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都护府设立的作用及意义是什么?
其主要职责在于守境安土,协调西域各国间的矛盾和纠纷,制止外来势力的侵扰,维护西域地方的社会秩序,确保丝绸之路的畅通。
历史意义
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标志着西域正式纳入汉朝的版图,中央政权在这里开始行使主权。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立行政管理机构、任命官员,派兵驻守并屯田,统计当地户口,推行汉朝的政令等等,都是国家行使主权的重要内容,它由此奠定此后历代中央政权管理西域的基础。
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打破了西域各地小国林立、互不往来的隔离状态,造就了在中央政府的统一管理之下,西域各地相互交流的日益增多,增进了西域诸城邦国、各民族间的相互了解与信任,同时也增进了西域与内地的密切联系,增强了西域各地对中央政权的认同。
西汉末年至东汉初年,西域局势发生动荡,但西域一些小国仍派人至中原,请求中央政府派遣西域都护,反映了西域诸国对中央政权的信赖与对中央政权的忠诚。甚至在东汉灭亡以后,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许多城邦国仍保留着汉朝颁发的印信。
西域都护府的设立,保障了东西商路的畅通,加强了中原地区和西域广大地区的交流,以及对西域地区的管理。
扩展资料:
历史
在西域都护出现前,西域诸国役属于匈奴;匈奴于冒顿单于和老上单于在位期间(公元前209年-前161年)征服了西域,初期时以奴役方式统治西域诸国。其后匈奴设置僮仆都尉一职,该职为西部的日逐王先贤掸在狐鹿姑单于(公元前96年-前85年)在位时期前后时间所设置,其职责是在西域征收赋税。
公元前60年至前59年前后,左部出身的日逐王与右贤王屠耆堂不和,遂率领其部属数万骑归顺汉朝;汉朝便在乌垒国设置西域都护,以取代僮仆都尉一职,将天山南部第一次置于汉廷的势力范围之下。
西域不属汉朝郡县范围,与僮仆都尉不同的是,西域都护的职责主要以保护当地城邦国为主,因此西域都护并不像匈奴的僮仆都尉一样在西域有征收赋税的职责。
在对匈奴的战争取得重大胜利后,尤其是在张骞通西域、汉攻大宛之战之后,为西域此后纳入汉朝的势力范围创造有利条件,此时为保障西域通商之路的通畅,于是“自敦煌西至盐泽(今罗布泊),往往起亭。
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汉武帝开始在渠犁和轮台二地屯田以供应往返河西四郡的使者;此时丝绸之路南北两道的西域诸国仍役属于匈奴,诸国也必须向匈奴僮仆都尉交赋税。
西域都护一职初设于公元前60年(汉宣帝神爵二年),都护府设在乌垒国都城(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轮台策大雅南),西域都护设置后,结束了匈奴在西域长达百余年的支配与影响,将天山南部第一次置于中央朝廷的势力范围之下,郑吉被任命为首位都护。
除了保护塔里木盆地和吐鲁番盆地的西域诸城各小国,都护也有“督察乌孙、康居诸外国”的责任,但这些外部的西域诸国不属汉朝势力范围内,《汉书·西域传》将这些诸外国列入监护名单外。郑吉之后,西汉时代担任西域都护职位的共有18位;已知姓名的共有10位。
公元10年,新朝王莽与匈奴断绝关系后,匈奴大举攻入西域;公元13年焉耆王起兵斩杀由西汉任命的西域都护但钦,于是“西域亦瓦解”,新朝势力退出西域;公元16年,王莽以李崇为西域都护讨伐焉耆失败,李崇还保龟兹国;公元23年王莽死后“(李)崇遂没,西域因绝”。
东汉时期,匈奴在西域征收重税,一些西域诸国向汉光武帝提出设置西域都护。东汉于公元74年重设西域都护,以陈睦为都护,但次年焉耆王广和龟兹王建围攻西域都护,杀西域都护陈睦及吏士二千余人,遂罢西域都护;
公元91年,班超平西域,东汉遂以班超为西域都护,驻龟兹国境内的它乾城(今新疆库车附近,其址未详)焉;公元94年,班超斩焉耆王广、尉黎王泛于前都护陈睦驻扎过的乌垒城,又于公元97年派甘英出使罗马帝国,公元102年班超回朝,任尚、段禧接任西域都护;
至公元107年7月29日,因西域诸国反,龟兹国人叛白霸和东汉与羌的战争,“朝廷以其险远,难相应赴”,从此废置西域都护,北匈奴重新占领了西域。123年班勇收复西域,改置西域长史府。
十六国前凉建兴二十三年(335年)再次设置西域都护,治所在高昌(今新疆吐鲁番市东),历经前凉、前秦、后凉、北凉(段氏)、西凉、北凉(沮渠氏)沿置。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西域都护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