义士推给了敌人,真是令人感慨不已。
《水浒》中的公孙胜是个牛鼻子老道,他通晓阴阳八卦、识五行运转、观天象、降妖邪。他的师父罗真人是位神通三界、上知五百年下知五百载的世外高人。公孙胜抱负远大、志在千里。他学到一身本领后,不甘心在深山古刹中埋没此生,想在尘世中建功立业,因此伙同晁天王等七人智取生辰纲。此人尊师孝母,家有老母无人照顾,而师父又布满玄机的阻止他介入俗世,使他迟迟没有上山入伙。后来戴宗智取公孙胜,公孙胜本就是天罡星下凡,上梁山入伙顺应天意。最后他看破世事,功成身退,蓟州出家.
呼延灼,宋朝开国名将铁鞭王呼延赞嫡派子孙,祖籍并州太原(今属山西.太原),上梁山之前为汝宁郡都统制,武艺高强,杀法骁勇,有万夫不当之勇。因其善使两条水磨八棱钢鞭,故人称“双鞭”呼延灼。宋靖康之乱,国难当头,金兵南犯。建炎3年宋高宗赵构为避追兵辗转至海盐,那是呼延灼也隐居海盐,将军老当益壮,英姿飒爽,手握双鞭奉昭赴海盐西门御敌,将军先斩金将杜充后战主将金兀术,终因吊桥年久朽烂,马陷前蹄,将军壮志成仁,可歌可泣。现在海盐人民为了纪念呼延灼老将军为他筑了塑像,威风凛凛立在街头。
花荣,我国著名小说《水浒传》中108将之一,有“百步穿杨”的功夫。在梁山泊英雄中排行第九,为马军八虎骑兼先锋使第一员。只因为义兄宋江抱不平而被小人陷害,后被好汉王英等相救,上了梁山。受朝廷招抚后,在对辽国、方腊战役中屡立奇功,然大哥宋江被高俅等害死后,与吴用一同在宋江墓前自缢身亡。另有现代知名证券操盘手余郑华又名花荣,业内人称“花狐狸”。 花荣,上梁山前为清风寨武知寨,少年将军,宋江的旧友。生得一双俊目,齿白唇红,眉飞入鬓,细腰乍臂,银盔银甲,善骑劣马,能开硬弓,掌中一条银枪,有着一身惊人的好武艺,射得一手好箭,能够百步穿杨,人们爱其武艺,把他比做汉朝的名将李广,因此,江湖上人送美誉“小李广”。
朱仝,《水浒传》人物,郓城县人,富户出身,曾为 郓城县马兵都头。为人极为重义气,先义释晁盖等劫掠生辰纲的七星,后因义释因打死白秀英的步兵都头雷横被刺配沧州。盂兰盆大斋日之夜,因失却沧州府小衙内(吴用授计,李逵执行。)被迫随吴用等上梁山入伙,为山寨马军八骠骑兼八先锋使之一。第十三回出场。随宋江征辽,田虎,王庆,方腊。最后被封为保定府都统制。另有现代企业家朱仝。朱仝,梁山英雄中位列第十二名,马军八虎骑兼先锋使第六名。原是郓城县巡捕马兵都头,因面如重枣,目若郎星,很像关羽,满县人称“美髯公”,有一身好武艺。朱仝为人性情温和,宋江杀了妾阎婆惜后被朱仝、雷横放走。雷横用枷板打死白秀英被捉,朱仝在去济州的路上放了雷横,因此被发配沧州。沧州知府见朱仝相貌非凡,就让朱仝带着四岁的小衙内玩。李逵杀了小衙内,断了朱仝的归路,朱仝被迫上了梁山。受招安后,被封为保定府都统制。后在保定府管军有功,随刘光世破了大金,直做到太平军节度使。
李逵在《水浒传》中是个最为野蛮粗鲁的角色,由于他只知杀人,不问好坏的性格,只要在江湖上提起他的名字,神鬼也怕。但我却认为,他的野蛮背后有着无比大的可爱。 和其他107将不同,李逵上梁山,成为梁林好汉,并不是出于对革命事业的忠诚,革命思想的彻底,而仅仅是为了两个字——“快活”。 可以毫不牵强地说,李逵的行事,主要遵循的就是快乐原则,黑旋风最常挂在嘴边的词,就是“快活”! 他生割了黄文炳后称“吃我割得快活”,他屠了扈三娘一家后道“吃我杀得快活”,杀人不是为了复仇,不是出于战阵厮杀的需要,而竟仅仅是为了快活!此外,李逵回家接老母时遇到回家的哥哥李达,就劝李达“同上山去快活”。就连黑旋风那最被一些人称道的一番话,即李逵初上梁山时叫嚷的“放着我们有许多军马,便造反,怕怎地?晁盖哥哥做了大皇帝,宋江哥哥做了小皇帝,……杀去东京,夺了鸟位”,这一番话,也远不是出于什么彻底革命的高尚动机,因为就在“夺了鸟位”句后还有最关键的一句:“在那里快活,却不好?” 说来说去,所有的目的就在于此,杀去东京,夺了鸟位,不是为了等贵贱均贫富,不是为了打土豪分田地,而是为了喝更大碗儿的酒,吃更大块儿的肉,这才是李逵的心思所在,什么坚决的农民思想根本谈不上。 总之,李逵行事几乎全凭“快活”二字,少理性,无算计,率性而为,因此他的举动有近于童趣的天真烂漫的一面,所以说他可爱也不无道理。
