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垄断资本主义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反映了生产社会化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日益激化的必然结果,能允许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具体形式的变化;在保证垄断资产阶级获得高额垄断利润的同时促进了经济发展。
国家利用经济杠杆调节经济,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推动了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的高级化;资产阶级内部各集团的矛盾和利害冲突得到缓解;通过社会福利、收入政策和直接干预劳资关系,缓和了阶级矛盾。
历史局限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没有改变无产阶级被雇佣受剥削的地位,不可能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主要表现在:国家干预不可能解决生产盲目扩大和劳动人民消费需求相对狭小的矛盾;
国家调节不可能根本克服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和消除经济结构的失衡;国家对分配、工资的调节及福利政策等不可能解决失业、贫富悬殊等问题;国家对经济的调节和干预也不能保证经济稳定增长,不能消除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扩展资料
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化。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资本家为了争夺商品销售市场、原材料产地、投资场所,必然在经济上分割世界,争夺世界霸权。
由于垄断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各国垄断资本的实力必然发生跳跃式的变化,最终导致重新瓜分世界领土的斗争,这种斗争发展到尖锐的程度就要爆发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战争,两次世界大战就是典型。
二次大战后,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在推行新殖民主义和争夺投资场所和商品销售市场的斗争中,矛盾愈演愈烈。战后美国曾一度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随着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美国已由最大的债权国变成为债务国。
目前,美国、日本和欧盟已形成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的三足鼎立,他们之间争夺世界市场的斗争日益尖锐。20世纪60年代的“纺织品大战”、“钢铁大战”;
70年代的“汽车大战”、“彩电大战”、“客机大战”;80年代的“农产品大战”、“电子产品大战”,以及连绵不断的投资战、货币战就是这种矛盾的表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垄断资本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