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有利条件?
创业励志照亮人生,大学生创业改变命运!下面我给大家分享,欢迎参阅。
一、
1. *** 的支援和引导
近年来,国家实行了创新工程,进行了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国内诸多省市也制订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援和鼓励大学毕业生包括硕士、博士自主创业,欢迎出国留学生回国创业。给予相应优惠政策:简化审批手续、减免税收、提供创业小额贷款和担保、分期注资等。
2.大学生才思敏捷,敢想敢干
在中国已经成功人世,全面深化改革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今天,大学生的思想相当活跃,创业热情十分高涨。各种创业计划大赛在中国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许多有想法、敢创新的学生从中脱颖而出,学生创业随即达到 *** ——截止2007年初,全国由大学生自己创办的公司已有数千计。
3.大学生掌握了比较可观的知识资本
2l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将是主要的知识资本拥有者,他们投身创业又将成为知识资本的营运者。虽然在创业时货币资本等有形资本不足,但是他们拥有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无形资本——知识资本,加之现有政策已允许其折合成相当比例的有形资本,以股权占有形式投入、创立实业,并能通过吸引风险投资等途径募集创业资金,从而保证创业的进行和持续发展。再者当今网路经济、虚拟经济等新经济形态的出现,也为大学毕业
生自主创办小型知识型创业创造条件。
4.很多大学生在校期间注意积累实践经验
他们积极投人课余的实践活动,或参加校园勤工助学,或为高新技术企业打工,这些活动为大学毕业生创业奠定了初步基础。
二、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自主创业之路并非畅通无阻,还属新生事物,仅有短短几年的发展时间,大学生中还存在能力经验、资金不足、社会观念阻碍等方面的瓶颈。
大学生创业能力经验有待加强
一是经验不足。首先,市场经验不足。许多学生在设计产品开发专案时并不了解市场上的需求,或者主观臆断市场需求,或者闷起头来一味搞技术;他们通常难以得到第一手的市场资讯,也就无从分析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缺乏换位思考的能力,这些都降低了他们开发产品的命中率,使得很多下大力气研制的产品找不到买家,错过了商业机会,甚至导致失败。其次,社会经验不足。大学生处于“象牙塔”内,对于社会中的人情世故所知甚少。社会经验的不足,常使他们在刚开始创业时盲目乐观,看到的都是成功的例子,而对于创业过程中会遇到的失败却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一旦在创业申遇到挫折和失败,许多创业者感到十分痛苦茫然,甚至沮丧消沉。
二是综合素质较弱。首先,缺乏管理、法律和风险投资知识。虽然多数学生在大学期间也学了一些管理方面的知识,他们创办的公司也大都组成了自己的管理团队,其成员里有时还有名校的MBA,但大多数公司的管理能力还是相当薄弱的。一方面,人际关系的和谐度不够。另一方面,管理力度不大。在短时间内无法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有效的管理。其次,综合素质能力弱。一方面大学生在意志品质方面,自觉性、坚毅性、自制力和勇敢、果断等不够彻底,创新精神没有完全形成。另一方面实践能力、开拓创新、组织领导、协调协作、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创业、创造能力等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是资金不足。大学生毕业时资金问题成为制约学生创业的瓶颈。他们要么从亲朋好友那里借得少量的资金,要么从风险投资公司或银行那里寻求资金支援,来获得自主创业的首期投资,而风险投资公司往往考虑到大学生创业缺乏必要的经验,在投资的过程中就特别谨慎,制定苛刻的投资标准,或者是要求在企业中占有较大的股份。
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有利因素
教育部长赒济在2005年亚洲教育北京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时表示,我国还将继续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 到2020年实现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 的目标。事实上,按中国教育“十五” 时期的发展目标“到2010以前,全国大学的毛入学率将提高到15% ,进入初级大众化阶段” 而此目标在2004年就已实现。
此外,据资料显示作为一个工业化、城市化程序中的农业国,农村尚有数以亿计的剩余劳动力,城乡每年还有1200多万新成长劳动力进入劳动大军。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又进入就业结构加剧调整时期,多种调整因素交汇,急剧增加了就业压力。过去几年国有企业减员下来的上千万下岗失业人员正寻求再就业,近两年还有500多万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进出再就业服务中心;人世以后,对农业的冲击严重,仅考虑3% 的粮食进口,也将减少农业就业机会上千万个,农村劳动力新增转移在目前每年1000多万人基础上还将继续增加,每年至少增加200万人;国有经济战略调整和深化改革,企业将持续减员。与此同时,当前社会对毕业生的有效需求没有时显增长,一些用人单位希望聘用“熟手”,而毕业生择业观念有些脱离实际,在巨集观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的情况下,大学生就业难与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将形成鲜明对比,矛盾日益加剧。大学生自主创业一次又一次成为高等教育关注的热点,成为大学生就业的大势所趋。
我国高等教育适龄人口呈现剧增之势,到2008年将达到1、24亿人。面对这种情形,大学生迫切需要转变到现成的行业中就业的观念,与社会力量合作,把主动发现和寻找机遇结合起来,创造社会的新产业,开辟新的就业之路。通过自主创业实现自我价值,又可以减轻社会就业压力,这就形成了“自主创业” 的雏形。“自主创业”这个名词一经提出就受到广泛关注,它指大学生改变就业观念,个人或一个团队,为了一种共同的创业目
标,利用自己的知识、才能和技术以自筹资金、技术入股、寻求合作等方式创立新的就业岗位。创业者不再做现有就业岗位的竞争者,而是为自己、为社会创造就业机会。如果社会上形成了学生创业的气候,学校及社会就业的压力将从根本上得到缓解,但是大学生自主创业还是存在着许多问题
据了解,我国的创业环境在参与GEM 全球创业观察对全球37个国家和地区所做的调查中仅排在23位,属于中下水平。创业环境存在的问题很多,包括资金支援、 *** 政策、 *** 专案、创业教育与培训、商务环境等各个方面。特别是 *** 职能还未完全转变, *** 官员服务意识不强,在对上级部门下达的一些决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加之我国传统的社会观念认为,考上了大学就是跃过了“龙门”,大学毕业之后理所应当的去 *** 部
门做公务员,或者去大公司作“白领”。而大学生在毕业之后自己开办一个小的企业,尤其是在大学生创办餐饮、咨询等传统行业时,就会流言四起。认为是大学生个人的能力有问题,找不到工作,所以才进行创业的。
3.创业教育滞后
我国教育部在1999年颁发了《面向2l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并在计划中指出: “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但是高校却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其教学内容,大部分学校仍是停留在就业教育的阶段,很少有学校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导致学生对国家在对学生创业方面的方针政策知之甚少,创业技能等方面知识和能力欠缺,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再者,由于大学生的光环效应,社会各界常常对他们抱有太高的期望值,认为创业的大学生定能在一夜之间成为比尔·盖茨,创造一个奇迹。因而,由于创业失败而重回求职者行列的大学生创业者们,不得不承受来自各方舆论的沉重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