史进确实是一个帅哥,因为宋代以有花绣为美,远如五代周太祖郭威,由于他脖子上刺了一只飞雀,所以人们又叫他郭雀儿。再比如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丐帮帮主乔峰胸口,便刺着一个青郁郁的狼头,而且丐帮所有弟子,身上有刺青的也大有人在。 说得再远一点,第八十一回,宋江曲线救国,想从皇家二奶李师师那里作为突破口,派遣燕青作为特使。李师师当然美女爱英雄,借口看燕青一身PP的花绣来暗示。当然燕青不可能为了区区美色而犯原则错误——不是不想,而是现在还不是时候。 掩卷而思,水浒好汉里面身上有刺青的大有人在,除了史进燕青,还有鲁智深解宝等人。宋江不派鲁智深解宝去是有道理的,只要是正常人都能想象:一个浑身花绣的大和尚去窑子里,估计不是什么好事;解宝腿上绣两只飞天夜叉,总不能看见李师师就扯开裤管露出多毛的小腿罢? 燕青比史进出色的地方在于他的吹拉、弹唱本领,这些都是史进匮乏的,宋代歌妓不比如今,是要讲究身份和修养的。因此这个光荣的任务就交到了燕青的头上。 闲话少说,由于史进家不仅留宿王进母子,而且治好了王进老母的心疼病,因此感恩图报,王进在一棍搠倒史进之后,正式成为史进的师傅——史进之前的七八位“有名师傅”,尽是吹牛之徒,教的招式都是花拳绣腿,中看不中用。这里面我们不得不提及的是打虎将李忠——史进的启蒙武术老师,一个走江湖卖狗皮膏药的汉子,后文详述。 历时大半年,史进十八般武艺,--矛,锤,弓,弩,铳,鞭,简,剑,链,挝斧,钺并戈,戟,牌,棒与枪,扒,...一一学得精熟。多得王进尽心指教,点拨得件件都有奥妙。王进见他已经颇有小成,于是提出继续投军,史进父子苦留不住,只能送别老师。 书里写到“只说史进回到庄上,每日只是打熬气力;亦且壮年,又没老小,半夜三更起来演习武艺,白日里只在庄射弓走马。” 由此可见,不爱女色,或者说当时他还少不更事,是史进的特点。
林冲是一个最令人同情的悲剧人物,他十分冤枉。作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本应活得很好,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厄运来到他的头上。高衙内采上他的女人,紧接着便是拦路调戏,哄骗诱奸,栽赃,发配充军、暗杀。一连串的打击,都倾泻到他头上。一开始林冲没有反抗,他不愿跟上司闹翻,更不想背叛朝廷,一味地退让、委曲求全,总想寻找一个避难所,继续过他教头平静的生活。林冲的退让是自然的,是由他自身的地位所决定的。他继承祖职,有一套祖传的处世哲学,屈人之下,忍辱负重。但是,林冲还有性格的另一面,他结交天下英雄豪杰,比如像柴进、鲁智深等,都是有正义感的人物,加上他对统治者有一定的认识,吐露出“男子汉空有一身本事,不遇明主,屈沉于小人之下,受这般窝囊气”的不满情绪。
