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怎么写
之的笔顺:点、横撇/横钩、捺。
之,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读作zhī。此字初文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属指事字,一说会意字。古字形从止,止下面一横表示出发的地方。
“之”字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六书中属指事字(一说会意字)。古字形从止,止下面一横表示出发的地方。金文线条化,篆文整齐化,隶变后楷书则规范化。
本义是往、到……地方去。“之”常假借作代词用,指人或物;又作指示代词,相当于“此”“这”;又由代词虚化为助词,置于主谓结构之间以取消其独立性;又用在偏正结构中,作用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之”字虚化后,有时仅为调节音节用。
之的详细释义:
1、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诗经鄘风载驰》
2、生出,滋长。
如语焉而未之然。——《礼记祭礼》
3、至;直到。
言之之莫而卒。——《左传成公十七年》
4、有。
命之修短,哀哉已满。——庾信《伤心赋》
5、用;取。
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战国策齐策三》
6、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只用作宾语)。
安民则惠,黎民怀之。——《尚书皋陶谟》
7、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表示领属或关系。
绍复先王之大业。——《尚书盘庚上》
8、承接上文得出结论。相当于“则”“就”。
鹑之奔奔,鹊之彊彊。——《诗经鄘风鹑之奔奔》
9、表示并列或联合关系,相当于“与”“和”。
惟有司之牧夫。——《尚书立政》
10、表示递进关系,相当于“尚且”“况且”。
夫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之无益也。——《战国策齐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