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杏出墙什么意思
红杏出墙的意思:本形容春意盎然。现多用来比喻妻子有婚外恋情。
红杏出墙,汉语成语,拼音是hóng xìng chū qiáng,意思是指红色的杏花穿出墙外,形容春色正浓,情趣盎然。后比喻妇女偷情、不守妇道。出自叶绍翁《游园不值》。
成语用法:
主谓式;作主语。
如:你要小心她干出红杏出墙的事来。
成语出处:
宋·叶绍翁《游园不值》诗:“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
成语由来:
最早的出处,可能是宋代的话本《西山一窟鬼》。其中形容女子有“如捻青梅窥少俊,似骑红杏出墙头”。这个话本说的是裴少俊和李千金不顾礼教的恋爱情事。元代白朴根据此话本,还写成著名杂剧《墙头马上》。
元代以后,”红杏出墙“的用法就愈加明显起来。比如“恰便似一枝红杏出墙头,不能够折入手,空教人风雨替花羞”。
近代,“红杏出墙”的用法就固定了下来。鸳鸯蝴蝶派的刘云若,还写了名作《红杏出墙记》。
由于“红杏”“墙头”在古代文学中的特殊地位,所以,”红杏出墙“通常只是一种含蓄的指代,并且暗指这种出轨是事出有因的,“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嘛。
"红杏出墙"是一个成语,通常表示妇女不守妇道,与外面的男人有染。出自清代四大奇书之一的《金瓶梅》
《金瓶梅》是明代中期文学家兰陵笑笑生所作,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小说以婚姻家庭为背景,通过描写一个富商家庭中的荒诞风情,揭示了封建社会各种黑暗的现实,批判了官商勾结、污染风气、人情冷漠等种种社会弊病。
"红杏出墙"是《金瓶梅》中的一个故事情节,描写了一个贪图享乐的富家妇女李瓶儿,不满足于自己的丈夫,与别的男人通奸,趁着丈夫不在家时,偷偷地爬出墙外与男人会面,被家中仆人发现,并传到了丈夫的耳朵里,最终遭到了家庭破裂和悲惨的结局。
这个成语既有批判封建社会风气的含义,也有警示妇女要守妇德、珍惜家庭的教育意义。
红杏出墙有关的诗词:
红杏出墙,泪眼倚楼频。——唐代杜牧《赤壁怀古》
红杏出墙春意暖,玉人何处教吹箫。——唐代李白《南山中》
红杏枝头春意闹,桃花流水醉游者。——唐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红杏出墙风景好,梨花带雨思悠悠。——宋代苏轼《临江仙·满庭芳》
这些诗词都以红杏出墙作为象征,表现出男女之间的私情和禁忌之爱,有的是感慨红杏出墙所带来的风景,有的是怀古伤今,而有的则是抒发爱情之苦的深情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