鲁智深:(1)爱憎分明,刚爽豪迈,见义勇为,扶危济困,疾恶如仇:他非常同情关心被当地恶霸镇关西欺侮的金家父女,在倾听完金氏父女的控诉后,主动向金氏父女赠送银两,亲自保护他们逃离虎口;等到金家父女逃离虎口后,他才来到镇关西肉铺前激怒郑屠,让其对自己动手,最终为民除害,这些表现了他扶危济困、疾恶如仇的优秀品质。 (2)慷慨大方,重义疏财:与金家父女没有任何关系,但当倾听完金家父女的控诉后,马上主动提出要给金家父女盘缠让他们回东京,当他掏出自己所有的银子觉得不够时,便向旁边的李忠求助银两,当李忠不爽利地摸出二两银子时,鲁达便认为李忠不仗义,将那二两银子丢还他。 (3)率直粗犷,勇而有谋,粗中有细:为了保证金氏父女能平安的离开,鲁达竟在店门口“坐了两个时辰”拖住店小二追寻金氏父女的举动,“约摸金公去得远了,方才起身。” 在惩治恶霸镇关西的时候,不是不问青红皂白就动手,而是采取先激后打的策略,让郑屠手持剔骨尖刀先动手,将他引到街上,当众质问郑屠,让大家了解“拳打郑屠”是正义的行动,直到后来不慎失手打死郑屠,他也是随机应变,遇险不惊:“这厮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走了”……这些都表现了鲁达的勇而有谋、粗中有细的性格特点。
吴用,字学究,是《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排名第三。山东济州郓城县东溪村人。满腹经纶,通晓六韬三略,足智多谋,常以诸葛亮自比,道号"加亮先生",人称"智多星"。在财主家任门馆教授。生得眉清目秀,面白须长。善使两条铜链。与晁盖自幼结交。无疑,吴用的智慧是高超的,水浒作者还把他比作诸葛亮。不过,综观水浒对吴用的描写,他这个智多星大有与诸葛亮不同之处,甚至可以说根本不可相提并论:诸葛亮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可谓高瞻远瞩,而吴用则处处因事而施计、依“主”而定策,并无战略远见;诸葛亮事主两世,目标主张始终如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吴用亦辅佐两代寨主,其行为却随波逐流,他的计谋、机断总是依附在寨主身上,离了晁盖和宋江,吴用似乎就变得真的“无用”了。所以,范正红先生曾形象地形容道:“吴用似属兔子肉的,放在什么锅里就随什么味。”
卢俊义是不幸的,尽管他名震京师,宋王朝却偏偏不用他。在一个充斥着贪官污吏的朝廷里,是断断容不得有真才实学的刚直之士的。所以,多年来,卢俊义仍是一个“员外”。若不是宋江、吴用发现了他而赚他上山入伙,卢俊义空抱一身武艺、毕生才学和满腔报国热忱终老城里也未可知。李卓吾先生认为:“宋江、吴用也是多事,如何平白地要好人做强盗!最可恨是赚玉麒麟上山也。”殊不知,施耐庵大写 “吴用智赚玉麒麟”,正是对腐败不堪的宋王朝的极为辛辣的嘲弄的讽刺!正当国家用人之际,代表国家的宋朝廷有雄才偏偏不用,在知人善任方面反不如占山为王的“强盗”!卢俊义宋江与僧闲话,听得卢俊义的大名,道:“梁山泊若得此人时,何怕官军缉捕?岂愁兵马来临?”这是何等的气度!相形之下,东京城里的那群尸位素餐的王侯将相以及大名府那个“裙带”留守梁中书真是“狗也不值”了。 卢俊义中了吴用的计谋后被赚上梁山,誓死不愿落草,他说;“生为大宋人,死为大宋鬼!”可见他的正统思想还是很重的,虽然“大宋”并没把他看到眼里,他却对“大宋”一往情深。宋江闻言大受感动,便不再勉强。不料,卢俊义回到家后,却被梁中书逮捕了。梁留守宁信小人李固的诬陷,也不信英雄卢俊义的申辩,硬是将卢俊义屈打成招,判处死刑。将一个本应为己所用的忠臣义士推给了敌人,真是令人感慨不已。
《水浒》中的公孙胜是个牛鼻子老道,他通晓阴阳八卦、识五行运转、观天象、降妖邪。他的师父罗真人是位神通三界、上知五百年下知五百载的世外高人。公孙胜抱负远大、志在千里。他学到一身本领后,不甘心在深山古刹中埋没此生,想在尘世中建功立业,因此伙同晁天王等七人智取生辰纲。此人尊师孝母,家有老母无人照顾,而师父又布满玄机的阻止他介入俗世,使他迟迟没有上山入伙。后来戴宗智取公孙胜,公孙胜本就是天罡星下凡,上梁山入伙顺应天意。最后他看破世事,功成身退,蓟州出家.
