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台的典故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有位大臣俞伯牙,极善鼓琴。
一次伯牙受楚王外派公干,乘船沿江而下,途经汉阳江面,突遇狂风暴雨,停舟龟山脚下,不会雨过天晴,心旷神怡,于是乎,伯牙鼓琴咏志。
抚琴小段弦即断,伯牙便知有人窃听,请出,此人正是樵夫钟子期。
伯牙调好琴,沉思片刻,抚琴一首,志在高山。
子期赞道:“美哉!巍巍乎志在高山。”伯牙又抚琴一首意在流水。
子期又赞道:“美哉!荡荡乎意在流水。”伯牙大喜,得遇知音,拜交为挚友,约来年再会。
第二年,本是伯牙会子期之时,不料子期却已不幸病故。
伯牙悲痛万分,在子期墓前鼓琴“高山流水”。
曲终后,伯牙失去知音更感孤寂,悲痛万分,顿感曲艺无意,便扯断琴弦,摔碎琴身,发誓今后永不鼓琴。
扩展资料
古琴台又名伯牙台,始建于北宋,重建于清嘉庆初年(公元1796年),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汉阳龟山西脚下美丽的月湖之滨,东对龟山、北临月湖,是中国著名的音乐文化古迹、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汉市著名的文物旅游景观之一,有"天下知音第一台"之称。
据《吕氏春秋》、《列子》等记载,春秋战国时期伯牙于该处偶遇钟子期,弹奏一曲《高山流水》,伯牙视子期为知音,并相约一年后重临此地。
不料,一年后伯牙依约回来,却得知子期已经病故,伯牙悲痛之余,从此不复鼓琴,史称伯牙绝弦。
古琴台建筑群占地约15亩,除殿堂主建筑外,还有庭院、林园、花坛、茶室等,规模须然不大,但布局精巧、层次分明。
殿堂前有琴台,为汉白玉筑成的方形石台,约20平方米,相传为伯牙抚琴之处。