呼延灼,宋朝开国名将铁鞭王呼延赞嫡派子孙,祖籍并州太原(今属山西.太原),上梁山之前为汝宁郡都统制,武艺高强,杀法骁勇,有万夫不当之勇。因其善使两条水磨八棱钢鞭,故人称“双鞭”呼延灼。宋靖康之乱,国难当头,金兵南犯。建炎3年宋高宗赵构为避追兵辗转至海盐,那是呼延灼也隐居海盐,将军老当益壮,英姿飒爽,手握双鞭奉昭赴海盐西门御敌,将军先斩金将杜充后战主将金兀术,终因吊桥年久朽烂,马陷前蹄,将军壮志成仁,可歌可泣。现在海盐人民为了纪念呼延灼老将军为他筑了塑像,威风凛凛立在街头。
花荣,我国著名小说《水浒传》中108将之一,有“百步穿杨”的功夫。在梁山泊英雄中排行第九,为马军八虎骑兼先锋使第一员。只因为义兄宋江抱不平而被小人陷害,后被好汉王英等相救,上了梁山。受朝廷招抚后,在对辽国、方腊战役中屡立奇功,然大哥宋江被高俅等害死后,与吴用一同在宋江墓前自缢身亡。另有现代知名证券操盘手余郑华又名花荣,业内人称“花狐狸”。 花荣,上梁山前为清风寨武知寨,少年将军,宋江的旧友。生得一双俊目,齿白唇红,眉飞入鬓,细腰乍臂,银盔银甲,善骑劣马,能开硬弓,掌中一条银枪,有着一身惊人的好武艺,射得一手好箭,能够百步穿杨,人们爱其武艺,把他比做汉朝的名将李广,因此,江湖上人送美誉“小李广”。
朱仝,《水浒传》人物,郓城县人,富户出身,曾为 郓城县马兵都头。为人极为重义气,先义释晁盖等劫掠生辰纲的七星,后因义释因打死白秀英的步兵都头雷横被刺配沧州。盂兰盆大斋日之夜,因失却沧州府小衙内(吴用授计,李逵执行。)被迫随吴用等上梁山入伙,为山寨马军八骠骑兼八先锋使之一。第十三回出场。随宋江征辽,田虎,王庆,方腊。最后被封为保定府都统制。另有现代企业家朱仝。朱仝,梁山英雄中位列第十二名,马军八虎骑兼先锋使第六名。原是郓城县巡捕马兵都头,因面如重枣,目若郎星,很像关羽,满县人称“美髯公”,有一身好武艺。朱仝为人性情温和,宋江杀了妾阎婆惜后被朱仝、雷横放走。雷横用枷板打死白秀英被捉,朱仝在去济州的路上放了雷横,因此被发配沧州。沧州知府见朱仝相貌非凡,就让朱仝带着四岁的小衙内玩。李逵杀了小衙内,断了朱仝的归路,朱仝被迫上了梁山。受招安后,被封为保定府都统制。后在保定府管军有功,随刘光世破了大金,直做到太平军节度使。
李逵在《水浒传》中是个最为野蛮粗鲁的角色,由于他只知杀人,不问好坏的性格,只要在江湖上提起他的名字,神鬼也怕。但我却认为,他的野蛮背后有着无比大的可爱。 和其他107将不同,李逵上梁山,成为梁林好汉,并不是出于对革命事业的忠诚,革命思想的彻底,而仅仅是为了两个字——“快活”。 可以毫不牵强地说,李逵的行事,主要遵循的就是快乐原则,黑旋风最常挂在嘴边的词,就是“快活”! 他生割了黄文炳后称“吃我割得快活”,他屠了扈三娘一家后道“吃我杀得快活”,杀人不是为了复仇,不是出于战阵厮杀的需要,而竟仅仅是为了快活!此外,李逵回家接老母时遇到回家的哥哥李达,就劝李达“同上山去快活”。就连黑旋风那最被一些人称道的一番话,即李逵初上梁山时叫嚷的“放着我们有许多军马,便造反,怕怎地?晁盖哥哥做了大皇帝,宋江哥哥做了小皇帝,……杀去东京,夺了鸟位”,这一番话,也远不是出于什么彻底革命的高尚动机,因为就在“夺了鸟位”句后还有最关键的一句:“在那里快活,却不好?” 说来说去,所有的目的就在于此,杀去东京,夺了鸟位,不是为了等贵贱均贫富,不是为了打土豪分田地,而是为了喝更大碗儿的酒,吃更大块儿的肉,这才是李逵的心思所在,什么坚决的农民思想根本谈不上。 总之,李逵行事几乎全凭“快活”二字,少理性,无算计,率性而为,因此他的举动有近于童趣的天真烂漫的一面,所以说他可爱也不无道理。
史进确实是一个帅哥,因为宋代以有花绣为美,远如五代周太祖郭威,由于他脖子上刺了一只飞雀,所以人们又叫他郭雀儿。再比如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丐帮帮主乔峰胸口,便刺着一个青郁郁的狼头,而且丐帮所有弟子,身上有刺青的也大有人在。 说得再远一点,第八十一回,宋江曲线救国,想从皇家二奶李师师那里作为突破口,派遣燕青作为特使。李师师当然美女爱英雄,借口看燕青一身PP的花绣来暗示。当然燕青不可能为了区区美色而犯原则错误——不是不想,而是现在还不是时候。 掩卷而思,水浒好汉里面身上有刺青的大有人在,除了史进燕青,还有鲁智深解宝等人。宋江不派鲁智深解宝去是有道理的,只要是正常人都能想象:一个浑身花绣的大和尚去窑子里,估计不是什么好事;解宝腿上绣两只飞天夜叉,总不能看见李师师就扯开裤管露出多毛的小腿罢? 燕青比史进出色的地方在于他的吹拉、弹唱本领,这些都是史进匮乏的,宋代歌妓不比如今,是要讲究身份和修养的。因此这个光荣的任务就交到了燕青的头上。 闲话少说,由于史进家不仅留宿王进母子,而且治好了王进老母的心疼病,因此感恩图报,王进在一棍搠倒史进之后,正式成为史进的师傅——史进之前的七八位“有名师傅”,尽是吹牛之徒,教的招式都是花拳绣腿,中看不中用。这里面我们不得不提及的是打虎将李忠——史进的启蒙武术老师,一个走江湖卖狗皮膏药的汉子,后文详述。 历时大半年,史进十八般武艺,--矛,锤,弓,弩,铳,鞭,简,剑,链,挝斧,钺并戈,戟,牌,棒与枪,扒,...一一学得精熟。多得王进尽心指教,点拨得件件都有奥妙。王进见他已经颇有小成,于是提出继续投军,史进父子苦留不住,只能送别老师。 书里写到“只说史进回到庄上,每日只是打熬气力;亦且壮年,又没老小,半夜三更起来演习武艺,白日里只在庄射弓走马。” 由此可见,不爱女色,或者说当时他还少不更事,是史进的特点。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